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铅酸蓄电池基本构造以及基本运作原理是什么?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原理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有回答已经够详细,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使用做一个总结:

  铅酸蓄电池是1859年由法国人普兰特发明的,距今已经有150多年,经过150多年的改进,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核电站里有一类用户,执行安全仪控功能,紧急情况下执行安全停堆功能,事故发生后执行缓解事故后果功能,比如把压力容器内的高压气体排去卸压箱,属于一秒都不能间断供电的设备,保障这类设备供电安全与稳定性的重任就是铅酸蓄电池。这是因为铅蓄电池的具有放电时电动势较稳定,工作电压平稳、使用温度及使用电流范围宽、能充放电数百个循环、贮存性能好、造价较低等优点。总结就是铅酸蓄电池工作能力出色还不娇气。

  

铅酸蓄电池基本构造以及基本运作原理是什么?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基本原理

  铅酸蓄电池电极是铅及它的氧化物,电解液是硫酸溶液。放电时,正极主要是铅-锑-钙合金栏板,内含氧化铅为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是铅,充电时正负极是硫酸铅。充电时,应在外接一直流电源,使正、负极板在放电后天生的物质恢复成原来的活性物质,并把外界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在正极板上,在外界电流的作用下,硫酸铅被离解为二价铅离子(Pb+2)和硫酸根负离子(SO4-2)由于外电源不断从正极吸取电子,则正极板四周游离的二价铅离子(Pb+2)不断放出两个电子来补充,变成四价铅离子(Pb+4),并与水继续反应,在正极极板上天生二氧化铅(PbO2)。在负极板上,在外界电流的作用下,硫酸铅被离解为二价铅离子(Pb+2)和硫酸根负离子(SO4 -2),由于负极不断从外电源获得电子,则负极板四周游离的二价铅离子(Pb+2)被中和为铅(Pb),并以绒状铅附在负极板上。

  铅酸蓄电池具体化学工作原理:1)充电时,电池分为阴阳极,阳极失电子,发生的化学反应是PbSO? + 2H?O- 2e‐ === PbO? + 4H﹢ + SO?2‐,阴极得电子,发生的化学反应为PbSO? + 2e‐=== Pb + SO?2‐。2)放电时,电池分为正负极,负极失电子,发生的化学反应是Pb + SO?2‐- 2e=== PbSO?,正极得电子,发生的还原反应为PbO? + 4H ﹢ +SO42‐ + 2e ‐=== PbSO? + 2H?O。当充电进行时,硫酸溶液浓度不断降低,一般当溶液密度降到1.18mg/ml时,应停止使用,进行充电。

  铅酸蓄电池除了正负极板还有隔板、电解槽、电池盖、极柱等组成。隔板是为了减少蓄电池的内阻和体积,正、负极板应尽量靠近但彼此又不能接触而短路,所以在相邻正负极板间加有绝缘隔板,电解槽提供反应所需的场所,电解盖为了提供一个较封闭的环境。

  当然这种电池也有缺点,缺点是铅酸蓄电池寿命短、维护频繁,且需要经常检查电解液的高度及性质、单位质量储能小,普通蓄电池一般寿命在2年左右,还有个缺点就是充电过程中会放出氢气,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因此核电站蓄电池间的不间断通风显得十分重要。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铅酸蓄电池主要由正极板组?负极板组?隔板?容器和电解液等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1.极板

  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极板由纯铅制成,上面直接形成有效物质,有些极板用铅镍合金制成栅架,上面涂以有效物质?正极(阳极)的有效物质为褐色的二氧化铅,这层二氧化铅由结合氧化的铅细粒构成,在这些细粒之间能够自由地通过电解液,将正极材料磨成细粒的原因是可以增大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增加反应面积,从而减小蓄电池的内阻?负极(阴极)的有效物质为深灰色的海绵状铅?在同一个电池内,同极性的极板片数超过两片者,用金属条连接起来,称为极板组或极板群?至于极板组内的极板数的多少,随其容量(蓄电能力)的大小而异?为了获得较大的蓄电池容量,常将多片正?负极板分别并联,组成正?负极板组。

  安装时,将正?负极板组相互嵌合,中间插入隔板,就形成了单格电池?在每个单格电池中,负极板的片数总要比正极板的片数多一片,从而使每片正极板都处于两片负极板之间,使正极板两侧放电均匀,避免因放电不均匀造成极板拱曲?

  2.隔板

  在各种类型的铅酸蓄电池中,除少数特殊组合的极板间留有宽大的空隙外,在两极板间均需插入隔板,以防止正?负极板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这种隔板上密布着细小的孔,既可以保证电解液的通过,又可以阻隔正?负极板之间的接触,控制反应速度,保护电池?隔板有木质?橡胶?微孔橡胶?微孔塑料?玻璃等数种,可根据蓄电池的类型适当选定?吸附式密封蓄电池的隔板是由超细玻璃丝绵制作的,这种隔板可以把电解液吸附在隔板内,吸附式密封蓄电池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的?

  3.容器

  容器是用来盛装电解液和支撑极板的,通常有玻璃容器?衬铅木质容器?硬橡胶容器和塑料容器四种?容器用于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应该耐酸?耐热?耐震?容器多采用硬橡胶或聚丙烯塑料制成,为整体式结构,底部有凸起的肋条以搁置极板组?壳内由间壁分成3个或6个互不相通的单格,各单格之间用铅质联条串联起来?容器上部使用相同材料的电池盖密封,电池盖上设有对应于每个单格电池的加液孔,用于添加电解液和蒸馏水以及测量电解液密度?温度和液面高度?

  4.电解液

  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是用蒸馏水稀释高纯浓硫酸而成的?它的密度高低视铅蓄电池类型和所用极板而定,一般在15℃时为1.200~1.300g/cm3?蓄电池用的电解液(稀硫酸)必须保持纯净,不能含有危害铅酸蓄电池的任何杂质?电解液的作用是给正?负电极之间流动的离子创造一个液体环境,或者说充当离子流动的介质?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对蓄电池的工作有重要影响,相对密度大,可减少结冰的危险并提高蓄电池容量,但相对密度过大,则黏度增加,反而降低蓄电池容量,缩短使用寿命?应根据当地最低气温或制造厂家的要求选择电解液相对密度?

  5.加液孔盖

  加液孔盖用橡胶或塑料制成,旋在电池盖的加液孔内。

  加液孔盖上有通气孔,可使蓄电池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顺利排出?加液孔盖上的通气孔应经常保持畅通,使蓄电池内部的氢气与氧气排出,防止蓄电池过早损坏或爆炸?

  6.联条

  由于蓄电池各单格为串联连接,因此不同极性的极柱要用联条连接起来?联条用铅锑合金铸成,有外露式?跨桥式和穿壁式三种,前者用在硬橡胶外壳和盖上,后两者用在塑料外壳和盖上?外露式是指联条外露在蓄电池的上面;跨桥式是指联条下部在蓄电池的平面上或埋在盖下,连接部分跨接在各单格电池的中间壁上;穿壁式是指在中间壁上打孔,使极板组柄直接穿过中间隔壁将各单格电池连接起来?穿壁式联条的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1.充电

  充电是外电路给蓄电池供电,使电池内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的操作?充电时,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当充电电源的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时,在电场的作用下,电流从蓄电池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这一过程称为充电?蓄电池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充电时,正?负极板上的PbSO4还原为PbO2和Pb,电解液中的H2SO4不断增多,电解液密度不断上升?当充电接近终了时,PbSO4已基本还原成 Pb?过剩的充电电流将电解水,使正极板附近产生O2从电解液中逸出,负极板附近产生H2从电解液中逸出,电解液液面高度降低?因此,铅酸蓄电池需要定期加蒸馏水?

  蓄电池充足电的标志是:

  (1)电解液中有大量气泡冒出,呈沸腾状态;

  (2)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和蓄电池的端电压上升到规定值,且在2~3h内保持不变?

  2.放电

  放电是在规定的条件下,电池向外电路输出电能的过程?当铅酸蓄电池接上负载后,在电动势的作用下,电流就会从蓄电池的正极经外电路的用电设备流向蓄电池的负极,这一过程称为放电,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放电时,正极板上的 PbO2和负极板上的Pb都与电解液中的 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铅(PbSO4),沉附在正?负极板上?在这个过程中,电解液中的H2SO4不断减少,电解液密度不断下降?理论上,放电过程可以进行到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被耗尽为止,但由于生成的 PbSO4沉附于极板表面,阻碍电解液向活性物质内层渗透,使得内层活性物质因缺少电解液而不能参加反应,因此在使用中放完电时蓄电池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也只有20% ~30%?因此,采用薄型极板,增加极板的多孔性,可以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增大蓄电池的容量?

  蓄电池放电终了的特征是:

  (1)单格电池电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

  (2)电解液相对密度降到最小许可值?

  放电终止电压与放电电流的大小有关,放电电流越大,允许的放电时间就越短,放电终止电压也越低?

  3.过充电

  过充电是对完全充电的蓄电池或蓄电池组继续充电?

  4.自放电

  自放电是电池的能量没有通过放电就进入外电路,造成一定能量的损失?

  5.活性物质

  在电池放电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能的物质,或者说是正极和负极储存电能的物质的统称?

  

铅酸蓄电池基本构造以及基本运作原理是什么?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基本原理

  

铅酸蓄电池基本构造以及基本运作原理是什么?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基本原理

  6.放电深度

  放电深度是指蓄电池使用过程中放电到什么程度才停止放电?

  7.板极硫化

  在使用铅酸蓄电池时要特别注意的是:电池放电后要及时充电,如果长时间处于半放电或充电不足甚至过充的情况,或长时间充电和放电都会形成 PbSO4晶体?这种大块晶体很难溶解,无法恢复原来的状态,导致板极硫化后充电就会变得困难?

  8.容量

  容量是在规定的放电条件下电流输出的电荷,其单位常用安时(A·h)表示?

  9.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是指电解液与水的密度比值,用来检验电解液的强度?相对密度与温度变化有关?25℃时充满的电池电解液相对密度值为1.265?密封式电池,相对密度值无法测量?纯酸溶液的密度为1.835g/cm3,完全放电后降至1.120g/cm3?电解液注入水后,只有待水完全融合电解液后才能准确测量密度,融入过程大约需要数小时或者数天,但是可以通过充电来缩短时间?每个电池的电解液密度均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电池在不同的季节,电解液的密度也会不一样?大部分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在1.1~1.3g/cm3范围内,充满电之后一般为1.23~1.3g/cm3?

  10.运行温度

  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烫手,这是因为铅酸蓄电池具有很强的发热性?当运行温度超过25℃,每升高10℃,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就减少50%,所以电池的最高运行温度应比外界低,在温度变化超过±5℃的情况下最好?

  在铅酸蓄电池中,正极板为PbO2,负极板为 Pb,电解液为 H2SO4?将其正?负极板插入电解液中,正?负极板与电解液相互作用,在正?负极板间就会产生约2.1V的电势?电池在完成充电后,正极板为二氧化铅,负极板为海绵状铅?放电后,在两极板上都产生细小而松软的硫酸铅,充电后又恢复为原来物质?铅酸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可逆反应理论比较复杂,目前公认的是哥来德斯东和特利浦两人提出的“双硫酸化理论”?该理论的含义:铅酸蓄电池在放电后,正?负电极的有效物质和硫酸发生反应,均转变为硫酸化合物(硫酸铅),充电时又会转化为原来的铅和二氧化铅?其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正极

  2PbO2+2H2SO4 →2PbSO4+O2↑+2H2O

  负极

  Pb+H2SO4 →PbSO4+H2↑

  总反应

  2PbO2+3H2SO4+Pb →3PbSO4+2H2O+O2↑+H2↑

  从以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可以看出,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正极的活性物质二氧化铅和负极的活性物质铅都与硫酸电解液反应,生成硫酸铅,在电化学上把这种反应叫做“双硫酸盐化反应”?在蓄电池刚放电结束时,正?负极活性物质转化成的硫酸铅是一种结构疏松?晶体细密的物质,活性程度非常高?在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正?负极疏松细密的硫酸铅,在外界充电电流的作用下会重新变成二氧化铅和铅,蓄电池又处于充足电的状态?

  由此可知以上反应是可逆的?正是这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使蓄电池实现了储存电能和释放电能的功能?人们在日常使用中,通常使用蓄电池的放电功能,把充电作为蓄电池的维护?铅酸蓄电池在充足电的情况下可以长时间保持电池内化学物质的活性,而在蓄电池放电以后,如果不及时充足电,电池内的活性物质很快就会失去活性,使电池内部产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所以对太阳能蓄电池和其他用途的铅酸蓄电池,应充足电保存,并定期给电池补充电?

  电动汽车常用的铅酸电池主要为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VRLA)和水平式密封铅酸电池。

  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它由正负极板、隔板、电解液、安全阀、溢气阀、外壳等部分组成。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海绵状纯铅(Pb)。电解液由蒸馏水和纯硫酸(H2SO4)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铅酸电池电化学反应式为:

  Pb + Pb02 + 2H2S04 = 2PbS04 + 2H20

  放电时,铅和二氧化铅都与电解液反应生成硫酸铅。充电时,反应过程相反。参加电化学反应的电解液即硫酸浓度随电池荷电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上,铅酸电池的开路电压,即电动势仅与硫酸浓度有关,而与电池中的铅、二氧化铅以及硫酸铅的量无关。铅酸电池的开路电压与硫酸浓度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即使以很低的放电率放电时放电电压也难于保持为常数。另外,铅酸电池开路电压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铅酸电池单体的额定电压为2V。以中等放电率放电时截至电压取为1.75V,以极高放电率放电时截至电压可取为1.0V。充电时,充电电流应作适当的控制以维持电池充电电压低于冒气电压(约为2.4V),否则就会出现过充电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使电解液失去水分。

  由于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微孔隔板,使得电池负极析出的氧气能够到达电池正极与氢气反应生成水,实现了免维护。而且,凝胶电解液的不移动性和吸附式超细玻璃纤维毡隔板的使用,使得电池可以以不同的安装位置工作而不会出现漏液现象。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