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米格25战斗机曾叱咤天空20年,为何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米格25完全是被西方传邪乎了,自己吓自己。

  50年代末,由于火箭导弹技术突飞猛进,苏联出现了导弹派。

  他们认为轰炸机已经过时,导弹是未来的主要空中攻击力,还可以发射核弹。

  更要命的是,总书记赫鲁晓夫是导弹派的支持者,导致苏联航空方面大受影响。

  然而,当时美国正在研究高空高速战机,比如XB-70战神侍婢式轰炸机与SR-71黑鸟侦察机。

  根据苏联的情报,这两种战机的速度高达3马赫,目前苏军没有一种战机能够追上。

  也就是说,美军利用这两种飞机可以毫无阻碍的侦查甚至轰炸苏联国土。

  但是,由于导弹派的搅局,苏联航空技术落后于欧美,所以想要对付这些战机很困难。

  从50年代末期开始,新一代米格25战机开始研究,目的就是必须高空高速,能够对抗美军新一代轰炸机和侦察机。

  到了1963年,米格25的原型机才设计出来。原型机的表现不错,获得8项飞行速度,9项飞行高度和6项爬升时间的世界纪录。

  这些记录都被苏联有意无意的放给中情局,美国人大为震惊。

  而米格25的量产则拖到了1970年。

  由于苏联对于米格25高度保密,同时释放了大量假消息,欧美都被迷惑。

  美国认为米格25的最高速度高达3.2马赫,最高作战高度为3万7650米。

  这是极为惊人的数字,也超过目前美国所有现役战机。

  有意思的是,当时欧美对米格25的预测很高,认为该机具有优秀的机动力,可以装载1吨弹药,最大航程高达6000公里。

  更夸张的是,很多人还认为米格25具有意念瞄准头盔。也就是只要苏联飞行员将眼光对准敌机,头盔就会自动瞄准和锁定。

  所以,欧美对米格25出现了极大的恐惧感,一度停飞了所有在苏联领空的侦察机。

  1971年,苏联派驻4架米格25抵达盟友埃及的空军基地,为埃及人服务。

  为了保密,苏联人不允许埃及人靠近飞机,所有战机由苏联飞行员驾驶。

  美国人认为,米格25在西奈半岛进行了20次侦查,飞行高度在2万米左右。

  当时以色列没有武器能够拦截米格25,连自己的都被拍照。

  不过,美国发现米格25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作战高度也不是很高。

  美国人认为这是苏联人故意隐藏米格25的实力。

  然而,1976年别连科的叛逃,让美国获得了1架宝贵的米格25。

  对于飞机的分析以及别连科的介绍,迅速戳破了米格25这只纸老虎。

  美国人发现几个要点:

  第一,米格25百分之七十部件是不锈钢的。而不锈钢的重要非常大,不适合作为战机的主要材料。这说明苏联航空材料方面技术非常落后。

  第二,米格25虽可以达到3.2马赫的速度,但仅能维持极短的时间,等同于无用。

  第三,米格25的机载设备落后,雷达甚至使用早已过时的真空管零件。

  美国人认为,米格25的综合性能大体相当于F4鬼怪,远远落后于正在研发的F-15“鹰”和F-16“战隼”。

  第四,米格25非常笨重,无法做低速机动,也无法携带太多弹药。

  美国认为,苏联设计米格25的初衷,仅仅是能够迅速赶到战场,追的上美军的高空高速战机,并且发射空空导弹即可。

  换句话说,米格25的适用面太窄,甚至不能算是多用途战机,只能算是单纯的截击机。

  由此,欧美对米格25不再留意。

  实战也证明了米格25是菜瓜。

  在随后的一系列战争中,米格25均没有好的表现。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宣布曾用F14击落过米格25侦察型。

  到了海湾战争期间,米格25干脆只能埋入黄沙,不能起飞。

  不过,直到今天,米格25的改进型号仍然在俄罗斯服役,还曾经试图卖中国。

  只是中国人没这么傻。

  米格截击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苏联米高扬设计局为了对抗美国的XB-70轰炸机以及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而主动展开设计的一款机型,分为侦查型和截击型,两种机型分别于1969年和1970年通过国家验收并于1972年底正式交付给苏联空军。

  米格-25在装备到了前苏联的空军后其具体性能受到军方的严格保密,因此西方国家虽然对此密切关注但始终未能与其近距离的接触。直到1976年9月6日,前苏联飞行员别联科驾驶了一架米格-25P型截击机逃往了日本才让西方世界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美国专家在拆解了这架米格-25P之后发现了虽然其高空高速性能卓越,但是该机许多技术应用并不先进,比如大家熟知的不锈钢,但是虽然如此前苏联却将这些相对落后的技术叠加到了一起产生了“1+1>2”的效果,这一点确实让人佩服前苏联航空专家的智慧。当时的美国空军司令罗伯特·西蒙斯将军就说“米格-25是世界上最好的截击机。”

  米格-25作为跑的最快的战机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米格-25出入以色列侦查毫发无损,两伊战争中米格-25多次袭击了伊朗境内的目标并和伊朗空军的F-14展开了激烈交锋,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空军使用米格-25多次戏耍了追击米格-25的联军导弹。在米格-25二十余年的服役生涯中其一直在不断的改进着,分为侦查型和截击型分别改进。所有的米格-25均由米高扬设计局生产,量产工作一直持续到1984年,产量达到了1190架。

  虽然米格-25当初是为了截击作战而生的,但是真正的截击型米格-25只占到了该机总产量的40%左右,剩下的60%都是侦查型或者是侦查轰炸型的。

  ▲ “狐蝠”与“黑鸟”

  也正如当时美国空军司令说的那样,米格-25可以说是上世纪70年代最好的截击机。首先作为能够伴随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的一款截击机,其拥有非常优秀的高空高速性能,其创造的37650米高空记录以及M3.2的飞行速度至今都没有被打破。

  第二个其抗干扰能力强,其装备的是体型硕大的老式真空管雷达,真空管雷达自身的噪音率巨大,信噪比很低,导致敌军释放的干扰在很多情况下都被作为噪音给过滤掉了,从而使得雷达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获得了强大的抗干扰能力;第三米格-25有专门为其研制的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AA-6远程空空导弹。

  另外再综合其他的一些优势米格-25确实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截击机,那么为何却在服役二十余年后就淡出了历史舞台?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由于米格-25过分追求了高速性能,但是却忽略了其机动性能,导致了其高速时的机动性能不足,难以承受大的过载,另外除了高空机动性差外其低空机动性能和低空操控性能都非常差;

  航电设备一直都是苏联的一个弱项,虽然前文说了其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很强,但是也说了这种抗干扰性能可以说是误打误撞获得的,而真正来说其雷达效能还是很低的;

  由于米格-25采用了推力巨大的发动机,再加上其经常飞到两倍音速以上,所以在米格-25机载燃油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米格-25注定是一只油老虎,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其作战半径不足的缺点。

  所以,虽然米格-25的拦截性能非常强,但是由于这些缺点米格25也只使用了二十多年就没落了,而其也被米高扬设计局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更加先进的米格-31给作为其后继机型给替代了;而米格-31,至今还在俄罗斯空天军升级服役。

  ▲ 米格-31

  米格-25是一代经典传奇机型,不可否认,它甚至开创了重型战机双发双垂尾布局的先河,后来的F-14,F-15,苏-27,米格-29等都有其影响。

  对于一架上世纪50年代末研制的飞机,不能不令人称奇,该机一改米格传统战机设计风格,与此前的米格-15,米格-17,米格-19完全不同,虽然它定位在截击机,但设计是绝对颠覆意义的。米格-25采用不锈钢机身,最大速度达3马赫以上,最大升限2.4万米,使用两台推力和体积都巨大的R15B涡喷发动机,是仅有的三种突破热障的飞机,其他两种分别是米格-25的发展型米格-31和美国的SR-71战略侦察机,相比SR-71的复杂设计,比如采用钛合金材料,应对高低温环境变化的机体设计,冲压/涡喷混合动力等等,米格-25充分体现了俄式暴力设计,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就是一架钢飞机,就凭着推力巨大的发动机,结实的钢机身,在那个年代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和其他飞机一样,米格-25退出历史舞台也很正常,它巨大的机体,落后的航电,笨拙的机动能力,50摄氏度以上蒸桑拿一样的驾驶舱,都与时代格格不入,加上早在1976年就发生了别连科驾机叛逃事件,米格-25被彻底泄密,该机型退出就更理所应当了。

  不过,米格-25的升级型号米格-31到现在仍活跃在俄罗斯空天军中,其气动外形与米格-25非常想象,机体采用了50%的钛合金和轻质合金,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相控阵雷达,远程空空导弹,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现在又作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载机,多多少少都可看做米格-25血脉的延续。L

  米格25确实是性能相当优异,但是不可能无限制的服役,任何武器装备都有兴衰,没有长生不衰的装备,现代技术是每隔多少年就换装一代,战机退役是一个很正常的事儿,米格25实际上已经停产几十年了,目前绝大多数米格25实际已经到使用寿命,即便服役数量也很少,主要是已经到寿命了,时间太长了。

  米格25的性能特点还是相当令人吃惊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高空高速已经不受推崇了,米格25的设计思路实际上只是作为一种侦察机来使用,这已经是过去多少年以前的事情,

  米格25实际也没有真正的退出舞台,还有国家部分在使用,且在技术上面延伸到了米格31上,米格31上只是米格25的改进型号,性能依然是相当令人瞩目的,在性能特点上还有一定的延续性。

  米格-25是一款前苏联研制的传奇型截击机,曾经让西方国家备受压力,主要因为以色列在于埃及租借苏联的米格-25对阵的时候,米格-25发现以色列战机发射空空导弹后,一个加力一溜烟的功夫脱离战场;这个空战案例让米格-25正式扬名立万。

  作为一款典型的截击机,

  1961年,米格-25原型机试飞测试中曾创下22670米的升限以3000公里时速飞行纪录。 速度优势成为米格-25最亮眼的特点,该型机侦察型号最大飞行马赫数超过3M,截击型也能达到2.8M;这种优势后来在实战中得到实际验证,比空空导弹飞得还快,这种能力是当前五代隐形机所追求的核心指标:超音速巡航机动。

  米格-25另一大特点是其气动布局设计,首度开创了双垂尾设计先河,该设计后来普遍为重型战斗机设计借鉴,诸如米格-29、苏-27、F-14以及F-15等等。双垂尾设计最明显的优势是增加方向的稳定性,提高大攻角机动性和操纵力矩,对于飞机跨音速飞行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助益。

  米格-25装备一台“旋风”A大型火控雷达, 虽体型硕大,口径在当时也算是最大号了。其最大探测距离仅仅只有100公里,核心处理设备受限,作战功能单一且不具备下视能力。糟糕的航电设备后来也成为西方国家最大的诟病所在,同时极大的限制着武器的运用。该型机主要使用苏联第二代R-40空空导弹,这种弹的性能还不错,但体型巨大翼展达到了1.45米,重量也超过半吨的数量级,极大的限制了挂在数量。

  综合上述,米格-25的优势体现在设计性能指标上,但航电以及机载武器水平与时代不符合,极大的拉低了米格-25的综合作战能力。虽然米格-25曾经在美制AIM-120空空导弹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但这仅仅是逃跑能力,攻击能力确实略显不足;这也奠定了其被淘汰的结局。

  尽管如此,在当时米格-25对于欧美国家来说相对陌生,仅从以色利和埃及大跌眼镜的对抗中,看到了米格-25超时代的飞行能力。1976年出现转机,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一架米格-25P型战机叛逃到日本,曾经一度让美欧国家感到震惊的神秘机型,被完整的送到手里,于是美国立即组织专家对这家米格-25P进行分解,详细研究其设计;这就是著名的“别连科叛逃事件”。

  美国人通过这架叛逃米格-25P深入研究,为海湾战争时期美国F-16在伊拉克北部击落一架米格-25奠定基础;该事件发生在1992年,距离米格-25速度完虐以色列成名相隔21年。由于技术泄露,米格-25的优势不再神秘,别连科叛逃事件对于米格-25的后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随后苏联着手推出改进型米格-31来取代米格-25.

  另一个原因和航空工业水平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上世纪80年代三代机开始全面装备部队,传统的高空高速优势已不再明显,取而代之的是中低空机动灵活、航电水平跨越发展的三代机;世界航空发展逐渐向多任务、多用途的方向拓展,中低空机动性差、作战功能单一的截击机逐渐被时代所淘汰,目前世界上仅剩下经过改进的米格-31和米格-35这两兄弟维持着截击机的领地。

  米格-25技战术指标被对手摸个底朝天,中低空机动性能差、航电设备以及武器系统落后等诸多与身俱来的劣势在快速发展的航空科技面前暴露无遗,原有的大部分技战术能力已难以适应未来作战需求,在这两种主要因素的促使下,米格-25淡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结果。

  

叛徒别连科开着“米格25”投诚美国,将这架西方忌惮的飞机降落在了日本,让这款一直被西方评估为苏联“超级战斗机”走下神坛。在美国定义中米格25的性能一直和F14相当甚至略强,只有美国空军最新的F15A才能勉强将其压制,但是解剖后美国大为失望,原来只是一个电子技术落后到掉渣,操控非常困难的,而且非常笨重的钢铁巨兽,美国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架飞机被严重高估了!

 

  当米格25第一次从莫斯科红场飞跃而过的时候,整个西方都惊呆了,他不在是米格21那种小巧的造型,巨大得机身在西方眼里,这就是集结苏联最新科技产品的新科技,之后的表现更是让西方国家确认了这一点!

  首先纠正一下,米格25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斗机,而是截击机。

  这两种概念的差异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到苏联时代国土防空作战理念的变化,由于苏联国土面积过于广大,且需要面临多个方向美国派遣的超音速轰炸机集群的突防,为此苏联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专注于专用型截击机的研发,从而构建起富有苏式特点的国土防空体系。

  这种体系的构建大致上是这样的:依靠本土地面远程预警雷达构建的国土防空探测网络,可以前出苏联本土外侧500-1000km进行远程警戒,在其提前发现敌方目标之后立即派遣分布在苏联各地的截击机部队升空作战,通过地面的引导高速向敌方接近,进入火力范围之后立即开火,发射中远程空对空导弹,从而实现将其击落在国土之外。

  第一代苏联的截击机最经典的就是苏-15,不过这种截击机体量过下,航程有限,同时自身雷达探测能力也有限。

  第二代就是图-128这样的超大型截击机,其实更像是一架可以发射导弹的轰炸机。

  第三代就是这种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机,这种截击机的综合作战性能相对于苏15、图126而言都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5马赫的高速和2.5万米的升限,完全能够在高空对敌方超音速轰炸机形成绝杀。

  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苏联意外发生了一起米格25的叛逃事件,导致这款截击机的参数性能大量外泄,因此之后苏联开始陆续更新设备和新的替代机型米格31,米格25开始慢慢的被淘汰出一线部队。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其实就是两个原因。

  第一,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叱咤天空20年又如何?你能一直躺在功劳簿上不下来?天天回忆老子当年也曾牛过?曾几何时FW190和野马也叱咤天空若干年,喷气机时代一来,不也得乖乖让位?

  第二,米格25本身就是个被高估的典型,除了高空高速,几乎没有什么太值得称道的地方。

  在那个年代,米格25巨大的身躯一出现,西方国家可谓是惊恐莫名,传说中的双三能力,还有钛合金机身等天顶星科技,吓得一干人等小心肝噗噗乱跳。

  结果呢,别连科一叛逃,西方国家近距离摸完这个苏维埃大家伙,艾玛,传说中的钛合金机身呢?传说中的牛掰雷达和双三能力呢?这整个一个不锈钢大机身是什么玩意儿?

  说白了,米格25就是个“力大砖飞”的导弹发射平台,憋一口气在地面引导下快速占领预定阵位,扔完导弹了事。至于空中格斗之类的,实在是太难为这家伙了。所以,在米格29、苏27等较为现代化的空优战机和多功能战机出现后,慢慢被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相较于西方战机的“细腻”,米格25再一次完美展现了苏联飞机“粗糙”的设计风格,看起来就像是从废旧金属堆里找的几块钢板焊接起来的飞机,但依然威风凛凛。然而这款重达36吨的庞然大物在半个世纪前却能达到3倍音速,能爬升到37650米的高度,在对以色列等国的侦查飞行中如入无人之境。 米格25 米格25的研发背景很有意思,上世纪60年代,当时苏联掀起了一股导弹至上的热潮,而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是属于导弹派,所以那个时候苏联飞机工业受到了不小影响。但是当时美国在研发的一款SR71“黑鸟”侦察机速度超过3马赫,飞行高度24000米,苏联导弹再厉害对它也没有办法。“黑鸟”对苏联领空构成了严重威胁,苏联只得研发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米格25,由米高扬设计局负责开发。 SR71“黑鸟”侦察机 几年之后,侦查,截击型分别进行了首飞,在1965年后的10多年时间里,米格25原型机在速度,高度,爬升时间上23次创造世界纪录。米格25采用两侧进气布局,双发双垂尾,是喷气飞机中第一个使用双垂尾布局的飞机。尾部装有腹鳍,最高速度3.2马赫。但由于发动机原因,极速时间只能持续十多分钟,而美国“黑鸟”侦察机可以一直保持3倍音速飞行。 上世纪70年代米格25开始服役,有两种型号,米格25P截击型,米格25R侦查型,其中侦查型还负责核轰炸任务。米格25创造的各种记录和极高的性能参数同时也在刷新着西方的心跳指数,这种“惊吓”也造成了西方以为苏联拥有了世界最领先的航空技术。直到1976年苏联一飞行员驾驶米格25叛逃日本,美日专家立刻将米格25进行拆解研究。 米格25发展型,米格31“捕狐犬” 初步研究结论如今很多人都了解,就是西方白白“惊吓”了一顿,米格25没他们想象中那么逆天。机身部件70%是不锈钢,而不是西方以为的采用高大上的钛合金制造,机上雷达使用的也是过时的真空管零件,性能相比美国在研的F15“鹰”战斗机差远了。但米格25真的如此垃圾? 并不是这样,首先,米格25的镍钢焊接技术让美国专家叹为观止,米格25上80%为镍钢,但却异常坚固,美国其实研制了一款先进的XB70飞机,但这架飞机就是解决不了焊接问题而下马。米格25焊缝总长5公里,并且异常坚固,美国60吨重的M1坦克都不能碾压。 XB-70 此外米格25设计目的为高空高速截击机,能随时起飞,即可到达区域,高度展开攻击,已经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其进一步发展型米格31“捕狐犬”仍在服役,而美国“黑鸟”因为复杂的维护使用,昂贵的成本已经退役。 不过整体而言,苏联的航空工业的确落后于美国,美国的“黑鸟”在开始出入苏联的时候,苏联完全无法应对,而米格25对美国却没有什么威胁,但有意思的是西方却也让米格25搞得心跳了一阵。

  设计之初就是增加自己的国土空中截击能力,现在冷战已经结束,苏联也解体,而且后续出了米格31,被淘汰也是正常

  

米格25战斗机曾叱咤天空20年,为何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