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双离合变速器有什么优缺点,据说有开始有顿挫感,为什么哈弗及有的车企还一直追求双离?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双离合变速器有什么优缺点,据说有开始有顿挫感,为什么哈弗及有的车企还一直追求双离?

  多谢邀请!

  双离合用户的心情是痛并快乐着,原因嘛~众所周知我就不多说了,作为大众DQ200的用户,我只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目前我的15款朗行跑了4万3千公里,双离合的表现还算稳定,起步很快,变速箱有转速保护,真正发力从2挡开始,转速1500转以上动力无需担心。低速跟车时顿挫还是有的,但是不至于特别让人烦躁。

  目前经常开四辆车,03年雅阁,11年傲虎,13年福克斯和15款朗行,再加上之前报废的03年奇瑞风云,基本上涵盖了市面上所以类型的变速箱,说换挡平顺的确是傲虎,老雅阁的4挡AT在1挡和2挡的时候顿挫是最明显的,但是优点也很明显,就是比较皮实,目前28万公里了,除了费油(百公里11升)。同样使用双离合变速箱的福克斯,问题要比朗行多很多,低速顿挫非常明显,曾经更换过GCU,福特已经悄悄延长了变速箱的保修期到5年10万公里,但是1.6的福克斯油耗要超过9升每百公里,快赶上2.4的雅阁了,但尽管福特在不断优化,变速箱在中低速时的表现依旧不平顺。

  双离合是大众带头推广的,的确是因为被爱信卡脖子的结果,我的朗行是大众最新的产品,长期使用后到底会如何我没把握,买车的时候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不管怎样我都会接受。

  至于国内车企纷纷在自主品牌上使用双离合变速箱,成本当然是主要原因,研发门槛低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相较于对双离合研发长达10年之久的大众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碰巧的是,我身边一个朋友刚刚把瑞虎2更新为H6 Couple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用,开了200来公里了,感受还不错,新的2.0T发动机配合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在北京路面上挺不错的,低速顿挫不明显,因为是纯新车我不太敢踩,最高2800转,提速感受还是很不错的,只有在急停再急加速的情况下动力还有些滞后,这个现象是犹豫发动机的调校还是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匹配欠缺造成的,我还需要再多感受一段时间。这辆H6的驾驶感受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现代圣达菲,底盘扎实动力充足,开起来给人感觉在开大车的感觉,很不错。新车感觉很好,但是不清楚跑了几万公里以后会怎么样,希望国产车越来越好,更希望奇瑞能赶上第一梯队。

  作为一个驾龄22年的普通用户,我只能在产品使用感受方面发表意见,汽车的技术优劣我不发表评论,因为我认为作为普通用户,我买的就是使用感受,技术高低优劣、先进与否那些都是厂家的事情,普通用户操不着那个闲心,操了也白操~另外,我认为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真正有资格评论产品好坏的是那些真正的用户,而且评论的基础是有横向对比。

  吉利、哈弗、荣威、传祺、比亚迪、奇瑞……自主品牌里,目前几乎找不到谁不用双离合的,而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双离合性能更好,毕竟放眼豪华品牌,除了鼎鼎大名的保时捷PDK双离合之外,其它使用双离合的品牌,少之又少。

  自主品牌青睐双离合的原因,主要是下面两点:

  在大众多年的“洗脑”下,双离合被吹嘘成了一个高大上的新技术产物,而实际上,双离合变速箱可以理解为两套手动变速箱的结合,原理接近于平时使用的手动变速箱。所以相比CVT无级变速箱和AT自动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实际上是结构最简单、成本也最低的。

  所以,自主品牌征服双离合变速箱的难度,比研究AT变速箱要容易得多。

  平时说的AT自动变速箱,有着非常复杂的行星齿轮结构、并需要通过一个液力变矩器来传递动力,在这个过程里,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就被无形中在传递过程中损耗掉了。

  而上面说过,双离合变速箱的原理就是两套手动变速箱,而手动变速箱由于齿轮与发动机进行硬连接的,动力传递中没有过多损失。所以同样一台车,如果分别采用双离合变速箱和AT变速箱,那么前者的动力相应就会更强、油耗却会更低。

  双离合变速箱虽然结构简单、研发难度没AT变速箱那么高,但想充分发挥它换挡快的优势却不容易,因为限于结构原因,双离合变速箱的动力传递是硬连接,换档时的冲击就比较大,反映在驾驶时的感受,就是顿挫感非常强。

  目前自主品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降低双离合变速箱的响应速度,换取在中低速行驶时的平顺感,避免顿挫。

  所以,不管是吉利、哈弗还是传祺、上汽,它们的双离合车型,开起来的顿挫感并不明显,但无一例外,这些变速箱的反应速度都很一般。

  目前能把双离合做得又快有顺的,还真只有之前被我们吐槽过无数次的大众了。

  大众把双离合变速箱带入了中国,并让其逐渐发扬光大。的确,当时大众众多车型所采用双离合变速箱以快速的换挡、领先的燃油经济性受到国内一大批消费者的追捧。如今双离合变速箱越来越多,甚至众多自主品牌也纷纷投入到双离合变速箱的阵营中来。那么双离合变速箱的优缺点是什么?国内如长城的自主品牌为何一直追求双离合变速箱呢?

  双离合变速箱最大的优势就是换挡快,由于变速箱有两套齿轮组,也就说有两套变速箱,一套控制奇数档位,一套控制偶数档位。当汽车的ECU检测出驾驶者的意图之后,就会将下一个档位放在“准备”状态,从而能够达到快速换挡的目的。这样说来,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在换挡速度上能够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

  除了换挡快之外,双离合变速箱在燃油经济性上也要领先于CVT、AT等变速箱。其实双离合变速箱可以看成两个传统手动变速箱的结合,由ECU来决定换挡时机,所以双离合变速箱的效率很高,反应在发动机上就是比较省油。还有一点就是,双离合变速箱的制造成本要比CVT和AT都要低的,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车辆的成本。

  不过,双离合变速箱在低速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顿挫现象,这是本身变速箱结构所导致的,同时也是双离合变速箱一个缺点。至于长城和其他自主品牌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双离合变速箱,我想应该是出于燃油经济性和成本方面的综合考虑。因为自主品牌在发动机技术上还没有达到合资品牌的高度,在油耗上略显不足,而双离合变速箱高效的传动效率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

  说起双离合变速箱,就不得不提AT变速箱领域的技术垄断,大众选择双离合作为技术突破,不仅是因为双离合换挡快,省油的优势,更多的是因为AT变速箱领域的瓶颈和技术垄断,需要新的突破口。

  而造了自主阵营,面对的是和大众一样的问题,目前变速箱领域是自主汽车最大的短板,而研发双离合基本处于变速箱领域的同一梯队,不落后很多,而且双离合源自手动变速箱,没有技术垄断之说,有的只有调教水平和材质用料差异。而且双离合的优点也是有很强的吸引力,双离合的缺点可以通过技术进步缓解和改善。

  至于说双离合不耐用,价格便宜的应该看下保时捷911使用的PDK双离合变速箱,长期占据汽车市场耐用度及质量稳定性前列且价格昂。,而由于双离合门槛低,在低端自动挡普及上无法使用加强的离合器结构和昂贵的变速箱组件也是目前双离合变速箱缺陷的一大诱因。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通过工业化的规模生产和工艺材料改进来改变的,所以说双离合绝不是造不好的变速箱。

  希望小编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双离合,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成本低廉,准入门槛低,成为那些小厂和没有自主变速器厂家的福星。大众当年就是为了摆脱爱信的束缚而和博格华纳合作并且收购luk股份自己做DSG,当然DSG和爱信09G比差得远了去了,但至少这种核心装备不再受制于人了。国产厂家也是一样,能造手动变速箱的就能生产双离合齿轮箱,双离合模块可以直接采购其他厂家产品。

  双离合的缺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不太容易匹配,路谱不好写,与引擎扭矩匹配以及换挡时机和速度都有较好要求,想要跑起来之后爽,换挡速度就要快,这样平顺没顿挫,但是容易出故障。想要稳定性好一点就要慢点结合慢点换挡。现在大众新的三代EA888匹配方向就是调慢换挡速度,提高稳定性。国产车型的匹配有不少做得也不错了。第二个是硬件本身问题,这在保时捷这种豪华车上是不存在的,pdk非常棒。但是普通车型上双离合结构依旧存在先天缺陷,日常最多的起步和走走停停场合下,AT可以用液力变矩器在吸收转速差吸收能量化解震动,双离是完全的刚性连接,就算用湿式离合器和双效扭转减震器其吸收化解震动的能力也不行。表现出来的起步迟滞和低速顿挫连大众奥迪都不能解决。哈弗这类车型也存在,长城匹配得算可以了。但是先天结构就这样了,你让小四打篮球那能行吗?

  提到双离合变速箱 ,就不得不提大众的DSG,抛开可靠性不谈,无论是换挡速度,换挡逻辑,传动效率,顿挫感,省油等方面,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都是比较好的,湿试的双离合变速箱可靠性也有了很好的提升。

  双离合最大的优点就是换挡速度快,传动效率高,省油。

  缺点是低速的顿挫感,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使用的是机械离合器,换挡时要结合,分离,换挡平顺性很难达到AT的水平。还有就是可靠性的问题,大众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当年大面积的召回,福特的双离合变速箱漏油投诉,也说明了双离合变速箱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觉得车企追求双离合变速箱主要的原因还是成本问题,因为AT变速箱成本较高,况且大部分专利都掌握再爱信,ZF等几家手里,自己研发难度太大,采购又太贵。当然保时捷的PDK除外,因为用的材料不一样。

  虽然双离合变速箱有很多缺点,最大的就是可靠性的问题,不过存在即合理。况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靠性会越来越好。

  双离合优缺点我就不说了,网上大把,我来说下哈弗为什么用湿式双离合吧,哈弗出于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用at变速箱会受制于人,同时成本高,另外如果要自己研发,逃不开专利的壁垒,所以只能用湿式双离合,结构简单,换挡快,省油,也解决了干式双离合低速过热的问题。另外长城也自己生产湿式双离合,这有利于控制成本也不会受制于人。从战略意义来看,有可能对其它合资车企实现弯道超车。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