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久经考验的战士,共和国主席的临终遗言,短短九个字,洋溢着对真理的追求;充满着对正义的必信;对人民的殷殷希望;对祖国的耿耿忠诚!每当我们读来,不禁黯然泪下,感慨悠悠,思绪绵绵……催促人们奋进,激励我们向前!

 

  △于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逝世,享年71岁。

  ——※11月13日于长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受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因病在北京逝世。周总理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高尚的一生,他为国为民,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周总理为了人民群众和国家日以继夜的辛劳,身体却早已被病魔摧残,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了解放军305医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期间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而这段时间周总理约人谈话220人次,公开会见外宾65次,主持或参加会议32次。

  被病痛折磨的周总理,依旧凭借强大啊毅力参加各项工作,终于在1975年9月他的病情已经严重到不得不住院治疗的地步,然则谁曾想到,敬爱的周总理就再也没有离开医院。

  1975年12月,周总理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每天身上都插了七八条管子,用来输液、输血、排液等,但是他的头脑很清晰。在12月份的一次昏迷过后,周总理醒来,他用细微的声音问道:“主席,主席身体怎么样?”旁边的人回答说:“没有大的变化。”他又问:“刘帅、身体……”周总理还没说完,他已经没有力气说下去了。

  周总理醒来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关心自己,而是关心主席和刘帅。周总理和毛主席是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一起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几十年;周总理和刘帅自武昌起义便相互认识,刘帅敬佩周总理的伟人,周总理信任刘帅的军事才干,两人也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样是12月份的一天,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了奶奶。周总理和邓奶奶自”五四运动“时相识,从此两人一起走过了几十年革命的风风雨雨,两人的爱情是世间的楷模。

  周总理为国事操劳,邓奶奶则悉心招呼周总理,然而当邓奶奶看看躺在床上憔悴不已的周总理时,内心伤心不已,而又不能表露。当周总理醒来看到邓奶奶时,周总理说:”小超,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邓奶奶点了点头,说:“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他们都没有说,他们彼此都知道对方想说什么,所以他们把肚子里的话都带走了。

  1976年1月1日,即周总理逝世前八天,这天周总理把身边的人都叫了过来,面对昔日朝夕相处的秘书们,周总理说了最后一句话:“你们都来了?向家里人问好。我累了。”随后,周总理又陷入了昏迷之中。

  周总理的一生情情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但是他从来没有说个一次“累”。

  即使是周总理身体瘦的只剩下76斤的时候,周总理依旧坚持工作,依旧接见外宾。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说他要”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他做到了这一点。

  周总理的去世前的遗言,他关心并肩作战的战友,关爱风雨同舟的妻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出了“我累了。这三个字包涵多少辛酸,包涵多少委屈,但是周总理都不在乎。我为我们祖国、我们民族有周总理这样的伟人,这样的领袖而骄傲、自豪,最后只想对周总理说:”总理,您辛苦了。“

  历史上著名的遗言太多了。汉高祖临终手敕太子文,汉文帝,汉武帝遗诏,曹操临终遗令,刘备遗嘱幼主,武则天崩前遗制,文天祥遗书,李白遗诗《临路歌》陆游临终《示儿》诗,唐伯虎的绝笔诗,刘基(刘伯温)遗嘱二子,苏东坡遗嘱,屈原绝命词《怀沙》包拯《家训》嘱后事等。还有近代的蔡锷遗电,宋教仁遗嘱,孙中山嘱国事。太多了,只能从简说几个。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大诗人,绍兴中应礼部试,力为奸相秦会所黜,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先后任镇江通判,最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在宋金斗争中,他坚决主张抗战,嘉定二年除夕,陆游与世长辞。临死仍不忘收复中原。作《示儿》诗,嘱咐儿子进行家祭时,不要忘记把王师北定中原的消息告诉自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唐伯虎,明代画家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与沈周、文征明、祝允明等为友。后因会试时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罢黜。此后致力于绘画,以卖画为生,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画多以花鸟为主,善书法、诗文。唐伯虎晚年多病,公元1522年秋,应朋友之邀,游历山东,见到苏轼《满庭芳》真迹,伤感致病,如这年的十二月与世长辞。临终令沈氏拿来纸墨,写下四句绝命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这首绝命诗,在《唐伯虎全集》

  卷三,可以找到。近代的,说说宋教仁和孙中山。宋教仁,近代民主革命家。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未成,流亡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初在上海参加创办《民立报》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同盟会改组为后,任代理理事长。1913年3月,国会开会前夕,被袁世凯指使的赵秉钧刺杀于上海。刺后请黄兴代笔,发给袁世凯的一封电报。希望袁世凯能够,开诚心,布公道,保障民权。显示了他临死还不忘民主,坦荡的胸怀和革命精神。孙中山,中国最大的山,被后世尊称为国父。名文,字逸仙,广东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革新政治,被拒绝后,组织了华兴会。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他主持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八月同盟会改组为,他被选为理事长。两次革命失败后,他流亡日本。1914年成立中华革命党,发表《讨袁宣言》1916年在次发表《讨袁宣言》。解散国会时,拒绝约法。他在广州时曾领导护法战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5年3月12日,北上北京讨论国事,不幸因病逝世,临终时留下《致苏联遗书》、《家事遗书》、《国事遗嘱》这些都是孙中山在病重时口述,由汪精卫,罗鲍庭代笔。《致苏联遗书》中他希望苏联能以良友及盟国欢迎强盛独立的中国,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家事遗嘱》决定将遗物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并且要求儿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国事遗言》则要革命同志,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临终的遗言,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明国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这些收录于《孙中山全集》第十一卷可见。他临终发出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一直激励着革命的人们,不断努力,继续前进!???

  

最坑的遗言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也有11日的说法),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宫殿中,战争之王亚历山大大帝的生命即将走进终点。他虚弱的躺在床榻,那双曾紧握世界的手终归握不住时光,看着来送别的伙伴们,大帝依然对生命充满眷恋。

  亚历山大倒下的如此突然,以致于最紧密的伙伴都措手不及。就在几天前,32岁的他还和朋友一起饮酒聊天,几天之后,这些朋友不得不聚集到床边为他送行。而且他的伙伴们必须得到一个答案——帝国由谁继承?

  大帝尚没有子嗣出生,即使怀孕的王后生出子嗣,一个婴儿也无法掌握如此庞大的帝国,最理想的方式是由一位将军来继承王位或者暂时摄政。可是大帝的团队结构非常具有东方智慧,这个团队里没有二号人物,却有一大堆三号人物。

  马其顿的佩尔狄卡斯、希腊的克拉特鲁斯、埃及的托勒密、波斯总督塞琉古、副官菲莱泰罗斯等人均有资格角逐这个继承资格。当伙伴们问起帝国由谁继承的时候,大帝吐出了改变历史的单词——最强(t?ikratist?i),然后溘然长逝......

  这个遗言堪称史上最坑,因为那个单词的发音和希腊将军克拉特鲁斯的名字极其相似,于是克拉特鲁斯坚定认为继承者是自己,其他人则坚定认为自己才是最强的那个。问题在于最强这玩意靠嘴炮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开打呗!

  亚历山大的帝国瞬间分崩离析,一票将军开始死磕,最后事实证明最强的那个只有亚历山大,将军们打到最后也没法复制他的统一,那个有机会流传下去的帝国就这样一代而终.......

  东汉建安25年正月,一代枭雄曹操率军从汉中返回了洛阳,他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有太多事情放不下的人妻爱好者写了一份堪称史上最逗逼的啰嗦遗书。然后在23日病逝,终归未能将天下重归一统。他的遗书是这样的:

  昨天老夫半夜就醒了,觉得有点不舒服,熬到天亮才混了碗粥喝,喝完之后出了一身汗,又灌了点当归汤。

  我在军队里推行依法办事儿肯定是对的,你们得坚持;至于没事儿发点小脾气、犯个大错误啥的就别学了,我也觉得丢人。

  现在天下乱糟糟的还没安定,古代那些礼法啥的就别整了,太费钱。可有一样啊!我有脑袋疼的毛病,你们先帮我把头巾给戴好,我挂了之后就穿现在这身衣服了,不用特意定做,手头真的不宽裕。千万别TM忘了。

  文武百官到我灵前哭丧的,嚎个十五声意思意思就得了,等我埋好了,你们就把丧服脱掉,该干嘛就干嘛去。驻防各地的部队就别离开驻地了,万一被刘大耳朵搞一下子不值当,官吏们都干好自己事儿,也别过来凑热闹了。

  下葬时候就穿平常的衣服就行,埋在邺城西边的山上,跟西门豹的祠堂挨着。千万别陪葬金银玉器啥的,我养的摸金校尉我知道多厉害.....

  我的婢妾和伶人都很勤苦,就让他们住铜雀台上吧,好好善待他们。在铜雀台中间放个六尺长的床,挂上灵幔,早晚供上点肉铺啥的,我这人嘴馋。每月初一和十五就让他们对着大床唱歌跳舞,俺是真喜欢艺术的.....

  你们没事也常上铜雀台来,站上边就能看到我的墓地,重点警觉摸金校尉之流。我房间里还有点进贡的香,给我那几个媳妇分了吧,好歹留个念想,就别拿来给我烧了,确实挺贵的。

  另外各房的人要是闲着没事就学学编鞋子卖,刘大耳朵的生存技能还是靠谱的。我这些年当官得的绶带你们在一个库里放好,我的衣服和皮草可以再找一个库房安放。要是实在没地方安置,你们哥几个就分了吧.....

  以上就是魏武《遗令》的白话文版,我是没啥话说的,只能表示老曹大抵真的不想死,这份磨叽劲怎么看都像个老太太....

  历史上著名的临终遗言不胜枚举,那些耳熟能详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哀婉凄美的临终遗言。

  “虎门禁烟”的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大家都一定知晓,他有亇女儿名叫林普晴,是三女儿,自幼聪明伶俐,能诗会画,長大后文武双全,是亇贤淑端庄,知书达礼的女子,后嫁给表兄沈葆帧。婚后,林普晴辅佐丈夫读书理事,夫妻俩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丈夫后来入朝当官,曾任两江总督。

  自古红颜多薄命,林普晴因积劳多病,于1873年中秋之夜病逝家中,享年53岁,她命运中巧合的是生在中秋,逝也在中秋。

  临终前林普晴写下一幅高洁的自挽联,也是临终遗言留给丈夫和女儿,下面是哀婉凄美的自挽联。

  上联: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若他年重结絲罗,莫对生妻谈死妇;

  下联:我从严父戒哉,小妮子终当有母,倘异日得蒙撫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上联是嘱咐丈夫:我死后,丈夫你一定要续弦,续弦后切莫在新妻子的面前提起我。

  下联是嘱咐女儿:母亲我从小受父亲教导,懂得做人的道理,我死后女儿你应该还有继母,今后你得到继母的撫养,你一定要把继母当亲娘一样看待。

  这幅自挽联,也是临终遗言,虽字面上无悲楚之语,但读来令人潸然泪下,感怀林则徐女儿的高洁胸襟。

  不知大家读后有何感想。

  春秋时的战国五霸之首的齐公。因宰相,著名的军事政治家管仲,临终曾郑重提出;请齐公远离开方,易牙等三人。开方原是小国君主儿子,因慕名来给齐王驾车。管仲说;世上人没有不爱名声的,开方虽是小国君主的儿子,那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做车夫?肯定有更大的企图!易牙曾经把亲生儿子蒸熟了给齐王吃。管仲说;连亲生儿子都舍得蒸了。这种人千万远离。还有个人,为了崇拜齐王,把自己阉了,来服侍齐王,管仲说;世上人最爱的莫过于自己,他连自己都阉割,肯定有很大的企图,这种人千万别相信!齐王当时答应了,后来又想他们,把三个又招回来了,结果三个人串通,把齐王弄死了。这是说;人性的真假,一个人连自家人都不珍惜,绝不会珍惜别人!

  赞成和拥护的话:好在历史是人民

  书写的!人民心中有杆秤!功过是,对错成败,老百姓自有评判!

  看到这个题目,一下就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临终遗言。

  在中国所有的文人当中,甚至,在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当中,鲁迅,无疑都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个。

  这不仅在于他那与众不同的老辣文字,以及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找不到一个像他那样审视中国国民性的思想者,所以,徐志摩说鲁迅是“中国的尼采”,而北大教授刘半农更是赠给鲁迅一副联语:“托尼风骨,魏晋文章”;而且在于,连遗言、这人生的最后遗响,鲁迅先生都是与众不同!

  鲁迅先生(1881-1936)

  在如今这个宣称张扬个性的时代,仿佛全民都是文化人,用最粗劣的文字,任意诋毁和撕裂我国历史上的伟人,似乎已经成了一大潮流。据说,这是借名人上位的最便捷有效的一种途径。比如:说司马迁任意篡改历史、说岳飞不是英雄、说鲁迅不伟大甚至整个二十世纪都没有伟大的文学家因而自己义不容辞地为整个二十世纪的文学写了一份悼词等等等等。

  你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应了咱老百姓的那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有意思的事,在汉文字中,鸟,有时候也读“diao”。

  乌鸦坚持耍说自己的一袭黑袍比凤凰的五彩锦衣还要美丽,谁又能把它的长嘴捆上呢?

  鲁迅活的岁数并不大,56岁,跟“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的王国维(1877-1927)享寿差不多。鲁迅很赞成王国维做学问的功夫。他不仅以“老实得像根火腿”这样的话称赞王国维的朴实木讷,而且说:“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见鲁迅《热风·不懂的音译》)

  说到王国维,就不能不提清华国学院、不能不提清华国学院四导师。提起清华国学院四导师,现在的许多学者都是两膝觳觫。实际上国学院应该是五导师,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外,还应该加上李济。

  从左向右依次为: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把吴宓换成李济,清华国学院五导师便聚齐。

  陈寅恪的哥哥陈师曾,跟鲁迅的关系非常好、也非常敬佩鲁迅的人品学问。陈师曾不仅是位大书法家、画家,而且还是齐白石(又一个让现代爱附庸风雅的暴发户下跪的人物)的恩师。没有陈师曾的赏识、提携,就没有后来的齐白石。所以,陈师曾是齐白石终生敬仰的人物。

  我们捡视鲁迅的藏物,就可以发现陈师曾赠给鲁迅的许多作品。

  现在的一些人,总爱张着傻嘴说:“鲁迅是块绊脚石……”,哈哈哈哈……,真是让人笑……咦,我的大牙哪去了?

  他是块“绊脚石”?你低头哈腰费劲吧咧攀爬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到半山腰!如果你非得咬定他就是一块绊脚石,那只能说明三个问题:第一你嘴够硬;第二你眼够高;第三你没有读懂鲁迅的文章!

  一千多年前,杜工部(按:此处本人记忆有误。此诗作者乃韩退之。承蒙北窗闲客先生指正,衷心感谢!)写了两句诗:“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放在今天,放在这里,似乎还能用!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发表《鲁迅的七条遗嘱》。

  鲁迅先生遗容

  全文照录如下(共七条):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前面几位老师的回答,有提到蔡松坡的,有说起刘湘的,有写孙中山的,等等。这些人,我个人觉着,他们都是政治人物,遗言固然高大,可是,离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却有点远。

  鲁迅的遗嘱就不一样,

  基于以上的原因,所以:我景仰孙中山,但亲近鲁迅。

  你看是不是?

  历史上的著名临终遗言有很多,这里重点说一说李大钊的临终遗言,以此纪念。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运的先驱者。

  1913年冬,李大钊留日,学习政治经济学,他把学习与救国事业联系在一起,1914年在日本组织“神州学会”,开展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留日学生群起反对,公推李大钊为留日学生总会文牍干事,他写出了《警告全国父老书》,这篇通电迅速传遍全国,对当时的反日爱国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16年夏李大钊回国,任 《晨报》主笔,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18年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并任《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胜利》等文章,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8年1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李大钊参加和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年,在李大钊领导下,由邓中夏等公开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发展到三百多人,在李大钊的影响和帮助下,不少青年从爱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李大钊还与在上海的陈独秀书信来往,讨论建党问题,陈独秀来信提出准备建立的组织名称是叫社会党还是叫?李大钊明确答复:就叫。这年夏,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小组成立(并作为建立中国的发起组)。10月,北京小组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李大钊从自己每月工资中拿出三分之二作为党小组的经费。

  1921年7月,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李大钊因公务繁忙没有参加“一大”。1922年 在党的“二大”上,李大钊当选为委员。1923年到1924年,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为第一次国共和作作出了贡献。1925年末和1926年初,全国人民掀起了反对英日帝国主义和反对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李大钊领导党的北方区委举行了数次反日讨英的国民示威大会和反英讨吴大会,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屠杀手无寸铁的情愿者,惨案发生后,李大钊转入了地下斗争。

  敌人对李大钊恨之入骨,1927年4月6日,奉军军阀张作霖的大批军警特务,将李大钊等60余人逮捕,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李大钊历尽严刑拷打和各种利诱,始终矢志不渝,坚贞不屈,在敌人的法庭上,他态度从容,毫不惊慌,他公开申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是正义的事业,他在《狱中自述》中这样写道:

  回顾了自己革命的一生,表达了坚定信念和远大的抱负,宣传了反对帝国主义,改造国家的主张,没有一句话有损于党的荣誉,没有泄露任何一点点的机密。

  他写的《狱中自述》以的党员和领导人自称,从未涉及,连内的工人党员也加以推掩。在生死关头,临危不惧,宁死不屈,舍己救人,宁愿牺牲自己来挽救多数人是生命。4月28日,发动军阀当局将李大钊等21位革命志士秘密杀害。

  临刑时,李大钊毫不畏惧,他痛斥刽子手提出的所谓祖宗典规的无耻之谈,大义凛然地说道:

  他第一个走向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抗战时期,有位革命先烈说过一段话: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住,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