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电动汽车是汽车发展的未来吗?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电动汽车是最环保的一种汽车,噪音小,节能好,是目前用户最想要购买的产品。.

  我觉得现在的电动车不是未来的趋势,未来的电动车才是未来的趋势

  中国汽车未来怎么走,燃油车啥时被取代,看看在钓鱼台举办的这场会议。

  一年一度的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论坛不久前在钓鱼台国宾馆闭幕。

  先介绍一下百人会是什么。电动汽车百人会是2021年由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产业界等官员、学者、企业家组成的机构。登陆一下它们的官网,查询里面的组织架构,能够了解其强大的背景(顾问委员会国家部长级别,学会委员会两院院士,理事会成员OEM以及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

  笔者之所以强调他们的背景,使为了说明其发言的分量。

  根据官方消息,此次会议共有86家媒体,记者近三百人,超过万人报名参加(参会名额3000人)。

  笔者通读了论坛每个嘉宾的发言稿,进行了整理,划出重点,供读者们参考。

  万钢(科技部部长)

  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42万辆,中国77.7万辆(占2.69%新车),乘用车58万,纯电动增长82%,插电式增常34%,商用车增长21%

  2021年目标200万辆

  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单体160Wh/kg,系统价格2元/Wh,产能200G Wh

  驱动电机:重量比公里3.3KW/kg

  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2kg/L,双极板研发取得进展;70Mpa车载高压供氧系统以及氢气罐标准正在形成

  基础设施:公共充电桩建成20.5万个

  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没有解决,功能没有覆盖我国北部低温环境

  传统内燃机:更加严苛排放标准,主要适用大客运,大货运,大船运,大农业等

  插电式混合动力(重点在增程式)为桥梁,未来朝着智能化,纯电驱动发展

  苗圩(工信部部长)

  双积分出台,主要为了应对2021年政府补贴退出

  目前车桩比仅3.5:1,2021年个规划50万个,目前公共充电桩利用率15%很低

  汽车后市场:质保,电池以旧换新,新能源二手车评估标准需要关注

  补贴退坡政策需要分段调整,不能2021年一起消化

  林念修(发改委副主任)

  坚持纯电驱动,助力弯道超车

  刘小明(交通部副部长)

  公交优先发展

  刘宝华(能源局副局长)

  完善充电接口统一,公共充电设施国标升级完成

  标准进展:传导充电体系标准(发布33/修制订36),换电体系标准(发布24/修制订14),无限充电标准(发布21/修制订5)

  王黎明(青海省副省长)

  青海锂资源储量全世界第一,打造千亿锂电产业基地

  盐湖提锂工艺:煅烧法,吸附法,萃取法取得进展

  2025年,锂电规模60GWh,碳酸锂12万吨,正极材料16万吨,负极材料10万吨,电解液10万吨,隔膜材料50亿平米,锂电铜箔8万吨,锂电铝箔8千万平米

  环青海湖国际电动车挑战赛

  欧阳明高(百人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

  电池热失控技术进展,高容量富锂正极,硅碳负极,固态电池

  电动汽车节能,2021年纯电动百公里电耗10度(工况法)

  降重量,低阻化(风阻系数),电驱高效,制动能量回收,热管理(新一代热泵空调)

  充电:私人交流充电+公共快充结合

  快充方式(包括无线充电)方向不明朗

  开辟“电动汽车+智能驾驶+充电智能”,关注充电

  舒印彪(国家电网董事长)

  没有太多信息

  徐和谊(北汽董事长)

  2025年,全面新能源化

  从单一纯电动向EV+PHEV+FCEV三线并举转变

  产品+服务+充电+运营一体化

  王传福(比亚迪董事长)

  2021年比亚迪:13万电动车(11万纯电+混合动力,2000电动卡车,1万4电动大巴)

  插电式混合动力是私家车发展主流

  公交电动化定局(17年90%),出租车电动化(2021年),专用车电动车(2025年)

  建议加大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补贴,免除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消费税

  孙永才(中国中车总裁)

  2021年销售新能源客车7000台,商用车电驱动系统2万,乘用车电驱动180万台

  电机控制模块功率密度30千瓦/升,机械传动效率95%,储能系统170瓦时/千克,双面冷却IGBT模块组件,传感器500万只

  商用车,2025年实现L4

  2025年,目标销售30万辆整车,100万套电驱动,20G瓦时储能

  陆奇(百度总裁)

  阿波罗2.0

  无人驾驶:L3/L4江淮,北汽,奇瑞 2021年量产

  张宝林(长安汽车董事长)

  2025年,预计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15%

  2021年,新能源销量目标50万辆

  2025年,全系电气化

  为蔚来合作,电池与宁德时代合作,混合动力参股科力远,充电与特来电合资

  何小鹏(小鹏汽车董事长)

  发布量产车G3

  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很难有利润

  提高人才待遇,相比于传统主机厂是个巨大机会

  要自主研发互联网技术

  梁雄哲(现代集团副会长)

  智能网联出行,全球30%汽车已经联网

  与思科和百度合作

  自由出行,主推L4

  清洁出行,2025年13款混合动力,9款插电式混合动力,14款纯电动,2款燃料电池

  电动车平台IONIQ

  NEXO氢燃料电池车

  Jochen Goller(宝马总裁)

  2025年计划:25款电动车,包含12款纯电动

  已在中国100个城市,投入65000个公共充电桩

  电池与宁德时代合作

  陈清泰(百人会理事长)

  孤立把汽车动力从燃油转向电力没有意义

  以上仅是高层论坛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均来自于百人会官网。从论坛的规格,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这里仅抛砖引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人参考”原创,如需转载,请务必提前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于+媒体平台名称+汽车人参考”以及原文链接,侵权必究。

  技术原创精致有趣

  汽车圈儿的清流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汽车人参考“,获取更过精彩原创文章

  小小油枪手中握,看见洞洞往里戳。可再过20年左右,你就不需要为爱车加油了。

  我国正在制订停止生产和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虽然没公布具体时间,电动车取代燃油车的日子已经可以预见。

  其实,已经有一些国家颁布了停售燃油车的明确时间点。

  荷兰、挪威最着急,誓要在2025年让店里全部出售新能源车。

  英法相对保守,计划推到了2040年。

  印度信心满满表示2030年就能全面禁售燃油车。

  德国也想在这一年能源革命,好多车厂不答应,政府和厂商还在谈判博弈,即使推迟也不会太晚。

  不管中国定在哪一年,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工信部预计2025年会卖出3500万辆汽车,新能源至少要占到1/5。

  不过,去年中国的汽车销量是2800万,新能源只卖了50万。

  车企一边想让禁售令来得再晚一些,好在中国多卖点,一边意识到势不可挡,转而大力研发新能源。

  大众和江淮合作,要在2025年推出10款电动车及混动车型。

  奔驰要增加电动车品种,2021年以后Smart只卖电动款。

  混动技术领先的丰田,也开始研究纯电动,加上宝马、路虎、凯迪拉克……可能有一天兰博基尼都插着电线。

  视知车学院总结下,对于普通车主而言,在禁售令之前买的燃油车不会受影响,能一直开到报废。

  相比燃油车,电动车的零件不那么贵,后期维修保养也相对便宜,

  只是,到时候你会不会想念涡轮发动机的轰鸣?

  说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那自然是相对于当下的燃油车来说的,当下,传统的燃油汽车还在广泛地使用着。但众所周知,地球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总有枯竭的那一天,被开采完毕的那一天,尽管我们可能在有生之年,见不到这样的局面,但我们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必须为我们的后代来考虑这一问题。同时,石油的燃烧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空气,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得到缓解,但问题总归还是存在着。

  相比起燃油车,电动力汽车使用电力来驱动,清洁环保,不排放有害有害气体。而且,重要的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可以和清洁能源的发展结合起来,让一个个移动的电动汽车成为分布式的储能终端,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来进行反馈,从而让电网的运行更稳定。当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动汽车会与可再生能源得到更好的融合发展。

  不止是在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方面,电动汽车的发展也会引领着轻量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等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电动汽车在它的生命周期里不但比传统能源汽车有着更好的环境效益。同时,它还能带动轻量化科技的发展。电动汽车还是智能化的重要平台,它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当下,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汽车智能化领域最为热门的领域。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的发展关系着未来科技竞争的优势所在,谁赢得了电动汽车,谁就站在了未来产业的制高点,所以说各国都在大力推出电动汽车的发展。

  是未来的趋势,而且是肯定的。

  2021年下半年,我来到一线城市广州,当时自己开车在路上,偶尔才发现有那么一辆电动汽车;而如今,只要你在路上随便一逛,来往的10辆车至少有1辆电动汽车;而部分二三线年是很难看到电动汽车的; 而如今,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不久就冒出一两辆;这就是趋势!

  2021年12月份,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让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来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与此同时,力争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这里除了纯电动汽车、还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这是国家的规划,可以看出来,未来电动汽车的市场是多么的大。你说这是不是趋势?

  所以说,电动汽车肯定是未来的趋势。

  市场现在需要的是,造车新势力企业不断地完善电动汽车的品质,提升汽车的安全续航能力,充电效率和完善充电网络等等。

  首先说明一点,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车出现比燃油车还早五十年,所以什么把电动车叫新能源的都是狗屁。而且电池的技术瓶颈从它发明到现在就一直没有突破,想要电动车能有发展就必须突破电池的技术瓶颈,就目前的趋势看,电池想要达到预期效果。。。保守起见,还得100年吧。

  然而氢燃料电池却是正真的新能源,且目前所有技术瓶颈均已突破,可以实现量产,我觉得氢燃料电池才是未来新能源发展方向

  首先说一下这个电动车的问题,不一定是现在的蓄电池,也有可能是超级电容做成的电池。电动汽车一直是续航为大问题。油动汽车续航怎么长也就可能六百到一千公里(这已经是大油箱,变态油箱不说),但可以到加油站短时间内原地满血复活。而电动汽车如果使用蓄电池的话也需要满足这个条件。另外油动汽车固然存在环保问题,但不要忽略了电动汽车不仅本身蓄电池存在污染可能,电能生产过程污染也别忘了计算在内,目前充电式汽车综合污染比油动还要大。所以电动汽车发展方向应为:环保+续航长+充电(其他能)快

  丰田出了氢动力汽车,目前续航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理论上氢气补充也可以做到短时间,氢动力的最大优点是接近零污染(其他组件污染暂忽略不计)目前问题是充氢站点几乎没有,安全也是大问题(电动汽车同样也存在充电桩的问题),不可否认氢动力也可以成为一个未来的方向!

  太阳能,风能等。风能不熟悉,太阳能目前发电效率在17点到25点,出现重大改进能把转化效率提高几十个百分点,配合蓄电池组成光伏蓄电系统,全天候都可供电,这类汽车还是可以的!

  核动力。这不好说,反应堆(聚变)缩小到发动机大小应该已经有,但是否适合民用,这是政治和军事安全问题。

  以上是技术角度。几年前吹光伏风,太阳能公司一堆上市股价刷刷往上飙,然后是纯电动汽车,现在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也是受资本驱动的。

  最后稍微说一下,忽然出现了革命性技术,反正不用油的,也符合环保,续航等问题的,剩下就是三桶油肯不肯答应了!

  可能几百年后就是量子隧道传输了,根本没有车,人爱往哪里去就直接biu地过去了!

  
 

  “电动汽车”加“分时租赁”改变和填补市场。

  
 

  我是一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工作人员。工作了几个月后,让我对这种新模式深有体会。不知有没有这一行的朋友或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一起聊聊。

  
 

  电动汽车目前来说技术还是不完善的,所以并没有被大众接受和关注。现在市场电动汽车续航一般在150km-300km,充电时间约25km/h,快冲会影响电池寿命,紧急情况使用。充电桩市场分部很少。所选车型也不多。但是电动汽车一直在突破,如董小姐造的车,充电6分钟,续航200公里,零下50度可以正常行驶,电池寿命更是高达30年。相信很多人看了很佩服董小姐。“电动汽车和节能环保”以是汽车行业的发展。

  
 

  分时租赁一种新的模式,打破常规的A借A还,以A借X还,下飞机,敢火车,上下班等单程出行,更加的方便客户。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节约成本,优惠客户。分时租赁多以分钟计算,普通车型约5-6毛/分,高端车1-2.5元/分。其实现在以有公司做出更人性化的收费标准,以公里数加时间的模式,简单来说当你想停车或遇到堵车的情况,例如原来是6毛/分,会自动计费1-2毛/分。我觉得这个是很合理的。

  
 

  改变和填补市场,目前市场以出租车和滴滴为主,滴滴要代替出租车,因为 滴滴提供了全平台的出行解决方案,包括出租车、专车、私家车拼车,代驾等。但是滴滴和出租车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一名驾驶员为您效劳,而中国有驾驶证的人数达到约3.2亿,在人人都会开车的年代,这显然要改变。填补市场,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路面交通依旧以客车为主。例如:苏州到上海约100多公里,苏州到无锡约50多公里。目前这些短距离城与城之间的交通依旧不是很方便,一些落后一点的地方,城与城之间交通更加单一,坐车难坐车贵却没办法解决,而需要往返的人很多。而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未来一定会走向一个新高度,填补和改变市场,方便大家出行。

  目前我知道的车子都不建议快充,荣威,北汽,奇瑞,宝马,江淮。byd应该也不能,快充对汽车电瓶及电容都会有一定的伤害,而且需要快充充电桩。

  之所以很多人不购买电动车就是因为考虑到跑长途,现在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都不是很高,技术水平也不成熟,适合短距离使用

  
 

  油车跟电动汽车就跟摩托车和电动单车一样,看看现在摩托很少见满大街都是电车,挡不住的潮流

  我个人观点认为会,电动汽车一定会成为未来汽车主流。

  其实电动只是动力来源,未来的汽车更重要的属性是智能,我更愿意用智能车来称呼未来的汽车。与其说电动汽车会成为未来主流,不如说智能汽车会成为未来主流。

  
 

  1,人们需要一辆智能汽车

  人们喜爱一切智能的东西,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助理,智能......

  对于汽车,人们也希望是智能的。希望汽车能够自动驾驶,能够自动开启空调,自动停车,自动提醒日程,自动规划行驶线路......

  
 

  2,电动化是智能化基础

  现在燃油车也配置了一定的辅助驾驶,智能操作系统等智能属性,但是电动汽车的基因就是智能的,燃油车和智能的合作是在老树上的嫁接,而电动汽车的智能特性是与生俱来的。

  
 

  3,电能代替其他能源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能有很多的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能源被电能替代。感兴趣的可以关注能源行业方面的信息。

  
 

  4,环保特性

  毋庸置疑,电动车在行驶环境没有排放任何废气,没有造成环境污染。

  对于人们诟病的电动车并不环保,主要集中在发电的污染和电池的回收污染。

  1)对于发电来说,如果主要发电来源是煤炭发电,确实有污染,但是最起码污染,

  而且,将来,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发电污染在逐步减少。

  
 

  2)电池污染问题

  a)未来会有更好的梯级回收利用,增强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能效,这一点是肯定能做到的。

  b)另外,我想,将来技术发展了,对于电池的废品处理,有更好的方法,会减少污染,这一点是我的推测和希望。

  c)还有,电动汽车还有一种类型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这种电动汽车排放的是水,没有对环境的污染,其电池的容量很小,也会降低环境污染,目前很多国家和企业都在研究这个技术路线,如果能够推广,会比磷酸铁锂,三元锂等主导的电动汽车更加环保。

  再说一句,我们一直质疑电动汽车环保问题,难度燃油车到处排放废气,很环保吗?害怕发电污染环境,家里的电器那么多,停掉不用?

  引用一句汽车界大咖的话说,“燃油车的污染是随地大小便,走到哪里污染到哪里;电动汽车起码是在厕所(火力发电厂)去排放污染。”

  
 

  5,目前的难点

  1)电池技术和续航里程

  电池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电池的主要特点是化学特性决定了性能,不是电子产品,不符合摩尔定律。

  但是即使这样,最近几年的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也很明显,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指标在4年左右已经翻番。

  老司机简单制作一张图来表示最近几年主流纯电动车型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提升趋势。

  
 

  如图所示,2021年,主流电动汽车综合工况续航只有150Km左右,比如EV150,江淮iEV4等。

  在2021年,综合工况续航达到200Km左右,比如EV200,江淮iEV5等。

  2021年就提升到260-300km,包括北汽EX260,北汽EU260,帝豪EV,比亚迪E5,比亚迪秦EV。

  2021年就有多款汽车达到300-350Km,比如比亚迪宋EV,荣威ERX5,北汽EU400,艾瑞泽5e。

  2021年,江淮的400Km车型和腾势的451Km车型将引领电动车续航里程新高度。

  相信,到2021年,主流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600Km。

  
 

  2)充电设施不完善

  目前充电设施还不完善,在纯电动汽车为主的北京,公共充电设施出现排队现象。

  在上海,情况稍微好一些,充电站数量已经是加油站数量5倍多。

  根据上海市政府官方指定的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市级平台“联联充电“的数据,截止2021年11月,上海市已经有12万个充电桩,其中公共充电桩23000个,专用充电桩20000个,私人充电桩78000个。上海新能源汽车14万辆,全市车桩比达到1:0.87.

  在其他城市,充电设施还没有很完善。

  另外,充电方式多样性还不好,目前基本是家用220v慢充,交流充电桩慢充和直流充电桩快充三种方式,移动充电车、换电和无线充电等新型的充电方式还很少,我认为将来电能补充是多样的,移动充电车、换电和无线充电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3)市场竞争不充分

  目前的电动汽车产品,类型少,可选择余地小,好的买不起,烂的不想买。

  很多车型是传统燃油汽车的改版,而且还减配置......

  但是,互联网造车阵营就要交出答卷,2021年会迎来蔚来、小鹏、奇点等车企产品上市,我相当期待这些所谓的野蛮人和鲶鱼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的改变。

  
 

  最后,老司机说一句大实话,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我坚信,未来电动汽车,智能汽车一定是主流。

  未来有多远?我相信其实很快,3-5年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你怎么看?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东一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