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在农村睡大炕有哪些有意思的事?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虽然是南方人,也曾经睡过一次炕,至今记忆犹新,那是1979年冬天去内蒙古哲里木盟下面的一个旗(具体那个旗忘记了)的百货公司催收一笔货款,从北京坐的火车到通辽,第二天再坐班车去,在通辽晚上住的旅馆有暖气睡的挺好,第二去到目的地还得住一晚,就那一晚至今未忘记,我们是两个人一间房,夜里冷啊无法入睡,去找服务员,服务员说你们没有烧炕,我们说我们南方人不会烧炕,后来服务来教我们并帮助烧了,说过会儿就暖和了,谁知道炕的下面两条火道烫的背部和大腿嫌烫吃不消,而胸部还是嫌冷,幸好的是去办事倒是挺顺利,想着第二天就回去了两个人一夜没有睡着。这是今生唯一一次睡炕的经历,不知道北方老乡家里炕是什么样了。

  农村的大炕挺有意思的。小时候去姑姑家,他们家是连二大炕,所谓连二就是两间房子连起,一间一般是十二米,二间就是二十四米,两间之间有一首悬梁特别粗。他们家一共八口人其中六个孩子,五个男孩一个女孩。姑父姑母靠种地为生。到了冬天晚上睡觉时姑父在炕头接着是五个儿子。姑姑带着女儿在炕梢。你看齐刷刷的小脑袋很有意思。在炕头的吵吵炕热,炕梢的吵吵炕凉。三九天他们都把脑袋藏在被窝里。第二天早上天还没姑父就喊他们出去捡粪,最小的就不用去了。看他们一个个厥个小嘴背个粪筐出门,是一道风景。

  现在农村现化了,也没有大炕了,也不用起早捡粪了。都踏上了阳光大道奔向幸福了。

  

我们陇东人到现在都习惯睡炕,老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土炕上度过的。最喜欢“麦面辣子菜籽油,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一般人家家里都有两三个炕。过去人穷,一家五六口人,睡在一个大炕上。如今一家人盖条被子、挤一个炕的情况少了,但有屋的地方基本都有炕,且炕都较大。一进屋里,半个房子被炕占着。

  炕上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一户人家,两口子和两个小儿子,晚上没事干,女人纳鞋垫,男人熬罐罐茶,两个儿子顶着被子在烙炕上“耍狮子”。正耍的欢,就觉地震了似的,天翻地覆,全家人从炕上掉下来,烫的直叫唤。拉灯一看,原来炕跳塌了,人陷进了炕洞。第二天重新找人盘炕,村上一些人见面就故意喊:“睡觉时悠着点,踢腾慢点,小心再掉炕洞里,把零件弄坏了。”

  如果是家里人太多的话,男的睡一头,女的睡一头。有一家六口人,两口子和二男二女四个孩子,晚上睡觉时父亲母亲睡中间,父亲一边睡两个儿子,母亲一边睡两个女儿。3个人盖一床被子,三个男的头朝后墙睡。有时互相扯被子,天亮的时候,往往两口子没有被子盖,互相抱着脚睡得正香。有时半夜里一个儿子大声叫唤,点灯一看,原来一个儿子被挤下了炕,睡在地上喊呢。有时一个孩子卷走了被子或者被子掉下炕了,天亮时全家人不盖被子躺在光溜溜的席子上,十分壮观。

  以前如果遇到娶媳妇,那怕屋里有现成的炕,也要将旧炕打掉重盘个新炕。“新人睡新炕,家里财火旺。新炕新被盖,娃娃来得快。”结婚当天晚上,村里闹洞房的小伙子半夜三更翻墙进来,取掉门外墙上的炕眼门,扔进一串鞭炮,炕洞里噼里啪啦响得新人睡不着觉。有的小伙子用草塞住烟筒,小两口呛得只能把门开大透风,他们则冲进新房调笑。有的索性从炕眼门里填进大量柴草,把新郎新娘烙得睡不下,只能躺在被子上或蹲在炕角,整夜折腾的睡不了觉。

  炕是我们陇东农村人的乐园,承载着乡亲的梦,诉说着他们的幸福和善良。

  顺便说一句,我现在正睡在老家的烙炕上,用手机写文章,太舒服了。

  我是睡大炕长大的,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冬天挤在一起互相取暖,火烧炕热了睡不着,靠墙睡顶条被,小的时候尿了炕怕大人嚷可暖干,那是没有电的时候,黑摸着有时找不到尿盆。

  都是六十年前的事,现在也不睡大炕了,只能回忆。

  六七十年代以前,关中农村还是比较穷的,一家五六个人在大炕上只盖一床被子比较常见。有一年冬天,我到我一个亲戚家办事,结果晚上回不去了,就和他们一家人挤在了一个大炕上,晚上炕烧热,炕上睡了五个人,就一床被子,睡觉只能腿在被子里,上半身完全盖不住。瞌睡了,一会冻醒了,拉被子盖上,睡着了,再冻醒了,整个人全在外边凉着。就这样一个被子互相之间来回拉,睡着了,冻醒了,几次,糊里糊涂天亮了,起来了,一晚上就这样过去了。[呲牙]

  现在多好,农村大炕没有了,都是床,铺的、盖的,啥也不缺。你想享受大炕?没机会!

  我是西部山村,一直在农村睡大炕,到现在还睡,有意思的事太多太多,唯一记得最最深刻的事,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晚上在大炕上教姐姐识字的情景。

  晚上,姐姐等到上房的父亲睡了,便点着自己挖野屲上的药材赚来的钱灌的煤油的灯,从我的书包里翻出语文书,我给教“人,口,手。上,中,下……”

  当时姐姐快十五岁了,从我上学的第一天起,她就这样偷偷地在煤油灯下学着我每天学的拼音、汉字。一旁的母亲也不抱怨,只是借着我们的灯光缝补衣服、纳鞋底,有时候还纺线。闻着油香,熏着油墨,我是在煤油灯下陪伴着姐姐,看着姐姐红红的脸蛋,不知道为什么她那么执着地坚持学习?我一个字一个字在炕上被窝里探出头认真教着姐姐,教一会,我瞌睡了,打呵欠。

  等我睡着后,姐姐在煤油灯下把我赢来的纸包一个一个地拆开,一张一张地把纸分类,没写字的放在一起,写了字的翻过,又一张一张地用手压展,压在我们睡的席下。等几天又从席下取出,弹去尘土对齐,用线一针一针的在上方缝制好,用母亲的剪刀剪齐,把纸好的给我,把有字翻转的一个留着她用。姐姐和我写字的本子是我打纸包挣来的。姐姐也特别的偏我。

  我们姐弟就这样守着煤油灯光芒照亮的漆黑寂静的小山村的夜。到我四年级的时候,听母亲说姐姐要出嫁到后山了。

  一天晚上,姐姐用火点燃煤油灯,一个豆大的火光影影绰绰,微弱的灯光使屋里出现了一点点生机后,姐姐照样翻开我的语文书,我教她读了几个生字。其实这时的姐姐已经识了不少字,能自己拼读生字,能读文章写信了。我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第二天才知道姐姐那晚逃婚了。

  我是东北人,从小就是睡大炕长大的,当然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听我细细道来!

  现在不睡炕了,好怀念以前睡炕的日子,那时候真开心呀,到了晚上,关了灯,睡不着觉就唠嗑,感觉很好,哪像现在,就是在一个房间里也不唠嗑,都玩手机。

  每天在镇子上游荡,靠拾荒为生的蔡疯子,其实论起辈来算是我的表叔。

  蔡疯子原名叫蔡明礼,马庙村人。

  他小的时候可是十里八乡闻名遐迩的神童。

  三岁识字,五岁上小学,十二岁初中毕业成了村里的第一个高中生。

  要不是遇到那个动乱年代,蔡明礼妥妥的前途无量。

  去大西北当知青下乡,是学校停课第二年的事。

  去的时候准大学生蔡明礼意气风发,等回来时却已经成了目光呆滞的蔡疯子。

  听当时同去下乡的孟三叔说,事情的经过十分曲折。

  当年我们县一中总共八十五个学生去下乡,男同学五十八人,女同学二十七人。

  孟三叔和蔡明礼之前同班,从我们镇上去的只有他们二个人。

  到了农场不久,刚来时的新鲜感和满腔热血,很快被繁重的劳动给消磨殆尽。

  农场里住的是大通铺,男同学一个屋,女同学一个屋。

  当年蔡明礼才华横溢,每期农场的黑板报都由他来出。

  来自雀山镇刘淑兰画画画的好,黑板报的插图都由她来画。

  大家都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又是同一所学校的校友,在这么个荒凉的农场战天斗地,朝夕相处好几年,蔡明礼和刘淑兰自然产生了感情。

  刘淑兰家庭成分不太好,平时穿着打扮也稍稍比别人讲究些,因为这她没少挨批斗。

  农场附近有个夏湾屯村。

  夏湾屯村的村长夏长林儿子夏云生小时候得过脑膜炎,人有些痴傻。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夏云生居然看上了刘淑兰。

  夏长林托妇女主任谢红梅做媒找刘淑兰谈话。

  刘淑兰一来心高气傲,二来正和蔡明礼谈恋爱,自然对这事一口回绝。

  刘淑兰的不识时务,令谢红梅和夏长林觉的丢了面子,之后夏湾村和农场知青配合做事时,他俩便处处使绊子。

  尤其是有一次收玉米之后更是如此。

  当时知青们都在争当生产标兵,干的热火朝天。

  夏云生居然乘刘淑兰不备,猛的抱住她亲了一口。

  蔡明礼看到了,冲过来给了夏云生一拳,两个人扭打成一团。

  这件事的影响很坏,破坏了知青和群众关系,被做为典型事件递交到了县里。

  蔡明礼受了处分;夏云生则因为是痴傻残障,没有一点处罚。

  这个处理结果知青们都很不满,但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只能忍气吞声。

  有一年冬天,白水河拓宽河道,知青们全部住到了夏湾村的老乡家里。

  刘淑兰和石文巧住在村西的五保户王大娘家,孟三叔和蔡明礼还有另外两个同学住在村东头的夏长根家。

  有一天后半夜,孟三叔起床小便,看到蔡明礼的铺空着。

  孟三叔心里暗想,这小子也不嫌累,白天干了一天活,晚上还要去找刘淑兰谈恋爱。

  正在边走边想,突然听到村西头传来一阵急促的铜锣声。

  响亮的铜锣声吵醒了整个夏湾村,孟三叔随着锣声也连忙赶到了村西。

  村西头的王大娘家,这时候已经被火把照的如同白昼。

  浑身发抖的王大娘正被几个妇女围着安慰。

  孟三叔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见到谢红梅抓着刘淑兰的头发,蔡明礼被民兵押着,推推搡搡的从院子外面进来。

  过了没一会,等夏长林从屋子里出来讲话之后,孟三叔才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

  原来吃完晚饭,王大娘去邻居三婶家串门。

  三婶给了捧炒黄豆,王大娘就想给这两个住家里的丫头送去。

  哪知道一进屋看到石文巧一丝不挂浑身是血的躺在炕上,吓的啊的一声背过气去。

  等再醒过来,王大娘连忙捶着腿,哆哆嗦嗦的跑到左右邻居家叫人。

  石文巧被人奸杀了,这件事在整个县炸开了锅。

  公:安在夏湾村驻点侦破案件。

  夏长林和谢红梅都说是蔡明礼和刘淑兰不清不楚,被石文巧撞破之后,两个人杀人灭口。

  虽然最终没有证据证明他俩的话,但是蔡明礼和刘淑兰半夜不睡觉,跑出去约会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他俩因为违反纪律,导致没能尽到保护革:命战友的责任,因此成了之后每次批斗会的主要对象。

  蔡明礼被关进了牛棚,三天两头挨打挨骂;刘淑兰则被剃了平头,成了村民们背后议论的淫妇。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一年,刘淑兰就跳白水河自杀了,尸体是在下游的刘墩村找到的。

  刘淑兰的死,让蔡明礼很受剌激。

  孟三叔去安慰他时,他苦苦哀求孟三叔把他放出去。

  孟三叔问他出去干嘛?

  他说当初石文巧的死肯定是夏云生干的。

  夏云生想找刘淑兰,误杀了石文巧。

  现在又间接害死了刘淑兰,他不能放过夏云生。

  孟三叔劝他算了,夏云生是个疯子,你能拿他怎么办?

  蔡明礼说凭什么疯子就能无法无天,要是这样我也当疯子算了!

  孟三叔以为他这是气话,没往心里去。

  没想到过了没几天,蔡明礼真的疯了!

  他见人就叫爸爸,自己的屎尿捧起来就吃,甚至自称是玉皇大帝转世,天天对着一群牛讲中国近代史。

  农场见人疯了,再不送去治,牛都受不了了!

  农场安排车把他送到县医院检查治疗。

  没成想蔡明礼从县医院逃了出来,连夜走了四十多里路,回到夏湾村杀了夏云生。

  夏长林见蔡明礼杀了自己的宝贝儿子,气得叫嚣着要杀人偿命。

  好在被其他在场的村民拦住,蔡明礼才没被当场打死。

  被打的奄奄一息的蔡明礼被抓进县公:安局。

  所有知青写了联名信,担保他是个疯子。

  公安可不管万民书这一套,一定要以医学鉴定为依据。

  后来经过医院再三鉴定,也判定蔡明礼因精神刺激导致神经紊乱,的的确确是个疯子无疑,这才放了蔡明礼,把他送回了原籍(我们村)。

  陪同送蔡明礼回来的人里面就有孟三叔。

  在路上,孟三叔瞅没人注意的空捅了一下蔡明礼,向他举了下大拇指。

  蔡明礼目光呆滞,并没有回应,只是嘴角微微的动了一下。

  孟三叔觉得蔡明礼笑了,可是仔细看,好像又没有笑。

  我先说一说火炕,建国前,东北土匪横行,时局动荡,人们为了安全,居住的土房屋里,大多都是南北火炕。

  南炕父母住,北炕儿子儿媳住,那时候老人不论有几个儿子,儿子结婚后不分家。

  屋子里有南北炕,冬天暖和,夏天却是热得要命。屋子里也显得特窄吧,去掉南北炕占去的面积,屋地的活动的面积,南北不足一丈宽。

  南北炕最大的弊端是,夫妻俩做房事时受拘束,夜里尽管南北炕各有布帘挡着,可是距离近又不隔音,就连喘粗气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如果夫妻俩再整出点其它动静来,更是难免不被听到。

  解放后,国泰民安了,小伙子结婚后,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住,就盖房子分家,老式样的北炕,也就随之越来越少了。

  多年以前,我们这有个姓杨的老头,他在解放前,职业是烧香的,因为他唱得好,工钱高,人们都叫他杨大劳绩。

  老杨头就一个儿子,儿子在解放战争时牺牲了,他也就成为了烈属,他老伴去世的早,就一个人,后来年龄大了,大队(管理区)干部为了方便照顾他,安排他来大队看屋。

  正巧归我们大队管辖的,小巴山屯的五保户,老邓太太的老头也去世了,也是一个人,大队为了方便照顾她,用生产队的马车,把老邓太太接到大队来,和老杨头一边给大队看屋,一边搭伙过日子。

  大队为他们俩,腾出两间耳房土房(和正房连接的矮房子)派社员给搭火炕,搭锅台,结婚那天,大队书记当证婚人。

  他们结婚那年,我有十多岁,我还去看热闹了呢,大队距离我家不到五十米,小时候经常到大队院子玩耍。

  大队会计的家在我们生产队,他妹子结婚嫁到外屯,结婚不久,他妹子和老公搬来我们生产队落户。

  可是会计家,没有闲房子,大队又挨着我们生产队。大队会计利用手中的一点小权力,把妹夫和妹子安排到大队来住,和看屋的老杨头夫妻俩住一个屋,用一口锅做饭,睡一铺火炕。

  屯邻有人好奇,问大队会计的妹子,“你们住在老杨头那屋,又是老两口,又是小两口,你们在一铺炕上咋睡觉啊?”

  他妹子回答说:“他们都七十多岁了,就如同自己的老爹老妈,他们睡炕头,我们俩睡炕梢。”

  “那你们中间咋办,是隔上,还是不隔呀?”

  “当然得用布帘隔上啊。”

  “那不能听到翻身啥的吗?”

  “咋不能,听到就当没听到呗。”

  “太不方便了。”

  “不是没有房子吗?有房子谁愿意这样住?”

  “那是。”

  四个人这样住有大半年,直到他妹子盖上房子,才搬里了此处。

  如果是三间土房,有的是东西屋各一铺火炕,中间开门。也有的把一头开门,火炕分里外屋,中间有墙隔着。

  在东北,火炕的铺数,是以房子的间数来计算的。三间房子,两铺火炕连着,叫连二炕。如果两铺或更多的火炕都连着,中间又没有隔墙,叫通炕,要么叫筒炕。这种情况学校宿舍,或者大车店里,能见到。

  自从农村时兴盖砖房以后,房子南北跨度也越来越宽,有七米的、八米的、还有十米的。火炕也改变了位置。由原来的南炕变成了腰炕,火炕后面是厨房。

  那些在九几年盖的老砖房,大多也都把南炕改成了腰炕。

  [原创]谢谢邀请:记不得从几岁就和父亲睡一个被窝里,还有弟弟,三个人盖一张被子,父亲在中间,我和弟弟址被子,都想多占点。冬天家里特冷,睡觉得蒙着头,父亲不让面对他睡,嫌呼出的气吹他,背靠背不能屈腿,被子不够大,仰睡也得伸直双腿,屈腿被窝不暖和。睡前要小解,半夜想解手怕冷就硬瞥着,有时候就瞥不住了,尿在被窝里了,害的别人也睡不好。有的发觉自己尿坑了,就使劲夹腿,爬起来下地尿去,用脚试探马桶的位置,还没找到马桶就尿完了。马桶有固定位置,家里人多,经常移位,半夜点油灯太麻烦,就是摸黑解决,弟弟尿尿得父亲起来抱着尿,有时就尿到了我头上了。

  冬天夜长,山里人睡得早,有时候把马桶就尿满了,半夜大人们还得穿衣服倒马桶去,再专进被窝里,父亲的身体特别凉,我尽力不挨他。

  后来到乡里上初中,睡的炕更大了,叫顺山炕,一间宿舍半面是炕,半面是地,睡12个人,半夜有睡说的,磨呀的,还有既不是哭又不是笑的声音。半夜出外面解手,胆小的还不敢出去,推开门就尿。有时就把胆小鬼推出去不让他进来,在外面冻他,后来,那胆小鬼冻怕了,听着有人下地,爬起来就追出去了……

  现在回想起来就想笑。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