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哪里、很是喜欢这句诗词,求高人解读?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杂诗七首》的第一首,全诗如下: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作诗注重用字,讲究字字有来处,比如这首诗就用了很多典故,要读懂这首诗,就必须了解这些典故的意思。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蘧庐[qú lú],《庄子外篇·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郭象注:“蘧庐,犹传舍。” 蘧庐指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也就是现在的旅馆。

  古代诗人很喜欢用旅馆来表现人的生存境况,如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旅也是指旅馆。

  绿鬓,乌黑光亮的鬓发,象征着年少时光。唐崔颢《卢姬篇》:“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绿鬓疏,即头发越来越少,年少时光一去不复返。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得鹿,化用《列子·周穆王》中蕉鹿梦的故事,故事说,郑国有位樵夫在野外打死了一头鹿,怕人看见,便把它藏在一个干池中,并用砍下的柴盖上。过一会儿,樵夫便忘了鹿藏在什么地方,还以为刚才的事是梦,一路自言自语。

  他的话被路人听到,路人按照他的话真的找到了鹿并取走。回到家里,路人对妻子说:“刚才遇到一个人梦到他得了鹿,却不知道鹿在什么地方,我现在真的得到了鹿,他的梦中真的一样。”妻子说:“是不是你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难道真有那个砍柴人吗?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梦成了真吗?”路人说:“我现在真的得到了鹿,不用管他是他的梦还是我的梦。”

  樵夫回到家里,还惦记着鹿的事,晚上,他梦到了藏鹿的地方,还梦到了鹿被路人取走。第二天,樵夫按照梦找到了路人,二人争鹿,闹到了法官那里,法官说:“樵夫最初真的得了鹿,却以为是梦,在梦中梦到鹿被路人取走,却又以为是事实,路人取走了鹿,他妻子却说他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现在只有这只鹿,你们平分吧。”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哪里、很是喜欢这句诗词,求高人解读?

  这事传到郑国国君那里,郑国国君说:“法官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的吧?”问宰相,宰相说:“是不是梦,我也分不清楚,恐怕只有黄帝中孔子能分清楚吧,现在黄帝和孔子都不在了,就听法官的判决吧。”

  梦为鱼,出自《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你梦到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你梦见自己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

  黄庭坚的这首诗写出了人生如寄,世事如梦的感慨。“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如梦为鱼”,鹿与“禄”同音,象征着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这世人有几个人真的得到了那头鹿呢?也许是身处梦中而不自知罢了。

  人在梦中,以为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以为自是鱼便会在水中游泳,但是你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了吗?你本来是人却以为自己是鸟就会摔死,你本来是人却以为自己是鱼就会溺死。

  梦中得鹿,梦中争鹿,却分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做梦,这便是红尘众生的生存境况。

  

  诗名《杂诗》,其意近于《无题》,即不能题,不敢题,不愿意也。作者是黄庭坚。

  黄庭坚的诗,非宗师不敢翻译,哪怕是宗师级人物也不敢说翻译得对,何况我等鄙薄之人?只能咬牙切齿做无知无畏状强行翻译,却不知对错,亦不知幻真。

  此身天地一蘧庐,

  蘧庐,指只能住一宿的驿馆(旅店)。典出自《庄子外篇天运》,是形容仁义的,从此诗来看,应当只是原意。

  意译为:人生就像是天地间的一个只能住一次的旅馆。

  世事消磨绿鬓疏。

  绿鬓,指美好的头发,多用于形容女子的貌美,从此诗看,应当是说年华,结合后面的“疏”字,即年华老去之意。

  意译为,被人间万事消磨得年华老去。

  毕竟几人真得鹿,

  得鹿,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很长,我精简一下大意为,砍柴人遇一鹿,杀之,担人被人所见,藏之。后忘藏鹿地点,以为是梦,在路上说此事,一人闻之,依其所言,找到鹿。回家后与妻子说一砍柴人梦到鹿却不知何处,我得之,他做之梦成真。妻子反问是否你在做梦,梦到砍柴人得鹿。不是他梦成真,而是你梦成真。丈夫说,我已得鹿,何必在意是他梦还是我梦?砍柴人日有所思,晚上梦见到藏鹿之地,亦梦见拿鹿之人,第二天按梦中线索找到拿鹿之人,两人争执,于是找到法官,法官说,真得到鹿时说是梦,梦到鹿时说是真。他得到鹿,你要争这只鹿,他妻子又说都是梦,并无人得到鹿,此鹿在此,你们二人平分即可。此事郑王得知后说,法官莫非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然后问此事于相国,相思说,是梦非梦,我亦不清,只能黄帝和孔圣人才可,且听法官之言就好。

  解释为:毕竟才有多少人得到了想要的生活。

  不知终日梦为鱼。

  为鱼,变成鱼。指年当若没有大禹治水,估计现在所有的人都变成了鱼。后来引伸为磨难之意。

  字面意思应当是,不知道整日的磨难只是在梦里。

  如果结合上下句,诗的大意应为,人生不复,年华渐老,得失如梦。

  附2:(于2022年4月24日16:57分添加)

  以上的那个解释可能是错的,如果是议论或读后感,我就知错不改了。因为更改会影响推荐几率。但这个真不行,会误导人的!若是误导成年人也就罢了,若是误导了学生小可不能像那些官员一样,会受不了的!

  缘由如下。4月18日,一名ID为含羞草LLM的人留言说“梦为鱼”可不可以理解为“梦为鱼而没于渊”呢?这一节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为“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 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当时小可在判断典故的时候,也看到了这一节,但没有用。就是因为这一句话放进诗里无法解释或者翻译,而且情感基调也和全诗不符。何况三句已经说梦了,四句还说,岂不是重复么?但是小可对自己关于“为鱼”的解释总感觉在某一处有些脱节,就像两个完全无法咬合的齿轮一样。而庄子的“梦为鱼”就像一个诱饵一样在黑夜里发着光。

  我是一个抵抗力很差的人!

  于是这几天总是想着这个事,只好再次穷思一番,设想如果“梦为鱼”真是庄子的“梦为鱼”应当如何解释才更好。毕竟那个“梦”字被我不该忽略地忽略了。

  找到了!

  重要的不是“梦中变成鸟可以飞翔,变成鱼可以潜游”,而是后面那一句“其觉者乎?其梦者乎?”(你是醒着人呢?还是做梦的人呢?),后面还有“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形容快乐很感的意思)。

  如果是这样,那么“不知终日梦为鱼”可以解为:(世人或者我)从早到晚(忙碌奔波)都不知道是身在梦中还是身处现实。也就是说这一句真正的解释不是梦为鱼,而是“觉者乎?其梦者乎?”,是现实还是梦呢?

  在此,再次感谢含羞草LLM质疑和启发,不得不说,您的观点是对的,我是不是可以无耻地说一声,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

  ……

  另:我写的这个问答,梦耶?非耶?

  附:关于“为鱼”没有选择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狡辩。(如今看来这是错的,但还是不改了,权当给自己一个警示!这是一个反面教材)

  小可认为,“为鱼”的典故出自于《左传昭公元年》“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大意为为,若不是大禹治水,现在我们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水里的鱼。神宋朝张耒有诗“吾衰也久矣,岂复惮为鱼。”即是此意。白居易有一句“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也是此意,杜甫“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更是此意,所以,此处不是庄子的是鱼非鱼,而是大禹的万民为鱼。

  从基调和全诗逻辑来看,这首诗特别消极,忧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毫无忧伤之意。反而有一种哲学之美。亦如庄周梦蝶。第一句说人生只一次,第二句说年华渐老,第三句说得失如梦,那么第四句只能是递进,却不会是转折成高兴快乐之意。这种比例反不如我所举的比例高。

  这句诗出自黄庭坚的《杂诗七首》之一。在黄庭坚的所有诗句中,除了他在《寄黄几复》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之外,就属这句诗最富有哲理,在黄诗中算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了。

  先说一下原文: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宋朝的诗大都含有哲理,这首也不例外。再加上黄庭坚注重炼字,这短短两句诗信息量却是很大。要想真正明白黄庭坚想要表达什么,还要先知道这句诗背后的两个典故。

  再来说一下这句诗,先说“毕竟几人真得鹿”这句,化用了《列子》中的一个典故。前方高能:这个典故有点儿绕!

  郑国有一个砍柴的人,遇到了一只鹿,就把鹿打死。然后害怕鹿被发现,就把鹿藏在壕沟里,用芭蕉叶盖上。不一会儿他就忘记了藏鹿的地方,以为自己做了一个梦。顺着路边走边说这件事。恰巧这件事被一个过路人听到了,于是按照他所说找到了鹿。回到家,他对自己的妻子说:“那个砍柴的梦到打死了一只鹿,却不知道藏鹿的地方,而我得到了这个鹿,那个人做的梦是真的!”妻子对他说:“你大概是梦见砍柴的人打死一只鹿吧?难道真的有那个砍柴的人吗? 现在你真的得到了一只鹿,恐怕你做的梦是真的吧? ”丈夫说:“我已经得到了鹿,哪儿还用管梦是谁的?”樵夫回到家后,不甘心失去这只鹿,晚上做梦梦到了藏鹿的地方,还梦到了捡鹿的那个人。天刚亮,他就根据梦中的线索找到了那个人。两个人,为了争这一只鹿,闹到了官府那里。法官说:“你当初真的得到了鹿,却说自己是在做梦;现在做梦梦到了鹿,却又说是事实。他拿走了你的鹿,却又跟你争这只鹿。他的妻子又说是做梦取了别人的鹿。所以没有人真正的得到这只鹿。现在你们两人有了这只鹿,就把它平分了吧。”郑君听说后,说:“法官是在做梦给别人分鹿吧?”然后询问国相,国相说:“他们是否做了梦,我也分辨不了。想要分辨是不是梦,只能找黄帝和孔子了。现在没有黄帝与孔子,只能按照法官判的来执了。”

  这短短的一句诗,其中竟然包含了这么长的一段典故。那么黄庭坚是想要表达什么呢?我们首先要明白鹿代指什么。因为福禄寿喜中的“禄”与鹿同音,所以鹿在古代是富贵的象征之一。所以会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中原”之类的说法。

  鹿本来属于樵夫,后来樵夫把现实当做了梦幻,失去了这只鹿,最后连得到鹿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做梦。这也暗示了富贵的虚无缥缈,让人不知道自己是活在现实还是梦中,不知道梦醒后自己是否真正拥有。

  这句诗中的典故相交于上面的那个简单的多了。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大宗师》。里面孔子与颜回对话:“你梦到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你梦到自己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什么样子,他就会做出什么样子的表现。

  注:全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这两句话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杂诗七首》。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时人评黄庭坚作诗“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而且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来处”。苏东坡评价说: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

  黄庭坚的一生,历尽沧桑,几经政海波澜,但从未登上高位执掌大权。他不苟附进,淡泊名利,批评时政,所以屡遭厄境。这首杂诗就是他淡泊名利,言怀抒志的一篇佳作。这首诗的意思是:天地犹如一间屋子身在其中,世间万事劳心耗神头发变少,世上有几个人得到富贵呢?人们只是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罢了。

  郑国有个砍柴人偶然打死了一头鹿,怕别人知道,就把鹿藏在壕沟里,并用蕉叶盖上,却忘记了自己藏在了什么地方,一路自言自语,以为是自己做了一个梦。恰好被一个有心的路人听到,经过仔细寻找,真的找到了砍柴人藏鹿的地方。路人回到家和妻子吹嘘说:”事实和砍柴人的梦一样啊!“妻子打趣说;”是你做梦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吧?真有砍柴人存在吗?现在得到了鹿,只是你的美梦成真了吧。“路人说:”管它是别人的梦还是我的梦呢!既然美梦成真了,还是先美餐一顿再说吧。“

  砍柴人回到家很不甘心,始终想不明白是真是梦。惊奇的是到了夜里,不但梦到了藏鹿的地点,还梦到了鹿被路人盗走。第二天,按照梦的指使果然找到了那个路人,二人为了争夺鹿的归属,闹到了官府,官员说:”砍柴人啊,你开始真的到了鹿,却说是梦。后来又在梦中看到路人拿了鹿,妄然说这是真相。那路人真的拿了你的鹿,却与你争鹿。可他的妻子却说他只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鹿实际不归任何人所有。既然现今真的有一头鹿,那么你们平分了算啦!“

  郑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感叹道;”唉!那官员也是在梦里分鹿给他们吧!“又问国相,国相说;”是不是梦我也分辨不了,只有黄帝和孔子能做到,现在这二人不在了,就姑且听官员的论断吧。“

  因为鹿与“禄”谐音,而在中国,“禄”代表着钱财,所以人们经常把鹿作为富贵的象征。《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写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中原的意思就是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在这个故事中,这只鹿最初由一人偶然得到,却迅速轮转到他人手中,又多次在人的梦中出现,连得到鹿的人都不知是否在做梦。寓意自古富贵不坚牢,虽让人魂牵梦绕,始终不知自己是否身在梦中,是否梦醒后一无所有。

  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庄子·大宗师》中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意思是“你梦到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飞翔;你梦见自己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表现,取决于他认为自己是什么。而这种认知就像梦一样。

  苏东坡也曾写过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虽然人生一世,碌碌无为是可耻的,但也不必执着于成败。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就可以了。做一个佛系好青年,追求自己内心平和、淡然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摆脱各种矛盾焦虑,成为快乐的人。

  出自宋代黄庭坚《杂诗》: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理解这两句诗,关键在于理解“鹿”和“鱼”的意象。

  《史记·淮阴侯列传》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魏征《述怀》中说: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

  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喻群雄并起,争夺政权争夺天下。但是正如诗作者所言,豪杰并起,天只有一块,雄心勃勃那么多人有几个能如意呢?

  周易《屯》卦六三说: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从凡人来讲,不敢问鼎,但追求的东西同样也何其的多。金钱地位美女爱情,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人生难得几时消停。可是又有几人能如意呢?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既然逐而难得甚至就不能得,聪明的君子见微知著就选择放弃。可是有几个又能做到呢?

  所以有了“蕉叶覆鹿”的故事

  春秋时, 郑国一个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却忘了所藏鹿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可是另外一个人,在无意之中发现了那头鹿,并据为已有。那个樵夫知道这事儿后,怀疑是自己的鹿子,一去看果然是那头鹿,结果心怀一肚子难受。

  人生得失荣辱悲喜实不由心啊。

  鱼,有丰收快乐的象征。《诗经》《鱼丽》之诗,盛大的酒席,丰富的鱼宴,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快乐。年年有余,几乎全部用鱼儿的形象来表达。

  鱼,也有爱情幸福婚姻的象征。双鱼配,鱼水情深之类为人耳熟能详。

  鱼,也是地位的象征。出有车,食有鱼是地位和待遇的象征。

  但是濠梁之辨似乎又告诉我们,人其实真的并不知道鱼儿之乐啊。所谓的知道鱼之乐,其实是诡辩。鱼非能自入人的口食,撒网搬罾下罩安地笼,其实有百般辛苦而并不一定有所得。曾天追逐富足快乐、地位和幸福,可他们却难得进入生活这张“网”啊。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这一身啊,就像茫茫天地之中,一处驿站边的小房子;房子里边虽然不断有不同的人事进出往复发生,却无一样是房子自己的。红尘烦嚣,岁月无数,很快磨光鬓角的毛发,人生却并未有多少值得庆幸的事情留在自己的身体内。

  虽然心怀梦想,有许多辛苦遭逢,可有几个真的得到个人实现呢?可悲的是,还并无人能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依然毫不觉悟地在滚滚红尘中做着黄粱美梦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人生其实不一定是这样子悲情的。但是,进而思退,得而患失,晴备雨伞,也总是必要的。

  时者位也,位者势也,势者术也。位势术,均不可须臾离“道”哉。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两句诗出自黄庭坚的《杂诗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创人。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写诗讲究“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法”是取古人之言,经锻炼后为我所用。“脱胎换骨法”则是取法古人诗意灵感,变化脱胎为己用。

  而这首古诗中用典就极为丰富,基本上一句一典。作为“杂诗”,其实就是类似于“无题”,诗人随性而至,有感而发,并且懒得拟标题。他的诗意都在诗句里面表露得明明白白,并没有多么深邃难懂。

  我们要做的是理清黄庭坚用的这些典故,就能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想法,搞清楚这首诗的意思。

  还是先看平仄吧。“此身天地一蘧庐”,首句第二字为“身”,平音,“蘧(qu第二声)庐”收尾,为平声收尾,所以这首诗的首句平仄为“中平中仄仄平平”,平起押韵格式,推导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有几处可平可仄的位置,平仄是符合格律的,“庐”、“疏”、“鱼”押平水韵“六鱼”部,这就是一首合律七绝。

  首句“此身天地一蘧庐”直接感慨起笔,“蘧庐”是古时候的旅舍、驿站的意思。

  典出《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这意思就清楚了:我这身体啊,不过是灵魂(道?)在天地间暂时借用的一个躯壳而已。

  承句“世事消磨绿鬓疏”对首句的感慨做出解释。什么是“绿鬓疏”?浓绿为青,“绿鬓”其实就是乌青亮丽的鬓发。世事纷繁琐碎,将我原本乌黑的鬓角消磨得稀疏了。

  黄庭坚一生仕途忐忑,屡次被谪,最终客死贬所。也确是江湖路长,岁月消磨。这两句借用了庄子“蘧庐”典故,隐隐透露出一份对道家逍遥世外的向往来。

  “毕竟几人真得鹿”转开一笔,以限定句法提出疑问,加强思考性。此处典故更深,“得鹿”出自《列子·周穆王》,并不是所谓“逐鹿中原”的意思啊。故事比较长,简略交代一下。

  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一只鹿,用蕉叶掩藏了,结果犯糊涂了,就自言自语“我是不是做梦打死一只鹿藏在蕉叶下?”有人听了,就跑过去捡了这只鹿,回家跟老婆说:“樵夫的梦是真的呢!”老婆说:“只怕是你做梦吧?樵夫在你梦里告诉你的他的梦?”这人就糊涂了:“管他谁的梦!鹿反正我得了!”

  后来樵夫又梦到这人拿了他的鹿,告到官府,当官的也搞不清,就让他俩分了鹿。郑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感叹道:”唉!那官员也是在梦里分鹿给他们吧!“大概就是个翻来覆去,盗梦空间的故事。典故其实和庄周梦蝶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鹿虽然是真的,到底谁的梦是真的?

  下一句“不知终日梦为鱼”同样用了典故,出自《庄子·大宗师》: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哪里、很是喜欢这句诗词,求高人解读?

  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你梦到你是鸟,便可在天空飞翔,梦到你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你活得怎么样,取决于你自己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就像梦一样不真实。后来多用“梦为鱼”比喻遭到灾祸。

  这两句的意思就出来了:这世间能有几个人像在梦中得鹿一样幸运?不过终日空想,庸庸碌碌,活得自以为是罢了。

  黄庭坚果然很深的道家修为,难怪在苏东坡、佛印三人中一直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

  整首诗理解下来一股道家仙气自然发散,看破天地大道,生死和人间幻梦。虽然并不是那种传唱度非常高的诗,读起来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

  这句诗出自宋代文人黄庭坚的《杂诗七首》,全诗为:

  黄庭坚的诗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读懂难、赏析难、传授难。这三个特点直接道明了黄庭坚的写作风格: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简单来说,黄庭坚的诗词极善用典,而且法度严谨,说理细密。

  将黄庭坚的写作风格代入到这首诗里,不难发现这简单的28个字里,竟然包含了至少4个典故:蘧庐、绿鬓、真得鹿、梦为鱼。

  蘧庐,就是旅店驿站。

  绿鬓,就是青丝华发。

  真得鹿,有人说是蕉鹿梦的典故,有人说是逐鹿天下的典故。

  梦为鱼,有人说是梦为鱼而没于渊的典故,有人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典故。

  真得鹿与梦为鱼各有两个典故,一一对应,具体在这首诗里该采用哪一种,则需要联系前两句。

  先来看看诗的前两句:“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梳。”

  祗树翻译: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世间之琐事将青丝消磨成白发;这命运轮转啊,就如同寄宿荒野的旅舍一般,来了无数过客,依旧破败不堪。

  通译:这句躯体就如同天地间的一件旅舍;世间之事如同一把梳子,在这件旅舍里,将青丝一天天的梳作白发。

  从前两句诗里,细细品来,只有一个意思:青丝易老、郁不得志。如此,黄庭坚的这首诗,则应表达对壮志未酬的遗憾。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6岁时便写下:“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8岁时更是自信地写道:“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小小年纪,可谓壮志在胸。

  21岁考中进士,更是青年得志。然而,在当了数年的县官之后,黄庭坚开始担任编修史书的文官,而且官职并未有什么提升。

  绍圣年间,黄庭坚因《神宗实录》遭人陷害,被贬黔州,后又被贬到戎州。在此期间,黄庭坚的恩师苏轼也因文遭贬,被贬到了海南岛。

  一系列的打击,使得黄庭坚少年时期的壮志,如同绿鬓白发一般被消磨殆尽。这首《杂诗》,也正是出自这一时期(亦或靠后)。

  如此一来,真得鹿便应该指的是逐鹿天下,梦为鱼则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诗的后两军:“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祗树翻译:大乱群雄起,秦王失其鹿,天下英豪得之即为王;世间多草莽,都想当秦王,殊不知皆是砧板之肉尔。

  通译:毕竟这个天下能够得到秦王之路的,只有那么几个人;村野匹夫就不要做白日梦了,你们只是人家的砧板之鱼肉,任人宰割。

  整首诗翻译过来的话,就是:

  最后,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仔细查了查,这是黄庭坚的《杂诗七首》。全诗如下: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身处在天地间,尤如置身于驿站房间,休息完后就要离开,世上的事情会把你黑亮的头发都消磨得两鬓稀疏了;毕竟这世界上没几人能真实得到如珍鹿般的富贵而不是梦中,而自认为自由自在的人生,是否也象梦中的鱼一样呢?

  这首诗,道理不复杂,但用典很讲究。其中二个典故最难理解。

  一为“真得鹿”:

  《列子·周穆王》记载。郑国有个砍柴人打死了一头鹿,这在当时一头鹿和现在一头虎一样珍贵,怕别人知道,就把鹿藏在沟里,用蕉叶覆盖,后来却忘记了藏在什么地方,以为自己做梦。一个路人听到梦话了,在蕉叶下发现了鹿,回家和妻子说:“真的和那人梦一样啊!”妻子说;“是你做梦成真了吧。”

  到了夜里,砍柴人梦到了藏鹿的地点,又梦到鹿被路人盗走。第二天果然找到了路人,二人争夺告了官,官说:“砍柴人啊,你真实得鹿却说是梦。梦中失鹿却说是真。那路人真拿你鹿,其妻却说梦想成真。现今真有一鹿,你们平分算啦!”郑国国君感叹道:“此官员也在梦中断案呢!”。追富贵,梦富贵,拥富贵,失富贵,是否都是一场梦呢。

  二典故“梦为鱼”:

  《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说你梦到自己是鸟,便会在天上自由飞翔;你梦见自己是鱼,便会在水中自由潜游。”

  人生如此,梦中如此,怎么能断定人生不是梦,梦不是人生呢?——人间有几人得到了富贵呢?富贵也是虚幻的,如在梦中。人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终日活得像幻想中的鱼,还是自己成了真实的鱼啊。

  说得这么复杂,其实就一句,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很多人回答的字数很多,然而很可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郑国有个樵夫在野外砍柴,偶然遇见一只惊慌失措的鹿,便迎上去打死了它。他怕别人看见,遂急忙将鹿藏在了干涸的水沟里,并用巨大的蕉叶子覆盖好。

  内心不禁狂喜。可是过了不久,他就找不到藏鹿的地方了,只能以为刚才是做了个梦,一路上念叨这件事。

  路旁有个人听了这件事情的经过,依据樵夫的线索找到并取走了那只鹿。

  路人回到家,告诉妻子说:“之前有个樵夫做梦得到了一只鹿却忘记隐藏的地方,我依照樵夫的话得到了鹿,他以为做梦得到了鹿其实是真得到了鹿。”

  妻子说:“莫非是你梦中见到一个樵夫得到了鹿?事实上真的有樵夫存在吗?你而今得到了鹿,说明你做的梦是真的啊。”

  丈夫说:“我真的得到了鹿,何用分辨是樵夫做的梦还是我做的梦?”

  樵夫回去后,不甘心丢失了鹿。夜里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藏鹿的地方,还梦见了那个拿走鹿的人。

  天一亮,他就按照梦中的线索找到了那个拿走鹿的人。

  于是两人为争这只鹿而吵起来,告到了法官那里。

  法官说:“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却胡说是梦;现在梦中得到了鹿,又胡说是真实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争这只鹿。他妻子又说他是在梦中得到了别人的鹿,由此可见,并没有人真正得到过鹿。而今有一只鹿,你们平分吧!”

  人生在世,许多事情都要依靠机缘。机缘未到,即使在你手上,也握不牢。

  后面一句,出自庄子。

  《庄子·大宗师》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翻译就是:你梦中变成鸟便振翅直飞蓝天,你梦中变成鱼便摇尾潜入深渊。

  你认为自己是鸟,就振翅飞翔;你认为自己是鱼,就深海遨游。你一生中需要扮演好无数种角色,可是那些是你真正的本心?

  人世无非是一个客栈,你只是过客一个。你来此一趟,你也追寻世上所有人都在追寻的好,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如愿以偿?都无非是迷失本心,拥挤在所有人都在拥挤的小路上,直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出发。

  终究不如庄子逍遥自在:

  天地庄生马

  江湖范蠡船

  身世蜩双翼

  乾坤马一毛

  只回答第一个问题:这就是宋代文人黄庭坚。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哪里、很是喜欢这句诗词,求高人解读?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