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你最期待的比亚迪S9技术是什么?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S9或许就是传说中的比亚迪明,主打中大型SUV,

  具有强劲的动力的同时,还具备更强的安全性。

  而传说中的一些功能有点匪夷所思。

  比如,水下行驶,防水防弹,原地调头,横向行驶等

  因为会是混动版,有纯电模式的加入,在水下行驶也成为可能。在也不担心突然暴雨过后车辆无法动弹的问题。

  在想像一下,在水下行驶的感觉是多么美妙,你甚至可以把停车场修建在游泳场里面。

  防弹功能,完全是给高端人才准备的,像集团CEO,或者高官等。

  虽然用处不大,但坐在里面,就会有一种安全感。

  原地调头,横向行驶,这个功能是我最期待的,用处也是非常多的。

  S9必然会拥有较长的车身,但,有了这个原地调头功能,就不在担心小弯转不过来了。

  而侧方位停车,则直接使用横向行驶,则可轻松停车。

  (配图只为说明动作,和S9并没有关系。)

  很期待实现真正的技术增长,比如实现混动,像丰田宝马看起,而不是现有的唐等模式。~~比亚迪被神化了,就技术而言,新能源车和丰田等差距很大,我们需要虚心学习,而不是每天做梦:开唐,开出100万车的感觉。

  在2022年,日本国防部发布的日本陆军油电混动6轮驱动在2022年,日本国防部发布的日本陆军油电混动6轮驱动105突击炮概念车中,仍然由丰田为这款高性能轮式载具提供锂电池组件和电池控制系统。

  完全有理由这么认为:丰田、富士重工(斯巴鲁)、日产以及尼康等日系制造厂,在坚定不移为日本军队提供最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将“阉割”后新技术转移至民用范畴。甚至在民用的同时,收集反馈并提升新技术成熟度、信息反馈以及市场应用后获取的利润。不能说普锐斯、卡罗拉和雷凌混动车有着日军苍龙、混同105突击炮的技术影子,但这些新能源军用装备应用中所获取的技术积累,为丰田在民用车电池组件“浅充浅放”,“快充快放”等综合性能。

  总之,国产车要发展,首先要正视自己,抵制脑残粉和水军。

  日前,看到比亚迪一组数据报告,比亚迪是国内汽车行业,申请专利最多的汽车品牌。

  比亚迪有1.5万名工程师,也是国内首家研发出发动机、变速箱的国产汽车厂商。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00%以上,继续领跑全球第一,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14%。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覆盖了乘用车、商用车等各个领域。

  截止到目前,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市值1500亿。

  比亚迪这些年,几乎每年的申请专利数,都是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名!由此可见,比亚迪是一个重技术的企业!

  希望比亚迪以后能作为国产车的代表让世界认可!

  谁都知道,丰田是混合动力技术乃至新能源技术的顶尖高手。但2022年是比亚迪跨入汽车行业的第十个年头。比亚迪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厚积而薄发推出的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崭新技术成果。而在“比亚迪世界级技术解析会”上,一款全新混合动力车引起了我的关注,它的名字叫做“秦”。这个时候比亚迪已经开始深入研究混合动力技术,2022年比亚迪又推出一款全新双模混动SUV--唐。比亚迪唐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大家公认是混合动力领域当仁不让的老大丰田,为何造不出“唐”?当唐乘着新能源大风在天上飞的时候,民族之骄傲雄起。

  由于比亚迪秦的混动系统可以通过外接电源来为电池组充电,即插电式混合动力,所以在混动的模式下,理论上系统90%使用纯电动模式(EV模式),10%的情况下才会令发动机工作进入燃油模式,这样的控制逻辑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整车的燃油消耗,而目前官方公布的百公里油耗仅为2L。

  DMII将DMI中的双电机变为了单电机,这台全新的高转速、大功率电机的最高转速为12000rpm,最大功率110kW,最大扭矩200N·m。在纯电动模式下,它可以驱动车辆行驶50km,最高可达150km/h的时速,它同时还作为一台发电机,在车辆减速和制动时来回收能量给电池组充电。

  比亚迪秦

  比亚迪唐与已经上市的秦采用同样的DM II混动系统,在蓄电池的电池容量上唐则进行了一些升级,最大电池容量达到18.4千瓦·时,这样唐在纯电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85公里的续航里程。

  比亚迪唐是一款四驱SUV车型,但相比传统四驱车型它没有传统意义的中央差速器、分动箱和传动轴,它的四驱系统实现方式是通过在车辆的后轴单独设置一个电机来驱动后轴,并通过电动机控制装置来实现前后轴的动力分配。

  你只需要付出一台合资品牌紧凑型SUV的价钱,就能得到一辆0-100km/h加速成绩4.9秒,并且百公里油耗2L而且还是电动四驱的车。

  更多比亚迪资讯,请关注公众号:孟德说 ! 一个比亚迪汽车爱好者的圈子!

  

你最期待的比亚迪S9技术是什么?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