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二战飞机上机炮装在哪里?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二战时期是战斗机、轰炸机大量参战、属于螺旋桨时代。

  二战时期的战斗机、轰炸机主要作战武器就是机载机枪/机炮不。航空机枪口径20~23毫米、有单管、双管、并列多管、航空机炮23~30毫米同样有单管和多管。

  二战时期的机载机枪/机炮按装位置大多数在两侧机翼、机头、双座型还有尾炮/机枪、机身上……

  二战时期的轰炸机前后左右上下都按装了机枪/机炮、这种布局一直沿续1960年代的飞机上。

  战斗机的机枪/机炮布设在机身两侧和机体今天的战斗机继续保持不变。

  二战时期战斗机飞行速度慢、作战模式双方都是采用纠缠在一起近距离瞄准射击、轰炸机上配备了射击员、甚至于二战时期的运输机上都配置的尾炮。

  配图、有经典的二战时期的战斗机、轰炸机机枪/机炮装备模式、供参考。

  








  二战时期的军用飞机攻击武器或者说是自卫武器基本上以7.62/7.7/12.7mm口径机枪或者20/23mm机炮为主,不过说到安装位置,那就方式比较多了,大体上上有着下面几种吧:

  1、机身头部;

  机身头部前置安装机枪机炮对于二战时期的战斗机而言,由于发明的差动器装置,彻底解决可能误击前方螺旋桨的问题,从而成为主流的机枪/机炮安装方式(多数在机头上方),毕竟这个角度对于飞行员而言瞄准更好一些。

  当然有些特殊的机型,比如P-38双发战斗机,机头前端位置没有设置发动机,这里正好可以集中配置武器。

  2、机翼前缘内部;

  机头位置设置机枪/机炮,对于单发战斗机而言毕竟空间有限,无法配置更多的机枪/机炮。为了加强火力,大多数战斗机都会在机翼前缘内置配置四门或者六门机枪/机炮,从而具备超强火力。

  3、机翼下方吊舱;

  二战期间少数机型,比如德国的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就是采用了机翼外挂机炮吊舱的方式配置两门大口径机炮,从而具备更强的对地攻击能力。

  4、驾驶舱后部;

  在驾驶舱后部配置机炮/机枪,一般多见于海军的舰载鱼雷机或者攻击机,这种机型机组成员多数为2-3人,最后方的为机枪手并且兼无线电通讯员,从而有利于长距离的飞行任务。

  5、机身周围——机背、机腹、机尾、机身两侧等

  对于远程轰炸机而言,尤其是四发大型轰炸机,为了进行地毯式战略轰炸任务,往往采用大编队飞行。各个轰炸机本身都携带了12-20多门自卫机枪/机炮,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整个编队就可以全方位的拥有自卫火力,相当于一个可以飞行的空中“刺猬”。以美国B-17轰炸机为例,机背、机腹、机尾、机身两侧、机头下方、机头前方等处都设置了单发或者双发机枪/机炮,火力够猛。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机枪和机炮是二战时期战机最常见的武器,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12.7mm一下的机枪,而机炮则是在二战后期的新型战机上才开始使用。战斗机的机枪是以固定的方式安装在机头或者机翼上,通常安装数量为2~8挺;轰炸机由于机体庞大,载荷高,所以机枪数量通常为4~15挺,机鼻、机身、机腹、机背、机尾均安装有可旋转式的机枪架和机枪炮塔。下图圆圈中的小孔就是战斗机机炮位置



 

  我们先来了解战斗机的机枪/机炮。以德国的Me-109系列战斗机为例,初级版的Me-109B型战斗机使用3挺7.92毫米的MG-17机枪,在机头两侧各安装有一挺同步机枪,引擎盖上安装有一挺中轴机枪,开火时子弹从高速旋转的螺旋桨缝隙中飞出;由于7.92mm机枪火力过于孱弱,在后期的升级版中把小口径机枪改为大口径机枪和机炮。如终极升级版正在做ME-109K,机头两侧的7.92mm同步机枪换成15mm的大口径机枪,引擎盖上的中轴机枪改为一门30mm机炮。德国人喜欢把武器安装在机头,就连Me-262喷气式战斗机的30mm机炮也安装在机头。下图为世界上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Me-262,四门机炮布局在机头上方



 

  美军的战斗机习惯将武器安装在机翼上,以最具代表性的P-51“野马”战斗机为例,初级版的P-51同样使用小口径机枪做为机载武器,MK-I型“野马”配备8挺7.62mm勃朗宁机枪(两侧机翼各四挺),中期改进型更换为6挺12.7mm机枪,野马升级版MK-IA型使用4门20mm机炮。小鬼子的零式战斗机则为机头加机翼均安装机炮和机枪,机头两侧安装两挺7.7mm同步机枪,每挺携弹700发;两侧机翼各安装一门20mm机炮,每门带弹60发。下图为装备6挺12.7mm机枪的P-51“野马”战斗机,六挺机枪分布在两侧机翼上

  


 

  轰炸机的机枪数量就非常多了,为了达到无死角火力覆盖,大中型轰炸机能在机身各个部位安装4~12挺机枪。以美军B-17空中堡垒轰炸机和B-29同温层堡垒轰炸机为例,该机机首炮塔中装备双管7.62毫米机枪,机背炮低阻外形透明凸罩炮塔、机腹炮塔类似浴盆的炮塔舱、机尾炮塔,机身左右舷各一挺12.7mm勃朗宁机枪,总共装备10挺机枪。而B-29同温层堡垒轰炸机由于飞行高度达10000米左右,外界气温为零下50度,再加上全增压乘员舱设计,无法使用人操炮塔,所以采用了遥控炮塔系统。原型机机身上一共安装了5个炮塔,机身背部前后各一个(前背部炮塔机枪数量为四挺);腹部前后各一个,最后一个是尾炮塔,每个炮塔装备12.7毫米机枪两挺,尾炮塔再增加一门20毫米炮。四个遥控炮塔和尾炮塔中的12挺12.7毫米机枪,每挺携弹1,000发,尾炮塔的20毫米带弹100发,总共15挺/门机载武器。下图为B-29模型



 

  现代战机中轰炸机已经全部取消机枪和机炮,只有战斗机仍然在机身上安装机炮,如美军的F-22隐身战斗机安装了一门20mm6管“火神”机炮,备弹480发;只有专门执行对地火力支援的AC-130“空中炮艇”还装备着大型火炮和机枪。下图为正在用侧面火力实施对地打击的AC-130“空中炮艇”,AC-130的火炮全部安装在机身左舷,火力配置为105mm加农炮一门、40mm航炮一门(高射炮改装)、30mm多管“火神”机炮一门。

  机枪机炮的安装,二战各国分做两个派系,苏德的战斗机喜欢布置在飞机的中轴,即为轴炮,一般是两挺机枪加一门机炮的配置,这样是为了方便瞄准,且设计精度较好,不过缺点也是有的,例如德国的BF109系列和190D系列,在发动机侧面会伸出一个小口,那个是增压器,因为轴炮的缘故,增压机就只能放在边上,影响一部分气动和美观,而苏军早期的飞机使用轴炮就没有这个问题,早期苏军的飞机都定位在低空,不需要增压机,再者,苏军的飞机机翼很多都是木头的,强度不足,无法安装机枪或者机炮,后期苏军的战斗机为了不影响增压机,直接把机炮布置在了发动机上方,这也是为何苏联有些战斗机的头部非常大。而盟军哪里则是更喜欢机翼携带武器,这样能够有更多的火力,例如英国的喷火,两门西斯帕诺加上4门7.7机枪,后期把7.7机枪换成了两门12.7,甚至到最后直接塞了4门西斯帕诺,而对面的德国人呢?为了增加火力对付盟军的轰炸机,109系列装上了机炮吊舱,影响机动不说,备弹量也不如轴炮上的多,而190A8更是安装了4门MG151机炮,这玩意去拆轰炸机的时候甚至需要109伴随护航,因为他超重了,面对盟军的战斗机时毫无机动可言,需要109系列的保护。美军的陆航更偏爱12.7mm的重机枪,装药多,威力大,在更换了m20穿甲燃烧曳光弹的时候,对付飞机的效果十分不错,美军陆航的思维就是载弹量多,持续命中,而海军则不这么想,海军航空兵在后期型的F4U4上面直接上了4门ANM2/3机炮,威力十分的大,而且备弹量大,打起来面对日本人的0式和后期的那些三式战,四式战还是很简单的,我不仅发动机比你好,产能在全空域都比你高,速度比你快,武器比你好。以至于后面日本飞机也只能发动神风攻击(没有飞行员也是一回事)而对面的德国,只能利用喷气机来抵消盟军的性能优势,而me262不需要塞一个大大的螺旋桨和发动机在前面,前面就有了很大的空间,德国人就给他装上了4门30mm的机炮,这样方便瞄准,而且也不会影响机动(不需要挂吊舱了,机翼已经有发动机了)而且30炮巨大的威力和在当时极其快的速度,给盟军的轰炸机造成了很大一部分损失

  如果不是机枪,而是机炮,战斗机上安装的多,轰炸机上安装的少。

  因为轰炸机上主要安装的是自卫武器。为了扩大射界,都是活动的为主。靠人力操纵的以机枪为主,机炮的后坐力太大,不易操纵。

  轰炸机上的机枪一般安装在头部,(可用于对地扫射),机尾(防护尾追的战斗机),机身上部,机身下部和机身两侧。

  以美国B-24D轰炸机为例。机上装有10挺0.5英寸(12.7毫米)机枪。机头2挺,尾炮塔2挺,机背炮塔2挺,机腹球形炮塔2挺,机身两侧各1挺。

  战斗机的机枪安装在机头和机翼上。机炮一般是在机头安装一门。

  机头射击,子弹要穿过螺旋桨。受射击协调器限制了射速。机炮的射速低于机枪,在机头比较合适。

  英美的机枪安装在机翼的比较多。通过安装角度,在机头前几百米处交汇。

  德国Bf-109战斗机,在螺旋桨轴心安装了一门30毫米机炮,机头上部2挺机枪,每侧机翼一挺机枪。

  英国喷火早期型在机翼安装8挺机枪。后来改成2门机炮加4挺机枪。

  





  大多数安装在机头,通过机枪协调器和发动机联动以避免击中自家螺旋桨

  战斗机主要都是机头和机翼。轰炸机特别是大型轰炸机还有机腹,机尾设置机枪。

  装在飞机的驾驶舱外面的。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东一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