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海底的深度如果超过军舰锚链的长度,那么军舰如何在海上泊锚?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海底的深度如果超过军舰锚链的长度,那么军舰如何在海上泊锚?

  船锚就相当于船的刹车,军舰一旦需要固定某处停泊,那么一般就会进行抛锚,但是抛锚地不是胡乱选择,一般在海图上会有明确标注,选择的大部分是风浪较小,海底起伏不大的泥沙地形。船锚在被抛下以后,依靠自身重量沉入海底,在船移动之后会拖拽船锚在海底钩入土沙层,加之船锚拖地带来的一系列摩擦力就可以将军舰牢牢固定住而不至于被风浪带的到处跑。

  然而很不幸的是,全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达到3795米,有80%以上的海域水深都超过了500米,也就是说即使是美军航母,也只能在极少数地区进行抛锚,那如果要在水深几千米的深海抛锚,该怎么办呢?

  有些人会想当然得以为,增加锚链的长度不就够了,我只能说一句:too young to simple!大家都知道,船越大,所需要的锚链也就越粗,如果无限制增加锚链长度,那重量将是船体和起锚机无法承受之重!

  尼米兹航母1500米的锚链重量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0吨,如果需要在深度110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抛锚,锚链长度必须达到3万米以上,重量将会超过1万吨!别说起锚机根本带不动,就是放这些锚链也要占据太多空间,完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增加锚链的方法行不通,那该如何是好?其实军舰如果要在远海停泊,一般选择的就是佛系操作,直接找个风浪较小的海域,将发动机关停或者使其以最小功率运转,漂到哪里是哪里,反正到时候再开回去就是了,而且以远洋军舰动辄几千上万吨的体量,即使什么也不做,只要不是遇到台风,那也是任尔雨打风吹,我自巍然不动,根本不用担心翻船!当然了,一般军舰没事在远海是不会多做停留的,停在那干嘛?难道观光旅游钓鱼?

  除了军舰的佛系操作之外,现在一些必须在远海逗留的石油钻井平台、潜水器母船、海上救援船等还有更高端的玩法,这就是传说中的动力定位系统(DPS)!DPS系统主要是在船只或者海上平台四周安装若干个小型电力推进装置,通过中央电脑控制系统测算出当时海区的风速、洋流方向、速度,然后给推进器下达不同方向和不同力度的指令,通过提供给海上平台反作用力以此来抵消风浪对平台的影响,从而保持平台的相对位置固定!

  我国的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就配备了先进的DPS动力定位系统,因此不管是在近海还是远海停泊,即使不进行抛锚也可以玩转地游刃有余,不费吹灰之力!

  我们陆地上开车想要停下来只需要踩一脚刹车就行了,你们知道船舶在海面上想要停下来怎么办吗?很多人都说抛锚就可以了,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有的海域有几千米深,锚链即便全部抛出去也到不了海底,根本是不现实的。作为一名远洋商船的驾驶员,下面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不管是军舰,航母还是商船每条船上的锚链长度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它会根据船舶的吨位而确定,如果船舶很大,那么它需要很大的锚才能对其进行固定,自然锚链就会很粗,也会长一些。先说一下我们的商船,满载载重量20万吨,我们船的单个锚的重要就有11.8吨重,锚链有成年人的小腿一样粗。而我国的航母辽宁舰排水量为六万吨,单个锚的重量就高达五吨。现实生活中,商船的锚以及锚链都要比军舰的要大要重,毕竟船舶的作用不一样,商船要进行全球航行的,去的水域比较复杂。很多人认为一艘船上有两个锚,其实错了,每条船上都会有三个锚,安装两个,还有一个是备用,因为船舶在航行的过程中船锚丢掉的情况很常见,抛锚起锚的过程中,因为船锚起不上来最后弃锚的情况也很多,所以每条船包括航母都会有三个锚。

  其次:我们平常在工作中说锚链基本上不说多少米,而是以“节”为单位。抛锚的主要负责人是大副和木匠,听从船长的指挥在船头进行抛锚,我们船一般都是抛12节左右,每节的长度大概有27.5米。而对于航母来说每次抛锚基本上也就是七八节左右,其实抛多少节是根据该海域的水深进行决定的。辽宁舰航母的锚链大概有一千米左右,也就是35节左右,但是它实际能抛锚的深度也仅仅只有300米,因为锚链不可能垂直下水,也不可能垂直抓地,都是有很大的角度的。另外抛锚的时候一般都是抛一只锚,很少有船舶抛双锚的,因为船舶在海面上面受风和流的影响一直是旋转状态,抛两只锚的话,很容易锚链打结,最后起锚失败。

  最后:很多人也许好奇重达十几吨的锚,再加上锚链的重量,是什么东西能够把它收回来呢?我们专业术语叫做“绞缆机”,是一个很大的发动机制作的,一般小船上的绞缆机都是用我们拖拉机上的柴油机带动绞盘收起来的,而大船或者航母上就是相当于一间房子这么大的绞缆机收回了。很多人会问锚抛在海底里面,能够完全固定住船舶吗?答案是固定的,其实没有哪一个船舶能够完全把船舶固定住,即便是抛锚之后船舶还是会围绕着锚链移动的,只不过移动的速度很慢罢了。利用船舶不仅可以帮助船舶刹车,还能够稳定船速,比如当船舶渡过巴拿马运河的时候,即便是停车状态了,因为顺风顺水的影响船舶的速度还是很快,这个时候就需要抛锚放在海底,当船舶拖着锚走,这样速度就能很快的降下来了。

  第一步:抛锚的时候必须船长在驾驶台里面,船上的抛锚负责人就是大副,大副带领着两名水手来到船头进行备锚,在抛锚前船舶的速度必须很慢,否则很容易扯断锚链。备锚主要是打开绞缆机通电,打开止链器开关,把锚链放出来几米,然后用绞缆机上面的刹车把锚链锁死,让锚随时处于下抛的状态,当大副的对讲机里面接到船长抛锚的消息时,水手开始打开刹车,锚由于自身巨大的重力瞬间就能带动锚链落水。锚链落水的声音是非常大的,用震耳欲聋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并且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旦锚链断开,回弹过来,直接可以把人打成两截,所以一定要慎重。

  第二步:随着锚的下水,大副要趴在船舷上向水面望去,随时汇报锚链的状态,一般在航海职业中,用时钟表示锚链的方向,比如三点钟方向,十点钟方向等,供船长在驾驶台对锚链落水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大副除了汇报锚链方向外还要汇报有几节锚链已经下水了,怎么样去判断几节锚链呢?在锚链上都会用特别明显的红色油漆刷出一节的痕迹,大副在锚下水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着多少节入水,正确的汇报术语是“锚链十点钟方向,五节下水”,每下水一节就要报告一次,直到达到船长要求的锚链的长度,大副才能要求水手把绞缆机刹死。

  第三步:等抛锚完成后并不能立马离开船头,还需要留下一名或者两名水手对锚链的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出现锚没有抓地,走锚的现状。观察二十分钟后,发现一切正常就可以在船头的大桅上悬挂“锚球”了,锚球就类似于一个很大的螃蟹笼一样,为了吸引别的船舶的注意:告诉他船,我船已经抛锚,请远离。如果到了晚上,看不清锚球,就要开启锚灯,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船在抛锚,没有动力了,就会远离,避免发生碰撞危险。除此之外,虽然抛锚了,驾驶台时刻有人在值班,不仅是为了观察船位,避免出现走锚的风险,还为了防盗,因为船舶停在那里,可能会有小船靠过来,爬到我们船上偷东西。

  第一: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不管是什么船舶在大海深处是不允许抛锚的!即便是船舶主机故障,失去了动力也是不可能抛锚的,而是顺着风流任其漂泊。驾驶台里面需要加强值班就好了,因为辽阔的海面对船舶并不能构成威胁,当船舶漂泊的时候,轮机人员要加快抢修进度,船舶恢复动力之后直接就可以启航了。需要注意的是,当船舶在大洋深处失去动机随风漂泊的时候,白天一定要在船舶大桅最高处挂上失控的信号,让其他船舶注意避让,晚上一定要打开船舶失控的信号灯,避免与其他船相撞。如果倒霉,恰好在暗礁处失控了,又不能抛锚,只能任其船舶撞下去,没有其他的办法。

  第二:船舶抛锚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专业术语叫做“锚地”,在海图上都能看得到,一般会把锚地设计在近海海域或者航道旁边,而锚地的深度是经过测量后的,绝地适合船舶抛锚使用,另外不同大小的船舶也会有不同的锚地,并不是所有船都能抛一起的。规定出来的锚地区域还需要进行整理的,像我们修路一样对锚地海底进行抽沙整理,坚决不允许有礁石,因为一旦船锚抛下起勾住礁石,就很难再起来,最后只能弃锚。最理想的锚地,水深要求一百米左右,海底要求是泥沙混合状态,其实船舶抛锚是要收费的,毕竟锚地的保养需要费用。

  第三:如果在大海深处不能抛锚,突然发现人员落水,需要立马把船舶停下来该怎么办呢?首先如果真的是人员落水,会驾驶着船舶围绕着落水者转圈,然后找机会进行救助,如果非得让快速航行的船舶停下来,首先就要停车,虽然停车了,船舶还是因为惯性会先前移动的,然后倒车,让螺旋桨倒转,这样船舶就可以很快停下来了。然后就利用车和舵努力让船舶保持在原地不动。所以开船真的是一个很难的技术活,危机时刻只能用车和舵去避让,如果有刹车,也不会出现泰坦尼克号撞冰山的事故。

  其实我认为船锚的作用真的不是太大,也只能在锚地里面使用。开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因为现在都有高频,甚高频交流,特别方便。就类似于我们的对讲机一样,大家都在同一个频道上,船舶的动态随时在里面公布,大家提前协调好怎么样去会船,还是特别安全的。就怕的有些没有素质的人,在公共频道里面唱歌,聊一天其他的话题,占用公共频道,导致两条船的避让不及时,从而发生碰撞事故。

  其实在我国的捕鱼期,很多老外船员是不敢轻易来我国海域的,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近海的渔网特别多,渔船特别多,密密麻麻的,他们不敢走。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很多渔民占用公共频道,在里面唱歌,聊天,甚至打广告的都有。所以航海人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虽然你们是渔船,但也说航海的一份子,大家应该共同维护这个健康的航海环境。关于锚链你们了解了吗?我曾经一个同事,因为抛锚,止链器弹开,直接打断了一条胳膊。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航母的锚链越来越短,这说明航母原则上是不在深海区抛锚的,航母属于海军核心战舰从军事上来说要严加保护,不会无故在陌生海域抛锚!抛锚意味着被固定,太危险了!并且水下状况不明,海底状况不清楚贸然抛锚卡死在乱礁石堆里就麻烦了。

  虽然航母主机出故障概率很低,但不是没有可能,假设它在陌生海域故障必须抛锚,就需要使用声呐探测海底状况,如果水深合适和属淤泥质水底,航母就需要抛锚待援。

  如果水深超过了锚链长度或者水底礁石重生是没办法抛锚的,因为抛锚是有相当的技术含量的工作,搞不好只能斩断锚链弃锚…既然是没有抛锚的条件,航母咋办?

  其实,它可以利用反应堆低速自循环所提供的功率慢速航行,还不至于无方向的漂流,而常规动力航母通常会有八座锅炉和四台蒸汽轮机机组,如果出现一两台故障,其它还在运行就不会失去动力。

  地球表面积大部分都是海洋且大多是深海区,航母可以抛锚的地方并不多,也不能无限制的加长锚链,真的在深海不适合抛锚的地方出现了故障,它自身也能低速航行,并不是一点航行能力都没有,况且航母编队内其它的战舰可以拖曳它。

  所以锚和锚链要正确的使用才行,而包括航母在内的舰船,如果在深海不适合抛锚的地方出现故障,可由其它舰船暂时拖曳它低速航行,等待大型拖轮的到来…。

  基本上所有的船上都有锚,但锚并不是唯一的停泊设备,也不是一个可以随意使用的设备。对于军舰、货轮这样的大型船舶来说,只有在指定的锚地和码头停泊时才能按要求下锚。

  军舰船舶按大小不同,携带的锚链从几十米到300多米不等,长度不随海洋深度而变化。

  锚链以节计数,在我国标准中1节锚链长27.5米,英制单位为15英寻或拓(Fathom)。大船上有2个主首锚,民用船舶每个锚配锚链10~11节,长300米左右。大型军舰标准高,锚链12~15节,长300~400米;“尼米兹”级这样的十万吨级超级航母,锚链20多节,长640多米。

  特殊平台的锚链更长,例如海洋钻井平台,锚链长2000多米,能在1000米深海中下锚。同时钻井平台、科学考察船、海上补给船等特种船舶还有动力定位系统,计算机控制各个方向上的螺旋桨推力,使船舶精确定位在固定位置上,也是一种停泊方式。

  下锚不是扔下去就完事了,条条框框很多。要在浅水区,底质要好,沙石底最佳,其次泥底,礁石底质不行,起锚时容易卡住。港口锚地的海图上都会标注水深及海底底质情况,船长在下锚前也会用仪器测量实际水深。

  锚沉入海底,像一个大钩子钩住海底,锚爪扎进泥土,一段锚链平铺。锚的抓地力,锚链和海底的摩擦力,二者叠加在一起固定船只。

  锚链释放的长度约是水深的3~6倍。锚地水深十几到二十几米,超过30米属于深水抛锚,极限水深约85米。

  放出的锚链太长,重量太大,锚机拖不动,超过负荷就会损坏。再说深度太大,锚的抓地力也会减小,容易“走锚”。走锚会导致船舶移动,会导致碰撞事故。下锚要慢,太快了刹不住车,锚机在摩擦热量下冒烟起火,十分吓人。

  所以,以锚的使用标准和范围来看,一般军舰、船舶配备的锚链长度已经足够用了。

  军舰、船舶沿海岸航行时,水深有限,一般几十米深。当船舶跨洋航行时,大洋水深数千米,把锚链全抛出去也够不着底。这时船舶不会下锚固定自己,它们都连续航行,只要主机舵机不出故障,一般不主动停车。下锚也没用,锚够不着底,抓不住地就没有锚泊力。

  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舰船能通过气象雷达和天气预报提前得知,及时绕行。如果因特殊任务,不得不停航,也可以选择“漂航”。

  漂航时,舰船随波逐流,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漂航有危险,容易在波浪中失控,船舶横向受浪,横摇、横荡摇摆不定,可以放出一部分锚链,提高稳性。多艘舰船之间要拉开距离,注意观察,主机保持备车,必要时动车躲避。

  吨位较小的船舶,还可以用海锚固定,减小位移。海锚,也叫伞型锚,是一种帆布伞状中空器具,和降落伞类似。海锚系在船上,抛下海后下沉膨胀,兜住海水,利用海水重量和阻力固定船只。

  综上种种,军舰、船舶携带的锚,只能在特定环境和海域中使用,不是随时随地有效的。在水深数千米的大洋中,舰船还是保持动力,快速通行方是正途。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平常我们停车要拉手刹,大卡车停车也要拉气刹,飞机停机要驻轮,船舶停靠码头要抛缆绳,那轮船在海里出故障或者停船的时候该怎么保持自身的位置呢?那当然是抛船锚了。

  别说水深超过锚链的长度了,就是超过锚链长度的1/5,无论是军舰还是民船,一般都不会下锚!

  根据科学计算和水手经验,最佳抛锚深度与锚链总长度的比,至少是1:7。也就是说,140米长的锚链,其能够抛锚的最大深度为20米。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那么长的锚链只是个摆设?这未免也太浪费了吧……

  别急,让我来解释一下。

  先来看一组数据。美国最先进的航母,排水量10万吨的“福特”号,其锚链也不过439米长,而这已经比同样排水量的尼米兹级航母,长了106米(333米)。同时,福特用的锚单个重30000磅,也就是13.6吨,只有尼米兹的一半(60000磅)

  别光看热闹,这组数据其实证明了一个结论——锚泊的关键在于锚链,锚仅仅是为了固定锚链,而不是固定船体!

  这个结论可能不太好理解,请往下看。

  锚是用来“勾”住海底的,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吧。理想的抛锚地,海底一般是沙质的,这种条件下,让仅仅嵌入沙土一两米深的锚(中小型军舰还没这么深),就能够拖住一艘航母,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实际情况应该如下图所示。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锚的角度由锚链来控制,需要让锚抓地的话,锚链就必须沉入海底,否则锚是不可能钻下去的。因此,锚链的远端必须完全平铺在海底

  锚链平铺在海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利用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和它自身的重力,来固定船身。而此时,传导到锚的拉力就变得很小,正因如此,一个10几吨的“小”锚才能够最终固定住一艘10万吨的大航母。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足够长的锚链沉入海底,那么就没有足够的拉力来固定军舰

  那么,多长的锚链才算是足够长呢?前面已经说了,就是7倍于海水深度。

  以福特号439米长的锚链来算,除去最后两节共计55米不能使用外,其可用长度为384米,最大锚泊深度为384 / 7 = 55 米。即便采用1:5的极限抛锚方式,深度也不过77米。

  不过,福特号的最大排水和吃水与尼米兹差别不大,理论上讲,二者对锚泊的需求是一样的。福特号的实际最大锚泊深度,应该与尼米兹一样,即(333 – 55)/ 7 = 40米。

  也就是说福特439米的锚链和13.6吨的锚,其效果与尼米兹333米的锚链和27吨锚是一样的。所以这里也可以认为,福特号是通过放出更长的锚链,来抵消锚的重量减轻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补充内容】严格来说,锚链的长度单位不是米,而是节(不是表示速度的那个节)。一节锚链有很多链环组成(尼米兹为57个),长度为90英尺,约为27.5米,每两节之间由可拆卸的连接链环相连。尼米兹的锚链为12节,而福特则为16节。下锚时,水手也是按照释放多少节来进行操作(连接链环处有节数标记)。

  实际上,无论尼米兹还是福特,都几乎不会在超过30米的海里锚泊,它们都有固定的一些泊位,一般深度大约在20米左右。至于说随便在哪里抛锚,那是想多了,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那如果海水深度超过设计锚泊深度时,硬要抛锚停船会怎样呢?如果这样做了,那么由于锚链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必然会导致锚被军舰拖着跑……轻则不能固定舰身,重则损坏锚爪锚杆,然后要是漂远了,勾到不该勾的东西,比如说卡进岩缝、拉断光缆,就会酿成大祸!

  所以,在水深超过锚链长度1/5的情况下,军舰是肯定不会进行锚泊的,更不用说水深超过锚链了。

  但是,在海上不锚泊的话,军舰岂不是会“随波逐流”?那是肯定的,在海浪不大的时候,一晚上漂个几海里到十几海里根本不算事儿,漂出去几十海里也不是不行,只要做好观察,别破坏了队形就好。

  实在不行,那就开个慢车不断纠偏吧。

  (注:本文以军舰常用的霍尔锚为例,锚链也仅以一条来计算)

  谢谢邀请!

  军舰上按照标准配置的锚链其实已经非常长,舰船锚链的单位为“节”,一“节”的长度是15英寻,折算公制为27.5米,根据舰船大小,通常万吨级军舰的锚链长度为16节,即440米(3万吨以上的19节,即522米。作为参照,台湾海峡的最大深度才不过80多米),这个长度在中远海的正常锚地下锚实际上已经绰绰有余(下锚时锚链伸出量计算公式是 3D+90,D即满朝时的水深),所以很少会遇到军舰在锚地下锚锚链不够长的情况。

  至于一些特殊海域,诸如在非锚地的大洋深处,水深动辄千米左右,在这种海域军舰如果要在海上停泊,通常采取漂泊法。即不下锚,而直接停船在海上,如果是多艘以上军舰,则相互间需要保持安全距离。

  除了纯粹的漂泊外,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下浮锚,即海锚(sea anchor)。这种锚实际上是一种漂浮物,并不抓到海底,而是漂浮在海面,通常向舰首方向外布放。当军舰在海上停轮漂泊时,借助这种浮锚,可以减少横摇,通常在遇到风浪大时使用。小风小浪时,直接漂泊就可以。

  答:海底的深度如果已经超过军舰锚链的长度,那么军舰是不可能下锚的。

  原因明摆着,锚链接触不到底,抛下去也没有用。

  当然,这个问题可以继续往下追问:那么,为了使舰船无论航行到哪里锚链都能接触底,能不能把锚链增加到足够长的长度呢?

  回答是不现实。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浅显的道理:抛锚后,锚爪要抓紧海底的泥沙,锚链就不是垂直于海面——垂直海面,就等于垂直海底,无法抓紧海底的泥沙。实际上,船在锚抛下以后,继承前驶,而锚爪依靠自身重量沉入海底,会因为船的移动而与海底形成一个倾角,从而钩入土沙层,再加上继续下地的锚链拖地,产生一系列摩擦力,从而将舰船减速为零,最终停下来。

  这个时候,锚链与海面成一个倾斜的锐角,即链长必须是海深的三倍以上。

  要知道,全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达到3795米,其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在11000米以上,那么,要满足为舰船无论航行到哪里锚链都能接触底,就要求锚链必须达到3万多米以上的长度。

  天哪,这是个什么概念?

  以号称拥有世界上最长锚链的美国尼米兹航母的锚链来换算一下,该锚链长1500米,重量为500吨。

  那么,3万多米的锚链,重量岂不要达到上万吨?!

  这样的锚链,不但造价惊人,单让舰船运载上这样的大家伙而不会发生侧翻,就是奇迹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不会侧翻,起锚机也根本没法起锚。

  稍微想一下,锚链下放越长,起锚机受的拉力就越大,一旦超过其承受极限,就会失控,最终锚断机毁,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锚链的长度有限,在深海区,如果要停航,要么是直接关闭发动机,让舰船在深海中浮;当要重新起航时,就由导航指引回到关机地点,按既定路线行驶;要么就是不关发动机,让舰船保持原行路线减速航行。

  实际上,就算锚链的长度可以够得着海底,也不能随便下锚的。

  您想想,如果是不明海域,海底下是暗礁区,一旦下锚,锚卡在了岩石缝里,舰船是停了,但要重新航行了,锚起不来,怎么办?

  弃锚?

  一根锚造价昂贵,损失惨重哪。

  甚至,如果海底装有光缆,您这一下锚,锚把光缆钩断了,这损失就是天文数字级别的了。

  所以,海面上可以抛锚的地方,都是事先探测和规划好的,就跟地面上的停车场类似,无论军舰还是其他什么轮船,都必须在指定的锚地和码头停泊时才能按要求下锚。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能够在海洋中占据优势,开始重视自己国家海军上的发展,毕竟未来制海权将会与制空权一样重要。因此,海军当中越来越多的军舰被建造了出来,比如航母、驱逐舰、护卫舰、两栖攻击舰等,这些军舰都能在海战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军舰在海洋当中航行的时候需要在海平面停泊的时候,是需要依靠船锚装置来驻停的。而船锚的作用就如同汽车当中的刹车,它一般由锚端莲节、中间链节和末端链节等组成。首先我们先来看下锚链,一般万吨以上的军舰约12节标准锚链,每节长度在27.5米作用,而12节的长度大约在330米左右。虽然锚链的总长度一下超过了300,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能万吨左右的军舰抛锚的海区深度一般最深也就是100米左右。因此,军舰下锚的海水深度一般不会超过船锚总长的三分之一。

  由于地球上有很多非常深的海洋区域,有些深度达到四五千米,有些深度或超过万米。如果在海洋中停靠,海底的深度如果超过军舰锚链的长度,那么军舰如何在海上泊锚呢?

  遇到这种情况之后,很多人会说,把锚链建造长一些不就行了吗?这个方法完全是不可行的,如果无限制增加锚链长度,其重量不仅会影响军舰的重量,更会容易会绊到障碍物,一旦锚链被卡住,那么就必须要抛弃的,虽然锚链是铁打造的,反观锚头就不一样了,而锚头可是非常贵的。

  其实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在停船不一定就要抛锚的,一般港口外才有固定的锚位,锚区的选择都在浅水区,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一旦在海洋中深度停下,那么就说明这艘军舰在海洋中燃料不足,或者是军舰遭到了故障。就算遇到了以上问题,军舰完全也不需要关闭动力系统,也不用完全抛锚,可以放出一部分锚链,提高稳性。除了以上情况之外,在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舰船能通过气象雷达和天气预报提前得知,提前绕行。

  在海洋深处停靠这种说法其实是非常不靠谱的说法,在海洋中航行一般是不会抛锚停船的,就算真的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停船,那也会向最近的国家进行申请,找到一个港口停泊。毕竟军舰在深海停留,300多米左右的锚链对于深海深度来说根本没有用。

  总体来说,军舰在一般情况下只在港口或者浅海区利用船锚停泊,在深海地区,如果不是遇到非常大的情况,军舰根本不会在海洋当中停靠的。一旦停靠碰见最不想遇到的情况,那么不仅需要面临很大的安全隐患,还要面临非常大的损失。

  利用锚和锚链的系留力,使舰船安全停泊的行为,就是海上泊锚,军事上又称为抛锚,水面舰艇除了进港靠泊以外,有时避风、外访时等泊位、或等引航员、或候潮等,常须抛锚停泊,抛单锚不行时,就采取抛双锚的方式,一般总是会成功。

  但有时也会有特例,譬如在茫茫大海行驶时,海底深度远远超过了水面舰艇的锚链长度,是非常正常的,海洋平均深度肯定超过军舰上数百米长的锚链长度。

  在动辄水深超过千米的海洋上,舰艇如果要海上停泊,就会选择飘泊法,即舰船不下锚,而是直接在海上停船,随风随洋流漂泊,倘若有数艘军舰,则相互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然,漂航中舰船的主机则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以应付有可能突遇的风暴、洋流、台风等恶劣海洋气象状况,保持舰船的稳定与安全,以便舰艇极时作出规避动作。

  此外,舰艇也可选择下浮锚,此猫又称海锚,就是一种漂浮物,并不抓探到海底,而是漂浮在海面,一般布设在舰艏方向外,借助此种浮锚,可以减少舰艇的横摇和摆动,通常遇到风浪较大时才会使用。

  水面舰艇的锚链长度实际上与其排水量成正比,舰艇排水量越大,其锚链长度就越长,相应的锚链重量也越大,舰船锚链计算单位为节,一节的长度折算成公制约为27.5米,根据舰船大小,一般万吨级舰艇的锚链长度为16节左右,也即440米的长度,此长度在近海的正常锚地下锚实际上已经够用了,譬如台湾海峡的平均水深为80米。

  水面舰艇在海上航行具有固定航线,且都是提前规划好的,即便战争年代,也根据海图上标识航行,否则胡乱抛锚链,遇到海底礁石就出烦了,舰船锚链被礁石钩住拉不上来,遇到紧急情况时,就只能选择弃锚保舰了,安全才是舰艇第一要务。

  综上,水面舰艇在浅海区会采取锚泊,在深海区域则基本上都是漂泊,因为锚链不可能建造得非常长,给每艘水面舰艇装备一副长达千米的锚链,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来不便在舰上收放,二来重量非常沉,三来价格也不菲,一般数千吨的水面舰艇也就二、三百米长的锚链而已。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