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刘备不识庞士元差点失去良才。最终庞统为汉室江山做了哪些事?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司马水镜先生力荐了卧龙、凤雏,但刘备还是没有重视庞统。都说刘备善于识人、用人,由此可见一般。但经过诸葛亮的大力推荐之后,刘备终于认识到了庞统的才能,与诸葛亮一起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

  由于庞统早亡,他就为蜀汉,不能说是汉室江山,就做了两件事,但其意义,在豹眼看来,甚至要超过诸葛亮的隆中对。

  01

  力主刘备接受刘璋邀请入川。

  这件事,豹眼多次说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喜欢看豹眼问答的友友,耳朵都出老茧了,再絮叨就惹人烦了哈。

  只强调一点,刘备认为接受邀请而图谋益州不地道,拉不下这个脸。诸葛亮是不会去劝刘备做这样的不义之事的。

  当初诸葛亮劝刘备攻占襄阳,刘备以为与刘琮都姓刘,不好意思噻,弄了诸葛亮一个大红脸。刘璋也姓刘,这次诸葛亮就保持沉默了哈。

  庞统以“逆取顺守”来给刘备一个台阶,让刘备冠冕堂皇的去占据益州。这是庞统为了蜀汉做得第一件大事。

  没有庞统给刘备这个台阶下,就可能没有刘备入川,那么猴年马月取益州呢?

  02

  建议上中下三策取成都

  刘备入川一年多,刘璋派给刘备攻打张鲁的两万人马,被刘备归化的差不多了。

  庞统适时提出了夺取成都的上中下三策,刘备采纳中策以夺取成都,决定与刘璋翻脸。

  这三策是:出奇兵偷袭成都,一举而定,此为上策;斩杀白水军将领杨怀、高沛,吞并其部队为中策;退守白帝,连引荆州,徐图益州,此为下策。

  刘备采纳中策,顺利攻占涪城。由于刘备得意忘形,与庞统闹了个大红脸。或许庞统为此纠结,在攻打雒城时还记着这个茬,贸然率军攻城,被流矢射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代表刘备,与孙权建立联盟,为刘备取得荆州南四郡立下了汗马功劳。庞统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管咋说,庞统为刘备夺取益州,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从鼓动刘备入川,到谋取成都,这两件事都是庞统一手策划。这也是庞统为蜀汉所做的、最具影响力的事,其他方面也乏善可陈。

  庞统自己也很谦虚的认为,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而且八字还没有一撇,没能最后成功,以下图为证。这是人家低调,后世不能这么看待吧。

  庞统早传于孔明齐名,可孙权一看其貌不扬,不以为然。到了刘备,刘备不经意,给了他

  一个县官。刘备想,自己当年历经曲折,才

  好不容易带领关张在沙场上冒死奋战,才得

  到平原令,总不能阿狗阿猫一张嘴出将入相

  吧。

  在庞统下放时,刘备握着他的手:庞公是与

  卧龙齐名的凤凰,今特让你下去搞市场研究,

  希望看到你的好成绩。庞统一脸困惑,要做

  县令早在曹操处,至少副处到厅吧。

  有半年,刘备不见庞统,无一文一字,连干

  部联席会都不曾出席。就吩咐张飞去看一看,

  再三关照:你只能动口,不能动手。

  张飞一到,找不见人影,后来在后花门园烂

  醉如泥。

  张飞气得暴跳如雷,可人家照样安静如故。

  等到老庞醒了,张飞才一连责怪:公务堆积

  如山,你倒独自快活。

  庞统说毛毛雨丶毛毛雨,一时片刻全处理完,

  张飞倒是暗奇,分分秒秒解决了厅长处长每

  天干不完的活、还用了一个连的干部。可毛

  庞三涂二抹干净利落。

  张飞拿着汇总向刘备汇报。诸葛早笑开颜:

  主公,此时你可用庞士元,正是最佳时机。

  后来老庞到曹操处,曹操大喜:老庞,孙

  刘皆目光短浅,只有我识货,你先干个海

  军参谋,等赤壁拿下孙吴,一定让你做大

  官。庞统随曹操去看水师,向曹操献了连

  环计,将铁船连在一起,成世上最早原始

  特大的航空母舰,曹操大喜,何愁天下不

  定。

  后来火烧赤壁,曹军大败。曹操猛惊,再

  找庞统,其已到刘备处:庞统前来报到!

  刘备大喜,一手挽住庞统丶一手握着诸葛,

  高声叫道:我有卧龙丶风雏,何虑天下!

  庞统字士元,号风雏,汉时荆州襄阳人,是水镜先生的门徒。其貌不扬,胸怀韬略,素有大志,与“卧龙“孔明一样文才武略轰动天下。三国里曹操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候",孙权占据江东,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刘备乃汉室正统血脉,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庞统原投奔东吴,被鲁肃推荐给周瑜,献上连环计,把大小船只搭配,首尾用铁环链接,后又周旋于曹操处,使赤壁之战大获全胜。周瑜去世后,孙权有眼不识泰山,再者东吴政治生态及孙权安于现状不适应他。于是他投奔刘备,刘备仁义宽厚,又是刘皇叔,乃是汉室正统。刚投奔刘备的庞统,被刘备不屑一顾后才得以重用。

  “风雏"的庞士元为刘备进取西蜀,而得三分天下,献上计谋以战死身躯邦刘备夺取益州牧。后在进围雒县时,率领功城时不幸被流矢所中而死亡,亨年三十六岁,英年早逝,刘备悲痛万分,追赐庞统为关内候。

  


 

  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人长得帅,确实可以加分不少。

  特别是面试的时候,假如你是面试官的话,想招养眼的美女呢,还是招相貌一般的女生呢?

  应该都想招个美女吧!

  以貌取人是天性使然,三国时期更是如此,像诸葛亮、周瑜、孙策这样的帅哥,广受欢迎,而像庞统、张松这样的丑男,只能靠才华了。

  
庞统刚出来找工作的时候,先是找到了孙权,可是孙权是个颜值控,他觉得庞统长得太磕碜了,有碍观瞻,就把他撵走了。

  随后,庞统来到了荆州找刘备,刘备也是个颜值控,随随便便地就把庞统打发到了耒阳县干县令。

  庞统相当不爽,哥这么大的才能,你让我干七品县令,这不是埋汰我嘛!庞统到任之后,啥正事不干,晚上胡吃海喝,白天呼呼大睡。

  刘备听说了之后,非常恼火,大骂道:“这庞统啥玩意啊,什么凤雏,我看就一丑鸡!”。

  第二天,刘备就派张飞前去“兴师问罪”,刘备担心张飞把庞统打死,于是派了老成的孙乾一同前往。

  到了县政府,张飞发现庞统不知去向,一问方知昨晚喝高了,正在家里睡觉呢!

  
张飞大怒,当即便要捉庞统,胖揍一顿,孙乾赶紧拉住了张飞,劝道:“怎么滴人家庞统也是个名人,咱们得尊重人才。不如让他先过来,听他如何解释?”

  不一会儿,庞统晃晃悠悠地来了,张飞质问:“你这个鸟官,怎么天天睡大觉啊?”

  庞统笑道:“耒阳小县能有多少公务啊,将军稍坐片刻,看俺处理公务。”

  这时候,下官抱来了一堆一堆的材料,不一会儿,堆满了半个大堂,庞统一边听下官汇报,一边刷刷地写着,一个上午,居然全部搞定了!

  张飞看的目瞪口呆,回去之后,就把这事和刘备说了,刘备一拍脑袋,说道:“哎呀,我的失误,我以貌取人了!快把庞先生请来!”

  当天,刘备就把副军师将军的大印交给了庞统。

  

 

  庞统跟了刘备之后,做了哪些贡献呢?

  一是,劝刘备取西蜀。

  刘备得到了荆州之后,庞统极力劝说刘备攻打西蜀,但西蜀是刘璋的,刘璋也是汉室宗亲,刘备不忍心夺走,这时候庞统来了句狠的“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刘备说“好吧!”。

  二是,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

  上计是佯装回荆州,待杨怀、高沛过来相送,趁机杀了他们。

  中计是先打涪城,再打成都。

  下计是暂回荆州,以后再说。

  刘备认为上计太过冒险,下计太不靠谱,所以选了中计。

  荆州也就那么大的一个地方,而刘备在南阳郡呆六七年了,为了自己的大业,往上结交名流士子,往下结交贩夫卒子,而庞统不但是诸葛亮的好友,还是荆州庞氏家族之子,怎么可能不认识呢?

  那么刘备为何要装作不认识庞统?只是让他去做一个小小的知县?最终,庞统又为汉室江山做了那些事情?

  我们现在仔细的分析一下其中的来龙去脉吧。

  刘备真的不认识庞统吗?

  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而且还是诸葛亮的好友,同时还是庞氏世家之子,因此说求才若渴的刘备不认识庞统确实不应该。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候也推荐了庞统;徐庶在推荐诸葛亮的时候,同样也推荐了庞统,由此可见,刘备不可能不认识庞统。

  那么刘备为何要装作不认识庞统?其实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庞统擅长品评人物,不为刘备喜欢。

  庞统长得并不很出众,看起来比较老实,也不是很聪明的样子,但是有一个长处就是喜欢评价人物。品评人物是东汉以来的特色,只要某个人物被评价得很好,那么他的身价就可能暴涨,很快得到任用或者成为时人心中的偶像。

  比如,曹操就被人品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曹操对于这个评语也非常乐意,因为它中肯,恰好也印证了曹操的一生轨迹。

  庞统在荆州以品论人物著称,然而这样人并不为刘备所喜欢。刘备希望的人才是救世之才,能够为他匡扶汉室,成就大业,不是这种到处动嘴皮子品论人物的人才。

  在攻下成都之后,刘璋麾下的许靖主动归降。许靖是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著名的名士、评论家,他与从弟许邵都是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

  刘备本来不打算重用许晴,认为他浮夸不实用,可是法正的劝说下,刘备才任用他为左将军长史,在称帝之后,又任用他为司徒,以彰显圣德。

  正是如此,刘备不喜欢庞统,因此即使获得司马徽和徐庶的大力推荐,也没有获得刘备的任用,这个大概心里的某种成见吧。

  另外一方面,庞统心仪东吴,并不是刘备。

  庞统并不像诸葛亮那样一直隐居南阳等待时机,而是在南郡的时候就被征辟为功曹,负责治下的官吏考评。等到曹操南征,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击退曹操之后,周瑜担任南郡太守,而庞统则担任周瑜麾下的功曹。

  庞统先是在刘表麾下做事,接着在周瑜部下做事,由此可见,庞统真正比较心仪的对象是东吴,而非处于艰难起步的刘备。

  在周瑜去世之后,庞统为周瑜送葬到东吴,虽然受到许多人的欢迎,可是依然无法受到东吴上层的重视,因此有些不得志。

  由此可见,在刘备担任荆州牧之前,庞统并不看好刘备,对于刘备也没有投奔的愿望,直到被东吴拒绝之后,庞统才不得不意向于刘备。

  正是庞统不意愿于刘备,因此刘备对于庞统一直也存在一种隔阂,不太认可他的能力和忠心,从而也就没有重用他的打算。

  由此可见,刘备不是不认识庞统,而是非常熟悉,只是庞统一开始就不认可刘备,而刘备也不认可庞统,从而在互相不对眼的情况下,俩人是不太可能有机会共事,因此历史的记载上也变得非常隐晦,让人觉得俩人本不相识一样。

  庞统为汉室江山做了哪些事情呢?

  与其说庞统为汉室江山做了些什么事情,还不如说为刘备做了某些事情吧,毕竟刘备为了兴复汉室,为刘备做事就是为了兴复汉室,纵观前后,庞统主要是为刘备做了两件大事。

  其一,劝刘备取益州。

  在张松和法正劝刘备取益州之后,刘备始终无法下定决心,于是作为军师中郎将的庞统向提出了三条理由,以此来打动刘备。

  首先,荆州残破不是一个好地方。荆州经过数年的战争,人口流失严重,经济残破,整个荆州变得荒废不堪,难以成为良好的基地以发展壮大。

  荆州的地理环境也比较恶劣,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益州富裕。益州人口众多,土地广阔,经济发达。如果能够将它据为己有,以它为根据地,必然可以成就大业。

  最后,需要随机应变而不能墨守成规。即使庞统为刘备夺取益州摆出了上面两个好处,可是刘备依然犹豫不决,唯恐世人讥讽。庞统认为当今是乱世,不能够如此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很容易丧失先机。况且乱世之中,吞并弱小和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是古之皆然的事情,只要将来给刘璋一块地方颐养天年,这样也说得过去。

  正是庞统强有力的言辞说动了刘备,从而让他下定决心夺取益州。

  其二,设计取益州。

  虽说庞统成功的游说刘备夺取益州,但是在具体以何种方式夺取益州上让刘备非常为难。毕竟刘璋同为宗室,抢夺他的土地在面子上确实不好看,因此庞统再次出面成功的说服刘备按照他的计策行事。

  庞统给刘备设计了三条夺取益州的策略:

  上策:挑选精兵,直接夺取成都。

  中策:做掉杨怀、高沛而占据关头,一步一步的攻向成都。

  下策:回到白帝城,连接荆州,慢慢图谋益州。

  因此,正是在庞统的循循善诱之下,刘备选择了中策,最后成功的夺取了益州,为鼎力三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刘备和庞统之间本是相互认识,只是当初庞统并不认可刘备,不愿意屈就,一直等到东吴并不属意他的时候才想着投靠刘备,而刘备因为庞统最初的意愿问题而对庞统有一定的隔阂,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等到他们之间消除误会之后,真正倾心相交,刘备才重视庞统,而庞统也才死心塌地的效忠于刘备,这个应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吧。

  刘备不识庞统,并非《三国演义》中说的嫌弃他丑,罗贯中老先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可能为了让自己的小说更畅销,用了“庞士元丑陋”这种浅显粗陋的理由来取悦读者,其实也是对庞统的一种不公平的羞辱。

 

  又不是娶媳妇,长得美有啥用?

  刘备真正不喜欢庞统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史书记载: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刘玄德正史的形象并不是演义中那么温文尔雅,而更像他的先祖刘邦,对待有才能的文人,他可以礼贤下士,但如果他觉得这个人有名无实,只是耍嘴皮子,便会非常讨厌。

 

  而庞统给刘备的第一印象,恰好是这种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刘备不喜欢庞统,不是因为他长得丑,而是庞统善于评断局势和人才,给刘备造成了不好的印象。

  但是接下来的庞统通过做耒阳县令时不好好干,成功引起了刘备的注意,加上诸葛亮的推荐,最终有了和刘备长谈的机会,这次见面,十分投机,刘备给了庞统极高的评价。

  可能大家不知道,刘备进军巴蜀,为啥留着诸葛亮守荆州,而带着庞统进军的真正原因是:

  诸葛亮是善于做幕后工作的人物,而庞统才是真正的军事人才,两个人其实各有偏重,诸葛亮可以说是萧何式的治国人才,而庞统,才是张良那种善于谋略的军事人才。

 

  所以,庞统对刘备军最大的贡献,便是打开了巴蜀的局面,开启了攻略益州的道路,但是和郭嘉类似,天妒英才,庞统在进攻雒县的时候不幸中箭身亡,结束了他本该精彩非凡的一生。

  和曹操每每作战失利总会想到英年早逝的郭嘉一样,关于庞统的死,史载:

  “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可见庞统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当时人称“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在曹操占据荆州之后,避难于江东。鲁肃将他推荐给周瑜,但两人还未来得及相见,赤壁之战便爆发了,于是周瑜请庞统入曹营献连环计。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必赘述,赤壁战争后,鲁肃就把庞统引荐给孙权。结果孙权看庞统长得比较怪异心里就有点不太喜欢,又见他在言语中轻视周瑜,就更不愿用庞统了。鲁肃和诸葛亮便写信将庞统推荐给了刘备。

  刘备也是久闻庞统大名,结果一看之后,就想:这人怎么长得这么丑啊!再加上庞统没有拿出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信,就也有点轻视庞统,不过刘备比孙权好点,虽然不喜欢但也给了庞统一个耒阳县宰的小官。

  结果这庞统到了耒阳之后,天天喝酒不理政事,就被人到了刘备那里。刘备大怒,派了张飞和孙乾带人巡视荆州诸县,看到有不法之徒就严惩不贷。

  张飞来到耒阳,见庞统大白天的还宿醉未醒,当下就怒了要治他的罪。可是庞统却不慌不忙,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把积累了一百多天的公事处理完毕。这下张飞傻眼了,啊呀,这可是个人才啊!

  至此刘备终于知道庞统是个真正的大才,于是拜他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同为谋士。可是庞统还没有来得及展现才华,就在随刘备入蜀时遭到张任的伏击,被流矢射中,陨落于落凤坡。
 

  以上,是大家一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庞士元的生平。其实这之中有很大的漏洞!

  庞统入曹营的时候,不光蒋干,就连远在北方的曹操都听过凤雏庞士元的大名,结果不光就在隔壁的孙权,连每天心心念念卧龙凤雏的刘备都好像不知道凤雏是庞统一样。估计连罗贯中先生也觉得不合理,就把原因归在了庞统的长相上。

  于是庞统的风评就这样被害了,光《三国演义》电视剧就算了,甚至连以正史自居的一些三国影视作品也是把庞统定位为一个绝世丑男。

  其实历史上的庞统长的不丑,只是小时候看起来比较“朴钝”,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孩子有点老实木讷,和长相完全没有关系。正是因此庞统小时候没什么人认识,也就没什么名声。

  不过荆州名士,庞氏大族的领袖人物庞德公却非常看重自己这个亲侄子,并评价他为“凤雏”(卧龙诸葛亮,水镜司马徽也是出自庞德公的评价)。不过这在别人眼中就有点家中长辈拔高自己子侄的嫌疑了。

  所以庞统十八岁那年,就亲自去见司马徽。当时司马徽正在采桑叶,两人就坐在桑树下交谈了起来,这一谈直接从白天到了晚上,并让司马徽大为惊异,称赞庞统是南州士之冠冕。有了水镜先生的评价,庞统在荆州的名气就慢慢的大了起来。

  于是郡里就任命庞统为功曹,这点同民间故事和演义中就有了很大的不同。之后庞统一直在南郡担任功曹,无论是曹操来了,还是周瑜来了,都没有变过。至于诈献连环计,在历史上是没有的。

  周瑜死后,庞统作为他的功曹,护送灵柩回东吴。当时庞统在东吴已经有了很大的名声,陆勣、顾劭、全琮都与他友好。

  庞统回荆州后,刘备提拔庞统以从事任耒阳县令。前面提到,演义里庞统是故意不理政事的,但现实中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全才,也许庞统真的没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因为政绩不佳,被免官。

  庞统被免官后,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统不是治理百里之地的人才,请让他担任治中,别驾的官职,才能展现他的才能。”同时诸葛亮也这么和刘备说,于是刘备亲自招来庞统,交谈之后发现果然有才,便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诸葛亮和庞统好像不太熟悉,甚至都有一种竞争关系,其实诸葛亮和庞统不光认识,甚至两人还是亲戚关系。庞德公有一个儿子叫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所以庞统是诸葛亮姐夫的堂兄弟。

  从此之后,刘备对庞统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公元211年,刘璋派法正接刘备入蜀帮助抗击张鲁,于是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则随同入蜀。

  当刘备和刘璋在涪会面时,庞统曾经建议道:“趁这次会面,将军把刘璋抓了,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的占据一州之地。”

  刘备说:“我刚到别人的国家,还没来得及确立威信,这个办法不可行。”

  会面结束,刘璋回到的成都。庞统又建议:“我们暗中挑选精兵,径往成都,刘璋没有防备,一举便定,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把守关口,而且数次谏言刘璋送将军回荆州。我们可以谎称荆州告急,要回去救援,杨怀、高沛听说一定高兴,亲自前来送行,可以趁机抓住他们,吞并两人的兵马,再进军成都,这是中计;退回白帝城,联合荆州,缓图益州,这是下计。如果犹豫不去,就会有大变故,不能持久。”

  刘备听取建议,选择了比较稳妥的中计,果然斩杀了杨怀、高沛,并向成都进军。后来在围攻雒县,庞统亲自率兵攻城,结果运气不好被流矢射中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刘备对此非常痛惜,一谈起庞统就会流泪,为了表彰其功勋,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后来又升为谏议大夫。庞统追赐为关内侯,谥号靖侯,儿子庞宏为人比较刚直,与刘禅的宠臣尚书令陈祗关系不和,受到打压,卒于涪陵太守任上。

  庞统之后,庞氏在蜀汉的发展并不顺利,相反在魏国发展的反而不错。庞统的堂兄弟,诸葛亮的姐夫庞山民,官至魏国黄门吏部郎,但早卒,其子庞焕,西晋时任牂牁太守。庞统的弟弟庞林在夷陵之战时以荆州治中从事随镇北将军黄权征吴,兵败后随黄权一起投降魏国,后来官至钜鹿太守,封列侯。

  题目当中的“庞士元”,是三国中的庞统,士元,是庞统的字。庞统为自己起了“士元”作字,就是表达了自己要作天下士大夫的准则,成为他们的榜样。事实上,庞统也做到了这一点。

  诸葛亮有“卧龙”的雅号,那么“凤雏”就是赫赫有名的庞统了。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则安天下”,就是指的这二位。

  

 

  庞统诸葛亮都胸怀安邦济世的志向,后来他二人都被刘备所有,成就了刘备的西蜀霸业。有趣的是,他们俩人还有姻亲之谊。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统的堂兄弟庞山民。

  庞统出仕的时候,是在吴国。他曾在周瑜为南郡太守时做过他的属下功曹。在周瑜死后,庞统亲自扶灵柩奔赴江东。可见庞统对周瑜的肝胆。

  庞统与孙权的帐下名士陆绩、顾邵、全琮等关系颇深,可谓英雄惺惺相惜。刘备重用庞统、诸葛亮等这些与江东渊源极深的人,对建立巩固的蜀吴联盟,是很有帮助的。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取得了荆州南部四郡。庞统就跟随了刘备。一开始刘备只让他当了耒阳县令,庞统不太重视这个岗位。有一次,张飞巡查此地时,发现庞统醉酒,差点被张飞砍了头。

  当时,鲁肃连忙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说:“庞士元不仅可以有治理一县的才能,应该让他担任治中、别驾这样的官职,才能发挥他的所长。”《三国志 庞统》详细记载了这一史事:“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于是,刘备开始重用庞统,提拔他为军师,为刘备的腹心。诸葛亮负责稳定后方,偏内政。而庞统负责军前献策,偏计谋。可见,刘备对庞统的信任不亚于诸葛亮。二人相当于曹操的荀彧和荀攸。

  庞统出现,诸葛亮就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处理荆州事务,打理与东吴的联盟。庞统为刘备实现“隆中对策”,提供了人才帮助。庞统一牺牲,刘备立刻调诸葛亮入蜀弛援,只留下了关羽就独守荆州。

  

 

  同时,在庞统的策划下,刘备得以率军入蜀,开辟新的根据地。庞统的话记载在《汉晋春秋》里,他的原话是这样的:“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庞统的才能,就是和帝王纵谈治国理政的计策,还能提出灵活的战略战术。在刘备夺取蜀地的过程中,庞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平定益州的上中下三策。刘备采取了中策,斩杀了杨怀、高沛,取得涪城大捷。

  

 

  刘备在涪城大宴群将时,对庞统说:“今日的相聚,真是高兴啊!”庞统可能也喝得差不多了,说了一句话:“攻取别的国家,还觉得是好事?这不是仁者之师。”刘备一听就不高兴了,率出了一句话:“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这难得不是仁者吗?你言论不恰当,迅速退出!”

  庞统一走,刘备马上就后悔了,派人将庞统重新请来。庞统又坐回原位也不称谢,饮食自若。刘备忍不住问道:“刚才的话是谁的错?”庞统说道:“君臣皆失。”刘备因此大笑。

  可见,庞统在刘备的面前除了足智多谋之外,就是率性而为,绝对是刘备的肱股之臣。为后来的刘备占据益州、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打下了基础。

  然而在雒城的攻取战中,由于守将是刘璋的儿子刘循并非庸才,庞统在指挥攻城时,不幸被流失所中身亡。

  

 

  这个死亡来的太突然,给刘备一个措手不及,让刘备过早的失去了一个良辅之才。因为庞统才三十六岁,若是尽情的施展才华,或许蜀汉大业可能会有更大的变数。真是“孤之有士元,犹虎之有翼也。”

  庞统,别号“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庞统在跟随刘备之前,曾寄居在江东,但一直不被孙权重用。而其真正向世人展现他才华的第一步,就是在火烧赤壁中向上了连环计,为周瑜的火烧战船埋下了伏笔。而在跟随刘备之后,被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却不料,在雄图未展的情况下,于落凤坡被乱箭射死。

  对于题目中的“汉室江山”,不知是问东汉正统的汉室江山,还是问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但通过整体意思来看,暂且认为是刘备集团所在成都建立的蜀汉政权。

  坐拥雍凉,两路出击

  荆州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被各大诸侯所眼馋。曹操曾想掌控荆州,威逼蜀吴二国,并以此地操练水军而伐吴;刘备向占据荆州,并连跨益州,以此来学习汉高祖的一统中原之态;而孙权更是想控制荆州,以此连接中下游为缓冲地带,再加上长江天险,使敌国难以侵犯。

  对于荆州,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已明确的表示了它的重要性,更是进一步的指出占据荆州,对于蜀汉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但与诸葛亮的战略部署“横跨荆益,两路出击”不同,庞统战略部署更倾向于“坐拥雍凉益,两路出击”,二者的主要区别就在荆州和雍凉。

  荆州从地理上看缺乏天然屏障,而又被长江横穿,分为南北两部分,和平时期看有航运,交通又便利,实在是个富庶大州。但是如果从军事地缘的角度看,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南北向来看,一条大江隔断南北,意味着需要航运将南部军队输送至北方御敌,效率较低,同时北部亦缺乏屏障,曹操大军如摧枯拉朽一般就把刘备以及荆州北部诸军赶到了长江边儿上,无险可守。

  但是,对于荆州这块地,刘备又不可能放弃,因为刘备集团中最有战斗力的,最能控制的就是荆州兵;而且刘备依靠荆州起家,若是要放弃的话,荆州派系的谋臣像马良、伊藉等又不会同意。
 

  况且,还要注意的是,有荆州在手,刘备集团的目的就可以放在“宛洛”一地,威逼曹操。而若像庞统所建议的进攻雍凉一地的话,就要走山道。另外,诸葛亮的北伐就是剑指雍凉之地。意料之中,雍凉之地是不可能这么容易的被拿下的,所以庞统的坐拥雍凉虽好,但对于当时的刘备集团来说,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

  总而言之,庞统的才华还是有的。只不过,庞统在前半期一直呆在江东处,并没有过多的表现;而好不容易到了刘备那儿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却又在政治因素和一些阻碍下,被乱箭射死在落凤坡。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庞统虽然加入的时间虽短,但对刘备集团的贡献还是有的。

  庞统因为寿命较短,36岁就死于箭下,所以与“卧龙”诸葛亮其后的耀眼相较,未免让人觉得“凤雏”名不副实。但实际上,庞统在刘备帐下不过五年时间,却也立下了绝大功劳。

  “隆中对”名扬天下,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但是促成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的,正是庞统。可惜天不假年,不然“卧龙”“凤雏”分驻荆、益,蜀汉的发展犹未可知。

  庞统二十多岁就成了南郡功曹

  庞统死得早了一些,他其实比诸葛亮还大两岁,成名乃至入仕更是在“养望”的诸葛亮之前。两人之所以“卧龙”“凤雏”并称,倒不是天下英雄无敌手了,而是两人是一个“朋友圈”的,而且两人还有那么一点没有血缘的亲戚关系。

  诸葛亮躬耕南阳时住的地方离庞统家很近

  荆州的名士圈里声望最隆的就有一位叫庞德公的,而庞统就是庞德公的从子,也就是家族子弟。诸葛亮呢,他的姐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卧 龙”“凤雏”之名,就有史书说的庞德公点评的。

  《先贤传》:乡里旧语,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德公之题也。

  司马德操也就是司马徽的名气更大,因为他属于全国性人物,《三国志》说,“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司马德操从混战的中原到荆州之后,就去拜访了庞德公这般名士,于是也就认识了诸葛与庞统,所以也有说法,是“卧龙”“凤雏”是司马德操提出来的。

  《清江三孔集序》:“诸葛孔明、庞士元隐约襄汉之间,不轻以身从人。司马德操曰:孔明卧龙,士元雏凤也。先主用之,俱以为军师。”

  《襄阳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不过,刘备一开始只是“三顾茅庐”了诸葛亮。如果排除刘备重视诸葛亮的刘表拐弯外甥和荆州豪族亲戚的身份,他没有当时招揽庞统,是因为庞统已经做官了。

  南郡是谁的地盘 庞统就成了谁的手下

  司马德操虽然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但是史料中记载,因为最先接触了庞统,所以他认为庞统是南州第一人。

  《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第七》: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於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南州这个词所以不确定地名,按照当时的史书,一说是南阳,也就是诸葛亮“臣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一说是整个南方,《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慟。”

  那个时代流行“举荐制”,想要任官就需要好名声,名士的评价很重要,于是庞统就在刘表手下担任了南郡功曹。功曹是一郡主官的主要佐吏,负责考察记录官员业绩和选拔人才,什么时候这种职能可都是关键位置。

  赤壁之战 南郡三易其手

  刘表死了,曹操来了,刘琮降了,因为南郡几乎被曹操占据,所以这段时间,没有庞统的什么消息,但当时南郡的襄阳、江陵都落入曹操之手,很难说一郡功曹的庞统有没有在曹操手下继续为官,因为他当时并没有逃离。而曹操占据江陵没多久,应该还来不及了解当地的人才情况。

  等到赤壁之战后,周瑜占据了江陵,这时候庞统摇身一变又在周瑜手下为官,而且应该是相当得周瑜器重,至少两人私人关系应该不错。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

  庞统可不是江东人士,所以能送葬一直到吴,要么是官阶够,要么是与周瑜亲善。不过,送葬只是送葬,哪怕很多东吴之人都慕名来见,但当时孙权麾下人才济济,想必也没有特别关注这个荆州人士。

  外国友人都认为庞统是大材小用

  “卧龙”“凤雏”起名,两人对自己都是极为自信的。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庞统则自称能辅佐帝王。

  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只是,曹操、孙权都错失了这位“凤雏”。兜兜转转一圈之后,庞统又到了刘备帐下。

  怎么到的刘备处,史书无记载,但是可以推断一下。就是周瑜死了之后,孙权为了让刘备在前面顶着曹操干仗,于是将江陵那一块原南郡之地借给了刘备。庞统从孙吴回到南郡后,自然而言的就接着当官,只不过这一次当的是刘备的官。

  刘备的势力绝对不是哭出来的

  但是,四十多岁的刘备风风雨雨这么多年,对于庞统这种有名气的小青年也没怎么上心,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让庞统当县令,可是庞统还没干好,被免官了。不过很难说这不是庞统为了引起刘备注意而以退为进的计策。一般人不敢这么干,但庞统不是一般人啊,他的朋友圈更非一般。

  先是外国朋友看不过去了,鲁肃给刘备写了封信说他大材小用,

  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这时候诸葛亮也发话了,刘备这才亲自接见了早就被司马德操推荐过的“凤雏”庞统。

  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刘备的态度可谓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庞统的亲善只在诸葛亮之下,而且和诸葛亮又在官职上并肩了,可谓一时统亮了。

  一劝刘备借机取益州

  诸葛亮虽然在“隆中对”中已经明言刘备欲得势必取益州: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刘备听了直接曰:“善!”就是这种战略也深得他的心。只不过当时只是两人在那叨叨。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了荆襄四郡半之地,实力还是很弱小。那该怎么办呢,自然是想取益州了。

  刘备前后花了近五年才夺了益州

  丞相一笑,还得有人在边上问您为啥笑呢,抢宗亲而且是派军帮自己抗曹的宗亲地盘肯定是不仁不义的,(张松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刘备自己不能说,总得有人挑头吧。这个人就是庞统。

  当时刘璋因为曹操要征讨汉中,他怕汉中张鲁再反过来冲击益州,于是就向刘备求助,请他到北边帮着对付张鲁。当然不是白帮,刘璋不仅给兵还负责辎重粮草。

  在刘备权衡利弊的时候,庞统说话了:

  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古人做事有时候口是心非是难免的,刘备马上就大义凛然地说了,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庞统肯定知道刘备是怎么想的,不然劝刘备做失信于天下的事,刘备早就把他推出去砍了。于是他又劝了一句,

  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这话说的有水平吧。先是替刘备给刘璋画个大饼,让刘备心理负担小点,就是说等您统一了天下后再封给刘璋一个大大的封国就行了。然后又吓唬刘备,您要是不去夺益州,小心益州就被人夺去了。

  刘备马上就以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备遂行。”

  二劝刘备袭杀刘璋

  因为忠于建文帝而被朱棣诛了十族的方孝孺曾经评价诸葛亮与庞统:

  然徽以孔明、庞统并称,吾窃有疑焉。论者惜统早死,故功业不及孔明;余谓使统不死,终非孔明比也。孔明之学,庶乎王道;而统之言,皆矫诈功利之习。

  说的诸葛亮行王道,而庞统为诡道。认为庞统狡诈功利就是因为他劝刘备杀刘璋。

  当然这只是方孝孺在为刘备漂白。因为他只是选取了庞统给刘备出的一个计策。

  刘璋之迎昭烈,或说昭烈就取益州,昭烈恐失信于天下,统则请就其来迎而袭杀之;昭烈之不即从,所以坚益州之民服从之志,犹有王者之用心也。

  而这只是庞统作为军师给刘备提的建议之一。可以说,若没有庞统的直抒胸臆,刘备还在那里扭扭捏捏的呢。

  方孝孺说的这个计策,是在刘璋带了三万人去迎接刘备入蜀之后。刘璋这个地主做的好,一个地主之谊就让刘备全军吃喝了三个月。

  三个月白白浪费了,庞统自然担心自己计策失效,于是劝说刘备,

  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刘备当然不傻,这时候杀了刘璋,刘璋的儿子们还都在蜀中各地呢,就算有法正、张松这些带路党,可是一旦打起来,到时候他这万把人怎么可能得益州。于是否决了庞统的建议,

  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这话回答的也有水平,就是别着急啊,等我的仁义恩信之名传遍了益州再说。

  而《后汉书》记载的则是蜀奸张松也劝刘备:“于会袭璋。”刘备的回答很有刘备范儿,“备不忍”。

  好吃好喝一顿之后,刘备就带着刘璋配给他的白水关二万人马浩浩荡荡北上了。

  刘备名为帮着刘璋打张鲁 结果在此待了一年多

  三劝刘备速速拿下益州

  刘备在葭萌关一待就是一年多,打张鲁那是不可能的,他就在那招牌似的“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刘璋虽然算是三国好亲戚,要兵给兵,要粮饷给粮饷,可是他也不是傻子,一年多了,你刘备来了个北线无战事,很显然是有问题的。

  于是双方矛盾就有了,这回就该图穷见匕了。给刘备出主意的又是庞统,给出了上中下三计。

  上策是挑选精锐孤军突袭成都做斩首行动;中策是抢了刘璋配给刘备的白水军,用这两万人掉头去打刘璋;三是退回白帝城再做图谋。然后说,可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刘备选的是中策,用手段把白水军的将领杨怀高沛喊过来直接杀了,又把军中将士的家属扣在白水关作为人质,发兵南下攻打刘璋。给出的理由很强大:你刘璋答应给我的兵没给够,答应给我的辎重粮草也没给足。

  先期趁着刘璋军没有防备,再加上益州东州派带路党的帮助,可谓势如破竹,但是一旦刘璋反应过来,他的儿子据守城池之后,刘备这个自己打仗很难打赢的特点就暴露出来了,被阻挡在雒城。没办法,刘备不得不把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全招来攻打益州,而未能全功的庞统则在乱军中为箭所射杀。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的庞统祠

  在庞统死后没多久,荆州二路大军一路攻城略地,终于三军会师,又得本投了张鲁的马超背主来助阵,成都开城投降。

  刘备终于拿下了益州,“隆中对”似乎就落在了实处。可惜,镇守荆州的关羽身边没个得用的谋士,最终为东吴所破,将刘备势力压制在了益州一隅。

  对于己方的背信弃义,庞统虽然是出谋划策之人,但是内心也许有所自责。《三国志》说,刘备在拿下涪城后,置酒作乐,还告诉庞统玩得开心些。庞统没客气,“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这脸打的,刘备也生气了,说武王伐纣还前歌后舞的,怎么就不仁了,你给我滚出去!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评论说: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心既内疚。

  而对于刘备,他则说:备酣宴失时,事同乐祸,自比武王,曾无愧色,此备有非而统无失。

  当臣子的内疚,当主子的毫无愧色,可见,刘备之前所谓的各种“不忍”全都是糊弄鬼的。而正是因为庞统早就知道刘备存了什么心思,所以在他的劝说之下,刘备终于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背信弃义地拿下了益州,终于才有其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对此,相较一直没有发言的诸葛亮,早死的庞统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后汉书》《九州春秋》《襄阳记》

  庞统做的事是不是为汉室江山这一点说不好,但是肯定是为了刘备做的。

  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劝刘备于宴席中挟持刘璋,但刘备以自己初来蜀中恩信未立为由而拒绝。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

  落凤坡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已经在葭萌关屯驻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如果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地久留。\·

  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天这场宴会应该快了吧。\庞统却说:\把讨伐别国当作快乐,不是仁者之兵。\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话说的不好,快点出去。\于是庞统起身退出。但是刘备马上后悔,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只顾自己吃喝。刘备问道:\刚才我们的讨论是谁的过失?\庞统说:\你我两人共同的过失。\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东一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