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机械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梁武帝被侯景叛军困于建康台城,各地援兵为何不拼力勤王救驾,眼看梁武帝城破身亡?

作者:机械网
文章来源:本站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南朝宋齐梁陈都是短命的朝代,但梁武帝萧衍却是个例外,他享年86岁,仅次于89岁的清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个长寿皇帝了。

  齐永元三年(501年)十月,萧衍率军杀进建康台城,齐帝萧宝卷被杀,南齐王朝灭亡。公元502年二月,萧衍建立梁帝国,定年号为天监,南朝从此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治世。

  魏晋南朝以来,政界一直被门阀士族垄断。到了齐朝末年,腐败无能的高门士族已失去了执政能力,这一切在萧衍摧枯拉朽的伐齐战争中暴露的淋漓尽致,极富政治经验的萧衍目睹这一切,果断打破士族对教育和政治资源的垄断,改定了官制,降低准入门槛。除了士家子弟,原本不具备资格的寒门子弟和军人,也可以从较低的品级起步,逐渐当上顶级文官。此举让大量精通庶务、明于政事、斗志旺盛的寒族人士可以进入朝廷,吸引了大量人才。

  天监二年,在故齐萧宝夤(齐明帝之子)等人的挑唆下,北魏决定趁梁朝立足未稳发动南侵,随后梁军在两个方向均失利,寿阳、钟离、义阳等沿淮要地都被北魏攻取。次年十月,为挽回前线颓势,梁武帝以弟弟临川王萧宏为帅,统大军北征。韦睿、曹景宗、昌义之、马仙稗等名将倾巢出动。梁魏之间规模最大的战争拉开序幕。

  506年,梁北伐军其中一部,在梁朝头号名将韦睿率领下进攻合肥,韦睿以惊人的勇气,率与敌人等倍的兵力,采取筑堰水攻的绝招,速战速决拿下合肥三城,俘斩敌军万余人。建康西面的区域核心城市合肥就此重回南朝手中。其余诸路梁军一改数年前颓势,连连拿下宿预、淮阳乃至朐山等淮北城镇。

  北魏慌忙增派二十万兵力迎击南梁。梁军主帅萧宏本是个纨绔子弟,毫无治军之才又懦弱不堪,慑于敌军强大力量,居然在一个暴雨之夜不战而逃,天监北伐的大好局面就此葬送。韦睿、曹景宗二将同心协力,与城中的昌义之里应外合,经过一番恶战击败北魏军。魏将杨大眼中箭重伤,主帅元英仅以身免,士卒死者十余万,被俘者五万余人。经此一战北魏元气大伤,梁军扭转了南朝数十年来的颓势,第一次取得了主动权。钟离之战后,魏军长时间不敢再兴大的战事,而后梁国逐渐变的强盛。

  如果说钟离之战决定了梁国走向强盛,那么548年爆发的侯景之乱则是梁帝国最大的灾难,而这个灾难,也全由梁武帝的严重政治失误引起。

  侯景原是东魏大将,因不服新主高澄而造反,后来在东西二魏的夹攻下北方无法立足,便遣使入南朝请求投降。梁武帝夜梦东魏的河南诸州投降,又见侯景来降,以为是上应天意,便爽快地接受了,但灾难也随之而起。梁武帝本意是趁东魏内乱夺取河南,他派两路大军分头北伐,结果因为将帅无能,在徐州遭到大败。武帝失望之余,又想和东魏讲和,并把侯景送还东魏。而侯景这种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顶级名将,立即先发制人,在寿阳聚兵反叛。梁武帝虽然调动五路大军围剿,侯景仍然从重围中杀出,渡江直扑建康,并将兵力空虚的建康台城团团围住。

  梁军主力大部分由武帝的子孙掌控,就在武帝日夜盼望救兵的时候,以往对子孙的宠溺导致的恶果,突然在台城被围时来了个总爆发。

  梁武帝有八个儿子,当年长子萧统早死,武帝打破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没有立嫡长孙为太子,而是立了第三子萧纲(梁简文帝)。结果引发众多子孙集体不满,纷纷对皇位继承权提出了要求,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不亚于清代康熙朝诸子夺嫡。偏偏梁武帝没有压服这个不良倾向,反倒想个个都照顾到,把有怨言的儿子、孙子们都分封在大州,让他们掌管军政大权。手中握有政权、财权和兵权的萧氏子孙们,基本上成了划地自守的藩王,除了表面了对武帝臣服,暗地里都在积蓄力量,为武力夺位作准备。

  台城被围突然造成中枢失灵,这是众子孙们求之不得的局面,正好借侯景之手消灭武帝和太子萧纲。实力最强的皇七子湘东王萧绎(梁元帝)、八子武陵王萧纪都未发兵,六子邵陵王萧纶为保存实力不敢进攻叛军。到达城下的各地勤王部队,也因为无人统领而被叛军击败。

  549年3月,也就是台城被围后的5个月,侯景叛军终于攻破这座孤城。梁武帝与太子萧纲悉数成了叛军的俘虏。随后不久,侯景出于招徕梁朝残余势力的考虑,并没有杀梁武帝,而是将其软禁在寝宫,断绝了武帝的饮食供应,将他活活饿死在宫中。临终前,他大声索要蜜水而不得,带着无尽的悔恨离开了这个世界。

  萧衍与汉武帝、唐玄宗、明世宗一样,都在漫长的执政末期出现危机,然而另外几位或是及时刹车转向,或是幸运地熬过了危机,体面地离开人世。唯独萧衍盛年开国建基,力抗北朝40余年不落下风,却在耄耋之际,被一场叛乱终结了生命,真是可叹、可悲。

  首先你要先知道一个情况,侯景兵力过于薄弱,8千人,而梁朝淮南的部署在五路围剿大军。结果居然是,侯景指挥着叛军,如鬼魅一般渡长江、入秦淮,打到了台城之下。梁武帝轻视是一点,觉得8千人搞不出大名堂,但是如果没有内应,侯景绝对是做不到最后能把南朝搞得天翻地覆的。

  内应是谁,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是某个皇室子孙。萧衍子嗣繁盛,他将大部分成年子孙都派到外镇带兵。但他们个个自恃手中有兵有地盘,对太子之位颇多觊觎。侯景围城之后,萧绎等人竟然丧心病狂地想借刀杀人,待叛军打破台城、杀了梁武帝和太子,再收拾残局争夺帝位。

  所以萧氏子孙并没有派出强兵援救台城,闻檄勤王的都是各地异姓军将。

  这是一点原因,其次南朝的军队战斗力的确是弱,侯景最起码也是从六镇之乱出来的,手底下的士兵作战能力也是很强的,异性将军柳仲礼,曾经主动救驾,但是被侯景大败,柳仲礼一战被打的胆气全无,失去了和叛军正面硬刚的勇气。而梁军诸部各怀鬼胎,不愿出头杀敌,都想先消耗别家实力,以收渔翁之利。于是乎,城外15万梁军便各自安营扎寨,眼睁睁看着叛军围城。

  最终,梁武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军队在外面而救不了自己,他高估了他忠心的子孙和部将,一代开国之君只能活活被饿死,可惜可叹啊。

  梁武帝萧衍出身兰陵氏,为西汉“汉初三杰”萧何的第二十五世之孙,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享年八十五岁,在位四十八年,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

  就这么一个传奇人物,可以说梁开创于他,衰败灭亡也是从他开始的,这其中就有一个关键人物,侯景,这个事件被称之为“侯景之乱”。侯景围困建康台城的时候,虽然来了很多救兵,可是最后基本上是眼睁睁的看着台城陷落,而致使梁武帝萧衍最后被活活饿死,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件之中各路军队是怎么运作的。

  一、叛军侯景

  二、营救皇室的勤王队伍

  1.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

  2.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

  3. 信州刺史贵阳王萧慥

  4.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

  5.昭陵王萧纶

  6.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

  7.西豫州刺史裴之高

  8.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

  8.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广陵县令刘询

  9.衡州刺史韦粲

  10.司州刺史柳仲礼

  11.兰陵太守陈文彻

  12.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

  13.江陵援军萧方等和竟陵太守王僧辩

  14.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

  15. 历阳太守庄铁

  16.永安侯萧确

  17.临贺王的记室吴郡人顾野王

  18.北司州刺史羊鸦仁

  公元548年8月上旬,侯景邀羊鸦仁一同反叛梁朝,羊雅仁拘捕了侯景派劝他反叛的信使,并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

  公元549年3月14号,萧大款宣读诏书解散援救大军。柳仲礼召集各位将领商议军事,由于有愧和各种矛盾而一言未发,散会。羊鸦仁打开营门向侯景投降,后来被侯景留用。

  三、总结

  正如史料记载: 援军虽多却各怀鬼胎;邵陵王萧纶与柳仲礼苦大仇深,临城公萧大连跟永安侯萧确水火不容,内部矛盾既多,梁军军纪又差;烧杀抢掠跟贼兵无异,在建康百姓眼里不管是索虏还是官军跟土匪都一般模样,所以梁军并没有得到建康百姓的支持。

  看起来声势浩大十万之众的十几路援军,真心实意的打仗的不多,据力援救的就更少了,而且利益相互牵制,萧氏族人继位的牵制就更加厉害,甚至有“攘外必先安内”的世态。所以各路勤王救驾的军队强大的保存实力,弱小的不敢打,忠心的外室人甚至拼上性命也无济于事。韦粲、樊文皎战死,萧纶被打跑了有跑回来了,柳仲礼被打怕了,羊鸦仁等最后直接投降了,还有很多屯兵不来等等的各种怠慢,以至于台城陷落梁武帝萧衍被软禁,而各路勤王队伍竟然连想见皇帝的意愿不达成,就被伪造遣散各路援军的诏书给打发走了,悲哀。

  我们先看看赶往援助建康的梁朝军队情况。

  湘东王萧绎在听闻侯景围城之后,已经召集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江州刺史萧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等人,一同发兵入援台城。很快出发的是萧绎的部下吴晔、樊文皎等人带兵从江陵出发顺流而下。而此时邵陵王萧纶带着三万人马从钟离出发,昼夜不停赶往建康的台城,但是渡过长江的时候,突然风起,淹死了十分之二,三的人马,但是顺利度过长江在紫金山扎营,侯景先发动对于萧纶的进攻,惨遭失败,而后双方对阵于玄武湖,由于萧骏贪功攻打侯景,被侯景军败,这导致萧纶的军队崩溃。但是这一天晚上,鄱阳王萧范与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赵凤举带领军队赶到蔡洲,他们没有进发,反而留在蔡州等待江陵的援军。但是梁朝镇守钟离的北徐州刺史萧正表投降侯景,在欧阳旁边的长江里树立栅用以阻断萧绎的援军,同时率领军队一万人,号称要入援建康,实际上袭击广陵。但是被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大败。逃回了钟离。随后萧绎让儿子萧方带着一万人从公安出发,王僧辩带着一万舟师从汉川出发。

  而韦粲,柳仲礼,李孝钦,羊鸦仁、陈文彻会和裴之高一起合兵驻扎在新林王游苑,众人推举柳仲礼为主帅,随后聚集的梁军越来越多,最后梁军沿着秦淮河南岸修建栅栏,侯景在北岸也修建栅栏。最后是韦粲进兵清塘,侯景以此攻打韦粲,随后韦粲与侯景大战,韦粲的儿子韦尼和三弟韦助、韦警、韦构、从弟韦昂都战死,韦粲的亲戚在军中的死了数百人。韦粲的消息传到柳仲礼这里时,柳仲礼正在吃饭,他得知韦粲被围攻,直接扔了筷子被上铠甲,带着麾下一百骑兵前去救援,柳仲礼的来援使得侯景大败,斩首数百级,沉入秦淮河而死去的人有一千馀人。而且在激战中柳仲礼的槊都快要碰到了侯景,但是侯景的部下支伯仁从后面砍中了柳仲礼的肩膀,柳仲礼的马还掉入了泥潭,当时的侯景的士兵立刻围了上来要刺杀柳仲礼,最后是骑将郭山石救了柳仲礼。柳仲礼回到军营后已经是重疮,最后是惠臶吸出瘀血,才得以活了下来。不过此战之后柳仲礼再也没有出战,而侯景也不敢来攻打梁军。

  而此后李迁仕、樊文皎率领援军赶到,他们在青溪发动进攻但是在菰首桥东被侯景部将宋子仙埋伏军队击败,樊文皎战死,李迁仕直接逃了回去。但是援军此后停止了脚步,不敢前进。而侯景由于粮食短缺只好向台城的梁武帝求和。这一求和使得梁朝的上下人心浮动,势力最大的湘东王萧绎开始顿兵不前,而前线的柳仲礼则是在军中玩乐,梁朝的台城死伤惨重,已经不能够防守,而后侯景撕毁条约,继续进城。

  近在咫尺的柳仲礼和邵陵王萧纶没有再次进攻,这直接导致建康的台城的崩溃。董勋、熊昙朗打开城门引侯景攻入台城,最终台城贡献,柳仲礼等人投降,勤王的军队也各自散去,这就是历史的结果。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饿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侯景原为东魏的将领,由于他与东魏丞相高澄的矛盾,于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据河南十三州叛归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其不信任。迫于无奈,侯景致函萧衍,许愿献出河南十三州来投奔南朝梁。萧衍接纳了侯景,并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不久,东魏攻击侯景,萧衍派萧渊明支援,结果战败,萧渊明被俘。高澄假意提出和解,其目的是刺激侯景。而萧衍不听臣下劝告,与东魏使者往来,侯景感到恐慌。

  此时,侯景假托东魏名义写信给萧衍,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居然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气愤,遂起兵叛变。他在公元549年三月围攻建康。城中久被围困,粮食断绝,饥病困扰,人多浮肿气急,横尸满路,能登城抗击者不到四千人。南梁诸王手握重兵,却彼此猜忌,按兵不动。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纵兵洗劫,灭尽萧家宗室、世族王谢,是为侯景之乱。

  城陷之后,侯景的卫兵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甚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萧衍的饮食也被侯景裁减。萧衍口苦干渴,索蜂蜜水,未得实现,忧愤成疾。

  五月,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死时86岁,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

  至于各路援兵不来,个人认为一是萧衍过于重视文化建设,国力整体不强,二是各路军队心怀鬼胎,无利可图,三是当时外敌环伺,保守力量免得好处没捞到,老婆孩子成了别人的

  

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梁书·列传第二十一》

 

  萧衍的梁国虽然自得自失,确实不必遗恨,但江东千万百姓的性命,却在侯景之乱中给萧衍一家一姓陪葬,其恨不可谓不大。

  当时侯景两次背主,西魏东魏两国均欲除之而后快,无奈之下,侯景只能南逃至萧梁,被萧衍封为河南王,镇守寿阳。刚开始梁武帝善待侯景,除了他老迈昏庸、信任佞臣以外,也有他自己的一番道理:侯景败亡之将,兵少人稀,地生人陌,看上去确实掀不起什么乱子。而且,抚纳侯景,也可以给北人来降树立个“样板”,争取更多的降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萧梁祸起萧墙,国内矛盾激烈,梁武帝均一无所知,而后多米诺骨牌一倒,连锁反应,五十年繁华江左,就这样毁在一个羯族跛子手里。

  正赶上东魏高欢去世,萧衍派人吊唁,顺便想换回自己兵败被北齐俘虏的侄子萧渊明, ,这边高澄刚继位,也想理顺国内关系,改朝换代踢掉东魏的傀儡皇帝,于是两国迅速缓和了敌对的态势。这让政治嗅觉敏感的侯景心中十分不安,怕萧衍用自己换侄子,于是派人假装东魏使者向萧衍提出这一要求,萧衍果然答应了,于是侯景暗中做好各项准备,不断地要兵器粮草,等待时机成熟就起兵作乱。

  侯景以一地之力,又是背主降将,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估计很快就会被平灭,于是他找到了建康城中的一个重要内应,萧衍的侄子兼养子——萧正德。本来萧衍最开始的时候没儿子,就过继了萧正德当儿子,结果后面生了好几个儿子,萧正德继位无望,于是心怀怨念,叛投了东魏,后来又回到了梁国,萧衍不计前嫌,原谅了他。但这就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侯景找到他之后,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当内应。

  于是,一切准备妥当的侯景,起兵造反,在投降小人、历阳太守庄铁的建议下,侯景不计较城池得失,一剑封喉,直扑建康城下,又在内鬼萧正伦的帮助下攻陷外城,将萧衍围在了台城之内。

  此时,梁朝荆州刺史、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听闻建康台城被围的消息,移檄其所督统的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命他们率兵勤王。同时,梁朝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等人皆发兵入援。

  萧家宗室,真不知是何种遗传基因导致生成如此之多父子兄弟相残之徒。萧衍本人并非凶暴之父君。其侄萧正德叛梁逃魏,回来后萧衍唯哭泣申斥而已,照用不误,且当以重位。至于儿子辈,萧伦只是荒悖无断识,不算坏人;萧绎观望成败,居心叵测;萧纪、萧范、萧誉、萧察等人,似乎闻有君难马上提兵赴援,但都是“迁延坐视”,唯一的目的就是等敌人把骨肉亲属干掉后自己称尊。

  找遍萧家子弟,只有简文帝太子萧纲是个全忠全孝的人物,至死不背君叛父,但他的能力又实在欠佳。白袍将军陈庆之的儿子陈昕先前被侯景军队俘获,在战俘营中他居然策反了敌人的将领范桃棒,准备投降萧衍,结果萧纲认为是假投降,没有及时纳降,结果导致范桃棒和陈昕都被杀害。后面侯景明显是假议和,萧纲反而信以为真,各种满足侯景的无礼要求,甚至驱散了部分勤王军队,这个萧纲除了忠孝实在是没什么能力。

  扯远了,接着说回勤王部队。实际上勤王部队有很多,也不都是出工不出力的观望着。

  原先奉命出击侯景的邵陵王萧伦听说侯景已渡采石进围台城,忙回军京口,率三万精兵自京口西上。侯景闻讯,忙调军到江乘(今江苏句容以北)迎击。萧伦等人径向钟山,避过侯景军,在钟山上扎营。侯景大惧,忙把先前抢掠的珍宝、美女集中在石头城,准备随时乘船逃走。双方初战,侯景大败。但是,萧伦没有抓住时机,与侯景对阵不攻。侯景佯退,梁朝安南侯萧骏以为有机可乘,忙率壮士追击,不料侯景忽然止步反击,萧骏不支败走,梁朝“常败将军”赵伯超根本不救援,扭头就跑。侯景乘胜追击,梁军大溃,多名宗室、将领被擒,萧伦仅剩不到一千兵士,仓皇逃走。

  当晚,梁朝鄱阳王萧范的世子萧嗣与另外两路援兵赶到,于蔡州扎营。侯景见状把南岸居民全部赶到江北,“焚其店舍,扫地俱尽”。又过几日,湘东王萧绎遣世子萧方入援,并命竟陵太守王僧辩率舟师万人,自汉川出发,载粮东下入援。

  此后各地梁朝援军纷纷赶到。衡州刺史韦粲率五千精兵,会同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赶至南州;韦粲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也率步骑万余人至横江;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宣猛将军李孝钦、南陵太守陈文彻以及前司州刺史羊鸦仁均合军一处,屯于新林。在韦粲建议下,众人推柳仲礼为大都督,统帅各路援军。

  由于大雾,韦粲一军迷路,刚至青塘,被侯景攻击,韦粲与子弟数人皆力战而死,“亲戚死者数百人”。当时,柳仲礼正吃饭,闻讯,投箸披甲,率亲兵百余骑驰救大表哥,逆战侯景于青塘,竟也大败贼军,斩首数百,贼军掉入淮水中淹死的也有一千多人。最惊险的一幕是,柳仲礼手中长矟已经差数寸就刺入侯景脖子,贼将支伯仁突马而前,一刀砍中柳仲礼肩膀。战马惊起,柳大将军堕于泥沼之中。贼兵数百人围来,齐齐举矟要刺。恰巧梁将赶到,柳仲礼得免。

  自此,侯景和柳仲礼两人都是麻杆打狼两头怕,侯景再也不敢上南岸,柳仲礼再也不言出战。特别是柳仲礼,那一刀似乎不是砍在他肩上,而是砍在他的胆上,自彼时起,昔日英威四振的大将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成为缩头王八。

  败走的邵陵王萧伦此时也收散卒回返,与萧大连、萧在成等宗室合兵,屯于大桁南,仍推柳仲礼为大都督。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十分纳闷,那么多萧梁的王爷、公爷、侯爷,非要让柳仲礼这么个货来当大都督,只能解释为明白人是故意的,想要萧衍死,自己趁乱牟利;蠢人是被柳仲礼先前差点杀了侯景的举动迷惑了,真以为他有本事。要知道柳仲礼的亲爹柳津就在台城里面陪萧衍呢,不管皇帝也就算了,连亲爹都不要了。

  此后勤王部队曾再次发动攻击,鄱阳王萧范的世子萧嗣、邵陵王萧伦的儿子永安侯萧确、庄铁(这王八蛋首先出坏主意给侯景,后来“开小差”跑掉,又回到政府军)、羊鸦仁、李迁仕、樊文皎以及柳仲礼之弟柳敬礼等人一齐将兵渡过淮水,猛攻东府前栅,并放火焚毁了侯景贼军树立的栅栏,贼军败退。李迁仕、樊文皎两位勇将率五千锐卒乘胜独进,向纵深冲击,所向披靡。但他们有一点忽略了,侯景(包括几乎所有北朝将领),最会玩的就是先败后胜,你说他诱敌深入也好,说他败中反胜也好,说他使回马枪也好,反正就是瞅准了南兵“勇于乘胜、怯于交斗”的弱点,贼将宋子仙埋伏兵马,忽然半路杀出,反把梁军打得大败,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逃得一命,五千梁兵基本被侯景贼军包了饺子。

  此败之后,建康城外诸路援军离心离德,一盘散沙。乱世尊军将。柳仲礼不过一介州刺史,被推为大都督后,只是在刚到时为救大表哥韦粲时亲自打过一仗,差点临阵刺死侯景。肩上中刀后,这位大都督就再没有亲自打过仗,只知天天于营帐内饮酒吃肉,且“神情傲狠,陵蔑诸将”。邵陵王萧伦每天执鞭至门,准时报到,这位柳将军也常常延迟不见。由此,恨得萧伦和萧大连等人牙根直痒痒。同时,临城公萧大连又与永安侯萧确合不来。诸军互相猜忌,莫有战心。这些“官军”初至建康,老百姓扶老携幼迎候,谁料子弟兵刚过淮水,皆纵兵剽掠,“由是士民失望,贼中有谋应官军者,闻之亦止”。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失去民心,肯定要玩完。

  此后台城内十分困顿,必需品很快耗损殆尽,台城内众人只能把尚书省全部拆毁,以名贵的梁木劈柴烧火。军士劳苦,没有下饭的吃食,只能煮铠甲、烧鼠尸、捕飞鸟来填肚子。当然侯景夹在中间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假意求和,没想到在太子萧纲的力主之下,真的被同意了。

  于是侯景的各种无理要求都被满足了,太子之子萧大款以侍中身份入侯景营为信质,同时,“敕诸军不得复进”,并下诏立封围城杀人的侯景为大丞相,河南王,“割江西四州地给侯景”。此时,又有南康王萧会理、湘潭侯萧退,西昌侯世子萧彧三人统大军三万来援,军于马卬洲。侯景害怕这路梁军自白下突来袭击,便上书要这支梁军还南岸,“否则,妨臣济江”。恐令智昏,太子萧纲竟然同意,严令萧会理等人从白下移军至江潭苑。

  侯景缓过了一口气,城外的军队各自心怀鬼胎,“(大都督)柳仲礼唯聚妓妾,置酒作乐,诸将日往请战,仲礼不许”。于是侯景再次发动进攻。屯守太阳门的主将是邵陵王世子萧坚,只会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吏士有功,未尝申理,疫疠所加,亦不存恤”,士卒皆怨恨。关键时刻关键地点,萧坚的两个书吏夜间于城西北楼用绳子吊侯景贼兵入城,上城先把萧坚剁成数段。终于台城告破,萧衍萧纲父子宗室都成了侯景的俘虏。

  再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因为萧衍都次拒绝在侯景的人事任命诏书上用印,被侯景断了饮食。公元549年阴历五月丙辰,老皇帝躺在净居殿,多病口苦,想喝口蜜水,无人答应。凄惶之下,连叫两声“嗬嗬”,崩殂,时年八十六。“嗬嗬”之声,后人有不少解释,有的讲是武帝作冲杀之声,有的讲是武帝作愤恨呐喊,有的讲是武帝临终冷笑,笔者觉得,老爷子临死两声叫唤没有多大意思,就是想吃口甜东西,不能满足,哀叹叫唤而已。

  各怀鬼胎呗,他的儿子们谁不想等梁武帝嗝屁了自己去那个位置坐坐,他的大臣也想支持一个皇子继位,这样自己就有拥戴之功,日后必能位极人臣。这么高的回报,谁不想干。

  

梁武帝被侯景叛军困于建康台城,各地援兵为何不拼力勤王救驾,眼看梁武帝城破身亡?

  

梁武帝被侯景叛军困于建康台城,各地援兵为何不拼力勤王救驾,眼看梁武帝城破身亡?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本文由机械网转载编辑,欢迎分享本文!