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4s店的电瓶检测仪靠谱吗,为什么?(4s店测电瓶的仪器测量结果怎么看明白)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4s店的电瓶检测仪靠谱吗,为什么?(4s店测电瓶的仪器测量结果怎么看明白)

  

4s店的电瓶检测仪靠谱吗,为什么?(4s店测电瓶的仪器测量结果怎么看明白)

  汽车电瓶测试仪又称汽车电瓶检测仪或汽车电瓶分析仪,或称汽车蓄电池检测仪或汽车蓄电池测试仪,是针对汽车电瓶的工作能力和健康状况判断的专业分析检测设备。汽车电瓶测试仪通常有传统测试和电导仪测试两种方法。

  判定汽车电瓶健康状况的传统办法就是放电,通过放电来测试汽车电瓶的实际容量,从而判定汽车电瓶的健康状况。对于电瓶来说,国际汽车电瓶协会(BCI)规定,在常温下以1/2的额定冷起动电流值进行放电15秒,如果汽车电瓶电压为9.6V以上,这个汽车电瓶就通过了放电实验,是个健康的汽车电瓶。

  汽车电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逐渐老化,其老化的主要原因正是汽车极表面发生硫化、腐蚀,活性材料脱落,无法再进行有效的化学反应,这是绝大部分电瓶无法继续使用的主要原因。电导仪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测量极板表面的情况,判定其化学反应能力,并通过极板的变化来推断汽车电瓶容量的变化,从而判定汽车电瓶的健康状况。电导仪所进行的测试工作就是以汽车电瓶测得的实际电导值与汽车电瓶完好时的标准电导值进行比较,如果差异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判定该汽车电瓶需要更换了。

  4s店多数使用测内阻的仪器来检测电瓶健康程度。这种仪器检测准确率在95%以上,因为电瓶的健康程度与电瓶内阻有直接关系。

  如果电池内阻增加,那么启动电流必然降低,启动吃力。启动电压必然也会下降。当起动时电 池两端电压低于9.5V则判定电池不正常。这种情况只是电池容量有缩减,但是可以勉强启动车辆、但是启动次数降低、放电时间缩短。健康指数结论就是一般。如果出长途可以直接换掉,如果在市区也可以继续用一段时间。如果电池内阻较大,启动电流会非常小,低于电瓶CCA电流一半左右,那么基本没有了启动车辆的能力,必须要更换。正常电瓶内阻数值可以参照下表:

  这种仪器毕竟只是通过测试内阻来推断电瓶健康程度。因此也有数据不准确的时候,尤其在在批量检测电瓶时。

  但是如果在车上测试电瓶,准确率就高很多。

  而对于那些因为忘记关大灯、熄火后用电时间过久导致电量放空的电瓶,需要充满电后才可以测试出电池内阻高低。

  而有一些电池使用超过3-5年,最近偶尔出现启动困难、熄火后使用车载电器时间缩短,例如正常电瓶中等音量在车内听歌起码能听四小时以上,如果听两个小时就没电了、车辆不能正常启动,这时候测试的结果就是内阻增加、电池健康程度差,可以考虑更换新电瓶。

  内阻只是检测电瓶健康程度的一个参考数值,内阻仪在使用中也存在一定误差

  例如电瓶桩是否干净、氧化,内阻仪夹子是否与电瓶桩头接触良好等,这些都会影响仪器的判断能力。而真正要测试电瓶健康程度、容量等,可以采用放电仪来测试。

  蓄电池放电仪/测试仪原理很简单,就是直接对电瓶用电阻丝放电、记录放电电流大小,放电到截止电压的时间,根据放电电流×放电时间=电池容量,就可以计算出当前电瓶的剩余容量。例如某容量为100Ah的电池放电,以10A的电流放电,放到截止电压用了8小时,那么该电池当前容量为10×8=80Ah,容量缩水20%。

  而电瓶放电到亏电后,通过充电电流、充电时间也可以初步估算该电瓶的当前容量大小。同样的充电电流下,容量大的电瓶充电时间长一些、容量小的电瓶充电时间短一些。这与吃饭原理一样,胃容量大,吃的就多。胃容量小,吃饭就要少一些。但是放电测试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消耗时间、但是可换来精确的电池剩余容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4s店仍然在使用一种大电流放电的测试仪表。

  内阻增加的电瓶,放电电流小、放电时电池电压变化明显、下跌明显。因此根据这个特点就可以判断电池健康状态。

  表盘就是一个电压表,检测时打开开关后电阻丝接通(不得超过5秒),电瓶放电电流在100A左右,此时电瓶电压维持在10.5V~11.5V以上就是正常的,电瓶健康状态为一般。此时可以为电瓶充电,充电后测试结果仍然如此、那么说明电瓶健康程度为一般。如果指针电压在绿区,12V区间、那么代表该电瓶非常健康。如果打开开关电池电压高于7.2V低于10.5V那么说明电瓶需要充电后进一步测试。如果打开测试开关后电池电压一直在下降,甚至低于7V,那么说明该电池已经损坏。

  这种表虽然不能测试内阻,但因为是带100A的负载测试电瓶电压、其检测结果也是靠谱的。

  各位麻烦懂行的人看看这个维修价格贵不贵!急求回答!谢谢!

  没有百分百准,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如果蓄电池用久了会慢慢缩减容量

  现在那么方便。自己买个就完事。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