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潍坊学院教师11万字专著被指抄袭3万字,回应称是中介组稿和出版社错误,你怎么看?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潍坊学院教师11万字专著被指抄袭3万字,回应称是中介组稿和出版社错误,你怎么看?

  我是寒石冷月,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老实。这个词用在嫖窃者杨洁身上,恐怕最恰当不过。身为高校教师,不能诚实做人,学术造假,这不仅是暴露出师德有问题,还有违法事实,侵犯他人著作权,这不是小事。不曾想,当事人竟然大言不惭找借口来搪塞,简直是卑鄙无耻!

  需重罚。学术造假,为何屡屡发生?皆因处罚太轻,如若被抓住,即刻开除,终身不得踏入教育界,你再看是否能遏制住这股歪风?因此说,在学术界应该出台针对学术造假,恶意嫖窃的法律法规,唯有这样,才能让造假者不也动邪念。

  严查相关责任人。一篇学术论文的发表,要通过层层把关的审核,查重,校对。但为何杨洁所定论文嫖窃达3万余字,皆一路绿灯呢?原因是那些相关责任人,根本就没有把关,亦或者看都没看一眼,就过审了。如果只追究杨洁一人法律责任,恐怕类似的事情照样会发生。

  事后诸葛演给谁看?每年都有学术造假者被曝光,对于屡禁不止的现象,常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被曝光后,有关部门才会追查,才会信誓旦旦说要严肃处理。然而,对于这事后诸葛演给谁看呢?当然是演给公众,只为平息舆论的愤恨。如此说,根子还在学术体制上面,不改变现行体制,恐怕这种造假和嫖窃之风仍会盛行。

  被侵权者需提起法律诉讼。现在著作被侵权,提起法律诉讼,想维权真不容易,费时耗力,因此,才会有扯皮拉锯,迟迟让维权者得不到合法权益的保护。如果在这方面能建立绿色通道,只要证据充足,优先理赔,让侵权者先行支付赔偿金,你再看,那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

  学术论文抄袭现象近年屡见不鲜,的确到了零容忍的程度,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的行为,不仅败坏了学术研究风气,而且严重有损于学者形象,是极不道德的事。

  这位潍坊学院教师的抄袭行为是难辞其咎的,什么中介组稿出书?说白了是花钱买论文而己。

  再者学院学术部领导的解释,意思是,因为印刷时传输错误导致了\"残书\",然后改正后,又重新印刷了,所以论文作者手上有两本不一样,同封面丶同作者的书。那么,我们不仅要问:

  1)在出版流程中,最后一稿清样,必须由作者签字才能正式印刷,那么,因传输出错的清样,作者审稿没发现吗?如果发现了,那么\"残书\"是怎么印出来的?如果没发现,就属于作者问题,与出版社无关。

  2)一般印刷出了错误,出现了“残书”要销毁,重印,那么“残书”怎么会流入到社会上呢?

  欲盖弥彰

  在证据面前,任何解释都是无力的,11万字的专著居然有3万字的雷同,这学术还能好好的做吗?或许你没有真正的真才实学,没有能力出书,暂时也评不了更高的职称,但这是暂时的,年轻的学者们也应该要耐得住寂寞,静待学术和专业的成长,任何的操之过急可能都会让你前功尽弃。

  主角:潍坊学院讲师杨洁(被质疑者),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郝建杰(权益人)

  质疑焦点:杨洁的《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诗经〉思想研究》,出版是九州出版社,定价39元,出版时间为2022年8月,一书共11万字,其中抄袭郝建杰的2011年的博士论文将近3万字,抄袭率高达26%,初次举报时间为2022年6月,10月11日郝建杰公开发文声讨。

  杨洁其人:杨洁,潍坊学院传媒学院的讲师,主要研究《诗经》,主持山东省级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科学等多项课题,科研成果多次获奖,2022年获聘省级学科专家。

  事件结果:

  发现抄袭后郝建杰第一时间联系杨洁本人,杨洁解释是委托中介组稿出版的书,但否定抄袭。

  2022年6月份向潍坊学院举报,该校学术委员会称将成立工作组严肃调查,随后向郝建杰解释在杨洁讲师手中还有一本同时出版的17万字的书,有详细的页尾引用注释,而涉嫌抄袭的书是出版社的传输错误导致,与杨洁无关。

  在事件持续发酵后,潍坊学院10月13日发文称:杨洁已经停止工作,配合调查,委托第三方法律机构进行鉴定调查。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该书有大篇幅的内容都是一字不差,不存在引用的说法。书籍出版发行是很严肃的事情,谈何数据传输错误,书籍最终出版权肯定是要经过杨洁本人的审核。

  另外,如果说明明知道发行错误,为何不提前纠正和发布声明,该书是2022年8月出版,事发是在2022年6月,中间有足够的时间去纠错,有不少大学图书馆有收录该书,我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估计大家都很清楚,市场上很多组稿中介机构明码标价第一主编,价格低的上万元,高的几十万元都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属于学术造假行为。可这些老师为什么要冒险?

  正常情况下,这类专业书籍在书店里是没人买的,受众很小,出版还要花钱,费力,一般老师哪有心思搞这些,有时候也是没办法。为了职称评定而已,学术方面的成就是重要指标,所以大家都在拼命多搞科研项目,论文,专著等,有时候在职称评定的关键时刻,为了达成硬性条件,不得不铤而走险进行学术造假。

  大学的学术造假前赴后继,归根到底还是高校老师的职称评价机制不科学导致,必须要进行改革,要突出教学能力对职称评定的影响占比,最大限度减少学术专著出版的要求。同时,我们还要规范出版社和组稿中介的行为,书籍文化市场不是菜市场,花钱就能著书立说会显得知识很没有价值。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学老师本人要加强自我修养,大学就要有“大”的样子,就算成不了大师,也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关于大学学术圈的风气,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更多教育热点话题,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大学老师都有科研和职称压力,实属无奈之举;┃大学老师的岗位应该重新划分为:教学岗和科研岗。

  大学教授抄袭论文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什么屡禁不止呢?因为这其中牵扯到利益问题。

  很多老教师是本科或是硕士毕业的,没有很强科研能力。应对科研任务的方法只能是抄袭或者是委托机构撰写购买。

  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是这么做的,每学期花1000块钱,在普刊上买一篇文章,就算是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了。

  现在很多出版刊社都是专门干这个工作的,现在已经没有人购买刊物阅读了,这些刊物主要就面对有科研任务的老师。

  只要出钱,就有写手帮着写,然后给发表。这些写手的论文大部分都是从网上抄袭的!

  比如:一个是讲师职称的教师,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一个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每月工资8000元左右;达到教授职称的工资,每个月1万左右。

  所以,教授职称和讲师职称的工资能差出一倍,在大学里边评职称,是提高收入的主要方式。而评职称,最主要的考察依据就是论文、专著等成果,与教学关系不大。所以出现了大学老师不愿意上课,或者不认真上课,而一心搞研究的情况。

  我读研究生的学校就有明确规定,发表了7篇SCI论文的才有资格评副教授。为了评职称,很多讲师、副教授都会抄袭论文发表。像这种评职称的论文,要求比较高,出版社收费也是很高的。发表一篇核心论文,大约在3000~4000元左右,发表一篇SCI论文,大约在7000至1万元左右。

  所以,这些科研任务和职称压力,让很多高校教师铤而走险,去抄袭相关的成果。有的老师连抄袭都懒的搞,而是直接委托中介机构去做,只出费用。这导致了潍坊学院老师抄袭的情况。虽然是中介抄袭的,但是这个老师是主要负责人。

  全国高校在评比的时候,比如说评选双一流,评选重点大学等,主要评比的就是科研能力,主要看: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有多少成果?所以高校会把这些要求,下发到老师身上。

  教学岗:让那些科研能力不强,或者是愿意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分配到教学岗上。减轻他们的科研任务,让他们专心的教学,学生也能受益。

  科研岗:让那些科研能力比较强的,或者是新进的博士。从事科研岗,发挥他们的优势,多发表科研成果,也为学校作出贡献。

  高校在工资奖金分配上,也予以改革。不能为职称论,唯论文论!

  

一切跟道德挂钩的事情,都是重要的事情!今天这个瓜,没吃到那就是在座各位的巨大损失了!且看老王的分析。

【事件整理】

 

  01.潍坊传媒学院杨洁老师2022年出版一本著作,11万字,其中抄袭29210字,占比约26.55%。

  02.被抄袭者被告知系出版社出错了,错误发行的一本“残书”,与杨老师无关。

  03.被抄袭者尝试与杨老师沟通,杨洁老师回复是她委托中介组稿出书,后一直否认是其抄袭,拒绝与被抄袭者沟通。

  特意去回顾了毕业论文查重的要求。

  01大学毕业论文重复率的规定:

  <25%可申请答辩,

  <15%可申请院优秀论文,

  <10%可申请校级优秀论文。

  >25%有一次不超过5天的修改机会,修改后检测不通过延期答辩。

  02硕士研究生重复率:

  <20%可直接申请答辩;

  <40%有一次不超过2天的修改机会,修改后检测不通过延期答辩;

  >40%直接延期半年。

  论文的要求都比杨洁老师的重复率低,以这个标准来看,属于严重的情况。无法相信这是一位高学历的人对自我的要求。

  错误发行的一本“残书”,委托中介组稿出书,后一直否认是其抄袭,拒绝与被抄袭者沟通。这些做法感觉有点高傲,如果是错误发行的那是不是应该出于对读者的尊重,向社会发出回收停止发行的通知呢?但杨老师的做法是拒绝与被抄袭者沟通,这种方式太高冷了。

  杨老师与被抄袭者的沟通方式,看报道,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和谐。这里面不和谐的原因大概两个:

  第一,学术意识的薄弱。出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值得商榷。

  第二,不会沟通,也许在高位久了,习惯了冷处理的方式。所以习惯性的也这样做了。

  从整件事来看,应该主要原因是沟通失败,造成事件付出水面。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就是沟通真的很重要,做人一定要厚道!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记得关注老王哦~

  近日,身在太原师范学院的郝老师,在图书馆意外发现一本同行的专著,拜读过程却发现其中大篇大篇是自己无比熟悉的内容——自己的博士论文。这种感觉就好比自己的亲儿子认了其他人做干爹,自己却完全不知道。这本书共11万字,而抄袭部分达到了3万多字,占到全书的26%。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有家丑不外扬的心理。如果是自己查出来的,偷偷处理了就行了,如果是外人查到的,那先平息了再说。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坐实学术不端,学校的声誉会受影响。其实恰恰相反,能够大义灭亲的高校往往更令人信服,而那些包庇造假的高校,会越发让人看不起。只可惜,有些人把自己的官帽盯得太紧了,想不到这一点。

  感谢悟空问答小秘书/头条教育邀请。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11万专著三万字涉嫌抄袭,更奇葩的是学校和涉嫌老师的回应,说是中介组稿和出版社错误,叶秋只能说,有些人的脸皮确实厚的可以,不过也实在正常,既然能干出抄袭的事情,还有什么干不出来呢?

  来简单看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太原师范学院的郝建杰在图书馆查资料阅读著作时发现有本书的部分内容自己特别熟悉,为什么呢?因为这部分内容和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基本上一样,这还得了,于是他联系涉嫌抄袭的潍坊学院老师杨洁,杨洁先是说这是她委托中介组的稿,然后一直否认抄袭,拒绝与郝建杰直接沟通!

  不得不说,这个杨洁十分了得,抄了别人的做到了三不:不脸红、不承认、不沟通!什么叫中介组稿,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自己出钱,让中介帮忙写一本书,这是不是更严重的学术不端?在高校老师中,一定有不少这样的南郭先生,本身学术水平不行,又想评职称,于是就不走正道,找一些机构和个人帮忙写书,这种机构还是很多的,叶秋也时常能接到帮忙出书或者发文章的电话,还要加微信,你说不需要,对方会继续恬不知耻的说加个吧,现在用不到说不定以后就用到了!

  所以,杨洁如果是找中介组的稿,那就是学术欺诈,学校更应该严肃处理,可是,潍坊学院最开始的回应也十分令人惊奇,郝建杰6月25举报,学校9月16、17日向他说明了调查结果,先是说零容忍,又说杨洁手里有另一个版本的、有详细说明的引注、注释的版本,郝建杰手里是传输不全导致的残本!因此,抄袭行为和杨洁老师无关!

  学校的角度也很奇特,残本难道不是正式出版的?抄袭了别人的然后再重新出版个新版本以前的就不算抄袭了,学校这么回应,郝建杰没办法了,只能借助于网络了,10月11日在微博举报,这次潍坊学院的反应很迅速,12号就回应,成立调查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叶秋只能说,干得漂亮,前面调查了三个月没问题,微博已举报,又要严肃处理了!

  为了职称等利益,有些高校老师会铤而走险走上抄袭,而学校有的时候为了面子,有的时候顾惜所谓的人才,往往不能对他们做出有力的处理,进一步助长了他们投机的想法,遏制这种学术不端必须做到绝不姑息、严肃处理!

  天呐,这位学院的教师讲话真直,直接暴露了行业内幕,也暴露了自己专著的来源:委托中介组稿,一句话把问题推到中介和出版社头上,委托中介组稿,署你的名,难道说你不审吗?

  我在这里也讲一段我自己个人的经历吧,虽然不是这样的专著,但是也与此话题有一些相像之处。

  我在当年从国企离职以后,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班,后来看到一家文化公司在招聘编辑,所以就过去看了一看。当时该单位特别需要人,我因为有着多年的文字经历,又是工科出身,学的是电子专业,一直在企业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所以他们觉得对他们的杂志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人才了。这家文化公司的杂志是一本家电装饰类的杂志出版五本电器类的杂志,有对外发行的刊号,每周出一期,一期版面多达200多页,销量非常好。

  这家文化公司的运营模式是这样的,他们有招聘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销售,所谓的销售,就是向那些有需要办职称的技术人员提供版面,至于文章的内容,可以是需要版面的人员自己提供,也可以由公司帮助他们来提供,自己来提供的,我们只要负责文字的通顺,没有错别字就可以了,而公司提供的文字,大多是公司的小编辑从网上东拼西凑抄来的,抄来以后东拼西凑在网上进行查重,确保查重部分的比例不超过30%,最后组成总稿,由我来负责专业统筹和校对工作。

  我在那干很短的时间,正好赶上过春节就离开了,但是也是正因为接触过这个,所以知道这一行业,如果说老板能够拿到杂志的刊号,销量真的超级好,杂志版面不愁卖的,刊登论文需要排队,而且收费非常高。据老板说,跟他们同样性质的文化公司光在那个产业园就有好几家,只不过是针对的论文方向不同罢了。事过了好些年,不知道这样的公司现在还有没有或者又壮大了?

  题主说的这个问题说到了中介组稿,那可能就是杂志社或者是编辑出版社找枪手帮着他写的稿,网上专门有一些写手在做这些事情,至于这些写手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极度的参差不齐,出现跟别人重复率极高的现象,也是在所难免,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论文不是他本人所做,把责任推到出版社和中介,直接就是一个笑话,但是也揭开了这个行业的一个盖子。

  学术造假事件也是屡见不鲜了。上半年,翟天临博士因不知知网为何物,使其博士造假事件炒得沸沸扬扬。

  翟天临是一个演员,也许人们对其学术水平不高还可以理解。但在高校以及科研界,学术造假也不乏其事。下面是3起论文造假被国际期刊撤销的报道,每一起都涉及几十、上百篇论文。

  我不知道这些数量的论文造假是严重还是不严重。但我知道,这肯定不合法。

  讲到造假,无非“名利”二字。当然,名利也并非洪水猛兽,它也是激励人奋斗的动力之一。只要通过真才实学、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我们也会佩服赞赏。但是,以造假手段获取,终究为法所不容,为人所不耻。为什么造假事件常常出现在报道中呢?

  一是名利所诱。

  例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极其重视,在我国高考政策下,各种

  二是形势所迫。

  现在的论文发表审核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很不完善,导致发表者有机可乘。

  山东潍坊学院传媒学院杨洁一本菱总共11万字,就有近3万是抄袭。杨洁回应是委托中介组稿。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论文作假已经产业化。出版社或杂志、中介、作者以及枪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论文作假链。

  现在有一些知网可查的杂志,很多都是专门为评职晋级发表论文专用的。作者只城要缴纳版面费就可以发表。论文质量不过关也不要紧,杂志社会帮你修改。修改的意义也就是保证查重符合要求。怎样修改呢?首先是词句顺序颠倒,然后再把一些关键词用近义词替换。如果完全不会写也不用担心,杂志社还有一些外围的代理编辑帮你写,只要出钱就可。我每学期的邮箱中都会收到一大堆的垃圾邮件,其中编辑来信占了一大部分。

  一方面,这反映出来当前的论文审查机制很不完善。

  查重不仅是字句的重复,还应包括学术观点的重复。此外,还有数据造假问题。我国论文发表中不管数据来源,只要你论文中说数据来自于自己的调查或实验等就承认。这是不严谨的。也许是作者编造几个数据,也说成是做了实验的。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家对学术造假打击力度不够,造假成本过低。尤其是一些学术权威自身也不能完全清白,所以也不能过分查处。

  从杨洁毫不在意的态度来看,这种事在他眼里或许已经司空见惯了。

  学术研究是一件终生的事,须得静下心来,沉到学术领域中去深挖才能做出真正的成绩。仅凭投机取巧,纵取得一时之利,终究纸包不住火,会大白于天下,弄得身名狼藉。

  一、作为学术研究工作者应该实事求是,以认真钻研学术为荣,而以造假为耻。

  二、国家对学术评审机制应该进一步健全。同时,对学术造假的打击力度应该加大。让造假者不敢以身犯险。

  三、我国中小学老师晋级评审制度应该改革。作为中小学校,而不是科研单位。以发表论文作为中小学老师评职的基本依据,本就不合理。这就会迫使老师们去犯规。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