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康熙皇帝成功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下场如何?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康熙皇帝成功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下场如何?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康熙这事,咱得跟他老爹顺治的头上讲起,毕竟有了老爹他才会有兄弟不是。

  结果满清高层为了那皇位,都快打破脑壳了。争夺皇位的就两人,一个是皇太极的大小子豪格,另一个是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

  两人脑壳一般的大,胳膊腕子一般的粗,豪格屁股后面有上三旗撑着,皇太极因为军功一帮子大老爷们撑着,谁也奈何不了谁,结果两人各退一步,就把个六岁的小屁孩顺治推了出来。

  豪格的支持者济尔哈朗做了第一摄政,多尔衮做了第二摄政,这台面上掰手腕子这就成了台面下开始掰手腕子,结果豪格光长了肌肉,没长多少脑子,被整到监狱里玩死了。

  至此以后顺治的脑壳上蹲了俩爹,一个是皇太极另一个就是多尔衮(后爸)。

  顺治蹲在皇位上,这一熬就熬了八年,多尔衮玩狩猎游戏的时候,一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死在了古北口。

  从这头看顺治是很幸运的,但他的感情生活是极其不幸的。先后娶了俩皇后,分别是孝庄的侄女和侄孙女,这俩人他没一个喜欢的。

  好不容易喜欢上一个董鄂妃,结果整的自己个的老妈孝庄很不高兴。

  咱也说这董鄂妃他的命也薄了点,好不容易生个儿子还夭折了,结果想孩子想的把自己个命个搭上了,这年也就二十二岁。

  这一家伙把个顺治要了老命了,四个月后,这就整了一身的天花也走完了一生,岁数也就是二十四岁。另一说呢,这顺治在董鄂妃死了之后,心灰意冷把脑壳剃光了,蹲五台山出家了,好死不死的就是不会去当皇帝,就要当和尚。

  这不管咋说,到了这时间点上,这历史的舞台上就没有顺治这人了。而康熙在这个时候,顺利的接了顺治的班,开始朝九晚五的当皇帝。

  这女孩咱就不说了,毕竟题主问的是兄弟不是。

  首先是这皇长子——牛钮。这名字起的就像是个女孩一样,是庶妃巴氏所生,但只活了八十九天,所以和康熙产生不了啥交际,咱就略过。

  下边这位是皇次子——福全。这位比康熙大一岁,他的母亲是董鄂氏宁悫妃。在这里老梁提一句,这董鄂氏可不是前头那董鄂妃,这俩人大家伙千万别搞混了。

  福全这人作为康熙的异母兄弟,没啥大的野心,就想整个贤王的标签贴脑壳上嘚瑟嘚瑟,所以和这康熙没啥利益冲突。

  当年康熙就问过他:“你这人有啥愿望?”

  “呵呵!俺没啥大的愿望,就是想当个贤王让后辈子孙拿出来也能嘚瑟嘚瑟!”这福全还挺不好意思的。

  “那我就成全你好了!”康熙抠着胡子算是答应下来。

  到了康熙六年的时候,康熙就给福全脑壳上帖了一个裕亲王的标签,这就拉到满清的权利中心来嘚瑟了。

  这到了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1688年的时候,康熙决定要弄死噶尔丹。一巴掌就把福全给拍了出去,捎带着搞了一顶抚远大将军的帽子,全权负责整个战事。

  老梁说一句,这抚远大将军听着似乎就是个将军衔,没啥大不了了,可您忘记了这是满清,这衔可了不得。在满清文武不通的两套体系下,这衔可是左管文官右管武官,不听话的不用和皇帝打招呼,别管多大的官,提刀子弄死你,没啥大问题。当年的年羹尧就是靠着这头衔上下嘚瑟,最后嘚瑟够了,被雍正一股脑摁地上摩擦去了。

  所以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了,康熙是多么的信任这福全。

  最值得福全炫耀的是,他撞上了上万匹骆驼组成的驼城。老梁也觉得好笑,这噶尔达也真是,这都是火器时代,他还在玩驼城,结果让福全拿大炮给炸上了天。

  这一家伙把个康熙高兴坏了,大大的嘉奖,可后边这福全却缩了,没有乘胜追击,蹲地头上搞修整,把个康熙气坏了。

  福全听了,这撅起屁股开始追噶尔达,结果噶尔达整了一个保证书,说以后不会来大华夏地头上凑热闹了啥的。

  哎!这福全就当真了,没有请示,撅着屁股就回来了,结果噶尔丹乘这时间,跑路了,一家伙就出了境外。

  康熙怒向胆中生:“啥玩意?就这么个破纸片子就被忽悠瘸了?罚!”

  得,三年的工资没了,脑壳上这三佐领的帽子给撸了,还被康熙一脚给踹出了满清的权利中心。

  当然这是公事,办砸了当然得罚,但这罚的也仅仅是皮毛,伤不了筋骨。蹲在故宫的家门里,人家还是好兄弟。您要换一个人来试试,蹲大牢算是轻的了。

  此后,康熙又攒了不少大头兵,这又要和噶尔丹开干,这福全还是大脑壳,这一次把噶尔丹逼上了绝路,自杀了事。

  这连年的打仗把这福全的身体给整垮了,五十岁就死了,把个康熙哭的稀里哗啦。

  咱接着往下聊,这皇三子就是康熙本人,这就不用给大家伙介绍了。

  后边是皇五子常宁,他的母亲是庶妃陈氏,比康熙小三岁。这人也许是和康熙属相相冲是咋的了,就不受康熙待见。当年大臣提议将康熙的兄弟们都封王得了,毕竟活着的没几个人不是。结果这提案放康熙的炕头上,整了一句:“这封王是个大事,那得看德性,就这常宁他真不够格!”

  瞅见没就这康熙给常宁下的评语,后来估计是面子问题,还是咋的了,最后还是赏了一个和硕恭亲王的帽子给这常宁戴上了。

  但后边跟了一恶心事,让他娶了吴应熊的闺女,你说这事弄的。按照满清的规矩满汉是不通婚的,您这康熙给常宁弄这么一出,那不是恶心他吗?

  当然这常宁的能力还是有的,搞噶尔丹的时候,独率一军西征。

  但到了常宁死的时候,康熙连个谥号都没给常宁,你说一个给满清立过功劳,而且还是皇室成员的人,居然吝啬的连个谥号都没有,这不是有意见是啥?

  皇六子叫奇绶,活到七岁就没了,所以他这里也不算。

  皇七子隆禧,算是康熙的小弟弟,康熙表示很喜欢这小弟弟,直接就丢了一顶纯亲王的帽子给他。但这人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得病了。康熙着急忙慌的派御医去瞅,也没捞回来。

  死了之后,康熙罢朝三天,表示哀悼。就这事足可以看出隆禧在康熙心中的分量。

  皇八子永干,八岁的时候就没了,也没啥交际的。

  所以康熙就三兄弟,其中两个很得宠,福全和隆禧是最得宠的。福全这一脉封了王,虽然不是啥铁帽子王,但也传了足足五代人,还都是皇帝手动续费的,你就说好不好。而隆禧这一脉就传了一代,没的办法他这儿子无后。

  至于常宁虽然和康熙不对眼,但好歹也得了善终不是。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康熙的老爹顺治虽然只活了24岁,但是却有后宫妃嫔20人,因此只活了24岁的顺治生下了八子六女。

  不过顺治子女的成活率并不高,八子六女夭折了不少,在他的儿子中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老二福全、老三玄烨也就是康熙、老五常宁、老七隆禧。所以这么来看康熙继位时他还有三位兄弟,那他这三位兄弟最终结局如何呢?

  福全是顺治的第二子,都知道顺治本名福临,那么他生的儿子叫福全,岂不是和他同一辈分了,其实不是如此,在清朝初期,清朝皇室给子女起名并不按字辈起名,没有像后来那么按字辈起名的传统,而且满洲名字中有很多父子联名的例子,因此顺治并没有按字辈给自己儿子起名。

  福全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当然这个董鄂氏和后来顺治宠爱的董鄂妃可并不是一个人,不过两人倒是本家亲戚。

  福全仅比弟弟康熙大了一岁,据史料记载福全应该是天生有残疾,福全自幼天生一只眼睛视力偏弱近乎失明,因此自幼生理上的残疾让福全天生性格就略带自卑,这也养成了他长大之后宽厚随和,平易近人的性格。福全由于自幼身体残疾有些自卑,所以他从小就对皇位没抱有太大希望。

  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顺治曾经陪同年仅7岁的福全和6岁的康熙聊天,顺治问兄弟二人长大之后有何志向。

  福全当时回答:“愿为贤王。”

  康熙则回答:“愿效法皇阿玛。”

  可见小的时候福全就对皇位不抱想法,而康熙则是志向远大,希望能像父亲顺治一样成为皇帝。康熙的回答也让顺治十分惊诧,谁也没想到当初父子间这番对话,竟成为了顺治后来英年早逝时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标准。

  而长大成人之后福全也一直在按照自己年幼时期的志向“愿为贤王”去做。在康熙14岁亲政时,康熙就册封15岁的哥哥福全为裕亲王并授予议政王职务,其实康熙当时受制于权臣鳌拜,他授予哥哥福全亲王爵位并加封议政王职务,就是希望福全能帮助自己对抗鳌拜。

  福全也确实不负弟弟康熙厚望,在康熙铲除鳌拜的过程中正是他和首辅索尼之子索额图帮助康熙顺利的擒住了鳌拜。

  此后福全一直作为议政王辅佐康熙处理军国大事,在后来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中都立下了大功,在康熙初中期,福全对康熙打造盛世贡献极大。

  但是后来福全曾统帅一路大军征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这也是福全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同时也是征讨噶尔丹使得福全政治生涯终结,引起了弟弟康熙的猜忌,被废除了议政王职务。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侵扰清朝边境,康熙在与福全以及王公贵族商议之后,决定御驾亲征噶尔丹,既然康熙都御驾亲征了,那打虎亲兄弟,康熙就希望让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各统一军与自己并肩征讨噶尔丹。

  于是康熙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从古北口出兵进攻噶尔丹,任命常宁为安北大将军从喜峰口出兵攻打噶尔丹,康熙本人则率部坐镇博洛和屯(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南)居中指挥。

  这也是康熙第一次御驾亲征噶尔丹,这一仗最初是常宁抵达战场,但是常宁庸碌无才不善于指挥,在现今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一带与噶尔丹部相遇之后,常宁所统率的清军几乎就是被噶尔丹的骑兵按在地上摩擦,常宁军队是被噶尔丹追着屁股打,幸亏福全随后率军与常宁会和,在福全镇定指挥下,组织常宁和自己的军队联合反攻。

  结果就是福全指挥两路联军与噶尔丹在沙拉木伦河上流高凉河一带展开大战,噶尔丹不低福全的两路联军败退逃走,康熙见噶尔丹败势已成,于是又派堂兄康亲王杰书率军进驻归化(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阻断噶尔丹的归路。

  由于归路被阻断,噶尔丹决意与福全的两路联军决一死战,于是双方在乌兰布通(现今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西南部)展开决战,史称“乌兰布通之战”。

  这一仗噶尔丹几乎全军覆没,不过清军伤亡也非常惨重,很多王公贵族都战死在了乌兰布通,连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纲都于此战中阵亡,不过总得来说噶尔丹更惨,还是以福全指挥军队大胜告终。

  福全大胜之后继续追歼噶尔丹残部,康熙曾经提醒过福全,噶尔丹诡计多端,让他保持冷静,不要中了噶尔丹的诡计,一定要确保噶尔丹在清军的包围圈中。结果福全还是中了噶尔丹认罪投降的缓兵之计,以致噶尔丹趁机跑出了清军的包围圈。

  噶尔丹跑车包围圈之后,福全本还有机会继续追歼,但是由于粮草不济,福全就想撤退,当然这其中也有康熙长子胤禔的缘故,当时康熙派胤禔去福全军中效力,想让他立军功,可是乌兰布通之战太过惨烈,福全担心过度追击噶尔丹再引起他的殊死一搏,万一胤禔在乱军中战死了,他如何向弟弟康熙交代。所以福全在没有请示康熙的情况下,擅自下令全军撤退。

  这一下福全就引起了康熙震怒,福全作为康熙皇兄,本身对皇位就有一定威胁,而康熙让他统军在外,他却不听康熙指挥,擅自退兵,在军事行动上擅自做主,这是最触犯帝王忌讳的事情,而且这个人还是身份比较敏感的皇兄,因此康熙借此大发雷霆之火。

  其实在这次军事行动上康熙长子胤禔也负有一定责任,但是胤禔害怕被父亲康熙追究责任,故意抢先把错全推到了伯父福全身上,而康熙也有意包庇胤禔,故意说:“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供与王有异同,必置汝於法。”

  这意思就是福全是胤禔伯父,如果福全说的和胤禔说的不一样,那必定法办胤禔。康熙这样一来故意抬出了福全长辈的身份,福全也只能以一句“我复何言!”默默地承认了胤禔对自己的指控。

  因此最终性格宽厚温和的福全在朝堂之上被弟弟康熙严厉的斥责,即使他大胜噶尔丹也难以抵消在军事行动上擅自做主,最终导致噶尔丹逃跑的罪责,康熙命王公贵族商议如何处置福全,大家都以为康熙想借此机会收拾兄弟,于是建议康熙褫夺福全裕亲王爵位,贬为闲散宗室并圈禁起来。

  康熙还是比较了解自己的哥哥福全,他知道哥哥没有多大野心,只是因为粮草不济害怕噶尔丹狗急跳墙,所以才没有继续追歼噶尔丹,因此康熙没有遵照王公贵族的议会决定,而是下旨罢免了福全议政王的职务,停俸三年。

  经此之后,福全逐渐淡出政坛,在家闭门谢客。此后康熙又两次御驾亲征噶尔丹都命福全跟随,只是不再让福全统军,而是让福全在军中参谋。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噶尔丹在康熙的打击之下最终败亡,康熙在攻灭噶尔丹之后大封诸子和群臣,康熙又念起了哥哥福全的好,于是他想重新任命福全为议政王,但是遭到了福全婉拒。

  福全在经历了之前的事情之后,已经认清了亲情在皇权之间有多么淡薄,他担心自己重回政坛掌权之后再受弟弟康熙猜忌,于是索性彻底退出政坛,只安心在家做一个富贵闲散王爷。所以在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之后,福全基本就淡出政坛。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初,福全患病,最开始福全病的并不厉害,康熙还亲自去他的王府上探望他,但到了后来康熙巡视塞外时,福全病情开始加重,并一度病危。

  康熙在塞外得到消息后,立刻一面下旨返回京城,一面严令御医无论如何要尽量延长福全寿命,让自己能赶回京城看他最后一眼,并下旨命令在京城的所有皇子全部都要去探望伯父福全。

  不过福全确实病得十分厉害,御医也是束手无策,最终福全没能看到弟弟康熙最后一眼抱憾离世,享年51岁。

  康熙回京途中已经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他更加心急如焚想尽快赶回京城,回到京城后,康熙连皇宫都没回,直接就奔到了福全的王府,康熙急匆匆的从塞外赶回来还是只看到了哥哥福全的冰冷尸体,康熙十分痛苦,连夜抚着福全尸体痛哭几乎昏迷过去。

  后来康熙更是亲自为福全送葬出殡,在福全出殡当天最伤心的不是他的儿子们,而是他的弟弟康熙,这一天康熙亲眼看着福全的棺材盖上,康熙悲痛难耐,上前抚着棺材又是痛哭,这一场康熙哭得更加厉害,又差点把自己哭昏过去,幸亏随驾的御医给康熙用了药,康熙才挺了过去。

  康熙对哥哥福全如此兄弟情深,让当时的朝臣和京城百姓都十分感动,毕竟哪个皇亲国戚去世也没见到皇帝如此悲伤,可以说福全出殡那一天,京城非常轰动,比康熙死了亲爹还痛苦。

  福全去世之后,康熙还特意命福全的儿子保泰不用按照清朝降级袭爵的规矩,直接继承福全的裕亲王爵位。康熙追思福全一生功绩,特意参考唐玄宗李隆基追谥哥哥李成器的谥号,给福全上谥号为“宪”。

  按照谥法来说“宪”这个谥号算是很不错,谥法中讲究文武双全,博学多才,宽厚随和曰宪,这也比较符合福全的一生。

  此后康熙还是怀念哥哥福全,于是特命画工精绘一张画像,是康熙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每当怀念哥哥时都会独自面对画像沉思发呆。可以说康熙对福全确实是兄弟情深。

  如果说康熙与福全是兄弟情深,那康熙对常宁可就不这么友好了。常宁比康熙小了三岁,他的生母是后宫地位比较低下的庶妃汉人陈氏。顺治去世的时候,常宁仅4岁。

  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第一次册封14岁的弟弟常宁为恭亲王,常宁也是清朝第一位恭亲王,大家都知道晚清时期也有一位恭亲王奕?,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奕?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之一,还是比较有能力的。

  不过康熙的弟弟恭亲王常宁与后世这位恭亲王奕?相比,那能力就是天壤之别了,在《清史稿》中关于常宁的事迹记载几乎少得可怜,只记载了常宁曾与福全分路统军攻打噶尔丹,当然最后还是靠福全指挥才最终战胜了噶尔丹。后来福全擅自撤退,常宁也受连累,被罚俸三年。

  不过常宁自封王之后,多是负责一些琐碎事务,从来没有像哥哥福全那样被康熙授予过参与议政的权力,因此从这里也能看出常宁能力平庸,康熙没敢对他委以重任。

  连大侄子雍正都公开批评过常宁,在《清世宗实录》中曾记载“朕叔恭亲王常宁,昔年受皇考友爱深恩,不知感激报效,因循懒惰,悠忽终身,此中外所知者。”

  从《清世宗实录》中可以看出,雍正这意思是康熙曾经也提拔过常宁,但是常宁懒惰散漫,最终让康熙十分不喜爱,因此不再重用常宁,可见康熙对常宁懒惰散漫的性格很是不喜欢,其实这也难怪,康熙还是比较自律的人,他肯定不喜欢懒惰散漫的人。

  而常宁懒惰散漫的性格,也注定他一生很难有作为,不过想一想其实这也是他的一种态度,毕竟他是皇子,天生富贵,无忧无虑,那还为何总要去操心受累干什么,反正国家有哥哥康熙和福全去操心治理也不太需要他,那倒不如尽情享受荣华富贵。

  常宁和福全在同一年去世,而且常宁比福全还早死了半个多月,享年仅47岁。两人几乎同时而死,但是死后待遇最能说明康熙对常宁这个弟弟十分不满。

  常宁的葬礼没有福全那么隆重,轰动整个京城,常宁去世后,康熙仅仅是在塞外哭祭了他一场,最后连送葬都没去,只是亲自为常宁撰写了祭文,但没有给他上谥号,估计常宁这一生太过碌碌无为,康熙都不知道该给他什么谥号形容了,那索性就不给了,省得给自己找麻烦。

  而且常宁的儿子海善也和父亲差不多是个懒散之人,伯父康熙十分不喜欢他。当初福全去世时,由于福全的裕亲王爵位不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因此康熙特意为他破例,允许福全儿子保泰这一辈不用降级承袭爵位,直接继承亲王爵位。到了常宁的儿子海善这康熙也破例了,不过康熙是斥责海善懒散无能,特意为他破例降两级承袭爵位,最后海善只承袭了贝勒爵位。

  康熙对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的儿子都是破格继承爵位,但结果确实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足以说明康熙对哥哥福全有多么喜爱和敬重,对弟弟常宁又是多么厌烦。

  福全死后康熙又看着画像追思哥哥,还经常对儿子们提起与哥哥福全儿时的事情,可以说对哥哥福全是经常追忆,但是常宁死后,康熙几乎没有再提过这个弟弟,因此来说康熙对弟弟常宁并不是很喜欢,甚至都可能有些厌烦。

  隆禧是顺治第七子,也是顺治存活下来的儿子中最小的一位,生母是庶妃钮钴禄氏,在顺治去世时隆禧年仅1岁多点,可以说是对父亲毫无记忆。

  由于隆禧年纪最小,因此哥哥福全和康熙都十分疼爱他,康熙在隆禧14岁时就册封他为纯亲王,把最好的田地赐给他成为封地,康熙对隆禧的待遇甚至在常宁之上。

  不过很可惜,隆禧在19岁时就英年早逝了,即便如此康熙还给他上了谥号为“靖”,相比于47岁去世的常宁都没有谥号,康熙对这位幼弟还算是非常不错了。

  隆禧去世时他的嫡福晋瓜尔佳氏已经怀孕,在隆禧死后生下了遗腹子富尔祜伦,这让康熙十分高兴,富尔祜伦出生之后,康熙立刻就下旨让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就继承了弟弟隆禧的纯亲王爵位。

  看好了刚出生的孩子都不需要降级承袭爵位,相比之下常宁家族就惨多了,所以如果隆禧活着的话,他的待遇要比常宁高不少。

  不过富尔祜伦也没啥福气,2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康熙无奈之下只得撤除了纯亲王爵位。后来康熙一度想将自己的第七子胤祐过继给隆禧为子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行,不过后来康熙册封胤祐为淳郡王,音同字不同,也说明了在康熙心目中想将胤祐当成弟弟隆禧的子嗣。

  总得来说康熙对兄弟们还都算不错,即便他十分不喜爱的常宁,他也没有太过于刻薄地对待。尤其是与哥哥福全之间兄弟感情很深,堪称皇室典范。

  康熙之所以对兄弟们都还不错,一个是他的兄弟们也并不多,抛开隆禧英年早逝,其实康熙只有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福全为人随和宽厚,不与人计较,自然对康熙皇位威胁也很小,所以康熙与哥哥关系最为亲近。常宁庸碌懒散,对皇位的威胁那更是比福全还小,虽然康熙不喜欢他,但是看在亲情上还算是对他不错了。

  再一个就是顺治去世时,他这些儿子都十分幼小,福全九岁,康熙八岁,常宁四岁,隆禧才一岁,这些皇子的年纪根本也不会涉及到皇位争夺,所以也影响不到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康熙继位是毫无波澜,他是得到了顺治生母孝庄太后的支持。

  史书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顺治病重,他在临终前召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和内阁学士麻勒吉进养心殿,顺治口述命二人记录遗诏,在顺治驾崩当夜,麻勒吉就拿顺治遗诏请孝庄太后阅览是否可以对外公布,再得到孝庄许可之后,顺治遗诏才正式对外公布,康熙也是在遗诏公布后才继承皇位。

  因此顺治遗诏都是通过顺治口述,再由孝庄阅览才对外公布,这说明了选择康熙是顺治和孝庄共同的意思,只有孝庄同意,才能让这份遗诏生效,所以顺治虽然死了,但是当时孝庄还在,因此康熙继位是得到了孝庄鼎力支持,也因此康熙继位是十分平和且毫无波澜。

  所以康熙继位时与兄弟们没有任何冲突,在继位之后他的兄弟们对皇位也没有造成威胁,因此康熙可以和兄弟们和平相处,而他的兄弟们结局下场也都属于善始善终。

  这个问题不错,都在问雍正,终于有个问康熙的了。顺治皇帝一共八个儿子,除了几个早夭的之外,其他活到康熙即位后的都是善终。在这里把每个儿子的情况罗列一下。

  一、长子牛钮

  生于顺治八年,生母为顺治庶妃笔什赫氏。只活了八十九天,没有活到康熙即位。

  二、次子福全

  三、三子玄烨

  四、四子和硕荣亲王

  生于顺治十四年,生母为孝献端敬皇后(董鄂妃),出生数月即死,未及取名。顺治对皇四子之死万分悲痛,追封为和硕荣亲王,并在墓碑上刻字“朕之第一子”。未活到康熙即位。

  五、五子常宁

  六、六子奇绶

  生于顺治十六年,生母为顺治庶妃唐氏。康熙四年夭折,年仅七岁,未封爵位,未予谥号。

  七、七子隆禧

  生于顺治十七年,康熙十三年封和硕纯亲王,十四年分给佐领,十八年去世,年仅二十岁。康熙非常喜欢这个弟弟,生病期间多次探望,隆禧死后康熙辍朝三日祭奠,赐谥号靖。太皇太后孝庄也非常喜欢隆禧,想亲临葬礼,被康熙劝阻。其遗腹子富尔祜伦继承纯亲王爵位,年仅两岁又夭折,康熙再次辍朝三日哀悼,无后,爵位废除。

  八、八子永干

  生于顺治十七年,生母为顺治庶妃穆克图氏,康熙六年夭折,年仅八岁,无爵位无谥号。

  康熙帝的父亲,我想大家都知道是谁,那就是顺治帝福临。顺治帝一共生了8子6女,既然题主问的是他兄弟,那我就不说他所生的6个女儿的结局啦。现在我就说下除了康熙帝之外顺治帝其余7个儿子的结局吧。这7个儿子分别是皇长子牛钮、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皇四子荣亲王、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绶、皇七子隆禧和皇八子永干。

  牛钮是顺治帝在登基后的第7年,与庶妃巴氏所生。但是这位皇长子只活了八十九天就早夭了,不过由于他是庶妃所生,虽是长子但地位并不高,所以并没有得到什么追封,毕竟在古代幼儿丧命的时期,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即使是皇家也是如此并无例外。

  福全是顺治帝和宁悫妃所生之子,可以说真正算是满清皇室的皇长子,但是作为皇长子的他到最后并没有坐上满清的皇帝宝座。至于原因却不说清楚,据坊间传闻大概是因为康熙得过天花并痊愈,而福全没有得过所以怕他之后会得,并可能会不治而亡,所以最终没有选择福全,当然不管如何最终他没能做上皇帝。

  1667年正月福全被晋封为裕亲王,入镶白旗,后被赐入朝议政之权。1688年准噶尔噶尔丹勾结沙俄祸乱蒙古,康熙遂决定派兵抵御,后福全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与皇五子常宁共同出兵平定噶尔丹之乱。后康熙亲征,福全听从康熙得命令设法稳住噶尔丹,于是福全并利用各种封赏最终稳定住噶尔丹,后在驼城大败噶尔丹部厄鲁特主力部队,噶尔丹被迫撤出清朝疆域。

  可以说此战福全的功劳甚大,但此战福全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在未经康熙得同意,就在击退噶尔丹后擅自退兵。而此时康熙虽明知福全做的对,但不管如何不听从命令的做法绝对不能滋长,所以康熙决定罚其俸禄三年,撤三佐领,及撤销他议政的权利。后由于福全的功劳和威望有点威胁到了康熙,遂福全一直都赋闲在家。

  1703年福全病逝在自己的裕亲王府中,享年五十岁。他死后也深受康熙得恩待,康熙不仅亲往福全王府哀悼,并同时下令福全的陵寝除了常年祭祀外,还有额外的祭祀。

  皇四子同皇长子一样,都是早丧,他出生不到三个月就早夭了,甚至连名字都来不及取。但是皇四子的待遇可比皇长子好的太多了。无他,因为他是顺治和他最喜爱的妃子董鄂妃所生,董鄂妃可以说是清朝最受皇帝宠爱的妃子,她不足一月就升为皇贵妃,其死后更是成为不附帝谥的皇后,可以说是恩宠有加。

  而作为董鄂妃所生的皇子,自然深受顺治的宠爱。皇四子一出生顺治帝就大赦天下,并大赏群臣,而这待遇即使是康熙出生时也从未享受过。可以这么说,如果皇四子没早夭,这天下就是他的啦,可惜的是皇四子注定是没做皇帝的命,他出生三个月之后就死了。不过其死后的皇四子还是享受到了之前所有早夭的皇子都没能享受到的殊荣,那就是追封为和硕荣亲王,成为满清第一等王,而这足以说明顺治帝真的很疼这个皇子,只可惜啊。

  常宁是顺治帝和陈图塞尔福晋所生的第五子。1671年被晋爵为和硕恭亲王,1675年被赐予佐领之职。1690年在一征噶尔丹中被任命为安北大将军,从喜峰口出兵与福全共同夹击噶尔丹,并最终将噶尔丹击退。

  1696年常宁再次跟随康熙亲征噶尔丹,最终噶尔丹被逼服毒自杀,胜利而还。1703年六月初七常宁病逝在恭亲王府中,享年47岁。

  奇绶是顺治帝和庶妃唐氏所生的第六子,奇绶仅活到了七岁。之后由于顺治帝不怎么宠爱其母亲,再加上唐氏的地位并不高,所以皇六子死后仅以正常的皇子身份下葬,并无特殊的待遇。

  隆禧是顺治的第七子,也是康熙时期活下来的最年幼的顺治之子。1674年年仅十四岁的隆禧就被册封为和硕纯亲王,后赐予上三旗的佐领一职。由于隆禧是康熙最小的弟弟,所以他极度受宠,康熙一直对这个最小的弟弟溺爱有加,不但十四岁就被封为满清第一等爵,日常生活中遇到隆禧有恙,康熙更是亲自带着自己的贴身御医前往照顾。

  但是隆禧似乎注定承受不住这等恩宠,1680年隆禧因病去世,年仅20岁。其死后孝庄本想亲自前往,但被康熙制止,而康熙也被孝庄制止前往奔丧。但康熙还是下令朝廷辍朝三日,并赐予加祭祀特权。

  永干是顺治帝与庶妃穆克图氏所生的第八子,也是顺治帝的最后一个儿子。永干出生于1660年,不过同皇长子、皇四子和皇六子一样,他年仅八岁就是早夭。跟皇长子一样,由于其母亲地位卑贱,又不受顺治的宠爱,所以其死后并无任何形式的追封。

  不过综合看来康熙的兄弟们除了早夭的皇长子、皇四子、皇六子和皇八子外,其余的皇二子、皇五子和皇七子都得到了康熙的厚待。虽然这三位皇子最后都没得到什么实质的权利,但却享尽了这世间所能得到的所有的荣华富贵。不过想来也是康熙与这三位皇子本没有什么皇位之争,而且都是从小长大的,所以在感情上康熙并没有将他们当做外人,再加上顺治帝又死的早,康熙仅剩的亲人就只有这几人,所以恩宠有加倒也实属正常。

  历史上,清世祖顺治皇帝共育有八位皇子,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排行第三。,其他七位皇子的结局各自如何呢?

  皇长子牛钮是顺治帝的第一个孩子,亦是大清朝名义上的储位继承人。

  牛钮出生于1651年阴历1月初1,古代迷信思想认为1月初1出生的男子命格极硬,克父克母,牛钮因其八字过硬而不被顺治皇帝宠爱,但孝庄太后却对牛钮恩宠又加。

  不知是天意如此,还是有人刻意为之?

  大阿哥牛钮这个“命硬”的孩子,没有克父刻母,而是克死了自己,仅仅活了八十九天便因病而逝…… 这很可能是早婚早育德缘故,当年生牛钮顺治年仅14岁啊!

  二皇子福全年少有志、品性纯良,幼年时便向顺治皇帝许下要作“贤王”的志愿。顺治发丧时,年幼的二阿哥福全尚未懂事,并未流露出悲痛的神情,从而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方面被孝庄否定。

  另外,二阿哥福全体弱多病,孝庄太后认为他不适合继承皇位。八岁的康熙继位后,对福全恩宠有加,兄弟二人相处融洽。康熙六年,十四岁的康熙决定发展各人势力,慢慢架空索尼、遏必隆、鳌拜三位辅政大臣的权力。

  俗话说“血浓于水”,比康熙大三个月的福全,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康熙政权中的中流砥柱,康熙六年正月,康熙下旨封福全为裕亲王,特赐“议政”大权,从此福全便成为了康熙的左右手。

  康熙除鳌拜、平三藩之后,福全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率八旗雄狮平定在蒙古蠢蠢欲动的准格尔。康熙二十七年十月,福全打败葛尔丹,但狡兔三窟的葛尔丹趁乱逃跑,大怒的康熙皇帝责备福全粗心大意,下令罚俸三年。

  康熙四十二年正月,裕亲王福全病重,六个月之后不治而死,正在塞外狩猎康熙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回京城为其祭奠,并命令画师作一副福全的画像悬挂于养心殿内,康熙每每观其画像皆恸哭不止。

  荣亲王是顺治的第四子,亦是顺治皇帝和挚爱董鄂妃所生的皇子,荣亲王降生时,顺治皇帝大喜过望,为了表达喜悦之情,顺治皇帝下令大赦天下,并开坛祭天祭祖,祈求列祖列宗保佑荣亲王身体康健、多福多寿。

  历史上的董鄂妃比顺治皇帝的年龄大,按照现在来说,董鄂妃生荣亲王时已经是一位大龄产妇了,所以荣亲王一出生身体情况便不容乐观,再加上古时候并没有保护婴儿的医疗器械,荣亲王仅仅出生了三个月便去世了。

  如果荣亲王能够活下来,恐怕皇位就没有康熙什么事了……

  五皇子常宁,因其母亲是庶妃,又是汉人,所以常宁在阿哥中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常宁的年龄仅仅比康熙小几个月,但由于母亲的出身低贱,而被孝庄踢出了皇位继任者的名单。

  常宁极为平庸,政治方面毫无建树,文采、武功样样稀松,但常宁为人憨厚,毫无野心,曾跟随福生征讨准格尔,但并没有立下值得称赞的战功。

  康熙对常宁十分宠爱,常宁也从未触怒过康熙,康熙四十二年,年仅47岁的常宁因病去世。

  作为六皇子的奇绶并没有逃脱早亡的命运,年仅七岁便因病离世,康熙皇帝亲自哀悼,因年龄尚小,故未赐予谥号。

  七皇子隆禧是康熙皇帝最喜爱的弟弟,康熙赐号为“纯”,“纯”字在清朝皇室中是一个极为高贵的字眼,康熙封隆禧为“纯亲王”,足见对其的喜爱,只可惜康熙的宠爱并不能作为续命的灵丹妙药,十九岁的隆禧身染重病,痛苦而逝。

  八皇子永干并没有永远的“干”下去,虽然康熙皇帝对永干十分照顾,但仍然无法改变永干短暂的命运。康熙六年永干因病去世,年仅八岁。

  顺治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

  皇长子牛钮,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生,生母庶妃巴氏,九年正月三十日殇,年二岁;

  皇次子福全,顺治十年七月十七生,康熙六年正月封裕亲王,生母庶妃董鄂氏,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六卒,谥宪,年五十一岁,子六人;

  皇三子即康熙皇帝;

  皇四子,未命名,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生,生母董鄂氏,赠孝献皇后,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殇,年二岁,十五年三月赠荣亲王;

  皇五子常宁,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初四,生母庶妃陈氏,康熙十年封恭亲王,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初七卒,年四十七,子六人;

  皇六子奇授,顺治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生母庶妃唐氏,康熙四年十一月初六殇,年七岁;

  皇七子隆禧,顺治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生,生母庶妃钮氏,康熙十三年正月封纯亲王,康熙十八年七月十五日卒,谥“靖”,年二十岁,子一;

  皇八子永干,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生,生母庶妃穆克图氏,康熙六年十二月初二殇,年八岁。

  由上可以看出,康熙七个兄弟,真正活到成年的只有老二福全、老五常宁、老七隆禧,且三人均被康熙封为亲王,具体事迹有很多答主提及,就不多说,老四因是董鄂妃之子,深得顺治宠爱,所以直接被顺治追封为亲王。

  福全、常宁、隆禧三人都有后代,不过隆禧去世时只有一遗腹子,且出生不久就去世。所以顺治八个儿子,包括康熙在内,最终只有三支得以延续。康熙不多说,依据族谱,统计了福全和常宁后裔情况。

  福全后裔,总计1034人,第二代保字派(对应胤或允字派)6人、第三代广字派(对应弘字派)28人、第四代诚或亮字派(对应永字派)61人、第五代亨或恒字派(对应绵字派)92人、第六代 丰或文字派(对应奕字派)121人、第七代常或祥字派(对应载字派)165人、第八代松或继字派(对应溥字派)200人、第九代柏或荣字派(对应毓字派)245人、第十代清或魁字派(对应恒字派)94人、第十一代(对应启字派)20人、第十二代(对应焘字派)1人。

  常宁后裔,总计613人,第二代(对应胤或允字派)6人、第三代(对应弘字派)19人、第四代(对应永字派)39人、第五代(对应绵字派)61人、第六代(对应奕字派)69人、第七代(对应载字派)104人、第八代(对应溥字派)126人、第九代(对应毓字派)109人、第十代(对应恒字派)64人、第十一代(对应启字派)16人。

  顺治一共生有8个儿子,有4个夭折。

  剩下的四个儿子里面,除去康熙,有三个儿子活到了成年。

  (1)隆禧:享年19岁。

  隆禧生于1660年,比康熙小六岁,年仅15岁就被封为亲王,康熙和他感情不错,在他病重的时候,康熙亲临为他召太医,可惜不久他就死了,康熙很悲痛,罢朝三日。

  隆禧有一个儿子,袭了他的亲王爵位,可惜的是,第二年就死了,年仅1岁。

  (2)常宁:享年47岁。

  常宁生于1657年,比康熙小三岁,15岁封亲王。

  1690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常宁任安北大将军。

  常宁妻妾众多,有两个小妾是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女儿。

  常宁生有6子7女,孙子有大约19个,算是枝繁叶茂了。

  (3)福全:享年50岁。

  福全生于1653年,比康熙大一岁,顺治死的时候,由于他没有出过天花,一只眼睛有残疾,没能继位。

  福全和康熙感情很好,兄弟二人对孝庄很孝顺,福全病死后,康熙特意命人画像,二人同坐桐荫之下,表达思念兄弟之情。

  福全妻妾也很多,生有6子7女,4个儿子夭折,第五子生有3子,第三子生有25子(好能生!!!)。

  顺治短短的一生,生下八位皇子。等到顺治去世的时候,还剩下六位,玄烨就是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帝王。

  康熙的继位,颇有一点运气成分。在清朝,天花是一种让人谈虎色变的疾病。康熙小时候得过天花,却挺过来了,这也让他具备终身的免疫力,成了他当皇帝的先天优势。

  顺治病重时,他采纳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得过一次天花具备抗体而将大位传给他。康熙当时年幼,没有经历夺嫡之争就当上皇帝,所以对待兄弟不像后来的雍正那么残酷。康熙还是比较看重兄弟情义的,几位成年的兄弟也得以善终。

  康熙登基时有五位兄弟,弟弟奇绶在康熙四年就见了先帝,年仅七岁;另一个弟弟永干,在康熙六年的时候,也去见了先帝,年仅八岁;真正长大成人的兄弟就只有三位,分别是福全、常宁、隆禧。

  福全是康熙的异母哥哥,宁悫妃所生。顺治曾经问小福全志向,他回答说愿为贤王。

  刚刚亲政的康熙对这位贤王哥哥十分信任,在康熙六年的时候就封为裕亲王,并让他一同参与军国大事。这是康熙上位后,封的第一位帝王。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带兵出征葛尔丹。临行前,康熙亲自送福全到东直门,还答应福全的请求,调大同镇马兵六百、步兵一千四百随同出征。

  战争刚开始,福全打得比较精彩, 驼城大捷大败噶尔丹部,得到康熙的嘉奖。

  噶尔丹节节败退,福全却没有乘胜追击。康熙对福全保守的军事策略很不满意,批评他贻误战机。后来,福全错误地估计战场的形势,便自作主张撤军。康熙指责福全不服从军令,福全哭着说:“我复何言!”康熙撤了福全三佐领,罚了他三年的俸禄,还收回了他的议政权。这次处罚,只是因为工作原因,并未影响到两人的感情。

  康熙第二次出征噶尔丹时,福全又随军出征。这一次,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彻底打败噶尔丹。

  1703年,福全生病,康熙亲自到府上探望。康熙在巡游塞外时,听说福全病重,亲自派皇子快马加鞭回京城探望。福全病故,康熙特地赶回京城,亲自祭奠,泪流满面。

  康熙与福全在成长的过程中,结下了深情厚谊。福全去世之后,康熙还命令画工画过一副画,为康熙与福全并坐树下,以表达二人情同手足和康熙对兄弟的思念。

  隆禧是顺治的第七子,因老八未成年而夭,所以他是康熙最小的弟弟。

  对待小弟,康熙还是一个比较称职的哥哥。1674年,康熙就册封这位十四岁的弟弟为纯亲王,第二年还分给他佐领。十四岁的小男孩,换现在都在上初中,或许暗恋同桌的谁谁谁,人家隆禧在哥哥的庇护下都成了亲王。

  可惜,隆禧时运不济,没当几年亲王就身患重病。康熙带着御医,亲自前往探望。最后,隆禧的病情还是未经好转,年仅二十就见了先帝。康熙痛哭流涕,为隆禧辍朝三日。皇帝为臣子辍朝,这是在清朝都比较少见,足见康熙对这位弟弟的感情还是比较深。

  常宁是顺治的第五子,康熙的异母弟弟。平时,康熙并不怎么待见这位弟弟。

  有一次,大臣提议康熙的兄弟全部封王,康熙就反驳太祖、太宗时也不是所有的皇子都能成为王爷,而是要看能力跟品行的,所以我也要按这一套标准,像常宁这样就能封王,他担当得起吗?从这话里就能看出,康熙对常宁封王非常不屑。

  不过到了1671年,康熙还是册封常宁为和硕恭亲王,估计是碍于情面。

  后来,康熙下令,让常宁娶吴应熊的女儿。当时满汉之间有隔阂,很少通婚,尤其是皇室,而吴应熊的老爸又是康熙的对头,康熙让他们联姻,完全是贬低常宁。

  康熙对常宁的能力还是比较认可的,1690年,康熙亲自挂帅讨伐噶尔丹,任命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领右翼军西征。

  常宁去世后也受到康熙的冷遇,连一个谥号都没有。一般情况下,王公贵族以及大臣去世后,朝廷都会给一个谥号,以表示对其认可。常宁还是立过军功的人却没有,足以看出康熙对他还是有点成见的。

  在帝王家,常宁生前无大碍,能得以善终,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待遇虽不及福全,好歹也是个亲王,康熙也算够兄弟了。

  康熙的兄弟能善终,主要是因为朝堂上从来没有威胁到康熙的皇位。兄弟之间没有竞争关系,才能和睦相处;没有争权夺利,才有手足之情。

  原创:秋媚,已有版权保护!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和他的父亲顺治(福临)一样,登极时都是儿童皇帝(顺治6岁,康熙8岁)。但顺治的登极确纯属一场意外,用出其不意、从天而降也一点儿不为过!真如同他的名字一样: “福”从天上降“临”。

  时间回到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带着“储嗣未定”的遗憾而死,在死之前,他既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交代由谁继位。在处理完皇太极的丧事后,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宫崇政殿打响了。

  按天命汗努尔哈赤的规定,皇位的继承要满洲贵族来讨论,当时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七个人的意见举足轻重!

  分别为4位亲王,3位郡王; 礼亲王代善、 郑亲王济尔哈朗、 睿亲王多尔衮、 肃亲王豪格;英郡王阿济格、 豫郡王多铎、 颖郡王阿达礼,但其中最有希望夺得大位的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因为礼亲王代善年纪已高(61岁)自行退出。

  豪格最大的有利条件是:

  多尔衮最大的有利条件是:

  是日,图尔格和遏必隆命令士兵备好甲胄弓矢,守卫大清门,黄旗的索尼和鳌拜首先倡言“立皇子”,多尔衮以其资历不够,令他们退下。后来多铎、阿济格力劝多尔衮即帝位,多尔衮却在此时犹豫不决。

  此时,礼亲王代善发话了,提出:“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豪格觉得有两黄、正蓝和两红旗的支持,大局可定,于是谦让说:“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豪格本是假意谦让,想让众人“坚请不已”,然后顺势登上皇帝宝座,这样既不兼得谦恭又能众望所归吗?但两白旗却并不相让,使豪格内心不满,随即暂退。

  后来表面憨厚而内心机敏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衷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临继位,多尔衮权衡利弊: 如果自己强行继位,则必导致两败俱伤,让福临继位,自己则可收到一石三鸟之利————打击豪格,自己摄政,避免内讧。

  于是,多尔衮就提出:“我赞成皇子继位,皇子当中豪格提出不继位,那就请福临继位。福临年纪还尚小,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辅政。”话说到这份儿上,豪格也不在好反对。

  于是,6岁的福临便在命运的安排下,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坐上了大清皇帝的宝座!

  说完康熙父亲登极的故事,我们再回过头来,捋一捋康熙身边发生的事儿。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上继父祖鸿业,下开后世太平。

  (康熙大帝剧照)

  年号康熙 意为: 康,安宁; 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康熙去世以后,谥号为“仁皇帝”,我们从他生前对待他身边的一些皇兄便能够知晓一二。

  康熙一共有八位皇兄弟,他本人排行老三,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时,已经有2位夭折,还剩5位,分别为:

  在1669年,十四岁的康熙智擒鳌拜之后,皇六子奇绶和皇八子永干也去世了,只剩下三位皇兄,

  先说皇五子常宁

  1690年,正值33岁的常宁被封为安北大将军,出征葛尔丹,为保卫大清国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天妒英才,在1703年,活了47岁的皇五子常宁因病去世,和他二哥(福全)同一年去世,我们后边会提到。

  接着我们说皇七子隆禧

  1674年,皇七子隆禧14岁时就被直接册封为纯亲王,1675年又承袭八旗佐领,但非常可惜的是,隆禧于1679年也因恶疾死了,时年19岁!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康熙的二哥福全

  1667年皇二子福全直接被册封为裕亲王,1690年福全被封为抚远大将军,和安北大将军常宁一起出击噶尔丹,但两兄弟可谓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恰巧也是在1703年因病去世,至此顺治的皇子就只剩康熙一人了。

  康熙大帝称得上是一位非常贤能的君主,康熙的继承者雍正、乾隆都很杰出,后来人们为了歌颂他们的功德,把这三位皇帝统治的世道称之为“康乾盛世”,也算是对他们大大的肯定了。

  图片来自网络

  答:关于康熙帝的继位,清朝官方史书里面的记载吹得天花乱坠,主要是吹康熙自小就是个神童,不同凡响,少年天才,少年老成,有人君之范,一看就是真龙天子,所以被他的父亲顺治帝一锤定音,敲定为帝位继承人。

  其中还出现了一个假得不能再假的段子。

  说康熙六岁那年,和福全、常宁几个兄弟一起向皇父顺治问安。

  注意,康熙是八岁继位的,这个段子只好把时间背景定在康熙六岁。

  但五六岁的小屁孩,懂个屁啊?

  段子却继续往下编,说顺治向这几个儿子征询治国方略,并问他们将来的志向。

  常宁傻了眼,不懂怎么回答。

  福全傻傻说自己以后想做个贤明的亲王。

  康熙拍着胸膛,说我就想成为皇父一样的人,治理天下。

  段子的结尾,说顺治听了,“属意焉”。

  其实,按照正常人的思维,顺治是不会向孩子们问这样的问题的。

  而这样的问题,也是不好回答的。

  像福全的回答,就会视为胸无大志,近于酒囊饭袋一类;像康熙的回答,又会被视为有政治野心,居心叵测。

  其实,以后的康、雍、乾、嘉诸朝,都把觊觎皇位的皇子视为大逆不道,或黜或诛,手不容情。

  还有,清朝在顺治时代立国不久,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有一个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皇太极和顺治帝的登位,都是由女真贵族共同协商、核议推上台的。

  顺治一则不敢推翻祖制,二则当时的八旗贵族的势力还很强大,中央尚未完全集权,皇权还不能随意支配一切。

  段子里说顺治仅仅因为康熙表达出了对皇位的向往,就决定了康熙为皇位继承人,实不可信。

  尽管史书记载,康熙的继位是顺治帝遗诏钦定,但顺治死于天花,属于猝死,这所谓的“遗诏”是由孝庄皇太后和辅政大臣共同捣鼓出来的。

  孝庄皇太后和辅政大臣为什么“钦定”康熙为帝位继承人呢?

  原因很简单,康熙出过天花,对天花具备了免疫力。

  那么,康熙登位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兄弟们的呢?

  对不起,由于康熙是“遗诏”钦定的帝位继承人,其他兄弟对他登位并不构成什么威胁,所以,大家想看到雍正继位后那种变态折磨手足兄弟的惨烈大戏是没有的。

  康熙共有八兄弟。

  长兄牛钮生于顺治八年十一月初一,存活在世的时间只有89天,康熙无缘和他相见。

  二兄福全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丑时,在康熙即位后,得封裕亲王,全须全尾,寿终于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康熙是老三,他一直对自己很好,活了六十九岁,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

  老四是顺治帝所钟爱的董鄂氏所生,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命薄,还来不及取名,出生仅三个多月就匆匆撒手尘寰了。

  老五就是前面段子里提到的常宁,生于顺治十四年十一月,比康熙小了三岁。那么,按照段子里的说法,顺治当时是向仅有三岁的常宁“征询治国方略,并问他将来的志向”,这谁信啊?

  这常宁被康熙封为恭亲王,生活乐无边,死于康熙四十二年,善终。

  老六奇绶的命比老大牛钮和老四好得多,他生于顺治十六年十一月;殇于康熙四年十一月,享年六岁。

  老八永干的寿命又比老六奇绶更长一些,其生于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于康熙六年,享年七岁。

  老七隆禧是个贾宝玉式的人物,其于顺治十七年四月来到人世,投胎到了这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活了十九年,于康熙十八年七月十五卒。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