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友都说小米汽车以后会超越特斯拉,在技术上有实现的可能性吗?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网友都说小米汽车以后会超越特斯拉,在技术上有实现的可能性吗?

  开过Model 3,也开过小鹏和蔚来,内心五味杂陈,至少在2大技术上都不如特斯拉。

  我认为小米汽车难以在技术超过特斯拉,或许只有比亚迪能在技术上和特斯拉一较高低。

  很多人对电动车都存在严重的认知错误,认为是个企业都能造出电动车。

  这样的想法只对了一半,因为造一辆电动车确实没有什么难度,大部分电动车企业都不是在造车,而是在“组装车”。

  外观内饰可以找外包公司设计,电池、电控、电机可以直接采购,再找一家代工厂把这些零件组装起来,最后就可以下线售卖啦!

  好家伙,除了车标是自己设计的,全车上下没有一样技术是自己研发的。

  你们说,这样造出来的电动车还有难度吗?

  答案:肯定没有难度。

  只不过这样的电动车没有任何市场竞争力,更谈不上在电动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在技术上超越特斯拉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说小米擅长组装手机,我非常相信也能组装出电动车,可是没有核心技术的电动车,别说超越特斯拉了,就连超越小鹏和蔚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提出质疑,认为特斯拉也只是一家组装车企,电机、电池,以及大部分零件都是采购的。

  特斯拉自从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以后,零部件国产化越来越高了,看上去就是一家组装厂。

  但是最核心的“电控”技术,却是自主研发的,而且还申请了大量的技术专利。

  目前在电控技术上,只有比亚迪在电控技术和特斯拉处在同一水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都需要继续努力。

  主要还是电动车起火事故频发,2022年一共发生过72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涉及25个品牌车型,这些新能源车起火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池热管理系统失控。

  电控系统的关键是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难点在于BMS系统。

  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温度的准确测量和监控,电池组温度过高时的有效散热,低温条件下的快速加热,保证电池组温度场的均匀分布。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可以在电池系统工作的时候起到快速散热的作用,从而避免电池过热而出现失控。

  BMS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各个电池单元防止出现过充和过放,从源头上尽最大可能防止电池组出现热失控。

  可以很明确地说,BMS系统是电动车时代最重要的系统,保证了电动车的性能和安全,其地位和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一样重要,而且研发难度不低于发动机。

  目前传统车企在电动车领域虽然还没有发力,但是在电动车的技术储备上却一点都没有落下脚步。

  通用汽车就发布了生产新能源车的奥特能平台,并且搭载了wBMS系统,w就是无线的意思,是电池管理系统的又一次进步。

  简单来说,电池管理系统要想监测每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就必须连接每一块电池单元,这就造成了电池内部有很多线束。

  大概有50%的电池起火,就是因为这些线束老化导致的短路,通用汽车发布的wBMS系统可以做到减少90%以上的线束。

  不仅减轻了电池的重量,还缩小了电池的体积,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电动车发生自燃的概率。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造电动车容易吗?

  如果说燃油车时代,我们被发动机和变速箱卡脖子,那么电动车时代,最有可能卡脖子的就是电控系统了。

  现在这些传统车企还没有发力电动车,等到大众、宝马、奔驰、通用、丰田都进入电动车领域,我想那时电动车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目前来说,小米汽车要想造电动车,其电控技术只能靠买,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设计研发出“稳定可靠”的电控技术。

  电驱系统决定了电动车的性能、经济性和耐久性,目前能够完全自研自产的车企很少,比亚迪是其中一个。

  我想小米刚开始肯定是没有能力造电驱系统的,肯定还是依靠采购,我们可以看看现在很火的极氪001是怎么做的?

  这款车分别使用了“威睿电机”和“日电产电机”,均为永磁/同步电机。

  日电产电机效率94.7%,威瑞电机为97.8%,峰值扭矩威睿为686N·m,日电产为768N·m。

  日电产优势是扭矩大10%且油冷散热更好,电机退磁可能性更低。

  威睿使用的是水冷,散热没有日电产好,在保证相同或者接近体积与重量下,扭矩低10%,但是转速和效率更高。

  很多极氪001的车主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两个电机,但是我关注的重点是威睿电机是国产的,日电产电机是日本进口的。

  如果在未来的电动车领域,在关键技术上还要依赖进口的话,我想这并不是我们愿意看见的局面。

  目前来说在电驱动技术的发展上,比亚迪已经走在了特斯拉的前面,全新发布的e平台3.0,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八合一电驱总成。

  我们之前看见别的车企宣传自己是三合一电机,而比亚迪直接实现了八合一,包含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车载充电器 、直流变换器、配电箱、整车控制器以及电池管理器。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地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不仅可以让电动力总成占据更少的空间,给车厢或者悬挂系统腾出更多地方,还能实现更高效的动力传递。

  这套八合一电动力总成综合效率超过89%,能有效降低电力传递的损耗,带来更好的经济性。

  小米汽车想要造出优质的电动车,电驱总成也很重要,如果只是通过采购的话,那么小米汽车和那些造车新势力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小米汽车想要在技术上超越特斯拉,我想自动驾驶是小米汽车迈不过去的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摆脱了硬件的束缚,可以实现纯视觉的自动驾驶。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特斯拉这些年收集到的海量驾驶数据,可以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了与人类驾驶员一样的驾驶姿态,其反应能力还要超越人类驾驶员。

  这是目前小米汽车无法做到的,主要有2点原因。

  1、特斯拉自动技术起步早,有海量的数据储备,而小米汽车没有这些数据,也无法获得这些绝密的数据,只能依靠后期慢慢积累,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目前国内自动驾驶方面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小鹏、蔚来、华为、比亚迪、百度这些公司,小米汽车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得这方面的人才。

  如果说小米汽车想要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只能依靠自己了,前提靠堆硬件,后期靠算法,但是这样做就有了一个弊端,小米汽车就不会便宜。

  因为无人驾驶技术需要激光雷达等昂贵的配件,小米汽车的终端售价就不会低于20万元左右,而特斯拉通过纯视觉无人驾驶技术,只需要廉价的摄像头即可。

  这样特斯拉就可以在10万元左右的电动车上实现无人驾驶技术,那么小米汽车还有什么优势呢?

  因此,小米汽车想要在技术上超越特斯拉,目前来说是不成立的,至少现在的造车新势力没有一家能够在无人驾驶技术上超越特斯拉。

  目前只有华为和百度有无人驾驶技术储备,比亚迪都欠缺了很多!

  我一直在思考,小米汽车到底是想要成为什么样的电动车企,是成为特斯拉这样靠硬核科技的车企,还是想要成为比亚迪这样实现自产自研的车企。

  目前来说,小米汽车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一切都不得而知,如果想要靠组装就超越特斯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想要超过特斯拉,就不能重复走特斯拉的老路,不然只能永远跟在特斯拉的身后,只有走特斯拉没有走过的路,才有可能超越特斯拉。

  或许只有依靠合作,集合比亚迪三电技术、华为的无人驾驶技术、奇瑞的造车技术,以及小米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能力。

  造出一辆具有高性价比、高安全性、高智能化的电动车,才有可能在技术上超越特斯拉。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小米汽车的话,那要超越特斯拉如同登月那么难。但就算是登月那么难,我们也能够登月。顶多只比美国人晚一点上去而已。小米造汽车未来有可能超越,特斯拉主要有下面三个主要因素:

  未来电动车市场应用广阔,如果小米要参与来建造电动汽车的话,会有很广阔的市场的。尽管特斯拉已经在上海建厂了,但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虽然利润会不错,但终究市场是有限的,况且特斯拉还出现了与用户之间的打官司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对于外来的特斯拉还是有想法的。如果有国产的本土品牌的话,从爱国热情出发,或许只要质量过得去就会支持国产货的。

  目前我们电动自行车运用的非常的广泛,老百姓也肯定会从电动自行车升级到电动汽车,因此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整个电池产业发展的也是非常好,在世界上规模应该是比较大的。因为我就是在中国最大的电池厂天能电池工作过的。我们的动力电池研发水平并不弱的。

  杭州市吉利汽车的总部,如果以前我们说吉利汽车要超过奔驰,沃尔沃,或许很多人都会笑话,因为吉利汽车开始起步的时候是从修理摩托车开始的。

  然而吉利汽车通过资本运作,又通过我们的国内市场淘到了第1桶金以后,不断的向外拓展,目前来说已经当上了好几个全球知名重要车企的大老板了。

  小米汽车如果有资本运作,有很大的财团愿意支持的话,它的发展前景或许可以比肩吉利汽车,在汽车行业里面的风生水起的。作者为高级#经济师##策划# 。#新媒体##自媒体##我要上头条##微头条日签##百粉##正能量##千粉互娱##杭州头条#

  

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火热,很多企业不管有没有造车背景,都纷纷投入巨资去造车,比如小米就宣布未来将投入1,000亿造车,而且雷军还将这视为他的二次创业。

  对雷军和小米,他已经名声在外,小米短短11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全球前5的手机生产厂家,这是非常惊艳的一个成绩。

  也正因为小米的巨大成功,所以很多人都铁定雷军在造车的时候,也会像小米手机那样成功,甚至有人预测小米最后有可能超越特斯拉。

  但目前小米造车还在酿造阶段,还没有推出相关的车型,更没有量产,所以到底小米积累了多少技术,未来能不能超越特斯拉,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小米短期内想要超越特斯拉很难。

  我不是造车的,对这个行业也并不是很了解,但对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都有试驾过。

  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小米想要超越特斯拉很难。

  可能对于一些专业的人士来说,大家开不同的车型上会感觉到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操作、动力、悬架、制动等各方面都能够找出差别。

  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根本就不懂车,我在试驾这些车型的时候,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车的舒适性怎么样,外观设计怎么样,稳定性怎么样,动力怎么样,品牌影响力怎么样,就这些。

  我相信大多数普通的消费者在去买车的时候也不会有过多的专业知识,大家更多看重的是能看到的或者能摸到的东西。

  在有了直观的感受之后,大家会做一个综合对比,然后得出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品牌。

  我们不否认小米和雷军造车的决心,但我觉得小米在造车的路上可能不会像制造手机那么顺利。

  当初小米手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其实他们有两个法宝,第1个就是性价比,第2个就是强大的营销。

  当一个性价比较高的产品,被反复的推销又得到广大粉丝认可的时候,这种产品就会有很大的消费空间,毕竟手机价格并不是很昂贵,比如小米刚推出的时候,一部手机的价格也就几百块钱到一两千块钱之间,这个价格即便买错了也不会有太大的机会成本。

  但是汽车跟手机可不是一个级别,汽车最少都需要几万块钱,多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绝对不会是因为你营销做得好就盲目地去购买,毕竟汽车使用年限非常长,有可能一部车就使用10年以上,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肯定会很慎重。

  正因为价值昂贵,所以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肯定会多方面去对比不同的品牌,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车型。

  也许未来小米汽车量产了,它在性价比上面或许能够跑赢市场,甚至它的销量有可能超过特斯拉,但想要在整体上超越特斯拉,我认为10年之内都不可能,这里面主要基于几点考虑:

  电动车看起来貌似很简单,只需要把各种零件购买过来拼装就可以了,比如特斯拉Model3目前有90%的零部件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在中国采购,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家同样可以采购这些零部件,把它拼装起来。

  但是大家看到的是拼装,别人看到的就是不同的地方,目前特斯拉有一些核心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国产化,这种核心技术包括软件、电控系统、电机等等,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这些核心技术并不是你投入巨大的资金,短期内就可以积累起来,毕竟这些技术你需要通过对车辆反反复复的试验,然后不断的修正之后才能够不断的完善。

  在这点上目前国产很多品牌都没法跟特斯拉相比,因为特斯拉在全球已经售卖上百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的里程超过100亿公里,这能够让特斯拉技术得到验证和改善。

  也正因为基于这种技术优势,其实未来特斯拉完全可以把汽车的销售价格降低下来,然后通过卖软件和技术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比如有机构就曾预测过,按照目前特斯拉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增长速度,10年之后特斯拉光是卖自动驾驶等一些软件,每年的营收就有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这种优势短期内很难有其他车企能够赶上。

  尽管大家对特斯拉不怀好感甚至反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当中,特斯拉仍然是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骂特斯拉,但是特斯拉销量仍然表现不错的底气。特别是对那些有钱人来说,大家在买车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简单地看性价比,很多人更看重的是品牌的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BMW在国内的销量一直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

  在品牌影响力上面,小米汽车短期内想要超越特斯拉,我认为有点难。

  发展到今天,特斯拉在全球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全球各地方的销量成绩都不错,所以特斯拉的国际化要比国内众多品牌高很多。

  在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国际化,因为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全球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目前很多国家都排除了淘汰燃油车的计划表,所以一个汽车品牌能否跑赢全球,关键要看它在全球的整体影响力。

  在全球化方面,其实目前国内的汽车品牌跟特斯拉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就算国内的汽车技术达到了特斯拉的水平,甚至完全超过特斯拉了,但短期内想要获得国际消费者的认可,我认为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综合各种因素之后,我认为至少10年之内,小米都不可能超越特斯拉。

  而且我相信小米从成立的那天开始,他从来就不想过要超越特斯拉,对小米来说,放平心态,安安心心地去做研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实力,从而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这才是是真正的出路。

  关键还是要看小米能得到多少官方的支持。

  特斯拉属于美国最顶尖的一类企业,其还涉足太空、登陆火星等尖端领域,所以在纯技术层面,有太多的经验累积作为基石,自然目前在电动车领域,小米与特斯拉是存在差距的。

  现在互联网上有个调侃的短句叫做“别问,问就是50年”,诚然,在上世纪后期,我们国家在军工科技领域与美国的差距确实可以用50年来形容,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后面的30多年,美国在军工领域的技术并没有跨时代式地突破,所以那些当年我们很难想象的成果都一一落地,从东风快递到第一艘航母,从歼20到高超音速武器,再到无人登月还有宇宙空间站。尖端科技上与美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就说明,技术方面,只要一方到了瓶颈无法突破,那么另一方就存在完全赶上甚至反超的可能。

  但我们知道,这个毕竟是军工科技,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而小米如果得不到更多官方的支持,单靠其自身,至少短期内赶超特斯拉会非常困难。但是除了自身技术外,从长远的宏观角度看,有一项技术的发展也许会带动国产电动车有质的飞跃,那就是人工智能。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要比美国更为迅速,因为信息资源是人工智能最好的养料,而坐拥14亿人口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便是人工智能最佳的食物来源。

  所以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可能会让电动车有了质的飞跃,加上未来6G甚至7G的通信技术,结合人工智能,也许会让每一辆国产电动车给人带来更好的体验。

  总的来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拥有更好技术的一方如果遇到瓶颈无法突破,那么被追上就是迟早有一天会发生的。

  

网友都说小米汽车以后会超越特斯拉,在技术上有实现的可能性吗?

  我敢说,在这个问题上,连雷军也不会这么想。

  小米刚刚涉足新能源汽车,就想着超过特斯拉,真的如此之想,那涞就危险了,就有可能陷入贾跃亭那样的危险。因为,这可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而是要有技术支撑的,要有消费者信任的。光有决心,没有技术,就是空想主义,就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特斯拉用陷儿少时间,费了多少精力,扫了多少钱,也出现过多少危险,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小米刚刚入手,就想超过特斯拉,那是真正的做梦,做美梦,做猪八戒娶媳妇的梦。对小米来说,真正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就是脚踏实地地把技术弄好,千万不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那样的好事,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所以,网友们也不要异想天开。希望小米能够超过特斯拉,但更希望能把想法放在大脑里想,而不要放在太空去想。

  不可能,造汽车不比造手机,只需要购买些处理器、屏幕、内存、摄像头,然后拿到代工厂组装就可以了,如果是这样简单,估计中国早就是国产车的天下了。做汽车需要技术的积累,时间的沉淀,目前小米汽车还只是ppt。

  要澄清一下,小米做手机行业也是经过时间积累的,刚开始的时候小米靠性价比起家,慢慢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销量,不过也只是很小一部分。小米手机的技术都没有做到行业领先,在国内比不上华为、oppo、vivo,在国际上比不上三星、苹果,在今年才在销量上超过华为,还是因为受到美国制裁的原因。

  汽车上面的技术比手机还复杂的多,不是靠一两年就能取得什么成绩的,除非是把一家外国汽车公司收购。

  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距今有18年时间,目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头羊,取得如今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花了很长时间积累出来的。

  汽车不比手机,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就是安全方面,第一就是要保证驾驶人的生命安全,这可做不了假的。然后就是发动机跟很多细节上面的问题,这个没有两三年的摸索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小米目前肯定是超越不了特斯拉的,网友说以后会超越,我想更多的是调侃吧。小米要想在汽车行业有一席之地,首先得先开始行动起来,而不是先说。

  这些网友一看就是水军,小米手机以后会超越苹果,小米商城以后会超越亚马逊,小米系统以后会超越安卓。技术上是有可能的,18年后小米汽车会超越现在的特斯拉汽车技术。小米11肯定比iphone4强,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觉得小米汽车超越特斯拉从技术的角度看是完全有可能的。

  电动汽车对于我国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而言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这不同于像电脑或者是手机那样西方国家发达了好多年了,我们后面才追赶上去,这样的话难度就比较大了。

  而电动汽车很多国家都是等于0,都是从头开始的。何况我们电动自行车大行其道,在这个领域反而我们的电动产业规模更大一些。

  从技术的角度看,目前特斯拉除了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比较高以外,并没有掌握多少特别超越我们的核心技术。即使在特斯拉上面使用了一两项高水平的技术。但我们也可以在汽车方面创造出其他一些有特色的技术。从而抵消掉他们的优势。

  我觉得小米要想超越特斯拉不仅要从技术的角度考虑,还要从营销经营管理更多的方面去思考探索,最后取得成功。

  小米之所以在手机领域能够成功,就在于定位,比较准确考虑到中国的中低端收入者比较多,他的小米手机特别是红米手机卖的相对来说在中等价位上面质量又做得很好,性价比最高。满足了我们这一部分人用户的需要。

  坐电动车也一样,我觉得还是要定位在中低端,毕竟中低端是我们大部分老百姓,他有出行的需要,但是没有车的话就要肩挑背扛了,现在的话好一点有电动三轮车电动两轮车的。如果电动四轮车能够出来,价格只比现在的电动三轮车略高一点的话,比如说一两万两三万之内就能够买到一辆车的话,那么还是有广阔市场的。

  现在山东河南等地已经有一批电动的四轮车了,这种四轮车未必能够上牌,但是当地有些城市,比如说菏泽等地就可以在城里面开了。这是非常开风气之先的地方。

  假如说小米能够生产一款3万左右,全国各地的大城市都可以开的汽车的话。那么我觉得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尤其在农村把电动三轮车升级到电动四轮车。运输一点自家产的农用品。还是非常有市场的。#新媒体##自媒体##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头条##百粉##正能量##千粉互娱##策划##经济#

  我觉得很难。虽然我们国内市场很大,但单纯从国家目前的整体科技实力和现在的资本孵化能力,还不足以催生超越特斯拉的小米。从另外角度,创始人的基因,马斯克,放眼世界,目前无可替代。

  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火热,很多企业不管有没有造车背景,都纷纷投入巨资去造车,比如小米就宣布未来将投入1,000亿造车,而且雷军还将这视为他的二次创业。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