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如何评价院士欧阳明高:「车能跑1000km,几分钟就能充满电,还很安全,以目前的电池技术不可能」?玩具车4.8v的电池可以用6v的充电器吗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从电池和充电设备两个层面说。电池不好说,是有可能的,但应该没这么快,可能要5年10年,才可能做到10-20分钟充1000公里续航的容量。

  然后,充电设备,目前国标设备是60Kw,其他国产品牌有120kw150kw的,特斯拉的V3说是250kw,相信下一阶段就是欧洲几家做的350Kw。

  350kw,大致可以理解为1小时充350度电。

  跑1000公里,大约需要120到200度电,按已经出现或者说准备出现的150度电池来说,去掉90%以后的涓流,再去掉要剩余5%,剩下125度,是可以跑满充电功率的,大约可以跑700-900公里,可以了。

  350kw的功率,充150度电池的中间125,理论上可以全程满功率,大约14分钟。如果能做成两个充电枪同时充,8分钟是可以实现的

  这应该是近3-5年比较可能实现的。再多只能实验室了。

  利益相关,长期从事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开发,现在虚的太多,说点实的,也只说实的!

  自从欧阳教授这话出来,瞬间引爆了手机里各个微信群和朋友圈,不管是技术交流的、新能源行业研究的等。

  之所以这话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究其根源是近期几家车企发布的新产品、新品牌或者新技术打出的口号都是1000+km续航。不管是蔚来的eT7、上汽的智己汽车、广汽的埃安,甚至包括比亚迪的混动,打出的都是综合续航1000+公里……似乎,进入2021年的电动汽车产品或者企业,没一个1000+的续航,都不好意思说这是一个新产品!现在电动汽车行业的资本气息越来越重了,得正正了!搞得大家现在一脸懵B,孰真孰假,难以辨别,且听老王的。

  1、1000+公里续航这个现象是浮夸了吗?

  (1)蔚来eT7:蔚来刚开始让大家觉得浮夸的是打了个“固态”电池的哑谜,导致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性瞬间引爆了行业,当然,也导致短期资本看好固态电池,看空电解液企业。但现在已经慢慢的回归正轨,只能说,资本,真的的容易被操控!回到1000+km续航这个问题,蔚来计划在2022年采用150kWh的电池,如果折合百公里电耗大概在15kWh,以蔚来ET7的车身大小和Cd0.23的风阻系数,NEDC工况达到1000+并无不可。

  (2)上汽智己:上汽智己在品牌发布会上未喊出1000+的口号,但是在之前的发布会中提过1000+km续航。上汽智己搭载的电池最大为115kWh,如果按照1000公里续航来算的话,百公里电耗11.5kWh。智己首款轿车的车重跟蔚来类似,虽然上汽的三电技术确实有很大优势,但是接近两吨的车实现11.5kWh的百公里电耗,有点困难。所以大概率是按照“近”1000公里来宣传的。

  (3)广汽埃安:广汽这1000公里有点像是硬着头皮上的那种,因为前有蔚来和上汽,不标个1000估计没人看了都。广汽的重点在8分钟充到80%,这是一个很讨巧的说法,提高充电效率的手段是提高充电功率,提高充电功率可以通过提高充电电压或电流实现,现在产品大都能满足30分钟充80%。但是如果把电压提高一倍,可以15分钟充到80%,如果把电流在提高一倍,那只需要7分钟。这些,除了与电芯能力有关系,跟充电网络也相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至于续航1000公里,提高电池电量就可以达到,比如跟蔚来eT7一样。

  2、真的要实现1000+km续航有什么难度?

  欧阳教授说的非常中肯,因为当前的电化学技术状态并没有质的突破。大都是通过一些局部的结构创新来提高体积密度(CATL的CTP结构和BYD的刀片电池),或者能量密度(智己的掺硅电池和广汽的石墨烯基电池)。而这些创新,都不是从本质改变电化学技术,所以可以理解为基础基本没变。

  所以当前提高续航的主要手段都是增加电池可用电量。电池电量的提高带来的问题大致有如下几个:

  (1)成本增加,这也是欧阳教授原话的重点,基础不变的情况下,成本必然增加!

  (2)车重增加,车重增加带来的就是能耗的增加,车重对于续航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3)电池空间体积的增加,空间体积的增加意味着电池变大,在车辆结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会影响整车对于电池的碰撞安全性防护

  (4)安全性的影响,其实老王最担心的是某些企业为了增加电池的体积密度(在一个空间里塞近进更多的电芯),可能会牺牲电池本身的强度……算了,这个问题点到即止,有机会再细说

  所以,你看,回到1000+公里续航的问题上,不难实现,只是会牺牲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而已。

  3、实现了1000+公里的续航能怎么样?

  站在老王的个人的角度,其实必要性真的不大。原因有三:

  (1)就算实现了1000+公里的续航,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动汽车里程焦虑的问题。电动汽车里程焦虑的本质是补能焦虑,而不是续航焦虑。如果充电跟加油一样方便,那么这种焦虑可极大的缓解。所以,哪怕你开个燃油车只有400km的续航,你也不会有焦虑,因为你知道,附近不超过10公里,就会有一个加油站。

  (2)日常用车大部分人都用不上1000+续航。大部分,包括看文章的你。经调研一个出租车司机平均每天的车程大概300km,上海大部分人上下班通勤距离差不多60km左右,所以1000+公里且不论是否真实,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必要性不大。不过,咱国人有一种情怀:我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卒!

  (3)如欧阳教授说的,成本不低。长续航有长续航的优势,但是也如同上面说的,也会存在一些劣势。孰优孰劣,全看个人取舍,毕竟,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最后,

  欧阳教授的话,个人理解并不是针对谁。不过作为电动技术行业里比较资深的学术研究人员,说了一句中肯的话。毕竟,搞资本投资,可以飘;但是搞产品,还是必须尊重最基本的科学。

  现在的电动汽车行业,资本化气息越来越重,确实有些浮夸和盲目了!

  其实电池技术是个很专业的领域,超过绝大部分网友的认知了。就会出现这个问题。

  提到电池充电,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高电压高电流,往电池里冲就是了。加速充电就应该像踩油门那样简单,然而这么想问题的人对电池充电的电化学过程是一无所知的。

  既然嫌四五百的续航里程短 ,那就堆电池呗,1块一百公里,那堆10块不就一千了?这就叫线性思维。

  这么想问题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啊,这是个普遍问题,有些问题随便一个谣言,专业人士就需要一大篇文章才能解释清楚。这就是造谣容易辟谣难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里,其实很多人读文章的时候稍微长点的句子就会产生理解问题,断句断词能力都有问题,这种现象本质来说就是阅读做得太少,离开学校久了 ,这方面能力会产生退化的。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天天刷抖音,刷刷热点新闻,阅读鸡汤短文,实际上这些行为都会加速退化人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实科学家说话一般都很严谨的,不要畅想未来,人家也说了目前的技术不可能。电池技术已经瓶颈好几十年了,无数的科学家都在想办法攻克这样的难题。电池技术的改变,绝对是诺奖级的技术难题。没那么简单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电池就是炸弹,你对炸弹太粗暴了,那它炸你没商量。

  如果就单纯的开脑洞,那我还想在车上装核电池呢,一劳永逸,一颗电池开1000年,电量永不枯竭这多牛逼,充电桩都不需要建了。

  院士这么说,就是把相对普通人比较高深的基础物理理论,以相对浅显直白的话说出来,让广大普通人能够理解。说白了就是以目前基础物理学没有大突破的情况下,电池性能也不可能有突飞猛进的进展。就像目前的宏观尺度物理学,没有大的突破情况下,光速就是一个极限,不管人类设计的火箭如何先进,推力如何加大,速度永远只能接近光速,可以无限趋近,但是无法超越。目前的电池技术也是如此,说实话现有的电池技术,个几十年前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就是正负极材料以及电极封装方式有所改进,但是这种改进越来越接近现有基础物理的极限了。比如,电池快充技术,现有的几个厂家,用上了60W甚至100W充电技术,但是实际上是采用双电芯双极耳甚至三极耳,就是因为电流再大,就触及到基础物理学的极限,电线本身的发热就足以产生危险了。总之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基础物理学划定的框架内,你可以通过不断改进去提高上限,但是总有一天会触及到基础物理学的天花板,这个时候就需要基础物理学有大突破,才能给以后的改进提供上升空间。就像《三体》里面说的一样,锁住了人类的基础物理,就限制了人类未来发展的上限。

  这个院士可以找相关企业讨论,技术交流,不管可不可能,我们都是希望是可能的,对于国家对于消费者都是希望有的

  起码终于有个人物实话实说了!不好吗?

  如果能做到那如你所说的水平的,那在基础化学、物理学领域里绝对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如何评价院士欧阳明高:「车能跑1000km,几分钟就能充满电,还很安全,以目前的电池技术不可能」?玩具车4.8v的电池可以用6v的充电器吗

  

如何评价院士欧阳明高:「车能跑1000km,几分钟就能充满电,还很安全,以目前的电池技术不可能」?玩具车4.8v的电池可以用6v的充电器吗

  

如何评价院士欧阳明高:「车能跑1000km,几分钟就能充满电,还很安全,以目前的电池技术不可能」?玩具车4.8v的电池可以用6v的充电器吗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