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如何看待524名中国医生论文造假?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从使用简体字的习惯来看,卖论文的这家公司,应该在大陆。他们 拓展 业务真敬业呀。

  造假是世界性难题。但中国比较严重。

  除论文外,其他领域都在造假,地沟油就是典型。为什么这么猖獗,还是管理不严,造假的成本比较低。国外对造假的惩罚是比较重的。

  

如何看待524名中国医生论文造假?

  为什么医学科研领域成了重灾区?

  

如何看待524名中国医生论文造假?

  国外医学科研体系相对比较完善,想搞科研的医生有时间做一些感兴趣的研究,当然压力也比较大,发文章也是刚需。国外的科研经费有很大一块是给到人头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中国毕业的博士到国外比较好找到工作,因为有经费支持。

  中国的科研经费很难支持到人,一般买耗子、买试剂都可以,但有工资的都不许拿劳务。但又没有人员劳务费。这就造成医生一边看病,一边做科研。中国的病人这么多,医生那么忙,哪有时间做科研。但晋升还偏偏看科研文章,这就成了悖论。文章买卖就成了市场。

  中国脱产的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军,因为不用发工资。但很多导师自己水平差一些,又要求发SCI,研究生得不到指导,也会造假,因为有毕业的压力。

  科研对于支撑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健康中国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有些人反对医生做科研,认为医生看好病就行了,这也是谬误。没有科研成果,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经验看病,看死看活都不知道,又怎么提高水平?

  中国的临床迫切需要科研,找到低成本、广覆盖的方法,为更多老百姓造福。

  但中国科研一定要转变观念。人力成本、智力成本是最重要的投入。一项好的科学研究就像一座高楼大厦,是无数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结晶,包括研究设计、实施、监察、统计分析、文章撰写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来实施。这些人的工资谁来承担?什么工资水平可以让这些人安心做科研?

  不要吹牛,就是给你大批的资金,谁能保证你做出一流的科学研究?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资金,中国的临床研究领域还是没有起色的原因,基本上没有话语权,虽然在局部领域还不错。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科研理念和机制,尤其在临床研究领域有待于转变观念。

  另外,对于医生的考核,大家都觉得不应该用文章衡量水平。但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呢?哪个标准是比较硬的指标?如果没有一个公认的指标的话,就又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什么是临床水平?谁的水平更高?不同级别医院、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医生如何评估?

  有很多人都指责中国把文章都投向了国外,应该投到国内的杂志。这也是谬误。中国自己的期刊水平到底什么样?有没有挺着腰板理直气壮的说,我们没有后门,没有猫腻,我们有顶尖的编辑团队和审稿团队?有些杂志,连真正的优秀的文章都不能识别,又怎能说自己水平高。

  自己认为把好文章在国内发表,实际上也是失去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

  得到论文造假的消息我感到非常的痛心 ,即为造假者也为职称评审制度。我对职称评审是比较了解的。八几年国家为解决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决定恢复职称评审。当时争論最大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外语要求是否做为必备条件,最后确定都要参加考试但不做为必备条件,算是解决的比较好,考虑了当时的历史条件。第二个问题是否和工资挂勾 ,当时两种意見 ,一种意見是不和工资挂勾,评审后由单位跟据岗位需求聘任后和职务挂勾。另一种意見是工资直接和职称挂勾。当时国家为尽快解决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採取了职称和工资挂勾的意見。应当说当时国家的决定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后遗症。当时对论文的要求没有后来那么严,只是要求做实际工作的要有一篇工作总结,做科研的要写论文,我认为当时的要求是合理的,后来过份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应当改正。我希望每个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有了制度就要遵守 ,我更认为现有职称评审制度应当改革了,争取能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我国己经参加了国际工程职称认证组织,我国的职称也将逐步得到国际承认,我们的职称评审也应当同国际接轨。只是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既要考虑个人的责任更要考虑社会和制度的本身的问题才便于问题的解决。

  谢谢邀请!在外行人看来撤稿是一件特丢人显眼的事儿,其实不一定。撤稿原因很多,学术不端只是其中之一。我觉得中国科协做得很对,这不是包庇中国医生,这是加强沟通的途径。因为可能有些医生是完全依靠枪手公司投稿,属于学术不端。但更有可能是其研究是真实的,但中国人英文较差,需要英文润色,改为比较地道的英文。这时候润色公司会帮助代投,会收取费用。代投时动起了歪脑筋,伪造了同行评议意见。 这都是枪手公司的常见手法。同行评议里有推荐审稿人的选项,审稿人是真的,邮箱是假的。利用假邮箱发回假的评议意见。而杂志社应该想到规则的漏洞,中国科协与其交涉,希望其整改和加强沟通,这种做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一定要了解游戏规则,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如果有人因为这事儿就否定医学科研,就鼓吹临床医生只能看病,不能做科研,那就以偏概全了。临床的发展无一不是得益于医学科研。现在是如何搞好临床科研的问题,包括如何正确投稿的问题,而不是否定临床科研的问题。

  医生水平高低应当在治愈病人中体现。医生论文发表再多,如果不能用来指导治愈病人,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医生论文更不能提高医疗行业治病水平。医生论文造假,多是为了谋取高级职称等个人利益,行为和治病没有关系。我国出现大量医生论文造假,这是国家医学人才评价体系出了大问题,不是医生学术道德出了大问题。大家认为我回答的对,请给我点个赞。我是经常关注社会问题、教育管理问题的执业律师,有法律问题、社会问题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多多邀请我回答法律问题,谢谢!

  中国医学论文造假和钱有关系,美国辉瑞年药研费就是200亿美元,中国所有药企加起来都没这水平的一半。况且,世界级药企前十有一半以上在是美国的。中国医生临床样本是足够多,但是没经历买资金回访。因为,中国无德的国民天天要求医生要有医德。

  

历史问题,医疗行业乱象太多了

 

  首先我说下医学论文造假肯定是不对的,但却是一个历史问题。为什么说医学论文造假在国内是个历史问题?不是为医生去辩驳这个问题。而是因为政策的不完善。

  我就说一下医生,他有多少事情需要做。而论文、SCI却又是硬指标,没办法,没时间只能想办法去做,而且运营了一条见不得光的产业链出来。

  第一学习,学习是他们目前,占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可以说是一个一直在学习的职业,技术门槛非常之高。随着,科技的进步,他们的手术方式,也会随着科技而进步。

  第二手术。外科医生每天最多的事情就是在手术室,据我所知,北京天坛医院某些科室的手术排期是六个月以上。而且手术是对医生的经历消耗是非常大的。很多医生做完手术就直接到头睡着。

  第三开会,每天大会小会不停开,学术会议、可是会议、院内会务那个不要时间。这种工作强度你还有时间去写论文我也是蛮佩服的。

  第四,科研,可以说很多医生除了是医生也是一个科学家,很多专家手上有很多医学类的项目,这个实验都是靠时间堆积上来的。一个人肯定不够,大多数是每个人负责一个小方向去不停的实验做数据对比。一个专家所带的研究生基本上都在忙这个项目的事。

  第五医疗行业畸形,你要想升职称,除了平时的工作表现外,硬指标就是SCI之类的荣誉。这个可以说是必备的,如果没有拿到这些你证书,你这一辈子可能都只是主治医师了。

  这事儿很丢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面积的造假呢?我觉得制度是最根本原因。医院、高校评职称发表的论文是重要的一项考核。高校我觉得应该的,高校本来就是以教学、科研为主,你发的论文就是科研结果,我觉得在高校把发表论文纳入职称考核的重要内容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医院不一样啊,医院是是治病的地方,本来医生压力大,工作忙,你还让人家不停的发文章,而且这还跟职称挂钩,这合理么?但我也不是说医生只看病治病但不用发文章也能评职称,但发论文不能成为硬性指标啊。你论文写的再多再好,但治疗水平不好,那还有什么用啊!所以医生还是以治病为主,而不是科研。

  也希望这件事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大惊多怪?因为造假是我们的专利?习惯成自然,但没想到外国人,太钻牛角尖?看来红包少了。就象青岛无中医一样?专从北京请名医大师来为岛城人民,治疗腰腿颈肩痛一样忽由?青岛的诊所都能治的病,但需要北京大师们的专家团队,真有本事怎么不去国外?专骗青岛人!

  屡见不鲜的学术造假行为其实不是中国特色,比中国目前被揭露出来的学术造假更严重,性质更恶劣的事件有的是。国内对学术造假的态度和行为不符,态度上人人痛心疾首,但对个体的学术造假却充满宽容,所以更有特色。自己也参与一部分科研活动,包括设计课题,写论文,投稿,被拒等等,所以对这个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总的来说,学术造假的第一驱动力还是利益。

  利益对学术也不一定是破坏性的,反之,在很多情况下,利益驱动推动学术发展。一个例子就是对各种自然科学基金的追捧,近些年很多医院使用行政命令促使员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利益在背后有强大的推动力。不管其中细节如何,一个单位基金申报成功的例数和质量确实决定了其科研水平。单纯利益还不能驱动学术造假,而是决定利益分配背后的评价体系。

  当前国内外很多评价体系是根据SCI论文发表的情况,如果一个人要出人头地,基本要遵循这样一个过程:先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有了论文,申报科研基金的时候就有了比较大的把握;而拿到基金,是成为研究生导师,并开展较为系统和完整科研项目的先决条件;在有基金支持的基础上,完成一系列研究,这一系列研究就可以用来申报相关的科研奖励,当然要申报成功需要其他很多因素,但成系列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自己拿到了心里也不踏实。如果拿到的奖多了,还可以竞争极少量的头衔,比如各种学者,乃至院士等等,当然这里其他因素更多,毋庸赘述。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论文的重要性。如果这个过程是一个游戏的话,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achievements,估计没几个人能够通关。而为了达到achievements,就需要收集coins,或者换取diamonds,论文就是游戏中的coin,甚至是diamond。有人写不出论文,挣不到coin和diamond,就直接花钱购买或者开外挂了。枪手和论文代发公司之类的市场就来自这里。

  买论文和找公司代发论文其实是游戏中的违规行为,稍有不慎就会被封号。所以,大部分人还是想自己写文章投稿发表的。投稿的对象就是各类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固然对学术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学术期刊是人办,只要是人办的就难免存在价值判断。对学术造假影响最大的价值判断,很可能要属编辑在选择哪些文章优先发表时的倾向性。而这个倾向很可能推动了学术造假,那就是对阳性结果的青睐,和对阴性结果的不待见。编辑有这样的倾向,大概是认为只有阳性的结果才有意义,才会被关注,人们才会订阅和阅读,写文章才会引用。杂志的影响力就会上升,杂志影响力上升了就会有更多赞助和稿源。归根结底还是和利益相关。反过来,杂志编辑对阳性结果的倾向,也间接导致了研究者将阴性结果篡改为阳性结果。更何况有些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决定了有些药品企业的利润。造假其实是多方利益相互勾结影响的结果。

  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杂志编辑抛弃对阴性结果文章的偏见,会不会引来大量阴性结果的论文?会不会造成科研人员的消极应对,不再对研究过程精益求精,随便就把本可以做出阳性结果的阴性结果发表,然后放弃呢?这样随便的阴性结果,是否会误导其他准备研究同样课题的人,让他们失去科学发现的机会呢?也许对于个别人和单位,这样的情况肯定存在,但科学并不因个人和单位的利益而改变。各个科学专业发展史上,有无数被误导,又被纠正的实例。只要尊重事实和逻辑,理论总会被逐渐修正和完善。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利益的分配和评价利于科学发展,相应的制度和倾向就值得鼓励和推广。如果影响了科学的发展,甚至鼓励和促进了造假,那相应的制度和倾向就该修正乃至废除。学术道德是很好的东西,但要求所有人都严格遵守毕竟不太现实。如果要改变的话,可以先从杂志编辑的倾向性,和科研业绩评价的指标改起。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