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你怎么看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到中小学任教?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教育乃国家之根本,民族之基石,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二十一世纪人才是实现强国梦的保证,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能充实到教师队伍,以他们的广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件大好事。一定会受到社会、家长的欢迎。他们在从事日常教学的同时,还可对国家现在的教育体系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发展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做一个当代教育家,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这是一件大好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中医里有句行话说得好: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病急先治标,不急时治本祛病根,最终标本兼治。借用这句话来说教育非常形象恰当。

  记得改革开放刚开始,我国百废待兴,教育界需要大量的教育人才,但以当时的国情现状,老师奇缺: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们全部是民办教师。

  80年代中后期,我上了初中,我的绝大多数老师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公办老师,还有一部分进修的师范生(中师生),正儿八经毕业的中师生不多。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的英语老师病了,没有人上英语课,学校聘请了一个高考落榜生(张老师)给我们上英语课,凭心而论,张老师讲得挺好的,带了我们一学期多。

  90年代初,我上了高中,还有一部分中师生带高中课,后来慢慢地大学专科生渐渐多了起来,以后逐渐过渡到本科生教高中。代课老师(以前的民办教师)退出了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40年,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及所有的老师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基础教育还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国力也发展到了这一步,国家有巨大的人才储备,并且一些如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学府的硕士、博士生愿意投身于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这是国之大幸,教育之大幸。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强则国强。让最强的人才从事教育,这是强强联手,真正把教育做大做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到中小学任教,是个例吗?

  可能大家认为这只是个例,但小徐老师查了很多一二线城市知名中学近几年的教师招聘却发现,北大、清华以及985各名校的硕士、博士进入中小学任教已经相当普通,诚然,北大清华等名校硕士博士进入中小学任教已经成为当今名校硕博生就业的一个公认的趋势。

  目前人们对北大清华的硕博生到中小学任教是否是大材小用的看法不一,作为一线教师,小徐老师深知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最需要优秀人才来引领学生发展,开拓学生视野的,而北大、清华的硕博生能进入教育领域,而且是基础教育领域,在学生可塑性最强的年纪引领教育学生,那真是教育之幸,国家之幸。因此只要这些人能为振兴教育,能为祖国培养后续人才,那么不仅没有大材小用之说,反而是人生最大价值的实现。

  至于,为什么北大、清华的硕博生不去到大学里当教授,不去高大上的实践室做科研,甚至为什么不去事业单位做高科技技术人员,而非要到连本科生都能胜任的中小学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呢?

  正当人们困惑不已时,很多已经当了中小学教师的名校硕士、博士生给出了答案:

  科研工作本来就是枯燥乏味的,而且有时为了攻破一项实验项目,需要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观察数据变化,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很多在大公司搞研发的牛校硕博生,人到中年,身体就吃不消了。

  另外科研工作岗位并不多,一些上市大公司才有实力搞科研,一些中小企业则没有这个实力,因此也就不设岗位,所以想进大公司搞研发,虽然赚钱多,但“僧多粥少”,机会可遇不可求。

  一方面进入大学的编制少得可怜,很多硕博生虽然进入高校授课,但并无编制,充其量是个临时工,未来没有保障。

  另一方面年轻人进高校,活多钱少,没时间上项目搞科研,发展起来困难重重。

  在这种形势下,一二城市的中小学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不仅有编制,可解决户口问题,而且工资高,有假期,工作难度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越来越多的清北硕博生开始接受这一工作,并且因此爱上这个工作。

  从名校硕博生进入中小学当教师,并从中获得价值感和幸福感来看,小徐老师由衷地为他们感到开心,为教育事业有了这么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感到庆幸。

  然而,当清北硕博生中有搞科研天分的人也放弃科研之路,而选择去中学当老师时,我又是无比痛心的。

  某媒体平台一名校教授怀着“哀莫大于心死”的心情写下了一篇文章,记叙了本校最优秀的博士生,最有前途的科研人才,最终选择去北京北中学当教师的事情,教授称,该生是他近20年来见到的最有科学家潜质的学生,不仅具备严谨、踏实,精益求精的科学家品质,而且有着科学家天生的敏感,教授直言该生加以时日,有望问鼎世界级科学家,是我们国家与世界顶级科研人才抗衡的最有希望的科研人才,但最终他却受不了科研工作的清贫、辛苦与落寞,最终选择去中学当老师。

  老教授面临科学界的人才流失,可谓声泪俱下,也正是这篇文章让我改变了对清北硕博生到中学当教师的看法。

  众所周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靠教育的崛起,更要靠一代一代的科研人才创新我国科技,掌握核心技术。然而,如果有能力,有天赋的清北硕博生都不愿去辛苦搞科研,这不得不说是科学界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

  总之,社会发展需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小徐老师虽然希望优秀的人才进入教育领域,但也不希望他们在此岗位浪费掉自己的专业的、尖端的知识。希望清北等名校硕博生能做更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

  我先举身边亲自接触过两个老师的例子:余老师是我高三的数学老师,他六十年代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数学系本科(也就是现在河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当时本地能考上这所大学的学生简直是了不得的人物,十里八乡都津津乐道,羡慕不已。那可比现在考上“985”的学生还了得!

  大学毕业后,由于他的“中农”成份,被分配到本县县城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当时,学校的老师大都是本市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甚至还有高中毕业直接教高中的。因为他是学校文凭最高的老师,因此常被委以带高三毕业班的重任。

  高一高二时,我的数学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可自从余老师任我的高三数学老师以来,我对数学直接提不起兴趣,成绩一路下滑。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余老师讲课的速度极快,我根本反应不过来。他经常面对黑板,滔滔不绝地一个“式子”接一个“式子”往下演算,毫不在意讲台下面学生的反应。

  我记得讲“排列组合”的时候,他戴的帽子松了一只护耳,这只毛茸茸的护耳随着他讲话的节奏,一上一下地跳着,同学们在台下一阵一阵的发笑,而他只顾一个人讲得天昏地暗,却全然不知学生根本就没有听课。

  同学们也经常向学校提意见,可余老师是学校数学的权威,很多老师搞不懂的题都得向他请教,学校也拿他毫无办法。就这样,同学们只好相互帮助着、摸索着、自学着把数学学完参加高考。当年大部分同学数学都没有考好。

  另外一个小张老师是我与之合作近20年的同事。他是从本地一所广播电视大学政治专科毕业的。有人可能不知道,2000年左右的时候,高校并轨后猛然扩大招生,很多市里都开办了广播电视大学师范大专班,录取的分数是所有专科里分数最低的。

  小张老师毕业后正赶上高中也极速扩张的时期,学校招生人数剧烈增加,高中老师供不应求,所以小张老师也就顺利的进入了高中任教。

  小张老师为人热情而机灵,虚心又踏实,特别是口才很好,情商很高。刚来学校时,他经常虚心地听老教师讲课,深入领会课堂优质课授课技巧,很快他的政治课由于深入浅出讲解和频繁、热烈的师生互动而广受学生和领导的好评。再加上小张老师阳光帅气的外表,热爱运动的体质形象,很多学生甚至把他作为偶像来崇拜。

  很快,小张老师的开挂人生就开始了。他先是通过成人教育函授获取了本科文凭,从任课老师、班主任、教导主任到副校长一路上升,同时在正常的时间里丝毫没有耽搁地获得了副高职称。直到前年由于对上级提拔校长时的不公平做法感到不满,而赌气去了珠海一所民办高中。据说现在年薪已经达到50个米了。

  话题回到现在的“清、北等名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到深圳中学”任教这个问题上来。我认为名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到中学任教多少有些许荒唐,绝对不能宣传这样的导向!

  我曾经看到有些中学学校门口的巨石上,醒目地大书校训“格物致知”。须知,“格物致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法则,就是说“去探究事物的内在道理而习得知识,以获得进步”。这句求知名句用在大学再恰当不过,但是把这个成语用在中学作为校训,可能帽子有点过大,学生有点承受不起。这些中小学可以扪心自问,“你们真的在引导学生‘格物致知’了吗?”到不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样的校训来到实在。 况且,教育学生还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和崇高的师德师风修养。难道学历高的学生都一定具备了这些素质吗?

  另外,像深圳中学等等名校拥有的优质生源,他们本来就是天生的学霸,具有高度的自律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自学,不要老师,他们考上名校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接受硕士、博士高、精、尖的指导。

  面对网上“清、北等名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到深圳中学”任教的热论,2022年1月13日,深圳中学校方回应称,没多花一分钱,没有给予清北毕业生高薪,“工资待遇跟深圳市其他市属学校完全一样。”为了证明工资待遇不超标,校长还举例说,“工资每月是8500元,税后大概7000多元每月。”“深中引进这些优秀人才,没有外界猜测的高薪,靠的是情怀、平台、关怀——他们愿意投身到基础教育事业为国育才;认可并追寻深中建设世界一流高中的宏伟愿景,愿意到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中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不知大家知道不知道,现在7000---8000千元的月薪待遇连落后的内地高中也难留住优秀的人才,那么,我要问的是,深圳中学是通过什么样的情感关怀来吸引住如此多高端的人才呢?

  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必谈太虚无缥缈的事情,比如他们是否比师范大学毕业生教的好,比如他们是不是富有爱心喜欢从事教育,这事可以只从工资待遇角度来看。

  清华北大学子,无论本硕博,只要能正常毕业,毫无疑问是顶尖人才,就应该拿到同龄人中比较高的工资待遇。近年来,清华北大硕士去沿海地区或内地名校当中小学老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有竞争力的工资。

  我向一位法国朋友咨询过此事。法国作为世界闻名的文化大国,对教育非常重视,教师们的薪金等待遇及社会地位都是不错的。单就薪金而言,小学教师月薪一般都能在1万法郎左右(约合人民币62000元),中学教师月薪在1.5万法郎上下。法国最好的大学不少就是师范学院,比如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里昂高等师范学院,这一点与咱们国家不同,人家重视师范旗帜鲜明,值得咱们学习。特别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有两百多年历史,走出了无数杰出人才,包括13位诺贝尔奖得主、14位菲尔兹奖得主,它在法国人心中的位置非比寻常。我们国内尚没有一所师范大学人皆向往,这需要改变!

  你说的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师资高学历低配的问题。如果真的有这样有志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名校高学历毕业生愿意扎根中小学校园,肯定是好事。首先,眼界决定人生,学历一定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给学生一瓶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高学历教师在专业知识和通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会广深些,会有内涵,有学术品质。其次,学科知识结构是分层级的,层级之间又紧密关联。通常,大多数学生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的初始学习阶段会感到无法适应,而高学历教师由于对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相比较会较好解决问题。再次,家长和学生对学历崇拜心理的存在也有利学生学习。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十年XX”中也有。我市(当时是县)北苏溪高中从浙江化工学院下来一位讲师,带了一个班从高一到高三,后来,在恢复高考的两年,五十人的一个班居然有四十六人考入高校,选的竟同是化工专业。不过,以上三点看法是一般而论,对那些只适合搞研究不适合教学上讲台的如陈景润这样的名校高才生不在此话题内。

  首先,中小学教育需要顶尖人才,清华北大的博士、硕士到中小学任教是应该的。现在的中小学已经不是20年前30年前的中小学了,现在的中小学对教师要求非常高,尤其是这几年教育界在提倡各科融合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精通各个专业,这对教师的难度太大了,即便是硕士、博士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由于扩招,中国的硕士、博士数量已经非常庞大,若是加上海归在内,博士应该达到80万左右了,博士已经不是非常稀缺的人员,其稀缺程度已经远远不能和20年前的硕士、博士相提并论,所以,他们到到中小学任教,也就让人不觉得奇怪了。

  北大清华硕博又怎样,那也是要靠努力出来的学历证明,而老师可不是用文凭就可高枕无忧的。因为现在不是自己去求学、努力和奋斗,就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的,而是要教导孩子们三观健全,学艺精进的。

  所以作为学历学生的使命,不管你是清北,已然结束。而另一种学生责任和使命已肃然展开,学会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青少年,就必须将自己学习成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老师→师者→……才有资格让人称道,你自己也可以说当教师投身直面教育,何尝又不是一次人生再学习、再感悟、再磨炼、再成长呢?

  最后要请求您,我自2月20日加入“头条号”作者以来,发文已超过300余篇,也获得了很多朋友的浏览和点赞,相互交流。如果您愿意,请互加关注和粉丝,真诚谢谢您。

  不管被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以为北大清华的硕博到中小学任教有些大材小用和人才浪费。

  我们都知道,教师职业比较特殊,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外,更多的还要个人的综合素养要高。

  中小学教师需要的是专业技术类人才,一般需要的是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师范类毕业生,而并不一定非得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毕业的硕博高材生。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要把小学数学中的1位数加1位数教的明白,教的生动,教的有趣,教的使学生爱学、想学、会学、乐学,把一个字教的有趣、好玩,学生爱学,中师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就完全能够做到,而北大清华的硕博生却并不一定能够做到。

  同样的道理,教小学、中学的知识,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就够了,并不一定非得要名校毕业的硕博生来教。

  当老师不光只是教知识,更多的要看如何培育学生,也就是如何育人。

  一个普通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个人素养很好,很具亲和力、有爱心,善沟通,教学技能高超,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教学业绩突出,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成效显著,这样的老师一点都不会输给那些北大清华毕业的硕博生。

  当前,之所以有很多地区和学校高薪聘用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博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校品位、知名度,给学校招牌上镀金,增强学校软实力和人才竞争力。

  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高材生的确也会起到一定积极的带动辐射作用,但这种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甚至还有一些高材生搞实验研究没问题,但搞教学当老师却不适合。

  总的来说,这些名校毕业的硕博高材生去中小学当老师确实有些人力资源浪费,其实他们驰骋科研领域,或者在尖端科技领域或许发挥的作用更大。

  首先,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比如说2022年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张人大附中教师招聘结果的图片

  可以看出,面前全是包含北大清华在内的名校、甚至海外高校的硕士博士。

  另外还有一个深圳中学的教师招聘公示:

  这里面就更加厉害了,甚至还有来自哈佛大学的。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分成如下几点:

  这种现象基本只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

  这样的城市,不仅本身能培养大量的顶尖人才,而且还吸引了全国顶尖人才的涌入。因此在这些城市,人才竞争达到惨烈的程度。你可能以为读个985就已经很有优势了,但是当你拿着简历去应聘的时候,发现你可能是所有应聘者里面学历最低的,都不好意思把简历亮出来。

  但是在其它城市就不是这样了,相比于北上广深的残酷竞争,这里就相对宽松多了,所以不会出现大量清华北大博士挤破头去进中学的现象。

  同样这种现象也只出现在顶级中学,比如北京地区的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十一学校等等,除去这些顶级中学之外,剩下的绝大部分学校其实都没有这种清一色清北硕博的情况。

  获取一张北京户口是绝大多数想留在北京定居的毕业生的梦想,但是获取北京户口的难度却在逐年加大。北京和上海已经实行了多年控制人口的措施,给落户设置了各种各样苛刻的条件。对于一些刚刚毕业,没有资历也没有背景的学生而言,想达到这些条件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应聘中学教师岗位是一条比较容易的能够获取户口的途径,因此很多人来竞争中学教师岗位也是可以理解的,清华北大的学生也不例外。

  同时中学属于事业单位,由政府提供保障,福利待遇等各个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相比于去企业那种没日没夜的加班和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中学教师的工作还是比较稳定的。它有固定的假期,甚至条件好的学校还提供住房,这对于无数北漂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所以能吸引大量的顶尖人才。

  并不是每一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适合去搞科研。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是很多元的,有人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也有人热衷于考公务员;有人想去顶尖的国企私企,也有人想成为自由职业者。当然会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欢教育,热爱教育,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授科学知识,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来影响他们。

  我就认识一位北大中文系的硕士生,特别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讲诗词。她现在是清华附中的一名语文老师,也是非常优秀的。

  同样在头条上大火的李永乐老师也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本科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硕士毕业于清华的电子工程系,这些绝对都是科研界的执牛耳级别的院系。但是他却选择去人大附中当一名物理老师,不仅工作做的出色,而且还成为一名超级网红。

  前几年还有一个争议非常大的事件,中科院院士程代展教授,手下有一名非常得意的弟子,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科研能力极其突出,据程代展教授自己的评价,他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这一领域优秀的科学家。但是这位学生最终的选择却让老教授大跌眼镜——去了一所中学当老师。老教授甚至还在网上发长文来表达自己的无限惋惜。但是学生自己给出的理由是,不想再从事高深的科研事业了,而当中学老师也能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因此,社会发展最有利的不是强迫某个人去干某件事情,而是能让所有人都能够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如果有的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那何乐而不为呢?

  全国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学校实行的都还是应试教育,大家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寒窗苦读。

  但是一线城市的顶级中学,教学则非常多元。比如北京的很多学校都在实行选课制,大家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课堂,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甚至没有固定的班级组织。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课外活动。戏剧节,外语节,文学社,以及各种各样的科研小组和学科竞赛。因此,这里有充分的可以发挥和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们,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应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同样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当然有人会说,都读到硕士博士了,掌握了那么高深的科学知识,结果却只来带中学生,那么你学的那些知识岂不是白费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它们到中学教书,发挥的是能力,而不是知识本身。

  一个人能读到硕士博士,甚至是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自然能说明他在知识学习和掌握方面拥有超出常人的能力。

  因此中学校长们在招聘的时候,并不是要求你把你在硕士博士学到那些高深的科学理论讲给中学生听,而是要求你能把自身所具备的这套知识掌握的能力教给中学生。

  因此对于这些硕士博士而言,他们要的也不是给中学生讲量子力学,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优化的知识传授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能最高效地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一批具有优秀能力的教师能够进入中学,那么,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下一代的人才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这种现象同样是值得肯定的。

  

你怎么看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到中小学任教?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