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张灵甫是王耀武的老部下,他们二人的关系如何?张灵甫是谁的部下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张灵甫是王耀武的老部下,他们二人的关系如何?张灵甫是谁的部下

  

张灵甫是王耀武的老部下,他们二人的关系如何?张灵甫是谁的部下

  

张灵甫是王耀武的老部下,他们二人的关系如何?张灵甫是谁的部下

  张灵甫长期作为王耀武的下级,两人的关系可以这样说“王耀武是张灵甫极为尊重的人,张灵甫是王耀武极为器重的人”。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失败后,自杀前的最后一个电话就是打给王耀武。

  王耀武与张灵甫是黄埔校友,王耀武第三期,张灵甫第四期。毕业后,两人又成了战友,王耀武任第1师3营长,张灵甫则是9连连长。北伐战争结束后,王耀武已经挂上了少校的军衔,在第1师任第2旅第5团第3营营长,不久之后升任第5团中校团附。而张灵甫也调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在这个有“天下第一师”之称的嫡系部队中,到1933年张灵甫升迁至团长。

  王耀武在后续与红军战斗的过程中不断高升,到1934年,他率补充第一旅,打败了方志敏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并因此升职任五十一师师长。但是张灵甫却走向不同的道路,1936年,张灵甫枪杀了结婚三载的第二任妻子吴海兰,随后被判入狱10年,在南京“模范监狱”服刑。

  卢沟桥事件后,南京模范监狱下达大赦令,张灵甫也在特赦之列,于是保释出狱。张灵甫刚从监狱出来,想回到胡宗南的第一军系统,胡宗南当时迫于压力,没给信,后来张灵甫就写信给王耀武,总而言之就是要王耀武“拉兄弟一把”,于是王耀武要张灵甫到七十四军任高级参谋。

  从此之后张灵甫就一直作为王耀武的下级,在抗日战争立功无数,而张灵甫也开挂式的升迁履历,先是上校团长1938年任旅长,1940年任副师长,1941年任五十一师师长。74师还要一个师长李天霞,是王耀武另一个同事兼好友,张灵甫刚到74军的时候,李天霞就是副师长,比张灵甫的履历早了三年。但是在军长后备人选择的时候王耀武选择了张灵甫,到王耀武出任24集团军总司令时,张灵甫已经成为74军副军长。

  可以说张灵甫是王耀武一手提拔,张灵甫自然对王耀武也是极其尊重,既感恩王耀武的提携,又敬佩王耀武的为人才能。即使当上74军长,又非王耀武直辖,张灵甫提到王耀武也绝不提名,言必称佐公。时时提醒属下,74军由王佐公创立,不要丢佐公之脸。

  孟良崮之战的最后时刻,张灵甫已经得知生还无望,所以在给蒋介石发了电报留下遗书

  “今战况恶化,饮水断绝,粮弹俱尽,全师孤悬,四面受敌。我与众将战到最后,为上报与领袖,下达士兵与部属,决心以一弹饮绝成仁,报效校长多年之教诲。”之后,张灵甫又给王耀武打了最后一个电话。

  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张灵甫身首异处,这无疑让王耀武极为痛苦,王耀武亲自主持召开了“山东省戡乱殉国党政军民追悼大会”,并亲自主持编制了《追悼大会纪念册》,而且亲为纪念册撰写了题为“纪念戡敌殉国的革命先烈”的“代序”,还写了“祭文”。

  张灵甫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也是王耀武的爱将。而王耀武是张灵甫的上级,也是张灵甫贵人。两人关系还是不错的。

  成立整编74军,王耀武最终为何舍弃张灵甫而启用李天霞?

  民国军事史上,74军是个很独特的存在:直属军委会(国防部)战略预备队却一直不受待见;高级军官任免不受上级干预却无人提拔重用;属于御林军却长期一线作战.....

  1937年9月1日淞沪战场上,军委会将当时装备、战力较强的王耀武第51师、俞济时第58师组建为第74军。俞济时任军长、冯法圣接任58师师长。

  74军创始人俞济时是浙江宁波奉化人,黄埔一期生,历任蒋介石侍卫大队排长、连长;警卫旅营长、团长、旅长兼南京警备司令直至警卫师师长。

  俞济时如此升迁速度,在国军、黄埔系中比较罕见,加上他的部队有相当特权,以及最终成为蒋介石总裁办主任、侍卫长,外人传说其为蒋家外甥。

  俞济时由御林军总管身份来组建74军,更像是蒋介石在配置亲军:74军调动、作战一直由军委会掌握,非蒋介石命令不得动用。长沙战役时,薛岳密令74军不遵从军委会部署,曾使蒋介石震惊。

  俞济时是个难得将才,作战勇猛、治军有方。一二八第一次淞沪抗战时,第88师师长俞济时主动请缨、冲锋在前,直至肠子被打穿、抬下火线,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凭借俞济时特殊关系和影响,74军打下名军基础。首先,74军名将如云:王耀武、冯法圣、李天霞、廖龄奇、余程万、施中诚、周至道、邱维达等均为当时俊杰。

  比如当时因杀妻案在南京服刑的张灵甫,经王耀武保荐、俞济时首肯,得以提前出狱、担任51师305团上校团长,一位将才不至于埋没。

  其次装备方面,第74军远优于普通国军。如成立时第58师就有重机枪54挺、轻机枪274挺、掷弹筒243个;山炮、野炮、榴弹炮16门;迫击炮、平射炮30门。

  其次作战补给一直优先全军,如74军是第一批换装苏械的军,其火力强于一般日军师团。74军多次以寡敌众,依靠强大火力击退日军主力围攻。

  同时俞济时利用自身关系,使74军拥有许多特权,如南京保卫战时,俞济时通过交通部关系,为撤退预留了小货轮,使得八千残部得以撤回江北。

  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中将。

  俞济时打仗勇猛、忠心耿耿,其宁波老乡、黄埔一期的身份,注定成为蒋介石心腹和大内总管。万家岭战役后,俞升任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

  俞济时交班给副军长王耀武是相当彻底的,日后也未干预74军人事。而王耀武不负厚望,随即打出了名动天下的上高战役,从而开启74军王耀武时代。

  王耀武,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生。蒋介石对其宠爱有加,称赞“善长带兵,有指挥才能”。时人有“宁遇阎王、莫遇老王”;“三李不如一王”之说。

  王耀武不但善于带兵打仗,还是经商一把好手,但是他却不爱财,将盈利都用来搞关系、作人情,使得国军上下对其都交口称赞,实属罕见。

  济南战役中时,王耀武兵败身俘,解放军从他家没有看到任何值钱物件,只找到两台拖拉机,问为何故,王耀武说:这是日后退役还乡,用来耕田。

  然而王耀武极度爱权,特别是对74军掌控,几乎到了变态程度。他培植傀儡、杜绝任何大佬染指、是74军真正领袖;并且呕心沥血,一次次为74军解除危机。

  第74军辖51、57、58师,王耀武起家部队为51师,源自补充第1旅,是其嫡系。王耀武担任副军长后,提拔李天霞接任师长。

  李天霞,江苏宝山人,是王耀武黄埔三期同学,两人关系极深,在军中视为王耀武的接班人。他文武兼备、足智多谋,好讲义气和面子。

  第57师是南京保卫战后加入74军建制,原为孙传芳联军残部、属于杂牌,但受陈诚扶持,属于第一批10个调整师之列。后来师长施中诚调任100军军长,余程万接任。

  第58师是俞济时的老班底,装备精良、骁勇善战,师长为俞济时爱将廖龄奇,是个脾气暴躁、作战凶悍的猛将。

  俞济时调任后,廖龄奇并未改换门庭、收敛个性,反而与王耀武更加对立,经常对王耀武拍桌子,指责其偏袒另外两个师,常常拿58师当炮灰、打头阵。

  面对廖龄奇的桀骜不驯,王耀武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只是王耀武隐忍不发,最终廖龄奇不是因他而死,却与他脱不了干系,成为抗战著名冤案。

  第2次长沙会战,日华中方面军破译国军电文,发现第74军孤军前出,命第11军主力3、4、6三个精锐师团合围将其歼灭,可极大挫伤国军抵抗意志和士气。

  王耀武不知是计,向捞刀河北岸发起攻击,以廖龄奇58师为前锋,51、57师在其后。9月25日晚,廖龄奇发现日军第3师团占据春华山,即发起强攻,将其击退。

  26日,廖龄奇将春华山阵地移交给57师,率部继续攻击麻林日第3师团。27日,日第4师团抵达战场,向58师侧翼猛攻。廖龄奇临危不乱,战损3000余人仍死战不退。

  而后日11军主力第6师团加入攻击,3个师团合围一个国军师,实所罕见。眼看58师陷入重围、凶多吉少,而援军李天霞之51师迟迟不到。

  廖龄奇不知道51师在伍家渡一带被日军咬住,便怒火中烧,认为王耀武见死不救,于是他指挥杀开一条血路,并拦下一辆火车,率部脱离战场,请假回家乡结婚去了。

  战役结束后,蒋介石莅临长沙,亲自下令以临阵脱逃罪枪毙廖龄奇。而王耀武一声不吭,没有为廖龄奇说话,导致其冤死,说明王耀武为排除异己,心狠手辣。

  廖龄奇死后,副师长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如此运作,王耀武清除了老长官俞济时在军中影响,第74军完全以王耀武为领袖,以其马首是瞻。

  蒋介石与100军军长李天霞合影

  1943年4月,王耀武率部取得了鄂西战役胜利,因此升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兼74军军长;1944年2月升任24集团军总司令,辖第73、74、79、100军。

  当了集团军总司令,再兼任军长就说不过去了,但王耀武对74军的感情,不想放弃指挥。他向蒋介石提出:保留他对74军团以上军官任免权,蒋居然同意了。

  这段时期,由副军长李天霞负责74军日常指挥。按理李天霞资历最老,又是王耀武同窗加好友,部下张灵甫都当师长了,接任74军军长顺理成章。

  然而李天霞早年混迹上海滩,为人虽然讲义气、机警伶俐,却有些口是心非,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王耀武升任后,认为李天霞执行自己命令不彻底,不好控制。

  王耀武苦思良久,才想出万全之策:100军是74军姊妹军,均为王耀武节制,军官大量互换,属于同体系部队,100军军长施中诚也算74军老人。

  于是王耀武下令:100军军长施中诚调任74军军长;张灵甫接替李天霞任副军长;周至道任51师师长;李琰任57师师长;蔡仁杰任58师师长。

  老奸巨猾的李天霞升任100军军长,这样一来,皆大欢喜。而施中诚杂牌出身,根本指挥不动张灵甫、周至道、蔡仁杰这班嫡系,只好不闻不问,任由王耀武做主。

  这个时期,张灵甫越过施中诚,事无巨细地汇报,无条件执行王耀武命令,凡开会第一句便是:“遵从老长官训示”,令王耀武非常满意,认为其非常忠诚、可靠。

  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与部将。

  施中诚是个有爱国情怀的将领,由于他没有派系,为人低调、忍让,使得74军团结一致,屡立战功。雪山战役后,施中诚实现了“报效我河山”的梦想。

  1945年12月,施中诚率74军在衡阳接受日军投降。次年春率部驻扎南京,并兼任南京警备区司令,使74军成为真正的御林军、最耀眼铁军。

  74军接受整编改为整编74师后,王耀武通过运作将施中诚升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但施中诚不愿再做傀儡,以年老体弱为由不愿上任,回到家乡办学。

  整74师师长位置空缺,身为100军(整83师)军长的李天霞喜出望外,认为按照施中诚惯例,自己可以接任,从而重新执掌天下第一师。

  凭心而论,李天霞除了治军严谨不如张灵甫,其资历、关系、战功、谋略都在其之上,加上又有钱大钧作靠山,李天霞认为师长宝座非他莫属。

  但是王耀武心中自有算盘,在张灵甫、李天霞两个人选上,他心中天秤早已倾向张灵甫,因为张有最大的优点:听话,只有张灵甫才能完全听命于自己。

  李天霞有钱大钧作靠山又如何,王耀武此时已贵为山东省主席、统一绥靖区总司令,俨然是一方诸侯,他不会让任何大佬染指他天下第一师的人事。

  而蒋介石对张灵甫也非常满意,他在日记里说张灵甫、胡链是他最喜欢的两个将领,打仗勇猛、遵从领袖,因此他也支持张灵甫出任师长。

  如果王耀武利用好俞济时等大佬关系,从整74师可以扩充出大量部队,但他不合作、护犊子的态度,最终小派系内只有整74、83师两个军级而已。

  反观级别比他低的多的青岛警备司令李弥,低调务实,从整8师基础上扩编出整9、39师,实实在在一个整编军规模。

  他看中的张灵甫,虽然事事汇报、言听计从,但张灵甫在整74师内部排除异己,赶走不少老人;对于老上司整83师李天霞,也是看不上眼,两支姊妹军亦不能和睦。

  对于战斗力不强的友军,张灵甫更是不屑一顾,比如涟水之战就得罪了桂系,以致孟良崮战役,右翼整7、48师袖手旁观,仅派出1个团磨洋工。

  不光与同僚不能相处,张灵甫依仗蒋介石、王耀武为靠山,经常口出狂言、得罪上司:兵团部、绥靖公署甚至参谋本部都对其比较反感。

  所以整74师虽然经常打胜仗,却经常遭人恨、被穿小鞋。二战涟水中整74师惨胜,损失达1万人,不但没有撤下来整补,反而被要求充当先锋进攻苏北山区。

  再如武器装备,整74师是五大主力中最差的,不但没有坦克、装甲车辆等重武器,连载重卡车都不足20辆,天下第一师的后勤运输,全靠骡马畜力。

  整74师严重缺乏单兵武器,自从张灵甫命全师换装日械、国械后,武器都严重不足,如运输团只有班长才配备步枪;3个补充团连日械都申请不到,只配发汉阳造。

  以上种种不可思议的事,都是张灵甫不会处理上司、同僚关系,被处处卡脖子:你不是最能吗?你不是天下第一吗?那请继续你的表演吧。

  狂的不只张灵甫一人,第5军邱清泉也很狂,但他有办法:为了抗拒整编制,邱清泉说老子天天前线打仗,没空!张灵甫嘴上抗拒,却只能接受,再不停申请恢复9团制。

  二战涟水后,王耀武最终认识到张灵甫的不足,以及他头脑简单、糟糕人事关系会给整74师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和后果,于是他建议成立整编第74军,辖整74、83师。

  这次人事选择上,王耀武终于向李天霞倾斜,在他心里,已有了李天霞出任整74军军长;张灵甫改任第5军军长、蔡仁杰升任师长的预案,并得到俞济时的支持。

  1947年3月开始,顾祝同坐镇徐州,指挥3个兵团45万大军南北对进、紧密靠拢,步步紧逼的战术,试图攻占苏北首府临沂,歼灭华野主力或将其赶到黄河以北。

  汤恩伯第1兵团辖8个整编师20万人为主力,吸取以往教训,绝不分兵冒进,即使整72师近在咫尺被围歼也不救援,步步向沂水、坦埠一线逼近。

  第1兵团又分3个纵队:桂系整7、48师为右路纵队;战斗力最强的整25、74、83师为中路纵队,司令官为整83师中将师长李天霞。

  李天霞是个讲义气的人,虽然争夺整74师师长位置失败心中不平,但当上第1纵队司令、王耀武有意扶持自己任整74军长后,表现出尽释前嫌,对整74师相当照顾。

  李天霞指挥作战相当机警,在国军破译粟裕准备合围第7军电文后,行动更加警觉。当他得知坦埠附近华野活动频繁,判断出粟裕有歼灭整74师的作战企图。

  李天霞于是表现出大哥风范,在未获得兵团批准下,命令张灵甫整74师原路后撤;自己率整83师断后,退往瑷玉湖。这种舍己救人的作法,在国军中相当罕见。

  空军侦察机发现中路纵队并未前进,而是在大步后撤,立即向兵团部报告。汤恩伯闻讯向张灵甫问询情况,张不仗义乘机告了李天霞一状,并借机要求脱离李指挥。

  迫不得已到山区作战的张灵甫怎么会不知道李天霞苦心,他屡次申请离开沂蒙山区作战未果,早就给胡链信中说预感不妙,可能会被围而死无葬身之地。

  他得知李天霞将出任整74军军长,自己将被老长官抛弃的消息,如五雷轰顶,无论如何咽不下这口气。他想赌一把,得到军长宝座,唯有再立战功。

  勃然大怒的汤恩伯果然免去李天霞纵队司令职务,将整74师划与黄百韬指挥。张灵甫赢了一把,于是舍身冒进垛庄,准备拿下攻占临沂首功。

  张灵甫率整74师共26000人(缺3个补充团和重炮营)准备从垛庄出发进攻临沂,由于兵力不足,需要李天霞整83师接替防务掩护后翼。

  张灵甫立功心切,自己不好意思向老长官“霞公”开口要兵,于是打电话给王耀武求救。王耀武虽然怒其内斗,毕竟大局为重,命李天霞派1个团接防垛庄。

  李天霞不好违抗王耀武旨意,但怒火未消,于是派最弱的罗文浪第57团进驻垛庄,并嘱咐其一旦发现危险可退回来。罗文浪是74师老人,最后随张灵甫上了孟良崮。

  而张灵甫遭遇华野合围,并非无路可走:往左离黄百韬25师仅10里;往右离李天霞83师只几个山头,可是国军有严苛军令:抛弃重装备逃生的部队主官,一律严惩!

  如此一来,张灵甫不但无缘于整编74军军长之位,而且会受到国防部追责,轻者丢官、重则上军事法庭。这样的结果,是心高气傲的张灵甫无法接受的。

  于是他跳过老长官王耀武、纵队司令黄百韬、兵团司令汤恩伯、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直接向蒋介石汇报:要求上孟良崮,进行中心开花战术。

  张灵甫此举,彻底得罪了所有上司和友军,一个战术机动就可以解困,硬被他搞得累死三军的局面:败了大家受处分、胜了他张灵甫首攻。

  因此战力最强的黄百韬整25师在天马山裹足不前,直到第2天才勉强发起攻击;右路桂系整7、48师只派出一个团磨洋工。

  而张灵甫请求李天霞派1个旅占据孟良崮边桃花山,李只派1个营携电台冒充1个旅。

  黄百韬、李天霞的心思,倒不是想让74师全军覆没,只是想借华野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张灵甫、让其收敛,甚至打个败仗、受个处分最好。

  要说李天霞想让张灵甫死,是万万不可能的:整74师是李一手培养出来的,未来可能会归自己管辖;再加军法严厉,李天霞见死不救,必受严惩。

  关键是以华野在47年的战斗力,能一口吃掉天下第一的整编74师,你说谁会信?蒋介石不信、不信、汤恩伯不信,他李天霞更不信。

  张灵甫孤傲、张狂的性格,使整74师在5个整编师强援环绕下灰飞烟灭。以致王耀武痛哭一场,一周未走出家门,不知是否后悔处心积虑选的将,最终葬送了王牌。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身陷绝境的悍将张灵甫,在写下绝笔遗书后,又拨通了老上级王耀武的电话。电话中,他向王耀武表示歉意,把他一手带出来的74军葬送在了孟良崮上,电话那头,无能为力的王耀武只能握着电话,泣不成声。挂断电话后,张灵甫扣动了扳机,自尽于孟良崮,终年44岁。

  张灵甫,1903年生人;王耀武,1904年生人,张比王要大一岁。但是,王耀武是黄埔三期学员,而张灵甫是四期学员,张反而是王的学弟。这是因为张灵甫在进黄埔军校之前,还在北大历史系读了两年。

  其实和张灵甫履历相同的,还有中共将领、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伍中豪也是先考入北大文学院,读了三年,然后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和张灵甫是同期同学。同样是“文北大,武黄埔”的才子,但是伍中豪的当时的名气远没有张灵甫大。主要是张灵甫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素有“美男子”、“帅哥”的雅称,给他加分不少。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张灵甫被分配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见习排长,团长是黄埔一期的胡宗南,此后,张灵甫就跟着胡宗南,开始了他的将官生涯。在此后10年间,张灵甫一路升迁,至第1军第1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这个升官速度算是中规中矩,和许多黄埔四期的同学履历相似,比如胡琏等人,也是差不多同时期晋升为上校团长。

  (张灵甫)

  就在张灵甫志得意满,官运亨通时,一件杀妻案打断了他的仕途。

  张灵甫是北大和黄埔双料高材生,又是前程远大的青年军官,加上人长得风流倜傥,身边自然不缺乏女性。1933年,当时任上校团长的张灵甫,不顾陕西老家已有妻子邢凤英,又与四川广元一名才貌双全的富家女子吴海兰结婚。

  婚后不久,张灵甫因为一些风言风语,怀疑吴海兰与一名东北军军官有染,于是怒而枪杀吴海兰,一时间舆论哗然。吴家也不是简单的人家,四处伸冤,最后通过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将诉状装给了宋美龄。

  当时蒋介石正在号召开展“新生活运动”,倡导“一夫一妻”制。张灵甫不仅取两个老婆,还犯杀妻罪,这让蒋介石十分大怒,下令严肃处理。但终归还是顾及师生情面,没有枪毙,只判了10年徒刑。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以“正值用人之际”为由,将张灵甫特赦,让他“戴罪立功”。张灵甫出来后,找到老上级胡宗南,但是胡宗南考虑到张灵甫杀妻影响太过恶劣,没有接纳。于是又转而投奔51师师长王耀武,王耀武为人厚道,关键时候拉了张灵甫一把,把他放在1师,因为没有合适的职位,便暂时给了他一个师部高参的虚职。从此,张灵甫正式投身王耀武麾下,跟着王耀武混了。

  然而,令王耀武没想到的是,他好心接纳的这位深陷窘境的黄埔学弟,后来不仅将他一手创建、倾注心血的74军在孟良崮上毁于一旦,而且还被后人抬升为74军的化身,使得后人提及74军,只知张灵甫,不知王耀武。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王耀武率51师奔赴上海参战,开始了74军血战日军之路。1937年10月,51师153旅新组建了第305团,团长一直一职特意“内定”给了张灵甫,而在这之前张灵甫根本没参加过抗日战争,更谈不上军功,由此可见王耀武待张灵甫不薄。

  南京保卫战是张灵甫第一次和日军接战,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这场战役由于各方面原因,最后打成了一团乱麻,张灵甫也在混乱中跟着王耀武匆匆撤退。

  万家岭战役是张灵甫第一次和日军硬碰硬的血战。当时,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74军等部10万余人,在江西德安万家岭巧设“口袋阵”,准备围歼孤军深入的日军第106师团。此战毙伤日军万余人,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张灵甫在这场战役中也表现十分出彩,率部攻打张古山,毙敌800余名。

  战后,著名著名戏剧家田汉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为了树立基层军官抗日典范,田汉没有将总指挥薛岳、74军长俞济时和51师长王耀武等人的真名写入其中,唯独写上了张灵甫。这使得张灵甫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名将,他也在之后不久提升为153旅旅长。

  1939年6月,王耀武接替俞济时,成为74军新军长,从此将74军带上了一个更高的巅峰。此时张灵甫依然是旅长,职位居于李天霞、余程万和廖龄奇三个师长之下。

  此后,王耀武率74军几乎参加了抗战所有大型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几乎每战必胜,为 74军赢得了“抗日铁军”称号,74军也被日本人称为“支那第一恐怖军”。

  (王耀武)

  王耀武凭着自身实力,一路升迁,而张灵甫也在王耀武的提拔下水涨船高。1945年,王耀武升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下辖74军(军长施中诚)、18军(军长胡琏)、73军(军长韩璇)、100军(军长李天霞)。1946年,王耀武通过暗箱运作,将非黄埔系的74军军长施中诚明升暗降,调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张灵甫被任命为74军军长。从这时起,张灵甫才算真正掌管74军,然而,此时离74军覆灭已经不到1年。

  可以看出,王耀武称得上是张灵甫生命中的贵人,如果不是王耀武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拉他一把”,可能张灵甫的仕途就此戛然止步了。王耀武如此尽心尽力的帮衬张灵甫,一方面张灵甫是黄埔学弟,在这个山头派系林立的体系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使得自己实力壮大并不是一件坏事;另一方面,王耀武本身在里面就有名的“老好人”,精明油滑,长袖善舞,和很多人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所以帮衬张灵甫,也是性格使然。

  然而,王耀武对张灵甫的态度又有点微妙,他只是把张灵甫当成了悍将来使用,并无太多的个人亲密关系。王耀武对邱维达、周志道等亲信是想骂就骂,对张灵甫有的只是器重,还没有达到推心置腹的地步。当然,张灵甫也是把位老上级当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贵人,既尊重又敬佩,不然也不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王耀武通话。

  总的来说,王耀武和张灵甫关系还算不错的,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也算是一股清流。

  张灵甫是王耀武最信任以及最喜爱的部下,至于王耀武为什么会喜爱张灵甫,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个就是张灵甫打仗非常勇猛,虽然现在很多人对张灵甫的抗日功绩褒贬不一,但是张灵甫作战的勇猛却是无论如何都否认不了的,相对于王耀武总揽全局的大将风范,张灵甫更多的还是他敢死队急先锋的形象。

  王耀武在是一名师长的时候张灵甫只是他手下的一名团长,当王耀武升为74军军长的过程中,张灵甫也慢慢被提拔为了师长。

  74军几乎是打遍整个抗日主战场的,这也为74军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成为的五大主力奠定了基础,如果说五大主力中的其他四大主力晋升还有着其他种种原因考究的话,那74军完全就是靠自己的战功铸就这巨大的名声以及辉煌成就的。

  在这个过程中,张灵甫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虽然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的战功并不足以使他被评为抗日名将,但是他抗日英雄的名号总是免不了的。

  在现代的战场上,炮光弹影危险之极,一不留神就很可能会失去生命,所以很多将官都是远远躲在部队后面遥控军事大局的,很少有将官投入到战火的第一线。

  但这并不是说明他们怕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要顾全大局,因为将官和士兵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的谋略以及指挥,这些任务就是一个重担,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承担得起的。

  而冲锋陷阵却相比容易了很多,如果将官加入了冲锋陷阵中,固然会提升士气,但是如果一不小心被流弹所打死了呢?那接下来该怎么办?虽然有着预备的军官可以暂时接替位置,但是突然间的接替总该有个磨合的时间吧?

  磨合的过程总是很不顺心应手的,这个过程也必定会对整个战局造成影响,这个时候如果战败了,那后果谁负责?

  所以这就是将官很少会投入冲锋陷阵中的原因,但是张灵甫却反其道而行,他每次带兵打仗总是要身先士卒的,虽然他的身上受到了无数的战火伤害,但他也总是能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自己的性命,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幸运的。

  而因为有着张灵甫这位大军官的带领,他手下的士兵们士气都会猛然高涨起来,张灵甫所带领的部下也总是能拔下难以攻打的敌军要寨,立下别人想也不敢想的战功、留下别人拼死一辈子都获得不了的英雄形象。

  张灵甫的悍不畏死在当时是被媒体打造成了英雄形象的,因为张灵甫不怕死的精神在当时的抗日战场上非常可贵,所以张灵甫的每次受伤都会被宣传,这对鼓舞抗日战场上的士气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张灵甫虽然在大局上没有太过于巨大的战功,但是他的行为却足以让他成为一个人们所瞩目的战斗英雄,可以说张灵甫就是74军面对媒体公众的一个战斗标杆,面对如此英勇的下属,没有哪一个长官是不喜欢的,王耀武如此,蒋介石也是如此。

  第二个原因就是王耀武对张灵甫知根知底,他们二人曾经在北伐战争中呆在同一个阵营里,有着比较深入的接触,后面要不是张灵甫因为杀妻被关了起来,他可能早就被提拔到更高的高度了。

  所以在抗战爆发后,王耀武对自己这位曾经相识过的黄埔同学有着很深的印象,所以这才把张灵甫招入了自己的部队中,从这方面来说,王耀武对张灵甫有提拔之恩,而张灵甫对王耀武的提拔重用也非常的感激,从这方面来看,张灵甫其实早已经成为了王耀武的心腹,面对心腹,王耀武自然是要照顾有加的。

  还有张灵甫本身非常的廉洁,在是74军英勇标杆的同时,也兼任着74军道德的标杆。

  张灵甫本人非常的喜欢书法、书画,可以说得上是十足的儒将,平常不嫖不赌不抽烟,虽然王耀武并算不得是一个廉洁的人,但却并不代表他不喜欢廉洁的人,对于张灵甫的廉洁他还是很喜欢的,因为张灵甫可以为他掩盖掉军中的其他不足之处,从这方面来说,张灵甫受到王耀武的重用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在王耀武的心目中,他是将张灵甫当成是自己接班人的,在抗日战争后期,王耀武因为战功巨大不得不上升到集团军副司令时,他为了帮张灵甫铺开一条道路,将当时74军中除他之外战功最大的副军长李天霞排挤走了。

  在抗日战争中,李天霞的战功绝对是要大于张灵甫的,只不过因为他的心没有向着王耀武,而且少了很多张灵甫身上吸引人的特质,所以就被王耀武将他从74军中踢了出去,给他担任了一个普通军的军长,然后从另一个军中调来了施中诚担任74军的军长。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说一下施中诚这个人,相信关注民国史的人都知道民国女侠施剑翘为父报仇枪杀孙传芳的事情,当时施剑翘为了帮自己的父亲报仇,她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堂弟施中诚身上,为此她还专门带着施中诚去会见了自己父亲的老上司张宗昌,给施中诚安排了一个潜力巨大的职位,这才使得施中诚的未来有了可能。

  不过在施中诚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后,他却违背了当初的誓言,放弃了为伯父的报仇,在施剑翘枪杀孙传芳的事情广为人知后,施中诚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不过后来因为舆论的变向,施中诚才从骂名中摆脱了出来,至此开始平步上云天。

  不管怎么说,张灵甫都是王耀武心目中最合适的接班人,所以在王耀武的提携以及蒋介石的看重下,张灵甫才能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接替整编七十四师师长的位置,成为了这支五大主力之一的控制者,最后也因为他将自己在74军年代的猛攻全盘带入了自己的整编师长位置上,最终导致七十四师折损在了孟良崮上,铸就了他的死亡。

  王耀武和张灵甫缘分的终结点发生在孟良崮战役将近结束时,当时的王耀武远在济南,他突然接到了张灵甫打来的电话,王耀武预感到事情不妙,果然张灵甫在电话中表示这通电话就是他和王耀武的道别,挂断电话之后王耀武十分的悲痛,但是又非常无奈。家国之情和往日的战友情谊一时间涌上心头,也让王耀武想起了往日和张灵甫的相识和相交,那么究竟王耀武和张灵甫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其实张灵甫和王耀武早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虽然两人不在同一期,但是却因为有相同的志向而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后来两人也成为了亲密的战友,毕业之后的张灵甫是九连连长,而王耀武则是一师三营长。

  后来张灵甫因为杀妻案而入狱,当时的张灵甫非常的无助,虽然事情发生时王耀武并不知道,但是后来听说此事就提出要帮助张灵甫,还表示如果张灵甫出狱可以跟着他一起。好在卢沟桥事件后张灵甫被赦免,可是出狱后的张灵甫情况也不怎么好,因为当时他很想要归队,只不过四处求人都没有任何回应,他无法归队,不知道自己的一片爱国之心如何安放。张灵甫想起来王耀武,就写信给王耀武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而王耀武马上回信表示想要让张灵甫去跟他工作,这样张灵甫才有了报效国家的机会。

  张灵甫对于自己再次可以得到重任十分的感恩,他对蒋介石和王耀武都很感激,也将这些感激之情用在战斗方面,所以张灵甫当时率领的七十四军立下了无数战功。王耀武不仅给了张灵甫一次“重生”的机会,也多次提携张灵甫,每一次王耀武有晋升,他都会分给张灵甫一些好处。不仅如此,在作战时张灵甫受伤后,王耀武也非常紧张,甚至破格给他找好的医疗技术医治,两人是战友,但是亲如兄弟,所以对于张灵甫来说,王耀武是自己一生重要的贵人,也是自己的好战友好兄弟。

  在张灵甫离世之前,也就是孟良崮战役接近尾声时,他先是通知了蒋介石,然后联系了王耀武,结束通话后,他给家人留下遗言,就自尽身亡了。王耀武对张灵甫的离世感到十分惋惜,亲自为张灵甫以及参战的将领们举办了追悼会。

  张灵甫和王耀武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张灵甫又是王耀武的的老部下。两人的关系很好,张灵甫一直对王耀武忠心耿耿,是绝对服从他的,而王耀武也没有亏待他。

  很多人说,王耀武是张灵甫飞黄腾达的贵人

  为什么这么说了?张灵甫出事被释放后,是希望重回老部队的,但是没有收到任何回音,他才去投靠王耀武,被收进了51师。

  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段历史吧。

  1937年初,张灵甫获释,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上级胡宗南写信,希望重新回到老部队,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收到回信。

  不得不说,王耀武是爱惜人才的,当张灵甫找到他时,他二话不说就收下他进了51师。

  王耀武是51师长,不过在淞沪会战期间,在51师和58师的基础上,组建了74军。第一任军长是俞济时,第二任军长才是王耀武。

  但是74军却是在王耀武的手上壮大的,74军军纪严明,王耀武带着这支部队几乎打满了抗日的主战场,也为74军赢得了抗日铁军的称号。

  凭着实力来说,李天霞也不差,他都做到了74军的副军长位置,张灵甫还是他的部下了,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认为军长的位置会是他。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死前给王耀武发了电报,王耀武泣不成声,可是却救不了自己的爱将。

  王耀武为张灵甫开了追悼会,在他的建议下,又重新组建了74师。

  我想他是舍不得这支军队,也是要记住自己的爱将吧,他们两个人的感情是很好的。

  张灵甫是王耀武的心腹爱将,二人同事黄埔军校毕业生,王耀武对张灵甫有知遇之恩,而张灵甫也没有辜负王耀武的期望。

  战友情

  中原大战时,张灵甫屡立战功,被升任为“天下第一师”独立旅二团当少校营长。踌躇满志的张灵甫来二团报到时,在团部门口,迎面撞上刚升任二团团长的王耀武。

  二人同是骁勇善战的悍将,又同样刚刚因立战功而升迁,英雄惺惺相惜,就这样二人在一个战壕里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知遇之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因“杀妻案”被关押的,张灵甫获得了蒋介石的特赦。

  出狱后,张灵甫先给自己的老师长胡宗南写了封信,希望能上抗日战场报效祖国,但没有得到回音。无奈之下,张灵甫又给已升任74军51师师长,自己的老领导王耀武主动请缨。

  王耀武热情的收留了他,并委任他为51师153旅305团上校团长。

  携手并战,不负所望

  抗日战场上,张灵甫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可以说是王耀武手下的敢死队、急先锋。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都是张灵甫都抢着干。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日军第106师团占据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国军正面进攻死伤惨重。

  此时张灵甫主动请缨,亲率一只突击队攀登后山悬崖,从后方偷袭日军。计划成功后,国军前后夹击,经过五天五夜的浴血奋战,最后,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

  当然这样的案例很多,王耀武能取得抗日战场的骄人战绩,并获得“抗日名将”的称号,军功章上有一半是张灵甫的功劳。

  张灵甫非常敬重王耀武,在他升任74军军长后,王耀武已经不是他的直接领导,但他仍然时常告诫他的部下:74军乃王佐公创建,大家不能丢佐公之脸。

  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战败自杀前,还特意给王耀武打了一个告别电话。而王耀武在张灵甫阵亡后,亲笔为他提写了一副挽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张灵甫能成为日后大名鼎鼎的御林军统帅、整编七十四师师长,这离不开王耀武的大力提携,可以说张灵甫是王耀武手下的头号爱将,所以他们的关系是极其亲密的,尤其张灵甫这个人非常自负,对于上级也是颇有不服,但是在王耀武面前,他还是极其尊敬的,而王耀武对于张灵甫,那也是格外的看重。

  王耀武的成名之路完全来源于抗战,从抗战初期到末期,山东大汉王耀武硬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为了和一众军方大员平起平坐的方面军总司令,在抗战胜利后更是担任了山东军政首脑,成为一时的显赫。而张灵甫的成名却是在内战时期,但在抗战期间,他长期在王耀武手下任职,而王耀武如果升迁的话随之而来的便是张灵甫的升迁,从某一点来看,他们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然了,张灵甫能够迅速在七十四军中成长,其实有很大一方面就是王耀武的作用。而王耀武和张灵甫认识还是比较早的,在王耀武当营长的时候张灵甫就是连长,而且在同一个部队,后来张灵甫杀妻被关,更是王耀武的保荐老蒋才让张灵甫奔赴七十四军上任的。而张灵甫本人的能力也是极其出众,从军事参谋干起,直到完全掌握国军五大主力之首七十四军,从某一点来看,张灵甫和王耀武都是那种能征善战的虎将。

  这两位颇具能力的将军走在一起,他们可以说是颇有点知己的意味,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却迎来了天翻地覆的人生结局。张灵甫在内战初期,可谓担任了老蒋内战的主角,其率领整编七十四师连连进攻我解放区,对我解放区是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而老蒋也看得起张灵甫,为其颁授了青天白日勋章,并且格外信任,这也从某一点上使得张灵甫居功自傲,而且看不起别人,也为他的孟良崮悲剧埋下了祸根,反观王耀武就比较会做人了。

  而在张灵甫于孟良崮自戕后,王耀武是失身痛哭,发誓要为爱将报仇。但是没过多久,在我人民解放军“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中,王耀武是兵败如山倒,自己认为牢不可破的济南被我军轻松攻克,他更是成为了俘虏。在被俘虏后,他没有反抗,并且在广播中批评老蒋,气的老蒋大骂王耀武没骨气,从这点来看,王耀武算是识时务之人,而张灵甫就比较固执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王耀武和张灵甫都是在抗战时期有过巨大贡献的将领,他们几乎打完了整个正面战场,这一点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张灵甫能够在抗战后成为整编七十四师的首任师长,掌握国军中王牌的王牌,绝对离不开王耀武的提拔!尤其是在李天霞和张灵甫的竞争中,最后张灵甫能成功上位,也离不开王的支持,所以,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绝对是杠杠的。

  问答上有一道题说,为什么感觉王耀武没有张灵甫出名?其实,有这种错觉的人,就是历史读少了,关注史论纵横天天给你嘚不嘚。

  整编七十四师之所以名声在外,不是因为张灵甫带的好,而完全是因为这只部队的前身七十四军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然而,整个抗战时期,七十四军前期的军长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俞济时,后期的军长则是王耀武。

  很多人在评价张灵甫的时候会把整个七十四军的抗战功劳都归功到张灵甫身上,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时,张灵甫还是一个上校团长,到1944年才升任副军长,抗战结束后1946年才升任军长,然后进行改编,到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战死,也就一年的军长,死的时候才四十四岁。

  所以,在抗战中,七十四军的功劳其实大部分都是王耀武打下的,张灵甫的确也厉害,在战场上也立了很多功,可以说是王耀武比较倚重的一个人,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二人的主次地位。

  张灵甫的名声在当时并不怎么好,当时张灵甫枪杀自己的妻子,被送上法庭,后来传到宋美龄的耳朵里,当时宋美龄在做妇女方面的工作,一听这事,那还得了,就给蒋介石吹风,你的黄埔学生杀了媳妇,这事怎么办。

  老蒋一生最听宋美龄的话,因此要求法办。

  1937年全面抗战的时候,张灵甫刚从监狱出来,想回到胡宗南的第一军系统,胡宗南当时迫于压力,没给信,后来张灵甫就写信给王耀武,总而言之就是要王耀武“拉兄弟一把”。

  于是王耀武要张灵甫到七十四军任高级参谋。

  从此开启了张灵甫开挂式的升迁履历,先是上校团长1938年任旅长,1940年任副师长,1941年任师长,1944年任副军长,1946年任军长。九年时间,一个黄埔四期生,从一个团长做到王牌军的军长,尤其是张灵甫这样“劣迹斑斑”的人,王耀武可谓是一片苦心啊。

  相比于王耀武另一个同事兼好友,并且是黄埔同期生的李天霞,张灵甫刚到74军的时候,李天霞就是副师长,比张灵甫的履历早了三年。到抗战结束后,两人同时授予少将军衔,可见王耀武对张灵甫的抬爱。

  至于王耀武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张灵甫而不是李天霞,在纵横看来,李天霞是自己的同窗兼好友,并非自己的嫡系,如果将来有什么事的话,李天霞未必会站在他这一边,尤其是七十四军这支王牌军。

  张灵甫就不一样了,张灵甫无论是在黄埔的资历,还是在军中的资历,妥妥都在王耀武之下,就像快乐大本营一样,何炅和维嘉虽然关系好是同事,共事多年,两个人像兄弟一样,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何炅捧的还是杜海涛,杜海涛更像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学生。

  王耀武和张灵甫在在个性上,也有不少共同点,两个人都很有一些王牌将领的气质:骄傲自信,豪爽直率,固执倔强,争强好胜,而且难得的是,两个人的私生活都称得上严谨;尤其是在治军方面,两个人都是赏罚分明,恩威并用,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王耀武会选择更像自己的张灵甫。

  得知张灵甫在孟良崮被包围后,心里很是着急,张灵甫身亡后,王耀武是老泪纵横啊!在济南为张灵甫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仪式后,并亲自主持编制了《追悼大会纪念册》,发誓要为爱将张灵甫报仇。

  结果后来王耀武不但没能替张灵甫报仇,自己也成了阶下囚。

  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没有王耀武,就没有张灵甫,离了张灵甫,王耀武也不行!

  1944年2月,抗日铁军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七十三、七十四和第一零零军,该集团军几乎就是专为王耀武而设,蒋介石对王耀武的信任也达到空前的程度,特许王耀武可自行决定集团军内团以上军官的人事升迁。

  既然军长位置出缺,副军长李天霞无论以资历还是战功接任似乎都顺理成章,王耀武居然私下征求第58师师长张灵甫的意见,张灵甫关键时刻坑杀李天霞:“欢迎施军长回来领导七十四军”,王耀武居然也这么办了!

  (蒋介石、陈诚和王耀武)

  这关系就不一般了,尽管张灵甫肯定有私心,因为他暂时还够不着军长职务。

  王耀武黄埔三期毕业,起家部队是补充第一旅和后来的第51师,1937年他任该师师长时,刚刚被释放的张灵甫前来投奔学长,原因是两人曾经都在胡宗南的第一师混过世界,互相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尽管51师暂时没有团长实缺,王耀武还是给了这个熟悉的学弟以师部上校参议,这算收留之情和知遇之恩,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黄埔四期张灵甫正是出自王耀武的基本部队,这对后来第七十四军的人事影响是蛮重要的。

  万家岭大捷后,王耀武升任七十四军副军长兼第51师师长,而张灵甫因为“夜袭张古山”作战勇敢被提升为该师153旅旅长,成为王耀武左膀右臂式的人物,一个着力提拔,一个玩命表现,自然关系匪浅;

  到1940年,俞济时调离,王耀武转正,高安腿伤伤愈的张灵甫归队,随即被师兄保举为七十四军58师副师长,这就算迈进师级门槛了,距离张灵甫因“杀妻案”被释不过三年光景,已经连蹦正团、副旅、正旅、副师四级。

  第七十四军名扬天下的一战是1941年“上高战役”,第58师师长廖龄奇参训未归,副师长张灵甫代理师长大破日军第34师团大贺茂,而倒霉的廖龄奇半年后因为擅自离队被枪决,虽然下手的是薛岳,但是王耀武没有力保也是事实,张灵甫顺势转正为第58师师长。一个杀人犯,在抗日战场上四年完成逆袭,成为中央军主力师长,除去张灵甫作战卖力之外,王耀武的着力提拔也是个重要因素。

  回到开篇,王耀武调走李天霞任一零零军军长,引施中诚回主第七十四军,不到三个月再次擢升张灵甫为副军长兼第58师师长,湘西会战后火速安排张灵甫入陆军大学镀金。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秋,王耀武一顿上下运作,将非黄埔出身的军长、南京警备司令施中诚明升暗降为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再联手俞济时PK掉钱大均做后台的李天霞,终于将陆大归来的张灵甫送上第七十四军军长的宝座,整编后兼任“首都警备司令”。

  归根到底,王耀武就是想把这支精锐之师控制在自己系统里,此乃国军惯例。而他与张灵甫的关系,那就是穿一条裤子的老长官和老部下,用着顺手,看着顺心。

  (陆军大学时的张灵甫)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