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历史上有没有上海籍的知名军事将领?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1944年2月25日,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74军军长王耀武,因功擢升新组建的第24集团军总司令,这就意味着第74军军长的宝座出缺。正在贵州遵义地区(师管区)训练新兵的副军长李天霞闻讯,立即从后方赶往前线军部所在地湖南邵阳,在他看来,接掌这个王牌军军长之职的人选,非他莫属。

  李天霞,黄埔三期毕业生,民国时期的江苏宝山人氏,放到今天就是妥妥的上海市区户口。李天霞自幼家境殷实,年轻轻轻就喜欢上了按摩足疗大保健等项目,最爱去的就是虹口区的日本按摩院,属于黄埔军校中最早一批“奋起抗日”的学员。黄埔建校时的1924年,18岁的李天霞已经在上海的北四川路、海宁路一带小有名气,无非就是挥金如土,敢结三教九流。

  在体育老师的引导下,李天霞逐渐有了进步思想,1925年4月与毛邦初、方先觉等几十名青年共同前往广州,就读黄埔军校第三期。北伐战后,李天霞已升任第3师少校营长,驻军上海曹家渡,但之后仕途一直不顺,干了将近四年的中校团副也没有转正,直到担任保定编练处中校团副期间,终于撞见了“贵人”王耀武。时王耀武奉命执掌新组建的补充第一旅,而该旅官兵基本出自保定陆军编练处(处长钱大钧)。

  为了拉拢李天霞从而搭上钱大均这条线,王耀武保举李天霞出任补一旅第三团上校团长,从此王李二人搭起了班子。1936年补一旅扩编为第51师,李天霞水涨船高成为该师少将副师长,淞沪会战爆发后第51师和58师合组第74军,李天霞以51师少将副师长兼153旅旅长,手下两个团长分别是张灵甫和邱维达,因此可以说,李天霞确实是王耀武军事集团早期的二号人物。

  实事求是地说,李天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淞沪会战为掩护大军西撤,曾率153旅在京沪铁路大桥与日寇血战三天三夜。南京保卫战,登上城墙力战不休,最后渡江脱险。武汉会战期间外调第40师师长,在庐山战斗中也与敌重大杀伤。1939年6月,王耀武晋升第74军军长,而李天霞顺理成章擢升第51师师长,这一期间,如果仅靠吹牛拍马而不是战功,李天霞不可能扶正王牌师师长。

  1941年春,王耀武率军参加上高会战,李天霞第51师在战场南路大破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为上高大捷立下汗马功劳,战后51师获“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这个荣誉是很有点含金量的,余程万57师才是“第二号武功状”。1943年晋升第74军中将副军长兼贵州镇远师管区司令,负责为第74军训练和补充新兵,正是在这一期间,第74军发生剧烈的人事变动。

  可惜王耀武还是有些偏向张灵甫的,一方面是李天霞与其资历相当不好控制,另一方面是王耀武当时已经“通天”,李天霞失去了利用价值,而张灵甫当时只是个师长还不够级别接班。于是王耀武来了一个“移花接木”,调集团军所属第100军军长施中诚回任74军军长,然后再保举李天霞继任,这样操作的结果就是,李天霞虽然升职晋级,却被踢出了第74军系统,从此与军长宝座无缘。

  李天霞心中有苦说不出,毕竟已经成为了中将军长,也算是王耀武集团的嫡系部队。抗日战争胜利后,第100军改制为整编第83师,李天霞又成为了中将整编师长,先厚在李默庵、汤恩伯的指挥之下,于是才有了孟良崮战役中的“千里救援李天霞”。

  不过抗战以后,李天霞作战不那么卖力气了,贪财好色的本性开始显露,不复抗战时期的悍勇,所以无论怎么开脱,战役初期李天霞100%有看张灵甫笑话的念头,只是他有两个想不到:第一是张灵甫能被全歼,第二是老蒋后面真急眼了。

  1947年5月17日,整编第74师全军覆灭,老蒋追魂电到达:“汤恩伯撤职查办,李天霞就地枪决”!但是在顾祝同、汤恩伯的包庇下,以及李天霞流水一般的金条花出去,到达南京即被保释。随着汤恩伯、黄百韬在军事检讨会议上翻盘成功,6月间李天霞还获得三等云麾勋章(黄百韬才混了个四等),不久复出担任绥靖区副司令,以及第37军军长等职务,全身而退。

  1949年9月,李天霞转任福建平潭防卫指挥官兼重建的第73军军长,仍然隶属于汤恩伯指挥,结果在三野十兵团的打击下土崩瓦解,随即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一年之后在黄埔系几位大佬的求情之下获释,从此离开军界,1967年离世。

  上海籍的开国将军不多,但在新中国人民军队建设中,却涌现出了不少知名高级将领,今天介绍几位,他们是:

  △沈金龙,上海南汇人,海军上将军衔。1956年10月出生,历任旅顺保障基地司令员,大连舰艇学院院长、海军指挥学院院长、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海舰队司令员等职,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

  △张定发,上海吴淞人,海军上将军街,1943年12月生,1960年7月入伍,曾在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班进修。历任北海舰队参谋长、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海军司令员。

  △熊光楷,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西省南昌。解放军上将军衔,1939年出生,1956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外语专科学校;军事学院高级系速成班。历任总参某局副局长、总参某部副部长、部长、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等职。

  △郑和,上海市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58年11月出生,毕业于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战术专业,历任陆军第31集团军参谋长、原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原总参军训部部长、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训练管理部部长等职,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

  历史上有没有上海籍的知名军事将领?肯定是的,开国将军中就有3位是上海人。

  1932年钱信忠从李默庵部投奔红军,到陂孝北红军医院工作,1935年加入党。曾任红25军医院院长,红15军团卫生部部长,八路军129师军医处长(后称卫生部长),野战卫生部部长兼政委,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第二野战军卫生部部长等职。曾为程子华、徐海东等治伤。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卫生部部长,1951年赴苏留学,获医学副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兼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卫生部部长、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8年7月,孙俊人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大学本科毕业后,到延安陕北公学高级班学习,同年入党。曾任延安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副厂长、厂长,延安军委三局技术研究室主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总参通信部科技处处长,总参通信兵部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长,国防科委第10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1956年7月调回总参通信部,参与研究制订电子等科目的发展规划的后期工作,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1932年徐立行参加淞沪抗战,曾任19路军连长。1937年参加武汉新四军军部筹备处工作。1938年入党。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前方司令部训练股股长、参谋训练队队长、秘书,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秘书主任,军事学院高干队学员兼第一区队区队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参谋处处长,皖西军区副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教育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教育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今天上海籍的上将、中将和少将就更多,这是上海的骄傲。

  开国将军中上海3人 均为少将

  没有。上海古代是渔村,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尤其是1840以后。明清大部分时间海禁,所以没有大的发展。现在是我国第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

  陈云

  徐根宝!

  新中国成立不久,陈雲是中国副主席,青浦人。

  远在将军之上。

  上海人做做生意丶经经商丶搞搞经济建设等还是很牛逼的,打仗丶玩命丶真刀真枪上海人还真不是很突出,战争年代上海有过血性将军吗?足球场上丶场下上海的范大将军倒是牛逼哄哄!

  上海在清末、民国时期的面积非常小,直到民国十六年,民国的上海特别市也才勉强把原江苏省上海县和宝山县的部分地区纳入了其辖区范围之内。一九五八年,原江苏省上海县和宝山县才正式被并入了上海市。同时被并入上海市的还有江苏省的其他八个县,如金山、嘉定、松江、崇明等等。换言之,现在的很多上海人,其实早年间都是我们江苏人……比如陈云同志,在许多档案资料中,他的籍贯记载的都是江苏省川沙县,而不是上海市。

  因为旧上海地域面积狭小,加之地处十里洋场、开发较早,又远离两广和江西、湖南等地,早年间参加革命的上海人其实并不多。在国共双方的将领中,上海籍将领都非常少。即便少量所谓上海籍将领,也大多来自一九五八年江苏省被并入上海市的那十个县。

  例如上海籍开国少将钱信忠将军,他就是原江苏省宝山县人。而且,钱将军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将领。因为他是一名医生,长期从事的是军队的医疗保障工作,曾经担任过原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和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部长等职。

  再如开国少将(1964年少将)孙俊人将军,他是原江苏省松江县人,民国时期同样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海籍”。新中国开国将军中唯一一位如假包换的上海籍将领是徐立行少将(1964年少将),他是上海浦东人。今上海浦东的一部分在民国时期曾隶属于上海特别市,是名副其实的上海郊区。

  国军方面虽然江浙籍将领不少,像顾祝同、钱大钧等人都是江苏人,浙江籍的就更加不用多说了,唯一的那位特级上将就是浙江人,但上海籍将领同样不多。

  国军中比较著名的“上海籍”将领是李天霞,就是在孟良崮救援张灵甫不力,导致张灵甫被击毙、全军覆没的那位。但他同样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上海籍将领,因为他是原江苏省宝山县人、在民国时期同样不能算是上海人,只能算我们江苏的……

  在新中国的上海籍开国将领身上,有一点比较突出,那就是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前面提到的钱信忠将军是医生、而且还拥有前苏联医学副博士学位,孙俊人将军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其他一些上海籍开国将校也大多是从事政工或技术兵种工作。这和清末、民国时期上海的经济领先全国是有着很大关系的,恰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民国时期国共双方上海籍的将领都比较少的现实,民国时期上海籍名人大多集中在了政界、经济界、科学界和文化界。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