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现在的自主品牌汽车和韩系车有多大差距?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我开了现代ix35,又开了长安CS75PLUS,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百感交集,终于知道了国产车与韩系车还有多大差距,奉劝大家买国产车前要反复斟酌,不然后悔都来不及!

  近年来国产车的进步是有目共睹,韩系车的兴衰也是显而易见。随着国产技术的提升,与韩系乃至整个合资品牌的差距都在缩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赏识,甚至经常还会听到有人说国产已经超越韩系车了。

  不可否认,韩系曾经的优势已经被国产碾压,但你要是开过国产与韩系车后,你就会深切的感受到它们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这并不是吹捧合资贬低国产,按现在国产的发展速度,超越韩系车是迟早的事情,但就目前来看,一些方面确实还有一段路要走。

  现代ix35和长安CS75plus我都开过几年,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使用感受从外观内饰、空间配置、动力操控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大家聊聊自主品牌和韩系车还有多大差距。

  自主PK韩系——外观内饰

  长安CS75plus的外观精致气派,纺锤状的中网,配合两侧狭长的大灯组与硕大的进气口,巧妙的将东方文化和浓厚的运动底蕴完美融合,贯穿式的日行灯灵动霸气,点亮之后很有辨识度。

  车辆侧面凌厉的线条笔直硬朗,悬浮式的车顶,配合18英寸刀锋大轮圈,提升运动气息的同时又彰显了层次感,光影效果都非常不错。尾部上敦实饱满,独立的高位刹车灯采用仿碳纤维设计,无论是造型还是点亮后都别具一格。

  长安CS75PLUS的内饰采用了软性材质、镀铬点缀、仿皮缝线工艺设计,无论是手感还是用料都非常厚道,方向盘内侧还采用了钢琴烤漆与真皮材质包裹,很好的兼顾了豪华感与运动感。

  长安CS75PLUS的内外都让人眼前一亮,颇为时尚的造型很吸引年轻人,细节处理及用料上都可圈可点,10万出头的价格,档次感已经逼近一二线豪华品牌了。

  现代ix35整体设计延续了老款硬派风格,多边形的中网配合两侧犀利的大灯组,尽显呆萌气息,并采用锋利的线条勾勒,使得整个前脸看起来时尚中又夹带了一丝硬派韵味,而新款则向家族语言靠拢,点阵参数化的设计更显年轻。

  侧面上简洁的线条跟随轮廓舒展立体,协调干练的车身比例饱满,还颇有几分硬派SUV的感官,尾部上平直厚重,既不惊艳也不起眼,而新款加入的贯穿式尾灯,则显得要有档次的多。

  虽然现代新款车型都在迭代更新,外观也是日新月异,但与长安CS75PLUS相比,我认为一向以颜值为标称的现代太过平庸或激进,想要打造“硬派”视觉,但又不太粗犷野性,不如CS75PLUS表达的运动感和都市感强。

  ix35的内饰中规中矩,整体设计以家居为主,平直的中控台与它硬派的外观相得益彰,采用塘塑材料覆盖,加入镀铬饰条点缀,不过硬塑料居多,细节处理及用料上不如国产厚道,缺乏档次感。

  国产PK韩系——空间与配置

  空间是家用车衡量实用性的唯一标准,CS75PLUS车身尺寸为4690x1865x1710mm,轴距达到2710mm,在空间的表现上,身高178cm的人坐进前排,调整好合适坐姿后,头部空间还有一拳2指,不顶头够用。

  后排不仅横向空间富余纵向也很多,身高178cm的人坐进后排,头部空间还剩4指,腿部空间还有两拳2指余量,几乎全平的后排地板,整体空间非常不错,乘坐舒适还敞亮。

  整车储物空间布局均匀合理,杯架、储物槽都很大,放置零碎杂物都很方便,并且后备箱十分规整,980mm的进深,在不放倒的情况下一般家用也很灵活,而放倒后的容积更富足,最大深度能够达到1950mm,在同级别中这样的载物能力不多见。

  长安CS75PLUS在科技配置上,沉浸的三屏联动让奔驰都让步三分,中控台搭载的12.3英寸液晶屏,它基于腾讯打造的生态而来,色彩显示细腻柔和,整合了大部分实用功能,车机反映速度快,但语音识别速度相对一般。

  我认为这个功能尚有升级空间,虽然它支持40多种场景模式,可以召唤“李白””妲己“等英雄为你服务,识别能力还是非常精准,在功能性上都比较人性化,但它在反映速度上,似乎还需要思考找寻下你指令的内容。

  长安CS75PLUS还配备了多项主动安全系统,并线辅助、主动刹车、车道偏离、前后雷达、360全景影像、全速巡航、L2级自动驾驶等,几乎市面上有的配置都一应俱全。

  其实在国产行列里,除了一些不起眼的品牌外,大多数车型在配置上都做到了应有尽有,这仿佛就是国产车的标准配备,10多万的价格,配备了合资一些豪华品牌都不一定有的顶级配置,这是选国产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现代ix35的车身尺寸4435x1850x1715mm,轴距只有2640mm,在空间表现上:身高178cm的人坐进前排,将座椅调至最低位置,头部空间还有4指,后排头部空间也有4指,腿部空间2拳有余,空间还算够用,坐着不压抑。

  现代ix35的储物空间同样丰富,主要亮点在于手套箱上方的储物槽,方便副驾放手机或者其它零碎资料,后备箱空间够用,但不如CS75PLUS来的充足,地台高度适中,后备箱设计规则,但深度较浅空间利用率就相对较低。

  长安CS75PLUS和现代ix35同为紧凑型SUV,单从整体数据上看,ix35就要比75plus短70毫米,在空间的表现上,长安的载物能力无疑是最优的。

  现代ix35的中控显示屏不大不小,镶嵌式的9.6英寸近似电视机,单一的UI设计比较一般,除了常规系统性功能以外其它并无亮点,并且屏幕的灵敏度有些生涩,原厂倒车影像不够清晰,但它的语音识别系统还挺智能,不局限于固定命令。

  现代ix35在配置与科技方面新款都提升了不少,但在车机应用与设计方面稍微落后,感觉韩系曾经的硬实力都有些停滞不前了,简单的来说,ix35更注重基本实用性,对于一些当今必备的科技智能化的体验上都有些忽视,整体表现能过眼。

  而如今的国产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软实力方面,外观、内饰与配置,最能抨击眼球的信息都被国产拿捏的很稳,如今都是智能与信息化时代,国产的给人带来浓厚的科技底蕴,我觉得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韩系不能把曾经的优势重视起来,它会和国产的差距越来越远。

  国产PK韩系——动力与操控

  长安CS75PLUS在动力方面的成绩值得赞扬,虽然前段时间爆出有虚标的假象,但我认为它的能力不容小觑,搭载1.5T蓝鲸动力,最大马力178匹,匹配的是一台来自爱信的6AT变速箱,0-100km加速最好成绩9.82秒。

  虽然不及2.0T的233匹马力爆发强,但它在国产行列里很有话语权,是国产小排量发动机里为数不多的性能机,高达40%的热效率在国际上都属领先地位,尽管搭载在这台整备质量1.6吨的车型上,它也不会给你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这套动力总成调校偏沉稳,前段动力输出比较线性,传递性很快,随着油门的深入,动力也会更加稳定有着不错的推背感,而6AT无疑是最好的黄金搭档,整体表现都十分默契,升降档丝滑逻辑清晰,低速区间偶尔会有轻微顿挫,但并不明显,整个动力输出考虑更多的还是平顺性。

  当你切换至运动模式后,这套动力组合仿佛打了一针兴奋剂,变速箱换挡逻辑,油门响应速度,动力衔接和连贯性都变得更加激进暴躁,当然油耗也随之上升更快;在标准模式下,转向力度沉稳,指向精准,即使女生开起来也游刃有余。

  长安CS75PLUS底盘调校偏家用,但减震的设定有些偏硬朗,尤其是过减速带及颠簸路面较为明显,但驾驶起来不如德系、法系紧绷,可路感还是比较清晰,高速过弯支撑性还好。

  全新一代的CS75PLUS在底盘的工艺上,相较于其他品牌都有很大改观,生产工艺不是制约底盘好坏的因素,而调校才是底盘技术的精华,它在于各刚性部件的结合,该软的软,该硬的时候硬。

  底盘调校的功底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搞出来的,不同车厂调校出来的结构都天差地别,尽管长安在国产行列里底盘技术都很不错,但差距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有人说我崇洋媚外,但合资的底盘整合能力确实比国产好,只是说我们已经在逐渐缩短差距。

  ix35采用的是一台2.0L“沃德十佳”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160匹,最大扭矩193牛米,百公里加速10.24秒,相比CS75PLUS要慢0.26秒,ix35整备质量只有1.4吨,在加速的表现上稍显落后。

  在动力方面,这套2.0L自然吸气发动机表现并不会让你有太多期望,但也并不会让你失望,满足家用的前提下还有些许富足动力,在120码的限速下超车游刃有余,还没有出现过嗡嗡作响却不发力的情况,同样6AT的组合,变速箱平顺丝滑,换挡积极平时,但降档时有点闯动,2500转左右提速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百公里综合油耗9.2升左右。

  ix35的方向盘回馈轻柔,指向性比较清晰,整体操控与它硬派的外观格格不入,舒缓的节奏单手可控;随着速度的增加,方向盘变得又比较稳重,和长安CS75PLUS比起来操纵质感都略差,恰是一杯白开水。

  现代ix35在底盘方面虽不及德系,但与日系还是有一拼,它既不给你沉稳的厚重,也不会给你过多的松散感,但在菲斯塔这种性能车上,反而又偏向欧美的悬架设定,ix35则注重更多的是舒适性,面对日常细微的路面颠簸和振动,底盘都能很好的消除,但遇到较大坑洼路面时,过软的悬架就会出现明显晃动,有种坐船的感觉。

  在底盘的质感上,国产还是能够与韩系相提并论的,至少在ix35上,但也并不就是说就已经超越或齐平了,虽然韩系底盘不如其它合资车企,但并不代表它差,底盘的稳定性不单是硬件条件能够满足,各种控制系统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还有一些核心部件及技术仍依靠进口,因此在底盘调校上还有一段路要走。

  国产PK韩系——耐用性、全球性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一开始要提及买国产要反复斟酌的原因,一些人买了国产车后,经过四五年风霜,出现底盘异响严重,支撑力不足,各种小毛病不断,与合资相比造成较大落差,钱花了达不到理想用车环境,而造成一种不好影响。

  对于韩系车来说,除了底盘稳定性,耐用性是它最值得炫耀的事情,这可能与韩系车开发基准有较大关系,像伊兰特这类车型,最初进入国内的车型至今也有人在开,我认识一位ix35老车主,它当时落地的是一台12款的自吸版本,至今行驶近20万公里,除了日常保养外,几乎没有出过太多大毛病。

  虽然韩系车在国内销量平平,但在全球性上它的占有率很高,2022年韩系车全球销量高达635万辆,而国产吉利销量132辆,长安销量150万辆,比亚迪年销量40万辆,国产几个一线品牌整体销量加起来,可能才能顶韩系车。

  目前国产车还只有奇瑞和长城在海外有生产基地,销量都还比较可观,但也只是买到中东部分国家,和韩系车几乎占领整个欧美市场相比,国产在全球性的布局上还任重而道远。

  不过在安全性方面,国产要比任何合资都厚道的多,长安CS75PLUS的整车采用高强度钢,采用热成型技术辊压而成,达到1500mpa,在中保研的测试中,经受住了25%偏置碰撞,不只是长安,国产大多数品牌都是如此,这展现了国产车的硬实力。

  写在最后

  如今的国产车在软硬件领域确实取得很大进步,节节攀升的销量也证明了国人对国产车的认可与拥护。与韩系车相比,国产品牌的软实力是旗鼓相当的,甚至能够达到赶超水平。

  但我们要正视差距,如果仅用韩系在国内的水平比较,我认为有些坐井观天,韩系车能做到全球第五的地位,这证明了它的实力不差,放眼世界,能够做到从研发到整车独立制造的车企,除了丰田以外,韩系独占鳌头,我们还没有这个能力,并且产品也只是在国内得到认可,国际上还没有认可华系车。

  虽然韩系车在国内口碑以及销量都比较一般,甚至被人一度认为要退出中国市场了,其实除了某些诱因之外,这与韩系销售策略有问题;同时国产的崛起,让韩系以往主打的优势磨灭了,在国内合资阵营里,基本被美日德囊括,造成韩系车高不成低不就,逐渐韩系在国内就边缘化了,因此让人觉得国产已经超越韩系的现象。

  并不是我抬举韩系和合资,也不是崇洋媚外,好的地方我们要多吸取经验,不好的地方嗤之以鼻,希望我们的华系车能早日立足全球,不只是用情怀来占领高地,我相信这样的时机以及品牌都已出现,新能源就是我们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

  表哥是干汽修的,他说国产车质量不如韩系车,真正懂车的人都知道韩系车好,奉劝大家理性看待差距,国产车虽然在进步,但不要过度吹捧。

  国产车现在销量起来了,而韩系车在国内销量一蹶不振,有些人就误以为是国产车已经超越韩系车了。

  韩系车只是在国内销量不好,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普遍下降的情况下,现代、起亚全球累计销量超635万辆,全球销量Top 5,比第六名高出了近50%,稳稳占据全球车企第一梯队。

  国产车目前只有奇瑞和长城在海外销量不错,不过只是卖到了拉美和中东,和韩系车在欧美市场上的高销量相比,国产车和韩系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接下来的文章,我将具体分析韩系车在国内销量下滑的实际原因,以及国产车目前的真实技术水平,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后再判断我说的是否正确。

  2000年的时候,国内消费者可以选择什么车?一汽还在生产80年的老夏利,南北大众靠捷达和桑塔纳在国内赚得盘满钵满。

  2003年福特推出首款国产化汽车“嘉年华”,而这款车实际上是为印度市场专门设计的,早在2002就停产了,而国产化的嘉年华却在2003年下线。

  大家想想看,当时的合资车动不动就20多万,配置低,设计落后,完全不把国内消费者当回事!

  这时国内市场出现了韩系车北京现代,为了打开国内市场,韩系车可以说非常有良心,先后在国内推出第三代伊兰特和第五代索纳塔。

  这两款车都是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在国内销售非常高,直到动了其它车企的蛋糕以后,国内才出现了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等技术先进的车型。

  韩系车在国产车尚未崛起之前,让国内消费者开上了技术先进、价格便宜的合资车,同时促进了其它合资车型更新迭代,给国内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韩系车功不可没。

  韩系车的品牌力不如德系、日系、美系车,很多消费者认为开韩系车出去会没有面子,还不如买一辆国产车来开。

  韩系车的性价比和质量是绝对不次于日系车的,之所以给国人档次低的错觉,是因为一开始进入国内市场的定价策略导致的。

  中韩是在1992年8月24日才正式建交,2000年以后韩系车才进入国内,德系车和日系车在国内深耕多年,早已经霸国内市场,当时的国产车还尚未崛起。

  韩系车瞄准了国产车和合资车中间的市场,定价上高于国产车,又略低于德系、日系、美系车。

  韩系车以这样的定价策略,以及更先进的车型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取得了可观的销量,可是一旦品牌定位确立了,今后想要改变就困难了。

  韩系车以高性价比在国内保持高销量,但是这几年国产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开始压榨韩系车的生存空间。

  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的造车工艺不断取得进步,不管是正向研发,还是逆向研发,国产车的外观、内饰、配置、三大件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国产车的外观、内饰、配置方面慢慢超越韩系车,高性价比优势也开始丧失了,结果品牌力又不如日系和德系车。

  于是,追求品牌力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日系、德系、美系车,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则优先考虑国产车,从此韩系车在国内销量逐年下降。

  国产车发展越来越好,销量越来越高,韩系车意识到自身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高性价比优势已经消失殆尽,为了挽救销量上的颓势,韩系车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主动降价。

  主动降价行为,开始得罪了很多韩系车的老车主,虽然销量上有所回升,但是品牌力进一步下降,让韩系车彻底陷入了死循环。

  2022年国内汽车消费市场首次出现下滑,汽车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也就意味着买车的新车主越来越少,更多的车主只是换购车。

  由于韩系车得罪了老车主,这些原有的韩系车主主动放弃选择换购韩系车,导致韩系车在2022以后销量开始了断崖式下滑,开始被国内消费市场边缘化。

  有人会很好奇,为什么韩系车主动降价会得罪老车主,而特斯拉主动降价却被老车主原谅?

  首先在国人眼中特斯拉是豪车品牌,购买的都是有钱人,他们即使在乎也不会表达出来,而特斯拉的降价让更多人可以开上豪车品牌,给他们带来的是面子。

  韩系车就不同了,购买韩系车的都是为了追求性价比的普通消费者,新车主动降价,那么车主手里的韩系车就直接贬值了呀!在二手市场卖不上价钱,这就是得罪消费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国内市场上,国产车销量打败韩系车,不代表韩系质量不行,它在国产市场的没落,和自身品牌定位有关,那么国产车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

  发动机一直是我们的弱项,但是这几年确实进步了,国产厂商都开始主动正向研发,比如长安的蓝鲸发动机和奇瑞的1.6TGDI。

  在次重点说一下奇瑞的1.6TGDI,它是奇瑞ACTECO第三代发动机,运用了iHEC(智效)燃烧系统、快速升温系统、快速响应增压技术。

  光用文字表达有多先进,可能无法直观感受这台发动机的真实水平,我们可以看下图中奇瑞的1.6T发动机同合资车发动机的对比。

  通过这组数据对比,在同级别的发动机中,奇瑞1.6TGDI发动机优势明显,其中热效率更是达到了37.1%,在这个级别的发动机中,更是名列前茅。

  发动机除了有充足的动力和燃效,更重的是可靠性强,故障率低,此前奇瑞为这款发动机提供10年或100万公里的超长质保,现在最新消息,奇瑞已经承诺消费者终身质保了。

  这足以证明奇瑞对这款发动机质量有充足的信心,这是国产发动机进步的标志,实现破茧成蝶的第一步。

  不过,我们还是要认清差距,国产发动机现在还是以小排量4缸发动机为主,虽然在小排量发动机领域已经接近韩系车,但是韩系车的大排量发动机却是世界领先水平。

  变速器一直是国产车不愿意提及的,因为技术水平实在是落后,各合资品牌都有自己自研变速器,德系车主推双离合变速器(DCG)日系主推AT和CVT,韩系车更是自研最主流的6AT变速箱。

  在10年前国产车手动变速箱都造不好,自动挡变速箱用得最多的是爱信4AT,这款变速箱已经是爷爷辈的了,却依然是主流变速箱,无疑是一种悲哀。

  说到国产变速器,奇瑞自主研发的变速器就不得不提,是奇瑞给国产变速器开了个好头,鼓舞了国产车的士气。

  在2009年,奇瑞通过正向研发,制造出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VT变速器,填补了国产变速器的空白,是奇瑞的一小步,是国产车的一大步。

  通过10多年的不断深入研发,奇瑞的CVT变速器已经更新迭代到第三代了,这款变速器搭载在奇瑞艾瑞泽5和瑞虎8上,通过瑞虎8的销量和车主的正向评价,已经证明了这款变速器的成功。

  不仅是奇瑞的变速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产变速器到了2022年更是百花齐放,各个国产变速器厂商通过多年的努力,在这一年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22年“龙蟠杯”第三届世界十佳变速器的评比中,一汽的盛瑞传动8AT,长城哈弗的蜂巢传动7DCT,瑞虎8的格特拉克7DCT,广汽的7DCT,吉利的混动7DCT,都出现在磅单中。

  国产变速器的集中爆发,标志着国产变速器正在砥砺前行,虽然没有达到韩系、日系、德系车的水平,但是各国产车企对变速器的重视,相信未来可期。

  汽车底盘并不是一个零件,底盘是由行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这四大系统组成,构造非常复杂,但是通过逆向研发可以实现模仿,但是国产底盘却始终不如人意,主要因为底盘的难点在于调教。

  一个好的底盘,可以提升驾驶者的舒适性、操控性和安全性,好的底盘是一辆车品质的保证,没有好的底盘,即使有强劲的动力系统和先进的变速器,也无法给驾驶者带来优质的驾驶体验。

  国产车的底盘至于是什么样的水平,不能统一概括,国产车在底盘的制造上,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分别为正向研发、国外团队调教。

  奇瑞是正向研发底盘的代表车企,在底盘制造上已经实现平台化了,目前奇瑞就拥有四大整车制造平台,T1X、M1X、M3X和新能源专属平台。

  其中T1X平台是SUV平台,在此基础上打造了瑞虎8、瑞虎7、瑞虎5x,平台统一化,有利于后期调教,使得地盘技术不断的成熟。

  我在懂车帝APP中看了车友对瑞虎8的评价,大家都说瑞虎8舒适性和操控性都非常的棒,这是国产地盘技术的进步。

  比亚迪是国外团队调教底盘的代表,比亚迪宋MAX、比亚迪唐都是由汉斯?柯克调教的。

  他是底盘调教方面的专家,曾在奔驰效力超20年,负责S级旗舰车型底盘调校工作,他的到来让比亚迪在底盘调教上有了质的飞跃。

  现在的比亚迪唐EV和比亚迪汉EV,在操控性上和舒适性上,都应经可以和豪车相比拟了。

  国产车在三大件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销量证明也证明了国人对国产车的认可。

  同样的,我们依然要正视差距,韩系车在全球高销量证明了它的实力,国产车目前只是得到了国内的认可,还没有得到海外用户的认可,这是我们和韩系车最大的差距。

  不过,在我看来,从汽车质量出发,国产车质量不次于韩系车了,我们和韩系车的技术短板正在不断地缩小。

  我们应该向那些积极正向研发的国产车企致敬,是它们让我们开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车,让我们民族制造业水平不断地进步。

  我坚信在国产不断的努力下,国产车终将会超越韩系车、超越日系车,成为销售全球的华系车。

  

谢邀 吱~

 

  依稀记得,几年前我还在潘家园跟在大哥屁股后边儿倒腾玉器,一天我傍晚我在路边溜达,突然看到旁边停着一辆等人的车,大灯亮着蓝光,全车被一圈五彩灯带围绕,自带圣光,车里放着摇摆的歌,走进仔细看这个车,woc,帅炸了简直,比路边停着的小宝马(E92)都霸气都帅都年轻。不过几年过去了,再反看这辆车,真tm非主流。。。

  这辆车就是被大家成为屌丝三宝之一的:起亚K5,这辆车也建立了我对韩国车的第一认知(当年我真的以为满大街跑的北京现代出租车是北京产的国产车。。。)

  现在看来那时候北京大街上韩国车真的多,先不说满大街的现代出租车,就是普通家庭选择三厢的时候都不会不考虑伊兰特。那时候大家觉得韩国车么,合资的,价格比德国车低,也耐用,质量么,街上那么多出租车跑着呢,人家出租公司肯定不会选老坏的车吧。所以一时间韩国车成为了一个性价比之车。也是那个时候国产车余合资车的差距确实太大了。

  但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韩国车突然卖不出去了,销量下降百分之40,就拿现代汽车来说,17年在中国就比16年少买了40多万量。我用左脚想了想,一共俩原因:

  ·第一个:17年爆发的民族情绪

  ·第二个:国产车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反观韩国车,价格买的比国产车贵,车型方面没有大换代,动力系统万年不变。渐渐失去了竞争力。

  不过要上升到品牌层面,现在自主品牌和韩国品牌的差距,那就不能但看几款车型了,要看看核心能力,简单的来说就要拿品牌最拿得出手的车来比一比,在这个层面一比就会发现国产车查的还很远。。。。就拿国产车销量巨头哈弗和韩国车巨头起亚来比比

  现在国产车和韩系车的最大差距在变速箱上。现在国内厂商可以买到国外的老旧变速箱,很老那种,4at之类的,真正主流的8at,10at都不会卖给自主品牌的,现在自主品牌自己研发的变速箱基本都是仿国外的7速双离合的,就说vv7为什么234马力加速十秒多油耗那么大, 车重是一方面,变速箱是一个大的根源,调校都还与国外的有差距。

  虽然现在自主品牌和韩国品牌和其他国家品牌还有差距,不过我还是愿意支持国产品牌,真的希望几年之后中国人能拿出自家的性能高端车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一教高下。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自己对于韩国车和国产车的用车感受,也让我多学习学习~

  更多有趣的视频请大家关注可能是地球上最骚的二手车节目公众号:“吱道二手车”

  从去年开始,韩系车销量的确不如从前。2022年北京现代在国内的全年销量为106万辆,2022年则为114万辆,尽管总体来看,韩系车销量没有下滑,但是韩系车在华的市场占有率已跌至7.4%,创下入华十年以来的最低值;另外在今年3月份,现代和起亚汽车在华销量仅有72032辆,同比减少44.3%,增幅相当明显。

  但是,韩系车之所以萎靡,其实萨德事件最多只能算是客观因素,真正的主观原因是来自主品牌的崛起,抢走了不少韩系车的市场份额。在几年前,普通大众都有买自主品牌还不如买韩国车的思想,可是现在的情况已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过去自主品牌确实一片荒凉,韩系车以高配置低价格的优势腐蚀着其他系的市场。可是就在这仅仅不到5年时间里,自主品牌的产量、质量、品牌美誉度得到了迅速提升。并且如今正在涌动上攻的能量,自主品牌也正在推出各种的旗舰车型,和高端子品牌,开始打起了合资品牌“饭碗”的主意。

  造型设计虽不输韩国,但仍未完全摆脱山寨

  首先得承认,造型设计是自主品牌这几年进步最明显的地方。特别是随着一些自主品牌的奋起直追,也诞生了诸如吉利博瑞,博越,荣威RX5,i6,还有观致5等等漂亮国产车。可整体方面对比,自主品牌与韩系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而这个差距主要体现两方面。

  首先,韩系车已经告别山寨,而自主品牌显然还没有摆脱山寨的影子。今天的韩系车,已经基本找不到山寨的影子,无论轿车、SUV还是MPV,韩系都完成了对于山寨的摒弃,而反观自主品牌依旧没有摆脱山寨的影子。

  当比亚迪,奇瑞这些前辈们都改玩原创了,自主品牌中依旧有众泰,陆风等后起之秀,大肆其道的山寨大众,路虎,保时捷等世界知名品牌,而即便是像长城、长安这些自主品牌代表,依然能看到山寨的影子,比如长城H9会令人隐约想起丰田的酷路泽,长安的CS75多多少少会和极光有一点点神似。

  韩系车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家族基因和设计语言,比如提到现代会想到“流体雕塑”,提到起亚就会想到“虎啸式”前脸。而这方面,大多数自主品牌在这方面还处于发展当中。当然,自主品牌在这方面也有做的比较好的,典型代表就是吉利,比如说到吉利就会想到它“回纹”设计。

  另外,自主品牌还缺少了属于自己的设计标签,好比我们提到美国车,就会联想到肌肉感;提到法国车,就会联想到浪漫与激情;提到韩国车,就会联想到流线感。所以,我倒建议自主品牌不妨将“中国元素”融入到产品当中,因为“中国风”除了是很好的中国汽车品牌标签之外,同样能极佳的迎合中国消费者心中的民族主义,提高中国人购买国产车的理想消费主义意识。

  核心技术刚登堂入室,前端技术已经走在前列

  技术和研发向来是自主品牌与合资的最大短板。毕竟严格来算,自主品牌也只有十几年的造车历史,自然无法与国外那些百年巨头在技术上硬碰硬,即便和合资底层的韩系相比,自主在技术研发和技术沉淀上都仍有些差距。

  比如在代表核心技术的重要零部件方面,现代旗下的摩比斯几乎可以生产除了轮胎、玻璃和车身外的一切零部件,它的综合实力排名在全球前十行列,在全球零部件百强排名中,韩系可以占据6个名额。

  但是反观中国在零部件方面可谓是全面落后,拿发动机来说,这几年虽然很多自主品牌都有相继的推出自主发动机。但问题是,自主品牌却没有一款发动机或者核心技术是得到广泛认可,并获得什么世界级发动机大奖的。可相反的,韩系现代劳恩斯上所装配的4.6L V8发动机曾经荣列全球十佳,而自主发动机距离全球十佳恐怕还有不小距离。

  另外在变速箱上,这更是自主品牌最为薄弱的地方。以自主品牌中成就最高的盛瑞8AT变速箱为例,在盛瑞8AT变速箱投产之后,一度号称是“全球第四个可以生产8AT变速箱的国家”。可在早在盛瑞投产很多年前,现代旗下的派沃泰就开始生产8AT变速箱。而且更有趣的是,盛瑞的8AT变速箱技术来源之一也是韩国,其组装线由韩国韩华公司制造,测试线则委托韩国ADT公司调试。

  所以不管是发动机,变速箱这样的核心技术,还是在重要的零部件方面,自主品牌和韩系车企的真还有一段差距。

  不过,虽然在传统核心技术上,自主品牌离韩系车有所距离,但是在新能源,互联网汽车,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方面,自主品牌这两年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甚至在某方面,已经走在了韩系等一众合资品牌的前面。毕竟这是自主品牌想要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自然要多下功夫。

  产品品质总体进步极大,但仍然参次不齐

  毫不客气地讲,10年前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岂是一个“痛”字了得,像一座绕不过去的山,横亘在心头。尤记得当时溜妇孺皆知的顺口溜:“奇瑞、奇瑞、修车排队”......以及比亚迪F3开着甚至会有车门掉下来的恶性案例。

  但是,随着近些年不少自主品牌投入了先进的生产线,又请了海外工程公司来帮他们调校底盘。在车身扎实度、底盘行车品质,以及极限操控调校上,已有超越现代起亚车型的表现。

  比如我们再看今天吉利博越,荣威RX5这些国产精品,不管是在像汽车钣金,缝合处这些我们看得着,摸得着的地方有明显提高。而且在安全方面,C-NCAP五星得分已经是常态,得分比同期上市的合资车型更高的例子频繁出现,这也是很值得为自主品牌称赞的地方。

  不过,虽说长城、吉利和奇瑞等主流军团已经在品质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但就整体自主品牌水品而言,依旧参次不齐,还有众多如宝骏、众泰、江淮、力帆这些乏善可陈之辈。而且除了品控方面,在整车动力匹配的完善度、NVH(噪音震动控制),以及人体工程方面,韩系车还是比自主品牌表现得成熟许多。

  在汽车行业其实有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一个产品经历了一代生命周期之后,从研发、制造、销售、用户体验、售后服务整个产业链都得到了验证才基本可以判断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

  但是在中国市场,有两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从J.D.power 过去几年的IQS(新车质量研究,反应的是消费者在购车2-6个月遇到的问题数)、VDS(车辆可靠性研究,购车37-48个月内的用车问题的调研)得分排行可以看出,IQS,北京现代除了2022年排在第二位外,2022、2022、2022年均居合资品牌第一名;VDS,北京现代已经连续三年蝉联第一。可见在德、美、日、法系车中,韩系车在反映新车质量、车辆可靠性、稳定性方面的表现十分抢眼。

  同样反观自主品牌,J.D.power 研究显示,在IQS上,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的指标上进步的确不小,也让国人看到了自主品牌可以迎头赶上的希望。但是VDS指标,也就是反应长时间的车辆可靠性方面,自主品牌在这方面就要明显差了许多。

  小结

  不可否认,自主品牌这几年的进步真的很大,仅仅只是花费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很多国外厂商几十年的路程。但是自主品牌超越韩系车绝不是在一个时间段内销量上的超越,也不仅是在中国市场上的超越。要知道,2022年现代的全球销量为486万台,而中国的任何一家自主品牌都远不及现代的销量,所以自主品牌想要超越韩系车,仍尚需时日。

  最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进步特别快,逐渐与合资汽车展开正面竞争。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韩系品牌。很多人觉得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强于韩系汽车了。但是也有很多人觉得自主品牌汽车和韩系车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本篇文章,我们从技术的角度看看,国产车和韩系车到底是谁强,谁弱。

  我们说汽车的关键技术,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四驱系统,纯电动汽车技术。这些是最关键的,而汽车的其他方面,多半是有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比如座椅,玻璃,轮胎,以及各种传感器。因此我们本篇文章也就说说上面这几个关键的地方。

  小排量发动机打平手

  中国市场目前特别流行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有不少企业也开始研发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因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动力和油耗方面能做到很好的平衡。

  最开始日系和韩系车都是以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主的,比如凯美瑞,天籁,马自达,到现在为止也依然是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日韩系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基本上主要在中国市场销售。

  就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自主品牌与韩系品牌可以打个平手。因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主要使用在中型车或者级别更低的紧凑型车,小型车上面。动力重要的同时可靠性,耐用性,燃油经济性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大排量发动机中国商业化不足

  大排量发动机我指的是3.0升以上的发动机。目前中国市场是很欠缺的。因为自主品牌目前的市场主要是在中国,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型号,稍微大一些的排量就是2.0T了。何况现在就连宝马,奥迪的D级车也在使用2.0T发动机,因此自主品牌目前基本上没有在市场上成熟度高,并且销量大的大排量发动机。

  韩系车就不一样了,由于韩系品牌很早就进入了美国市场。美国消费者喜欢大排量发动机,因此韩系车3.0升以上的V6或者5.0升的V8发动机,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销量。

  变速箱,双离合都可以研发,但中国没有纵置8AT

  成熟的AT变速箱,我指的是6AT以上的车型,中国是有的。几年前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其实就拥有了成熟6AT的生产技术。

  中国还有一家独立的变速箱生产厂商瑞盛。它生产的横置8AT也应用在了很多自主品牌汽车上,但是目前它依然没有大规模的普及起来。

  目前自主品牌汽车普遍使用的双离合器变速箱,也有不少企业实现了自主研发,比如吉利,比如上汽与通用联合研发,长城也能自主研发了。但依然有不少厂商是外购变速箱,比如长安,就一直采购日本爱信变速箱。

  其实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技术难度比AT变速箱要小一些。自主品牌可以研发双离合,却研发不了8AT。韩国现代是全球除了采埃孚,爱信之外,第三个独立开发8AT的厂商,现在纵置8AT和横置8AT都已经大规模的使用了。在韩国市场,雅尊,K7这种B+级车,以及现代胜达这种中型SUV也已经开始搭载8AT了。可以说8AT变速箱是普及的很快的。

  自主品牌在后驱底盘+四驱系统上技术不足

  目前中国自主品牌主要生产的汽车都是前驱车,后驱车型很少。而后驱车型还能选装四驱系统的就更少了。去年长城推出的高端品牌WEY,不管是VV5还是VV7都没有四驱系统。作为一个剑指高端的品牌来说,这确是有一些说不过去。

  而韩系车在后驱底盘与四驱系统方面也已经很成熟了,起码在现代自己的豪华D级车上,就使用了后驱布局+四驱系统。有了后驱布局+四驱系统,就具备了开发高性能车的经验了。而目前中国除了新能源汽车以外,还没有高性能燃油车的代表车型。

  新能源汽车,中国纯电动车强,韩系氢燃料电池汽车强

  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看来,自主品牌与韩国品牌各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的热潮下,中国现在诞生了很多新的汽车品牌,这些新的汽车品牌都是新能源汽车品牌。而像蔚来EP9,ES8这些纯电动汽车其实已经是代表了目前自主品牌纯电动车的最高的水平。但是韩国就没有像中国一样诞生什么纯电动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依然是现代和起亚在推动。

  而韩国新能源汽车厉害的地方是氢燃料电池汽车。韩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厂商。目前现代和丰田都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有不错的建树。但是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还是比较慢的。

  总结:

  从技术上讲,自主品牌跟韩国品牌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但是在20万元以内的中型车,紧凑型车领域,这种差距并不是很大。小排量发动机,双离合变速箱方面,双方的技术差不多。纯电动车上,中国甚至还要更强一些。 中国与韩国汽车的真正差距在于大排量发动机,8AT变速箱,后驱底盘这些。我想如果未来中国自主品牌能够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话,目前的这些不足也会很快追赶上来的。

  正好我们家有一辆现代车和一台比亚迪,就近年的实际情况纯干货谈一下使用感受。先说外观和空间,国产车完胜。因为国产车设计十分符合讨好国人的审美,外观大又气派,乘坐空间出众,相应地一坐进韩国车内就显局促了。但一开始跑路就差距明显了。国产车噪音比韩国车明显大,入挡平顺性也不如韩国现代,且感觉整体驾乘紧凑感也差点。但到非铺装路面国产车表现就很突出了,使用中颇有点欧系车扎实稳重的意味,而韩捧子厂的车颠得象坐轿表现得差强人意。但现代车使用五年了确实驾乘平顺没有异响,国产车这点却完败。长途驾车的舒适性以及音响的音质上现代车强于国产车。配置上一键启动、真皮坐掎、大屏导航、全景天窗等现代车简直是遥不可及。但国产车会出现的车窗玻璃升不上去啦、门锁不好开启啦、车灯进水汽起雾了这些小毛病韩车全没有。总之这些年国产车的进步真的很快,按此速度第一个干翻的就是韩系车。

  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说很中国很类似,绝对有借鉴作用。起步晚,被欧美日等列强包围,但也是从引进合资、技术消化之后,日益自强,直到今天现代、起亚具有了世界级的影响力。现代、起亚畅销欧美。

  韩系车的崛起,除了主打性价比,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着充足的支撑基础: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重视引导竞争,大力支持基础零部件工业,而中国主要扶持国有大企业;

  其次,韩系车通过合资引进技术之后,重视建设自主研发、经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如今韩系车几乎年年都有世界十佳发动机,还有成熟可靠的变速箱研发能力。像现代的高端旗舰雅科仕,就装备上了自己的8AT。而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能力依然比较弱,除了比亚迪的电控之外,其它方面都仍然落后;

  再三,韩系车如今已经通过借鉴欧美,培养出了属于自己的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这是自主品牌的最大缺陷所在!这也是为什么如今韩国车的质量已经得到国际广泛认可,而中国车还处于良莠不齐的阶段的重要原因。

  最后,就是韩系车最为知名的世界顶级设计水平了。它们放权设计部门,而且设计定位明确;反观中国品牌,只有长安、广汽、江淮等能够做到将设计放在了战略层面的高度上,而诸如陆风、众泰、比亚迪这样的山寨车依然层出不穷。

  其实,中国品牌里的佼佼者们,设计、技术、品质层面已经不比韩系车企差多少了。但是为什么韩系车的品牌力还是要比中国品牌强?因为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稳健严密的强大体系:一流的发动机研发能力、成熟可靠的变速箱生产能力、世界级的设计水平、丰富的细分车型、完善的营销采购体系等等。而中国品牌如今还是没有形成体系,处于游击战的状态,只能依靠空间,配置,价格换来某一两款车型的热销,很多自主品牌除了一两款SUV好卖,其它车型就不灵了。因为你没有形成体系,还是处于游击战的状态。

  各个细分产品都能均衡发展,有节奏的更新换代,面向的是世界市场,这才是韩系车成熟强大的关键。

  我只知道我公司供应的零件,同样卖给韩系,德系和国产品牌,没有任何品质差别。别用十年前的眼光来看待国产品牌车了。其实最近这两三年国产品牌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同价位的比较中,已经超越合资品牌了,只是中国人自卑自黑太厉害了。

  现在的国产品牌跟韩系品牌比起来,简单概括就是:大陆市场,国产车吊打韩系车。国际市场,韩系车吊打国产车。这也能从侧面说明国产车跟韩系车的关系,在大陆市场,已经由追赶着变成了同行者。国产车跟韩系车单从产品面来说已经没有过大的差距,完全可以势均力敌。

  像我们这个十几户人家的生产队,车型很杂,分别有哈弗H6,宝骏560,大众桑塔纳,大众探歌,日产轩逸,福特福克斯二厢,本田CR-V,日产奇骏,吉利帝豪,斯柯达明锐,丰田凯美瑞,本田思铂睿。这里面国产车跟合资车都有,但是没有一台韩系车。

  单从我身边的一些缩影来看,要么买国产车要么买德系,买日系,真没有买韩系车的。所以,韩系车在大陆市场已经处于被国产车吊打的水平。

  关于这点,从各品牌的年销量就可以看出来。

  2022年,北京现代年销量499986,不到五十万辆。

  东风悦达起亚,年销量218217辆。

  国产车这边,单吉利一家,年销量为1007061辆,一家吊打韩系的现代加起亚二家车企。

  到了2022年,国产车年销量近600万辆,而韩系车只有六十万辆出头,差不多只有国产车1/10的销量。说韩系车被国产车吊打,真不是瞎说。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国产车在动力,质量,外观,内饰,空间,配置,保值率等方面,对韩系车完成了追赶,开始并驾齐驱。而国产车在各方面与韩系车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价格更低,买国产车的人自然更多。

  韩系车在动力方面,造诣是可以的,比如菲斯塔上面那台1.6T 204马力的发动机,还有1.5T 200马力,2.0T 240马力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是一个系列的产品,用了现代比较知名的CVVD技术。这套技术,中文名为“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技术,这套技术可以改变进排气门的开合时间和开度,可以让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获得最佳的进排气效率,可以提高性能,减少尾气排放,还可以提高燃油效率,号称“更懂呼吸的发动机”。采用这套技术的1.6T 发动机,荣获2022沃德十佳发动机,真实性能不俗。

  现代集团除了发动机技术不错,变速箱技术也不错。目前现代集团是不多的可以自产自销变速箱的车企。旗下的现代坦迪斯,AT,CVT,DCT,手动样样在行,其质量跟一票国际变速箱大厂,如爱信,采埃孚等比起来,差距不大。

  虽然现代在动力系统的变速箱和发动机方面技术不错,但是现在的国产车,在这二个板块也有拿的出手的东西。

  发动机这边,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消化接受了一部分技术,旗下的2.0T发动机,已经可以做到258马力的水平。

  奇瑞发动机,1.6T 197马力,2.0T 254马力,跟现代发动机比起来,差距不大,甚至还有超越。

  比亚迪,虽然燃油发动机技术不算太好,顶多算偏上。但是比亚迪的电动技术好啊,比如最近的DMi EHS混动架构,要动力有动力,0~100加速7.9S。要油耗有油耗,亏点油耗不过5L。还有纯电车的驾驶质感,这点现代完全是比不上的。

  变速箱,国产车集中发力在双离合领域,目前已经可以做到自研,但是跟现代的差距在于自制是短板,基本是跟变速箱企业合力制造,没有自己的变速箱厂。

  但是,别看现代的变速箱可以自研自制,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说,现代它不厚道。

  虽然现代在CVT,DCT,AT等方面都能自研自制,但是给中国消费者的东西未必多好。比如伊兰特,菲斯塔这些主力车型,用的还是七速干式双离合。

  大众作为双离合领域的大拿,遵循的原则是低端产品用干式双离合和爱信低端6AT,高端产品可都是湿式双离合。所以,干式双离合再怎么调教,都是比不上湿式双离合的。

  跟湿式双离合比起来,干式双离合在使用寿命,驾驶感受等方面都有技术上的劣势。而现代就算有变速箱自研自制的本身,但是不给中国消费者有什么用?

  反观国产品牌,九万就开始给七速湿式双离合,后头10~15万基本是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还有部分8AT变速箱。

  所以,看似变速箱这块现代集团占了优势,但是消费者用不到,现代拿技术更差的干式双离合刚国产品牌的湿式双离合,就算现代再厉害,国产品牌湿式双离合技术上的优势也可以抵消现代这部分优势。

  在动力这块,现代集团旗下的现代和起亚,跟国产车比起来,各有优劣,差距基本没有。

  其实现代集团跟国产车在动力这块发展的轨迹是差不多的,都是先仿制后自研。但是现代集团有韩国政府大力支持,出钱出力出政策,这点国产车是比不了的。毕竟僧多粥少。

  底盘这块,从实际试驾来说,韩系车跟国产车,同价位还比不上国产车。

  底盘悬挂,一看结构,二看用料。扭力梁板车悬挂再怎么调,底子在那里,是比不上独立悬挂的。而底盘用料的不同,又决定了底盘悬挂的最终表现。

  比如铝制悬挂结构,重量更轻,强度更高,可以有效减低底盘簧下质量,调教出来的悬挂舒适性更好,支撑性更好,无论是日常驾驶的舒适性,还是极限测试都能拿到更好的成绩。

  这点无论是韩系车还是国产车,调教出来的底盘都差不多的。比如SUV普遍偏硬,但是比亚迪的SUV经过名师调教出来,底盘工整比较有韧性,比现代的底盘强那么一些。

  质量这块包含的点比较多,如发动机,变速箱故障,车内配置故障,装配工艺,有没有异响,各种易损件的寿命等等。

  从质量这块来说,韩系车的质量稳定性不错,比大部分的国产车要好上一筹。但是这个论断不能用在所有现代车上,只能用在那些用老技术的现代车上,比如ix35,伊兰特这种车。

  这类车,动力组合用了近十年,想坏都困难。但是,最新的菲斯塔,途胜这些用了新发动机,新技术的车型,真实质量比国产车略好。

  这点可以看看车质网的投诉,该出的问题一个都不少。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像发动机异响,发动机拉缸,变速箱顿挫,异响,车身生锈,装配异响,车机故障,在韩系车上面都能找得到。

  国产车这边,可以看到发动机方面的故障很少,大多数是变速箱顿挫,异响,以及车机故障,各种异响,这点跟韩系车发动机拉缸,异响,无法启动比起来,似乎好那么一些。

  虽然国产车看似投诉量更多,但是要注意韩系车的年销量,韩系车年销量是国产车1/10的体量,从比例来说,韩系车的故障率还要略高一些。

  现在的国产车,在外观内饰方面做足了功夫,设计出来的厂越来越足有国际范。而且辨识度非常高,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哪个车企的车。

  内饰也有了长足的长进,像双联排大屏带来的科技感,各种皮革,铝板,木质材料,双缝线,双拼色内饰带来的越级质感,内外兼修,非常吸引人。

  而韩系车,前脸设计的不伦不类,比如ix35,途胜等车,完全不符合国人审美,已经跑偏到法系车的审美上去了。属于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消费者不买账的情况。

  内饰则更加不能比,像现代途胜被人称为“史上最丑内饰”,完全不懂国人要什么。

  如果真要比,只能说韩系车的内外型设计跟国产车差不多吧。但是很多人,看到韩系车在内外饰这块呈现出来的质感,再跟国产车比一比,高下立判,还是自己细品吧!

  不懂车的人还在吹捧韩系,懂车的人对韩系嗤之以鼻。

  当然,国产车也良莠不齐,不如韩系的品牌很多,但是如果说一线自主品牌,和韩系车有多大差距的话——大概是领先了两到三个身位吧。

  注意,是领先,注意,我不是为了和你杠,而是要告诉你一个事实

  你觉得韩系如何如何——我不要你觉得,我也别说我觉得,我就问问,你这个觉得靠不靠谱?韩系车和国产车对比应该怎样得出结论?第一,你得了解韩系车吧?现代如何如何,起亚如何如何,将要上市的捷尼赛思如何如何,发动机技术什么水平,变速箱有哪些优缺点……第二,你得了解国产车吧?你以为你邻居家的五菱宏光就代表国产车了?那是合资!你二大爷加买了辆哈弗H6,你以为那就代表国产车了?你不看看那是几年前?最起码,你得知道最近两年都有哪些新技术,新平台问世,搭载了这些新技术的车型有怎样的表现,这些信息都掌握之后,经过比较之后,你才能大致得出一个结论,韩系和国产比,谁的技术更加领先,谁的产品力更强……

  请问,想和我杠的朋友,你们有几个做到这一步了?无意冒犯哈,你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懂车。不是说开了两年车,买了两辆车,甚至是修过几年车你就懂车了,这是一种错觉!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是因为你身边的人比你还不懂。

  你不懂,所以请别轻易下结论。当然,我不敢说自己多懂啊,但是毕竟是写这玩意的,咱接触的,学习的也比普通消费者稍微多一些。其实我说什么结论你也别信,咱一起论证。

  你为什么觉得韩系比国产好?除了道听途说以外,依据是啥?咱一个个掰扯。

  1、销量论:

  韩系车全球销量几百万台,全世界第五大车企……国产车谁销量超过现代了?这个逻辑错误在哪?把销量等同于质量了。要是唯销量论的话,那兰博基尼、宾利、法拉利就是垃圾!连众泰、猎豹都不如!

  销量说明问题吗?除非是在所有消费者都能做出最佳,最理智选择的情况下,销量才能和质量挂钩,刚才我就说了——你们不懂车!大多数人都不懂车!所以,按照销量选车,那就是一种羊群效应!你们买车随大流,造就了一些合资品牌销量始终居于前列。继而反推——你看看合资销量多少?销量不会骗人——会!销量最会骗人了,更主要的是,一些不懂车的人自欺欺人。

  然后说全世界第五大车企,那是按照销量排的,如果按照市值排,第一名是特斯拉,第二名是丰田,第三名现在已经是比亚迪了,第四名是大众,第五名是蔚来。

  资本市场的投票,是不是也很说明问题,资本家做出的选择,应该比消费者更加理性吧?

  2、沃德发动机论:

  经常遇到和我杠的人,动不动就拿沃德说事——韩系车发动机多次上了沃德十佳,国产车有一款上榜的吗?

  说这话的人,最好先弄清楚沃德十佳发动机到底是怎么回事。沃德是美国一家叫“world”的杂志,杂志里的编辑没啥好些的,就水文,搞一个沃德十佳发动机排名吧。因为大家都不了解发动机,不清楚什么车发动机好,所以读者反馈非常好,这个排名就火了。车企如果有发动机上榜了也给帮着宣传——十佳发动机车型,结果水涨船高,杂志社一看,这不错啊,于是年年都搞。

  它只是一家杂志,并不是什么权威。为什么没有国产车上榜,因为该杂志只针对北美境内上市的车型进行评选,咱国产车根本就不在评选范围内。

  3、韩国车买到中国了,什么时候国产车买到美国再说超越的事吧。

  先告诉你一个事实: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对于国内车企来说,自己家门口就是这么一大块蛋糕,抢这块它不香吗?你跑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冒着更高的风险,更高的竞争压力,更贵的人工,去抢一块小蛋糕,值吗?

  另外,中国,也是最不理性,最不稳定的汽车消费市场。比如说北美,比如说欧洲,本土的车企都靠中国市场洋货呢,知不知道底特律汽车城衰败成什么样了?知不知道大众没有中国市场就完蛋?英国的车企听说过吗?荣威、名爵就是,被咱收购了。他们市场都萎靡到什么样了?放着自己门口的大蛋糕不吃,和他们抢馒头?

  而且,比亚迪早就把车卖到了欧美,红旗已经登陆日本,吉利、长城在东南亚、非洲都有非常不错的市场占有率。

  准备和我杠的,是不是都可以闭嘴了?我说你们不懂车,要是说自己懂车,估计你们也不服,来,请院士出来说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北理工大学孙逢春教授,在汽车领域是高屋建瓴,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人家是怎么说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连续6年规模领先,而且技术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十年前,哪怕是五年前,你说韩系车比我们先进,我都不说什么。五年前,一线国产品牌和主流合资车的水平只是各有优劣,总体还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但是到了最近两年,国产车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比如说这次上海车展,你去看看日系、韩系的展台有几个人?有几台车?比如说三菱,就特么一辆欧蓝德在那,冷冷清清!丰田、日产,新汉兰达,给你弄个混动,给你换个三缸,缝缝补补又三年。

  你再看看国产车那边,群雄逐鹿,风起云涌!坦克700、800,极氪001、北汽极狐阿尔法、智己L7,小鹏P5,你去睁眼睛看一看,领先了合资车一个时代!

  不说那些还没上市的,也不说纯电——毕竟纯电有里程焦虑,拿出两款插混来,汉DM,20万级别,韩系车能找出一个能与之媲美的吗?别说20万,把捷尼赛思拿过来,试试。低价位的,说省油,能找到一款车比秦Plus DM-i还省油的吗?3.8L油耗根本不是极限,日常3L油都轻轻松松。

  的确,你说国产变速箱,尤其是AT变速箱还真不行,双离合做的倒是很不错。

  

现在的自主品牌汽车和韩系车有多大差距?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